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陆 | 退出

52-摄决择分中有寻有伺等三地之一

如是已说五识身相应地意地决择。有寻有伺等三地决择我今当说。 问何故焰摩名为法王。为能损害诸众生故。为能饶益诸众生故。若由损害众生。名为法王。不应道理。若由饶益众生。今应当说云何饶益。答由能饶益不由损害。何以故。若诸众生执到王所。令忆念故遂为现彼相似之身。告言。汝等自所作业当受其果。由是因缘彼诸众生各自了知自所作业还自受果。便于焰摩使者众生业力增上所生。犹如变化非众生所。无反害心无嗔恚心不怀怨恨。乃由此故感那落迦。新业更不积集。故业尽已脱那落迦趣。是故焰摩由能饶益诸众生故。名为法王。若诸众生生那落迦忆宿命者。焰摩法王更不教诲。若有生已不忆宿命。王便教诲。略有三种补特伽罗生那落迦。不忆宿命。一极愚痴。谓生边地不解观察。随诸恶转。二极放逸。谓受欲者于诸欲中增上耽着不解观察。随诸恶转。三极邪见。谓成就一切诽谤邪见不解观察。随诸恶转。由彼不能自然忆念故令忆念。 复次二因缘故大海水碱。一生彼众生福增上故。二陆地众生一分非福增上故。所以者何。由水碱故非人所涉。生彼无量微细众生不被采害。又大海中种种珍宝差别可得。由水碱故陆地众生一分难得。 复次烦恼杂染决择。我今当说。如先所说烦恼杂染义。当知此烦恼由五种相建立差别。何等为五。一自性故。二自性差别故。三染净差别故。四迷断差别故。五对治差别故。 云何自性。略有二种。一见性烦恼。二非见性烦恼。 云何自性差别。略有十种。见性烦恼五种差别。非见性者亦有五种。总此十种名为烦恼自性差别。见性五者。谓萨迦耶见。边执见。邪见。见取。戒禁取。非见性五者。谓贪。恚。慢。无明。疑。萨迦耶见者。于五取蕴心执增益见我我所名萨迦耶见。此复二种。一者俱生。二分别起。俱生者。一切愚夫异生乃至禽兽并皆现行。分别起者。诸外道等计度而起。 边执见者。于五取蕴萨迦耶见增上力故。心执增益见我断常。名边执见。常见所摄边执见者。谓六十二诸见趣中。计度前际诸遍常论一分常论。及计后际诸有想论无想论非想非非想论。断见所摄边执见者。谓诸沙门若婆罗门七事断论。此边执见唯分别起无有俱生。唯除即此先世已来串习随逐边执见等。若有分别若无分别差别之相。如本地分已广分别。邪见者。一切倒见于所知事颠倒而转。皆名邪见。当知此见略有二种。一者增益。二者损减。萨迦耶见。边执见。见取。戒禁取。此四见等一切。皆名增益邪见。谤因谤用谤果坏实事等。心执增益所有诸见一切。皆名损减邪见。无施无爱亦无祠祀。是名谤因。无有妙行亦无恶行。是名谤用。无有妙行恶行诸业果及异熟。是名谤果。无父无母无化生有情。亦无世间真阿罗汉诸漏永尽。乃至广说。如是一切名坏实事。又此邪见即计前际诸无因论。边无边论。不死矫乱论。及计后际现法涅槃等论。所有沙门若婆罗门。当知如是萨迦耶见以为根本。六十二见三见所摄。谓常见所摄诸边执见。断见所摄诸边执见及诸邪见。见取者。于六十二诸见趣等。一一别计为最为上为胜为妙。威势取执随起言说。唯此谛实余皆虚妄。由此见故能得清净解脱出离。是名见取。 戒禁取者。谓所受持随顺见取。见取眷属见取随法。若戒若禁于所受持诸戒禁中。妄计为最为上为胜为妙。威势执取随起言说。唯此谛实余皆虚妄。由此戒禁能得清净解脱出离。是名戒禁取。 贪者。谓能耽着心所为性。此复四种。谓着诸见欲色无色。 恚者。谓能损害心所为性。此复四种。谓于损己他。见他有情所。及于所爱不饶益所。于所不爱作饶益所。所有嗔恚。 慢者。谓令心举心所为性。此复四种。谓于诸见。于诸有情。于受用欲。于诸后有处起。又此慢略有二种。一惑乱慢。二不惑乱慢。于有情处慢者。谓三慢类。已如前说。于受用欲处慢者。谓由大财大族大徒众等现在前故心遂高举。于后有处慢者。谓由计我当有不有。广说乃至我当非想非非想等。若动不动戏论造作诸爱趣中。现前转故心遂高举。不惑乱慢者。谓于下劣计己为胜。于等计等而生憍慢。惑乱慢者。谓余六慢。又由受用鄙劣资具自谓富乐。名惑乱慢。若由受用胜妙资具自谓富乐。名不惑乱慢。又由邪行谓后有胜。名惑乱慢。若由正行谓后有胜。名不惑乱慢。 无明者。谓于所知真实觉悟能覆能障心所为性。此略四种。一无解愚。二放逸愚。三染污愚。四不染污愚。若于不见闻觉知所知义中所有无智。名无解愚。若于见闻觉知所知义中。散乱失念所有无智。名放逸愚。于颠倒心所有无智。名染污愚。不颠倒心所有无智。名不染污愚。又此无明总有二种。一烦恼相应无明。二独行无明。非无愚痴而起诸惑。是故贪等余惑相应所有无明。名烦恼相应无明。若无贪等诸烦恼缠。但于苦等诸谛境中。由不如理作意力故。钝慧士夫补特伽罗诸不如实简择覆障缠裹闇昧等心所性。名独行无明。 疑者。犹豫二分不决定心所为性。当知此疑略由五相差别建立。谓于他世作用因果诸谛宝中。心怀犹豫。 如是所说十种烦恼。亦缘事转亦缘烦恼。谓十烦恼皆与自地一切烦恼展转相缘。亦缘自地诸有漏事。下地烦恼能缘上地烦恼及事。非上地惑能缘下地烦恼及事。如是烦恼展转相缘及下地惑能缘上地。于此处所余决择文更不复现。 复次俱生萨迦耶见唯无记性。数现行故。非极损恼自他处故。若分别起萨迦耶见由坚执故与前相违。在欲界者唯不善性。若在上地。奢摩他力所制持故。多白净法所摄受故。成无记性。由染污故体是隐没。所余烦恼由此道理随应当知。欲界烦恼为诸恶行安足处故。多不善性。又不善者。具三因缘能往恶趣。余则不定。何等为三。谓极多修习殷重无间计为功德。不见其失不见其患。纵情而起。是初因缘。用此烦恼以为依处。由身语意于诸恶行作及增长。是第二因缘。由此烦恼断他善品授不善品。是第三因缘。除先所作能往恶趣顺后受业。又十烦恼。七唯意地。贪恚无明亦通五识。又于欲界四见及慢喜舍相应。贪乐喜舍相应。恚苦忧舍相应。邪见喜忧舍相应。疑忧舍相应。无明一切五根相应。此据多分相应道理。其余深细后当广说。于上诸地随所有根。即与彼地烦恼相应。又十烦恼见所断者。名曰无事。彼所缘事非成实故。所余烦恼有事。无事彼相违故。又贪与慢缘有漏一分可意事生。恚缘一分非可意生。是故此三烦恼一分所生名取。一分所余烦恼通缘内外若爱非爱。及俱相违有漏事生。是故说彼名曰遍行。取一切事若有随顺如是烦恼烦恼俱行烦恼品类。名随烦恼。 云何名随烦恼。略由四相差别建立。一通一切不善心起。二通一切染污心起。三于各别不善心起。四善不善无记心起。非一切处非一切时。谓无惭无愧名通一切不善心起。随烦恼放逸掉举。惛沈不信。懈怠邪欲。邪胜解邪念。散乱不正知。此十随烦恼通一切染污心起。通一切处三界所系。忿恨覆恼嫉悭诳谄憍害。此十随烦恼各别不善心起。若一生时必无第二。如是十种皆欲界系。除诳谄憍。由诳及谄至初静虑憍通三界。此并前二若在上地唯无记性。寻伺恶作睡眠。此四随烦恼通善不善无记心起。非一切处非一切时。若有极久寻求伺察。便令身疲念失心亦劳损。是故寻伺名随烦恼。此二乃至初静虑地。恶作睡眠唯在欲界。又有定地诸随烦恼。谓寻伺诳谄。惛沉掉举。憍放逸懈怠等。初静虑地有初四种。余通一切地。若杂事中世尊所说诸随烦恼。广说乃至愁叹忧苦随扰恼等。及摄事分广所分别。如是一切诸随烦恼。皆是此中四相差别。随其所应相摄应知。 复次诸随烦恼若在欲界略于十二处转。何等十二。谓执着恶行处。斗讼诤竞处。毁犯尸罗处。受学随转非善人法处。邪命处。耽着诸欲处。如所闻法义心谛思惟处。于所思义内心寂止方便持心处。展转受用财法处。不相杂住处。远离卧具房舍处。众苦所集处。此十二处以为依止。如先所说贪着。乃至随扰恼等诸随烦恼差别而转。谓贪着嗔恚愚痴依初处转。忿等乃至谄依第二处转。无惭无愧依第三处转。诳等乃至谋害依第四处转。矫诈等乃至恶作依第五处转。不忍耽嗜等乃至不平等贪着依第六处转。萨迦耶见有见无有见依第七处转。贪欲等乃至不作意依第八处转。顾悦缠绵依第九处转。不质直。性不柔和性不随同分转性依第十处转。欲寻思等乃至家生系属寻思依第十一处转。愁叹等依第十二处转。 复次此五见是慧性故互不相应。自性自性不相应故。贪恚慢疑更相违故互不相应。贪染令心卑下。憍慢令心高举是故贪慢更互相违。 复次如所说诸随烦恼。当知皆是烦恼品类。且如放逸是一切烦恼品类。所以者何。于染爱时多生放逸。乃至疑时亦有放逸。贪着悭吝憍高掉举等。皆贪品类皆贪等流。忿恨恼嫉害等是嗔品类是嗔等流。诳谄是邪见品类邪见等流。覆是谄品类。当知即彼品类等流。余随烦恼是痴品类是痴等流。唯除寻伺当知寻伺。慧思为性犹如诸见。若慧依止意言而生。于所缘境慞惶推究。虽慧为性而名寻伺。于诸境界遽务推求。依止意言粗慧名寻。即于此境不甚遽务而随究察。依止意言细慧名伺。是名建立烦恼杂染自性差别。 云何建立烦恼杂染染净差别。谓如所说本随二惑。略二缘故染恼有情。一由缠故。二随眠故。现行现起烦恼名缠。即此种子未断未害。名曰随眠亦名粗重。又不觉位名曰随眠。若在觉位说名为缠。若诸具缚补特伽罗生在欲界。成就三界烦恼随眠。若生色界所有异生。成就欲界被奢摩他之所损伏烦恼随眠。成就色界及无色界所未损伏烦恼随眠。若生无色所有异生。成就欲界及与色界被奢摩他之所损伏烦恼随眠。成就无色所未损伏烦恼随眠。如界道理随地亦尔。诸烦恼缠未离自地烦恼欲者自地现起。已离欲者即不现起。若在下地。上地诸缠亦得成就。非在上地得说成就下地诸缠。 问具一切缚补特伽罗。诸烦恼缠起灭未舍是诸烦恼于何事系。过去耶未来耶现在耶。答过去已系故不名系。但于现在由此种类烦恼随眠。说名为系。若诸烦恼正起现前亦由缠故。说名为系。于未来世随眠及缠以当系故。亦不名系。如此种类。当知诸余烦恼亦尔。如具缚者不具缚者亦复如是。差别者。所余烦恼说名为系。问诸修行者伏烦恼缠当云何伏。答以修三种对治力故伏烦恼缠。一了知烦恼自性过患。二思惟对治所缘境相。三以胜善品滋心相续。当知此是永断正见前行之道。问诸修行者断烦恼时。为舍缠耶舍随眠耶。由断何故说名为断。答但舍随眠。以烦恼缠先已舍故。断随眠故说名为断。何以故。虽缠已断未断随眠。诸烦恼缠数复现起。若随眠断。缠与随眠毕竟不起。问为断过去为断未来为断现在。答非断去来今。然说断三世。何以故。若在过去有随眠心。任运灭故其性已断。复何所断。若在未来有随眠心。性未生故体既是无。当性所断。若在现在有随眠心。此刹那后性必不住。更何须断。又有随眠离随眠心二不和合。是故现在亦非所断。然从他音内正作意二因缘故。正见相应。随所治惑能治心生。诸有随眠所治心灭。此心生时彼心灭时平等平等。对治生灭道理应知。正见相应能对治心。于现在世无有随眠。于过去世亦无随眠。此刹那后离随眠心。在未来世亦无随眠。从此已后于已转依已断随眠身相续中。所有后得世间所摄善无记心去来今位皆离随眠。是故三世皆得说断。是名烦恼杂染染净差别。 云何建立烦恼杂染迷断差别。当知略说有十五种。谓欲界系见苦集灭道谛所断及修所断诸漏有五。如欲界系。色无色系各五亦尔。欲界迷苦有十烦恼。迷集有八。除萨迦耶及边执见。如迷集谛灭道亦尔。上界诸谛并除嗔恚。随迷次第如欲界说。 云何迷苦有十随眠。略五取蕴总名为苦。愚夫于此五取蕴中起二十句萨迦耶见。五句见我。余见我所。是名迷苦萨迦耶见。即用如是萨迦耶见以为依止。于五取蕴见我断常。故边执见亦迷于苦。又诸邪见谓无施等乃至妙行恶行业果及与异熟。是迷苦谛。又有邪见拨无父母化生有情。如是邪见一分迷苦。一分迷集。又诸外道诽谤苦谛起大邪见。彼谓沙门乔答摩种。为诸弟子施设苦谛。此定无有。如是邪见亦迷苦谛。又有诸见妄计自在世主释梵及余物类。为常为恒无有变易。如是邪见亦迷苦谛。又有诸见计边无边。如是亦名迷苦邪见。又有沙门若婆罗门不死矫乱邪见。一分亦迷苦谛。若有见取。妄取迷苦所有诸见以为第一。谓能清净解脱出离。如是名为迷苦见取。若有妄取随顺此见此见随法所受戒禁。以为第一能得清净解脱出离。此戒禁取是迷苦谛。若有外道于此诸见不定信受。亦不一向诽谤如来所立苦谛。但于苦谛心怀犹豫。此及所余于苦犹豫是迷苦疑。若于如是自所起见。宝爱坚着如此见贪。是迷苦贪。若于异分他所起见。心怀违损是迷苦恚。若恃此见心生高举。是迷苦慢。若有无智与此诸见及疑贪等烦恼相应。若唯于苦独行无智。如是并名迷苦无明。此十烦恼皆迷苦谛见苦所断。 云何迷集有八随眠。谓诸沙门若婆罗门谤因邪见。又有沙门若婆罗门。计自在等是一切物生者化者及与作者。此恶因论所有邪见。又有邪见。无施无爱亦无祠祀。无有妙行亦无恶行。又有邪见不死矫乱。外道沙门若婆罗门所起一分。又有邪见诽谤集谛。谓诸外道作如是计。如彼沙门乔答摩种为诸弟子所说集谛。此定无有。如是等见是迷集谛所起邪见。若有见取取彼诸见以为第一能得清净解脱出离。是迷集谛所起见取。若于随顺此见诸法所受戒禁。取为第一能得清净。广说如前。是迷集谛戒禁取。余疑贪等如前应知。如是八种烦恼随眠。迷于集谛见集所断。

联系:
©2019/11/11-搜佛说(考据级搜索引擎)
返回顶部
免责声明:本站仅提供商品信息搜索,商品需自行判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