最新佛經見解

見解对于想蕴,人人都可以证明其空。
只需歇下,那当下就会发觉念头不见了,这不是就空的吗。

但是对于色、受、想、行、识等五蕴,只有大菩萨才能全部证明证实。
在《楞严经》里,佛通过推理分析五蕴皆空。
对于色蕴,佛还说了个析法真空,让大多数人都可以通过推理证明其空。
析法真空用现在科学的话语来说就是,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又是由质子构成的,.......,一直追溯到最后,那么一定是空的。
析法真空只不过是顺着众生的思维去理解证明其空,实质上不是很正确的。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色,看得见的,有色彩的,指用眼睛看得见的物质。在现代科学里,当然包括依靠仪器看见的物质。
分子,原子,质子都是色,本身就是空,当体即空,不是不解剖之后才是空。
色不异空,色即是空。反之亦然。色空是一,不是二(异),不是对立的。

色,就是物质。物,常与心为对。
但是佛法说万法唯心,心与物,并不是简单的相对。
物,首先是心生的,心生则法生。心生出的物,又与心对,相生相克,辗转无穷无尽。
凡夫如果不能相信物是心生的,那么心物就是简单的对立,相诤的,不能归一。
佛法无诤,有诤则非究竟义。
用现代的话说,绝对真理无例外。
如果心物是简单的对立,相诤,不能归一,那么可以肯定这些理论不是绝对真理。
因为不能归一,必有不能遍及,不能周遍,无法圆融.。
因为不能归一,也即是还没有找到万事万物最根本,最本质的根源。
只有心、物消除对立,破除相诤,才能无例外,才可能是绝对真理,才是找到根源。

虽说万法唯心,然而,心亦空。一切法皆空性缘起,缘起性空。空,才是最本质的根源。

以上是以色为例子说明,其他受想行识,也是同样的道理。
id1法號了然 - 2023-02-15 12:34:40
見解根据搜索可知,“深般若波罗蜜多”,是名词。
佛经上经常提到般若,然后说“不生惊怖”,那些都是“深般若波罗蜜多”。
如《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若信一切法悉是佛法,不生惊怖,亦不疑惑,如是忍者,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观自在菩萨修行到什么程度?
“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色、受、想、行、识为五蕴。

平时修行观照,觉察妄念,妄念即自空去,消失无踪。
即使有此功夫,也不过是照见第六识,想蕴皆空而已。
五蕴皆能照空,则万物皆可转,皆可空。
所有的苦厄,色、受蕴束缚制约最大,比如肉体受到打击就会痛等等。
既然五蕴皆可空,自然所有苦厄如火烧水淹等,色、受、想、行、识所对应的一切都无法束缚制约,故“度一切苦厄”。
id1法號了然 - 2023-02-13 23:58:25
見解世尊对梵天讲究的是——因缘法.不过注意,人类是在欲界的人类,世尊这句话讲究的对象 是梵天而不是人.学三藏法要注意自己在故事当中可能会张冠李戴的事 三藏典书不是“角色扮演”的剧本
id16法號释宝光灯 - 2023-02-10 14:21:24
見解理属顿悟,事则渐除。
俗话说,说时容易做时难,也是一个道理。
一切法皆空,故而一切法皆属顿,说事已着相,不空了,只是把相续说为事。
就如电影,一秒钟24帧,每帧都是独立的,但是连续起来就成事了。
id1法號了然 - 2023-02-07 22:52:56
見解"了知世出世间",
世间之正道,如儒家等等,人天之法。
在世间学佛,必须将其导归究竟了义,以出世间。
如何导归究竟了义?
能善分别了知世间法待人处物,而不执著一法。不执著一法即能不动。
id1法號了然 - 2023-02-01 10:36:51
見解“众生颠倒”,
诸法缘起的运作规律、法则,就是很容易让人迷惑的。
越愚痴的人,越是颠倒。
正的认为是邪的,邪的认为是正;
对的认为是错的,错的认为是对的。
而且,逻辑道理都是严谨通达的。
为什么?
一切法悉是佛法。一切法皆是按同能异,因缘果法则运作的。
所以一切法本来就是逻辑道理严谨通达的,正邪,好坏都是因果,所谓头头是道。
只是能够到达永久或至少长久良性循环的能称之为:正道,反之为邪道。
就如电脑上即使显示一坨大便,它也是通过无数0和1进行严谨的逻辑运算得出来的。
电脑上的显示任何东西,都是通过无数0和1进行严谨的逻辑运算得出来的,只是显示的是大便还是花朵而已。

由于颠倒,导致路越走,越狭窄,苦难、灾难越多。
只要思维智慧没有得到提升,终究不能摆脱相应的轮回,乃至三恶道轮回苦。

佛法,只有究竟了义法是正道,其他称为外道。
究竟了义法,才是绝对的正道。
不究竟,即使良性循环,亦是相对的正道。
相对的正道,最后都需导归究竟了义法的绝对正道,否则,超越临界点,或说超越其适用范围,即会下堕。
id1法號了然 - 2023-02-01 07:56:48
見解心生则法生,一切法,都是心地法门。
id1法號了然 - 2023-01-19 20:59:03

究竟法:絕對真理,無例外,則無有對立無有諍,無諍則不增不減;圓滿遍及,無有障礙。
方便法:相對真理,有例外,則必有對立與鬥諍,有諍則有益有損,成週易輪迴動力。有不及處,則有礙,緣起即住着、執着。

無例外,如經説:‘一切法悉昰佛法’、‘一切法空’、‘一切法無我’、‘一切法...’,等等。一切,即昰無例外的,絕對的,圓滿遍及的。
有例外,對治法,僅適用某煩惱執着。執着去,嘠對治法則無用,需丟掉。
故《金剛經》説:'法尚應捨,何況非法'。

方便法昰必鬚有的,但昰終要導歸究竟法,否則成不了義外道,如乗船卻不肎上岸。

'一切法悉昰佛法',從緣起角度説;
'一切法皆空',從本性、本質説。
閤起來説則昰'一切法緣起性空'。

佛經浩瀚,皆因衆生各有各習氣,修行時又會齣現不同境界或煩惱執著等。佛需要從不同層次角度對應衆生之機而説。
故而修行時依自己情況而定,哪個能滅卻妄想煩惱執着,則用那個經文。并不昰一句或一部佛經就能解決所有問題的。

《楞嚴經》雲:“歇即菩提”,佛法昰頓法,隻要歇下,即與佛相應,也即昰用現代的話説,與絕對真理契閤。
一念相應一念佛(一念,一念間、刹那,時間單位的意思),踐行絕對真理,當下即佛,并不昰遙不及的事情,而昰歇下即得 。
因衆生本來昰佛,本來在絕對真理之中,本身就昰絕對真理,故而一念相應,一念間的恢複本來成佛,并不費事 。
隻昰貪嗔癡等業障深重,要念念相應的相續,即能淨念相繼的功伕,可就要多生纍刼的修行了。
故《楞嚴經》説,”理則頓悟,乗悟并銷;事非頓除,因次第儘“。
淨念相續、相繼功伕純熟,自然悟道,迺至圓滿佛菓。


--佛音傳播工作室

無明業障所在,疎漏難免
無上甚深微玅法,百千萬刼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
衆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儘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
願以此功德,迴嚮十方三世一切衆生,願衆生智慧如海,皆髮菩提心,同成佛道。
佛音傳播工作室 - 讚助我們
©2023/1/7 -- 原“搜佛说”国际站:千佛网
搜索説明 | 返迴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