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陆
|
退出
搜佛说
商城
商城
经藏
搜索
后退
前进
四库全书
/
律
/
大乘律
/
优婆塞戒经
/
优婆塞戒经卷第六
/
30-尸波罗蜜品第二十三
善生言:“世尊,云何菩萨趣向菩提,其心坚固?” “善男子,菩萨坚固,具足四法:一者、受大苦时,终不舍离如法之行;二者、得大自在,常修忍辱;三者、身处贫穷,常乐施与;四者、盛壮之年,常乐出家。若有菩萨具足四法,趣向菩提,其心坚固。 “菩萨具足如是四法,复作是念:‘是菩提道,初根本地,名之为戒。如是戒者,亦名初地,亦名导地,亦名平地,亦名等地,亦名慈地,亦名悲地,亦名佛迹,亦名一切功德根本,亦名福田。’以是因缘,智者应当受持不毁。 “复次,智者又作是念:‘戒有二果:一、诸天乐,二、菩提乐。智者应当求菩提乐,不求天乐。’若受戒已,所不应作而故作之,所不应思而故思惟,懈怠、懒惰,乐于睡眠,念恶觉观,邪命、恶愿,是名污戒。 “若受戒已,心生悔恨,求人天乐,多诸放逸,不生怜愍,是名污戒。 “若畏贫穷,若为恐怖,若为失财,若畏作役,若为身命,若为利养,若为爱心,而受禁戒,既受戒已,心生疑惑,是名污戒。 “善男子,若人不乐久处生死,深见过罪,观人天乐,阿鼻狱苦,平等无差,怜愍众生,具足正念,为欲利益无量众生,使得成道,为具无上菩提道故,为如法行故,受持是戒,心不放逸。能观过去、未来、现在身口意业,知轻知重,凡所作事,先当系心,修不放逸,作已、作时,亦复如是修不放逸。若先不知,作已得罪;若失念心,亦得犯罪。若客烦恼,时暂起者,亦得犯罪;若小放逸,亦得犯罪。是人常观,犯轻如重,观已生悔及惭愧心,怖畏、愁恼,心不乐之,至心忏悔;既忏悔已,心生欢喜,慎护受持,更不敢犯,是名净戒。 “善男子,有智之人既受戒已,当观三事不作恶行:一者、自为,二者、为世,三者、为法。 “云何自为?‘我自证知,此是恶事。知作恶业,得如是果;知作善业,得如是果。所作恶业无有虚妄,决定还得诸恶之果;所作善业亦无虚妄,决定还得诸善之果。若是二业无虚妄者,我今云何而自欺诳?以是因缘,我受戒已,不应毁犯,当至心持。’是名自为。 “云何为世?有智者观世间之人,有得清净天耳、天眼及他心智:‘我若作恶,是人必当见闻知我。若见闻知我,当云何不生惭愧,而作恶耶?’复观诸天,具足无量福德,神足、天耳、天眼,具他心智,遥能见闻;虽近于人,人不能见:‘若我作恶,如是等天,当见闻知。若是天等,了了见我,我当云何不生惭愧,故作罪耶?’是名为世。 “云何为法?有智之人观如来法,清净无染,得现在利,能令寂静,度于彼岸,能作解脱,不选时节。‘我为是法,故受持戒。我若不能先受小制,云何能得受大制耶?破小制已,增五有苦;若至心持,增无上乐。我受身来,所以未得证解脱者,实由不从过去无量诸佛如来受禁戒故。我今受戒,未来定当值遇恒河沙等诸佛。’深观是已,生大怜愍,至心受戒;受已坚持,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利益无量诸众生故。 “善男子,若在家、若出家,若三归、若八斋、若五戒,若具足、若不具足,若一日一夜、若一时一念、若尽形寿至心受持,当知是人得大福德。 “善男子,若受戒已,修三善业,多闻、布施、修定、修善,供养三宝,是则名为庄严菩提。若受戒已,能读如来十二部经,是名无上大法之藏。勤加精进,欲得具足尸波罗蜜。如是戒者,今世受已,后虽不受,成无作戒。 “善男子,有戒、非波罗蜜,有波罗蜜、非戒,有戒、有波罗蜜,有非戒、非波罗蜜。是戒、非波罗蜜者,所谓声闻、辟支佛戒。是波罗蜜、非是戒者,所谓檀波罗蜜。是戒、是波罗蜜者,如昔菩萨受瞿陀身时,为诸虫兽及诸蚁子之所唼食,身不倾动,不生恶心;亦如仙人为众生故,十二年中,青雀处顶,不起不动。非戒、非波罗蜜者,如世俗施。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住尸波罗蜜时,所受众苦,谁能说之。有人若受小小戒已,少欲知足,不能怜愍诸苦众生,当知是人不能具足尸波罗蜜。若能修忍三昧智慧,勤行精进,乐于多闻,当知是人则增长尸波罗蜜,庄严菩提,证菩提果。如是戒者,无量众善故,无量果报故,无量戒禁故,以是因缘,庄严菩提。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既受戒已,口不说恶,耳不乐闻;不乐说世,亦不乐闻;终不放心在恶觉观;不亲恶友;是故得名寂静净戒。菩萨若见破戒恶人,不生恶心,为设种种善巧方便而调伏之;若不调伏,当生怜愍。不为身命,破戒、舍戒。食已,先修惭愧之心、不放逸心,为治身命,如疗恶疮。若入村落,如刀刺林,摄护诸根,修习正念,观察可作及不可作,不生放逸:‘若人作福,亦因于我;若人作罪,亦因于我。是故我得大供养时,不应生喜;得衰苦时,不应生嗔。’得少供养,应作是念:‘我今信、戒、施、闻、智、慧、如法住少,故得如是微少供养,是故今我不应生于愁苦之念。我为二事,受他信施:一者、为增他福,二者、为增自善。是故若得少物、恶物,不应生恼。’久住迟得,轻骂已得,尔时复当深自责其身:‘是我宿罪,非众生过,是故我今不应生恼。’若受戒已,为他作罪,亦应说言:‘如是所作,实非是道。何以故?十二部经不说诸恶为菩提道,是故我今获得杂报。’若能如是深观察者,当知是人则能具足尸波罗蜜。 “善男子,若有人能摄护诸根、身四威仪,不作诸恶,能堪众苦,不作邪命,当知是人则能具足尸波罗蜜。 “若于轻重戒中,等生怖畏,虽遭恶时,不犯小戒,不令烦恼秽污其心,修习忍辱,当知是人则能具足尸波罗蜜。 “若离恶友,令诸众生远恶邪见,知恩报恩,当知是人则能具足尸波罗蜜。 “若为善事,不惜身命,罢散自事,营成他事,见骂詈者不生恶心,当知是人则能具足尸波罗蜜。 “若见如来所开之处,如本持之,护众生命,不惜财命,乃至命终不犯小戒。虽得微妙七珍之物,心不生贪。不为报恩,以善加人,为怜愍故,受持禁戒;既受持已,善发大愿,愿诸众生,悉得净戒,当知是人则能具足尸波罗蜜。 “善男子,菩萨二种: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菩萨具足尸波罗蜜,是不为难;在家具足,是乃为难。何以故?在家之人多恶因缘所缠绕故.”
语音功能并不成熟。如果语音播放不了,请使用“火狐浏览器”、Chrome浏览器、edge浏览器等相关内核浏览器。
联系:
©2019/11/11-
搜佛说
(考据级搜索引擎)
返回顶部
免责声明:本站仅提供商品信息搜索,商品需自行判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