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陆 | 退出

42-摄决择分中菩萨地之八

复次菩提以慧为体。慧能引发所余一切波罗蜜多。是故于慧起邪行时。当知菩萨于彼菩提及能引发菩提诸法皆起邪行。有四种法能令菩萨智资粮退。何等为四。一者自不听闻。二者不令他闻。三者为听闻障。四者颠倒执着而有听闻。依此能令智资粮退。四种法故。于现法中或于后法。复生四种智相违法。何等为四。一者无所了知。二者众缘阙乏。三者能生感痴非福。四者颠倒自不听闻为依止故。于现法中无所了知。不令他闻为依止故。于后法中众缘阙乏。为听闻障为依止故。能生后法感痴非福。颠倒执着而有听闻为依止故。于后法中更增颠倒。自不听闻者。憎背法故。憎背补特伽罗故。俱增背故不令他闻者。恐他智胜故。有憍骜故。怖他轻毁故。为听闻障者。诽毁于法及补特伽罗故。恶作矫乱相牵引故。不令启请及开许故。方便毁呰能听者故。颠倒执着而听闻者。依自恶通达领解宣说。执着善通达领解宣说故。依他善通达领解宣说。执着恶通达领解宣说故。此中若自不听闻。若不令他闻。若为听闻障。如是三法。多分能令退失闻所成智资粮。颠倒执着而有听闻。多分能令退失思修所成智资粮。 复次有四种法。能令菩萨忘失正念。何等为四。谓于四种补特伽罗。四处迷乱。一于举罪补特伽罗。二于教导补特伽罗。三于欲作利益补特伽罗。四于有德补特伽罗。谓于同梵行所迷乱自过。于学现前迷乱学处。于彼大乘欲胜解者。欲正行者。显无差别。标举分别诸过失故。发起迷乱胜解正行。于能说法补特伽罗。迷乱显彼所有密处。 复次有四种法。能令菩萨坏鲜白法。谓与他竞增上力故起诸白法非处加行。虽起白法处所加行。然有三种邪行过失。一者染着过失。二者恶见过失。三者受持过失。由二因缘应知染着过失。一者邪受用故。二者多杂处故。由二因缘应知恶见过失。一者诽拨正法补特伽罗故。二者于不正法显示执着为正法故。由二因缘应知受持过失。一者受持狭小唯不了义经故。二者于所未闻未曾领受诸了义经。悬诽拨故。 复次菩萨有四种非菩萨仪恶意现行。一者于大师所生不信顺敬学相违。恶意现行。二者于同梵行摄受举罪能教诫者如实发露己过相违恶意现行。三者于大智福诸善法中。精进相违恶意现行。四者于广大甚深胜解中。能令自障清净相违恶意现行。由三种相应知。于大师所生不信顺。谓于有体尊胜得智。由三种相应知不如实发露己过。一者于彼摄受诸有情所。邪妄显示己为尊胜。因此发起憍举心故。二者于能举罪诸有情所。覆所犯故。三者于能教诫诸有情所。因彼驱摈增上力故。发秽浊心作损恼故。由二种相应知退失于诸善法发起精进。谓于大智福诸有情所。爱着利养恭敬故。及欣乐彼故。 复次有四种法能令菩萨难可调伏。谓于正修有四种障。一于听闻执为究竟。二于教授左谬领解。三于尸罗不正安住。多诸恶作。四于自见安住见取。谓但听闻心不寂静故。于听闻执为究竟。由于教诫颠倒分别故。于教授左谬领解。由于尸罗多作缺犯而受信施故有恶作。与胜有情共兴诤竞故。于自见多住见取。胜有情者。谓根调伏胜及断灭胜。 复次菩萨有四种于诸有情行于非道。一者于未安立净信有情。而不为说。二者于下乘希求大乘诸有情所。不随所宜而有所说。三者于大乘希求下乘诸有情所。不顺其仪而有所说。四者于住禁戒不住禁戒贪爱朋党。不平等说。由三种相当知是名安住禁戒。一者事业无愆故。二者尸罗无缺故。三者恭敬所学故。由二种相当知是名不住禁戒。一者尸罗缺故。二者不恭敬所学故。 复次菩萨由亲近不贤良故。退失四事。一者退失于乘。二者退失利益有情。加行。三者退失圣教。四者退失无间修诸善法。 复次有四种菩萨不如其义。一者任持正法。二者住阿练若。三者勤修福业。四者管御大众。谓诸菩萨欲令信伏虽住持正法。亦不如义。非如其义。若诸菩萨为求声誉。虽住阿练若。亦不如义。非如其义。若诸菩萨心专系著有染之果。虽勤修福业。亦不如义。非如其义。若诸菩萨心专系着供事名称。虽管御大众亦不如义。非如其义。复次云何正行。谓与上相违离别过失。宣说对治。当知后后之所引发八种行相。是名正行。 谓说由自不闻令智退失。此何因缘。由于正法补特伽罗不恭敬所显故。由此毁犯。设不毁犯亦无胜解。是故退失。又说由不令闻令智退失。此何因缘。由欲令他信伏所显故。由此毁犯。设不毁犯回向邪法。是故退失。又说由为闻障令智退失。此何因缘。由不欲不闻不持所显故。由此毁犯。设不毁犯懈怠懒堕。是故退失。又说由邪执着而有听闻令智退失。此何因缘。由于修行不见功德但闻言说为究竟所显故。由此毁犯。设不毁犯智不成实。是故退失。 复说由于举罪者所迷乱自过令念忘失。此何因缘。由于重事中怖畏衰损。于轻事中怖畏呵责。而设妄语所显故。由此毁犯。由业障故有所忘失。设不毁犯由犯障故而有忘失。又说由迷乱学处令念忘失。此何因缘。由非自性随转虚妄见曲所显故。由此毁犯。由业障故有所忘失。设不毁犯由犯障故而有忘失。又说由于大乘迷乱胜解正行令念忘失。此何因缘。由于菩萨不生恭敬隐覆实德所显故。由此毁犯。由业障故有所忘失。设不毁犯由犯障故而有忘失。又说由迷乱显隐密处令念忘失。此何因缘。由欲令于大乘不生乐欲所显故。由此毁犯。由业障故而有忘失。设不毁犯由犯障故而有忘失。 复说由非处加行坏鲜白法。此何因缘。由乐己利狭小不转。下乘听闻心不谦下所显故。由此毁犯。由不能得所未获得诸鲜白法。于所听受生赊缓故。于己得退。又说由染爱过失坏鲜白法。此何因缘。由于正在家所得利养不生喜足。矫诳等法有希望所显故。由此毁犯。由不听闻所未闻法。多诸事业轻躁散乱。于三摩地不能证得。又说由恶见过失坏鲜白法。此何因缘。由怀恶意。瞻视于他。于诸声闻大乘所学其心颠倒所显故。由此毁犯。由不正行获得衰损。由诳惑他获得衰损。又说由受持过失坏鲜白法。此何因缘。由于如来智意趣中起等觉慢所显故。由此毁犯。由谤正法获得衰损。由于如来智意趣中邪称量故。获得衰损。 复说由于所学不甚恭敬故恶意现行。此何因缘。由于所犯不发露不陈悔。不除恶作所显故。由此现行。由于所缘有散乱故行不明了。又说由不如实显己过故恶意现行。此何因缘。由于身财有所顾恋。乐非谛语所显故。由此现行。由于圣教有散乱故。行不明了。又说由于进进懈怠因缘。恶意现行。此何因缘。由无堪忍所显故。由此现行。由于众苦不能堪忍。于诸善法有散乱故。行不明了。又说由障净因缘。恶意现行。此何因缘。由于大乘无增上意乐胜解所显故。由此现行。于广大乘有散乱故。行不明了。 复说由唯听闻究竟修障难可调伏。此何因缘。由唯观见免脱难论胜利听闻所显故。由此毁犯。矫诳显示持法善友。又说由于教授左解修障难可调伏。此何因缘。由不堪受教坚持所犯。不敬教授所显故。由此毁犯。矫诳显示住阿练若善友。又说由于尸罗不坚安住恶作修障难可调伏。此何因缘。由于所学不甚恭敬。虚受信施所显故。由此毁犯。矫诳显示勤修福业善友。又说由于自见安住见取修障难可调伏。此何因缘。由于清净波罗蜜多诸菩萨所。不生恭敬不欲瞻仰。不欲亲近。不欲听闻。不随法行所显故。由此毁犯。矫诳显示御众善友。复说由不宣说。不随宣说。不顺义说。不平等说行于非道。此何因缘。由前后宣说厌倦不平等心。于所宣说不知方便。下乘胜解有染爱心。教诫徒众加行所显故。由此毁犯。由善根不圆满故。由不摄受广大善根故。由弃舍广大善根故。生非福故。诳惑所化诸有情类。复说由四种亲近不贤良故退失四事。此何因缘。由悭吝少闻不善入圣教。于佛语言不听闻所显故。由此毁犯。不修善根故。怖畏生死苦故。于利他事不能作故。狭小善根故。于诸法中有疑惑故。而有退失。 复说由于四种菩萨欲求信伏。欲求声誉。欲求染果。欲求供养承事名称是诸菩萨不如其义。此何因缘。由与我爱俱于微细罪不见怖畏。与其无我非胜解俱不顾他利。于生死涅槃一向观见过失功德。于现法中乐相杂住。于当来世欣乐富贵摄受财法所显故。由此毁犯。矫现自身能正持法乃至御众。 复次云何正行胜利。此亦四种。后后应知。如是正行菩萨。能积集福智资粮故。以此为依障清净故。以此为依于一切门集成白法故。以此为依起一切种利益有情加行故。又能生长无量福故。 复有四法能令积集福智资粮。一者依此正行供养承事诸佛如来。二者闻清净。三者思清净。四者修清净。 复有四法能令障净。一者于乘自然无动。二者于诸有情远离不行因缘。三者远离邪行因缘。四者远离不圆满正行因缘。 复有四法能令一切门集成白法。一者修修所成。二者成熟有情即彼所成。三者堪忍难事即彼所成。四者闻思无厌即彼所成复有四法能令作一切种利有情事。谓于四处济拔有情。一者于疑惑犹豫处。二者于极秽恶趣颠坠处。三者于下乘信解处。四者于憎背圣教嗔恚心处。 复次云何菩萨于正行中现在转时。犹得如是功德胜利。谓具法行中平等行。善行。法住行相。 云何菩萨具于法行。此何行相。谓诸菩萨凡所修行不越正法。是故名为具足法行。当知此行有五行相。一者于不饶益乐行恶行诸有情所。欲令入善摄受哀愍故。二者于住种性外缘阙乏诸有情所。劝令发起菩提心故。三者于波罗蜜多殊胜中。自了知故。四者于尊重处。发起恭敬礼拜加行故。五者于诸外道怨敌有情。安住圣教无倾动故。 云何菩萨具平等行。此何行相。谓诸菩萨遍于一切利众生事。平等修行。是故说名具平等行。当知此行有八行相。一者于诸有情平等亲爱故。二者于诸有情以无染污无差别身。无差别世。无差别求。亲爱之心平等慰喻故。三者舍诸愦闹舒颜和悦。于已受担平等能运故。四者于未受担平等能取故。五者于一切苦平等堪忍故。六者于无量调伏方便平等能求故。七者展转更互平等正语堪忍语故。八者一切善根平等回向大菩提故。云何菩萨具于善行。此何行相。谓诸菩萨于内成熟诸佛法故。于外成熟诸有情故。修行善行。是故说名具于善行。当知此行有七行相。一者无所依止而惠施故。二者无所依止而持戒故。三者由哀愍心而修忍故。四者非于少分修精进故。五者为作利益诸有情处修静虑故。六者见不相应修妙慧故。七者成熟方便善巧故。 云何菩萨具于法住。此何行相。谓诸菩萨非但追求以为究竟。非但读诵以为究竟。非但宣说以为究竟。非但寻思以为究竟。而于内心胜奢摩他正修习中。发勤方便。平等修集。是故说名具于法住。当知此住有十二行相。一者于住禁戒不住禁戒能教授中。无分别故。二者以此为依。恭敬领受所教授故。三者以此为依。身远离故。四者以此为依。心远离故。五者以此为依。越声闻乘相应作意大乘相应作意思惟故。六者以此为依。不舍远离轭。与诸有情共止住故。及与所余共止住故。七者以此为依。领受清净世间智大福资粮威德修果故。八者于世间智不知喜足。寻求修治出世智故。又清净智者。断四种过失。管御大众故。一者不能堪忍触恼过失。二者不决定说教授过失。三者不如其言所作过失。四者有染爱心过失。如是四种及前八种合有十二行相。 复次云何菩萨能生净信。所有譬喻。谓诸菩萨从初发心。初中后时作诸众生引发善根所依止故。普于一切若怨若恩。心无所著犹如大地。而诸菩萨非如大地中庸而转。众生依之自施功力。方得存活。然诸菩萨生长善根。净信欢喜。能滋润故。犹如大水。而诸菩萨非如大水与诸稼穑成熟相违。然诸菩萨为欲成熟诸善根故。于可厌法深生厌患。能烧炼故。犹如大火。而诸菩萨非如大火与诸佛土集会相违。然诸菩萨能令善根已成熟者。引发聚集解脱触得。由能发起正教授故。譬如大风。而诸菩萨非如大风能引发已终归灭尽。然诸菩萨令自白法转增盛故。犹如朗月。而诸菩萨非如朗月但于白分光明照曜。非于黑分。然诸菩萨其相平等。于黑白分一切法中。智普照故。犹如日轮。而诸菩萨非如日轮怖罗怙捉即便旋转。然诸菩萨一切趣。中终不怖畏烦恼所执而旋转故。譬如师子。而诸菩萨非如师子怯于大担。然诸菩萨能担一切大苦担故。如善调龙。而诸菩萨非如龙象若遭利衰。软非软语。若乐若苦。则为爱恚之所涂染。然诸菩萨于诸世法。不为爱恚所涂染故。如红莲花。而诸菩萨非如红莲断其茎已不复生长。然诸菩萨虽伏烦恼。由善根力之所任持。于生死中复生长故。犹如大树根未损坏。而诸菩萨非如大树其根后时定当损坏。然诸菩萨所有善根回向涅槃大菩提故。譬如众流趣入大海。而诸菩萨非如众流趣入大海即成海性。然诸菩萨依止涅槃及大菩提诸善根力。而游戏故。犹如诸天依苏迷住。而诸菩萨非如诸天住苏迷卢。于自事中。专行放逸。多受快乐。然诸菩萨方便般若所摄持故。成办一切佛所作故。譬如群臣所辅大王。而诸菩萨非如群臣所辅大王。为自利益守护国人。然诸菩萨不顾己利。摄护众生。犹如大云。而诸菩萨非如大云不能毕竟成办稼穑。然诸菩萨毕竟生长菩提分法。如转轮王出现于世。而诸菩萨非如轮王无有第二大丈夫众。然诸菩萨解脱平等。善根所生多同出现。如末尼宝。而诸菩萨非如末尼宝珠与迦理沙般拏极不相似。然诸菩萨入无漏界。所作平等。受乐等故。譬如已入杂林诸天。而诸菩萨非如已入杂林诸天烦恼增长。当来颠坠。然诸菩萨伏诸烦恼无颠坠故。所有烦恼如咒术等所伏诸毒。而诸菩萨所有烦恼。非如咒等所伏诸毒唯不为害。更无余德。然诸菩萨由自烦恼。能作一切众生利益故。此烦恼如大城中诸粪秽聚。如是菩萨所有功德。粗同世间共所知事故。得为喻。而此功德由殊胜故。无有譬喻。是故当知菩萨功德。一切譬喻所不能及。

联系:
©2019/11/11-搜佛说(考据级搜索引擎)
返回顶部
免责声明:本站仅提供商品信息搜索,商品需自行判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