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注册 | 登陆 | 退出 - 繁體
通典,23.4375ms
0   通典。 魏侍中缪袭议曰。 元者一也。 首也。 气之初也。 是以周文演易以冠四德。 仲尼作春秋以统三正。...
1 应麟引《汉志》“夏阳之梁山”、《通典》“同州韩城县,古韩国”,以存旧说。 引王肃“燕,北燕国”,及“涿郡方城县有韩侯城”,以备参考。...
2 《通典》。   兔罝 纠纠武夫。 《后汉书注》。 天下有道,则公侯能为民干城,而制其腹心。 《左传》。...
3 至若语涉《禹贡》而实非经解,如《通典》之类,亦或节取一二句。 虽系经解,却不成章,并以己意融贯,缀于其末,用“渭按”二字别之。...
4 【通典】西國用羊卜卜師謂之廝乩。  【通雅】乩當與卟同。 丏 【子集上】【一字部】 丏 【廣韻】【集韻】【韻會】彌殄切【正韻】美辨切,□音眄。...
5 见通典、元和郡县志。 郭忠恕云:因似幽而易误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邑部   郿méip286上   注解:右扶风县。...
6   《通典》(唐杜佑作):御史之名,《周官》有之,盖掌赞书而授法令,非今任也。 战国时亦有御史,秦、赵渑池之会各命书其事,又淳于髡谓齐王曰“御史在前”,则皆记事之职也,至秦、汉为纠察之任。...
7   史记儒林传言礼自鲁高堂生,索隐谢承云,秦世季代有鲁人高堂伯,则伯是其字,云生者,自汉以来儒者皆号生,亦先生者省字呼之耳,后汉书注,高堂生名隆,不知何据,疑涉魏高堂隆而误,史记正义引阮孝绪七录,谓博士侍其生得十七篇,侍其生不知何时人,或在高堂之后,汉初立博士,礼主后仓见汉艺文志论,志云,讫孝宣世,后仓最明,戴德戴圣庆普皆其弟子,三家立于学官,盖三家分立,而后氏不立,犹书分立欧阳夏侯,而伏氏不立也,志列曲台后仓九篇,如淳曰,行礼射于曲台,后仓为记,故名曰曲台记今九篇皆不传,志又列议奏三十八篇,原注云,石渠,隋书经籍志石渠礼论四卷,戴圣撰,即汉志之议奏,中列萧望之韦元成闻入通汉尹更始刘更生诸人,而题戴圣撰者,盖小戴所撰集也,今略见于诗礼疏杜佑通典,共得二十余条,大戴丧服变除一卷,见唐书艺文志,今略见于礼记郑注及疏杜佑通典,共得十余条,玉函山房皆有辑本,二戴之学,犹可考见,汉礼经通行,有师授而无注释,马融但注丧服经传,郑君始全注十七篇,郑于礼学最粗,而有功于礼经最大,向微郑君之注,则高堂传礼十七篇,将若存若亡,而索解不得矣,周官晚出,有杜子春之注,郑兴郑众贾逵之解诂,马融之传,郑注周礼,多引杜子春郑大夫郑司农,前有所承,尚易为力,而十七篇前无所承,比注周礼六篇为更难矣,大小戴记亦无注释,郑注小戴礼记四十九篇,前无所承,亦独为基难者,向微郑君之注,则小戴传记四十九篇,亦若存若亡,而索解不得矣,郑君著书百余万言,精力实不可及,传云质于辞训,通人颇讥其繁,锡瑞案郑注书笺诗,间有过繁之处,而注礼文简义明,实不见其过繁,即如少牢馈食礼经二千九百七十九字,注二千七百八十七字,有司彻经四千七百九十字,注三千四百五十六字,学记乐记二篇经六千四百九十五字,注五千五百三十二字,祭法祭义祭统三篇,经七千四百六十字,注五千五百二十三字,皆注少于经,又檀弓司寇惠子之丧,子游为之麻衰牡麻,注云,惠子废立庶,为之重服以讥之,文子辞曰,子辱与弥牟之弟游,又辱为之服,敢辞,子游曰,礼也,文子退反哭,注云,子游名习礼,文子亦以为当然,未觉其所讥,子游趋而就诸臣子位,注云,深讥之,大夫之家臣位在宾后,文子退,扶子南面而立曰,子辱与弥牟之弟游,又辱为之服,又辱临其丧,虎也敢不复位,注,觉所讥也,虎,子名,文子亲扶而辞,敬子游也,子游趋而就客位,注云,所讥行,此一节记文,若无郑君之注,读者必不解所谓,郑注止数十字,而连用五讥字,使当时情事,历历如绘,其文法如此简妙,岂后人所能及哉,月令明堂位杂记疏皆云,礼是郑学,两汉书儒林传,以易书诗春秋名家者多,而礼家独少,惟马融注周礼礼丧服经传,隋唐志皆著录而无礼记,东汉会要载有融礼记注,玉函山房辑本,得十六条,卢植注礼记二十卷,隋唐志皆著录,东汉会要作礼记解诂,玉函山房辑本一卷,孔疏云,郑附卢植之本而为之注,郑礼记注,或亦有本于卢马者,而注中未尝质言之,如周礼称引杜郑,则亦未见其必有所本也。...
8 唐有《李靖兵法》,此其书也,然不得见全书,今仅存杜氏《通典》所载。 戚南塘《纪效新书》,是从此书中脱出,故于旗鼓步伐之功独详,读者不知,以为戚公必有异人传授,亦可笑也。...
9 杜氏《通典》言:“汉初,王侯国百官,皆如汉朝,惟丞相命于天子,其御史大夫以下皆自置。 及景帝惩吴、楚之乱,杀其制度,罢御史大夫以下官。...
10   《通典》:唐贞观六年,诏曰:“比年丰稔,闾里无事,乃有堕业之人,不顾家产,朋游无度,酣宴是耽,危身败德,咸由于此。...
11 杜氏通典,东晋元帝时,太常贺循上言,尚书被符经置博士一人。 【原注】晋书荀崧传,时简省博士,其仪礼、公羊、谷梁及郑易皆省不置。...
12   通典,好一般书。 向来朝廷理会制度,某道却是一件事,后来只恁休了。 又曰:「通典亦自好设一科。 」又曰:「通典中间一作后面。...
13 欲周览经世之大法,必自杜氏《通典》始矣。 马端临《通考》,杜氏伯仲之间,郑《志》非其伦也。 百年以来,学者讲求形声故训,专治《说文》,多宗许、郑,少谈杜、马,吾以许、郑考先王制作之源,杜、马辨后世因革之要,其于实事求是一也。...
14 习《王制》者,先考《通典》,《通典》既通,然后再为推广,提纲挈领,期年即可毕功。 《通典》先经后史,源委分明,经史精华,皆在于是。...
15   柏署【《通典》 御史府中列柏树。 ○王昌龄《诗》 柏署起三载。 】   槐厅【《续翰林志》 学士院第三厅有一巨槐,素号愧厅。...
16 曰典章,杜氏《通典》、郑氏《通志略》、马氏《文献通考》、王氏《唐会要》、徐氏《两汉会要》是也。 各书皆部帙繁重,未易披览,法当择其尤要者,先加循习之功。...
17 (《通典》)     八蛮   天竺咳首始,焦侥与儋耳。 跂踵更穿胸,旁春复狗轵。     六戎   六戎首侥夷,老白更耆羌。...
18   杜佑著《通典》,《通志》郑樵撰。 《文献通考》出,元马端临著。 《钦定续三通》,《皇朝三通》成。 ...
19 制度书多兼治道,有不可分者,详见诸经注疏、诸史志书、《通典》、《续通典》、《文献通考》、郑夹漈《通志略》、甄氏《五经算术》、《玉海》、《山堂考索》、《尚书中星闰法详说》、林勋《本政书》,朱子《井田谱》、夏氏《井田谱》、苏氏《地理指掌图》、程氏《禹贡图》、郦道元《水经注》、张主一《地理沿革》、《汉官考职源》、陆农师《礼书》、《礼图》、陈祥道《礼书》、陈旸《乐书》、蔡氏《律吕新书》及《辩证律准》、《禋典郊庙奉祀礼文》、吕氏《两汉菁华》、唐氏《汉精义》、《唐精义》、陈氏《汉博议》、《唐律注疏》、《宋刑统》、《大元通制》、《成宪纲要》、《说文》、《五音韵谱》、《字林》、《五经文字》、《九经字样》、戴氏《六书考》、王氏《正始音》、陆氏《音义》、牟氏《音考》、贾氏《群经音辨》、丁度《集韵》,司马公《类篇》、《切韵指掌图》,吴氏《诗补音》及《韵补》、《四声等子》、杨氏《韵谱》。...
20 杜氏《通典》曰:「五官左右中郎将,皆秦官,汉因之。 」应劭《汉官仪》曰:「五宫中郎将,秦官也。 秩比二千石。...


易藏|儒藏|道藏|子藏| 史藏|诗藏|集藏| 医藏|艺藏|龙藏(乾隆大藏经)


搜佛说,传承国学传统文化智慧
精选摘录 | 搜索说明 | 返回顶部
联系:
- -

©2019/11/11-四库全书(国际站)
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