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陆
|
退出
搜佛说
商城
商城
经藏
搜索
后退
前进
四库全书
/
论
/
大乘论
/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
/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第一
/
02-本事分中三法品第一之一
声者四大种所造耳根所取义。若可意。若不可意。若俱相违。若因受大种。若因不受大种。若因俱大种。若世所共成。若成所引。若遍计所执。若圣言所摄。若非圣言所摄。如是十一种声。由五种因所建立。谓相故。损益故。因差别故。说差别故。言差别故。相者。谓耳根所取义。说差别者。谓世所共成等三。余如其所应。因受大种者。谓语等声。因不受大种者。谓树等声。因俱者。谓手鼓等声。世所共成者。谓世俗语所摄。成所引者。谓诸圣所说。遍计所执者。谓外道所说。圣非圣言所摄者。谓依见等八种言说。 香者四大种所造鼻根所取义。谓好香恶香平等香俱生香和合香变异香。当知此香三因建立。谓相故损益故差别故。俱生香者。旃弹那等。和合香者。谓和香等。变异香者。谓熟果等。味者四大种所造舌根所取义。谓苦酢甘辛咸淡。若可意若不可意若俱相违。若俱生若和合若变异。建立此味应如香说。 所触一分者四大种所造身根所取义。谓滑涩轻重软缓急冷饥渴饱力劣闷痒黏病老死疲息勇。此所触一分由八因建立。谓相故摩故称故触故执故杂故界不平等故界平等故。水风杂故冷。地水杂故黏。界平等故息力勇。勇者无畏饱。由二种界不平等故有饥等。余触。 法处所摄色者。略有五种。谓极略色、极迥色、受所引色.遍计所起色.自在所生色。极略色者。谓极微色。极迥色者。谓即此离余碍触色。受所引色者。谓无表色。遍计所起色者。谓影像色。自在所生色者。谓解脱静虑所行境色。云何建立受蕴。谓六受身眼触所生受。乃至意触所生受。若乐若苦若不苦不乐。复有乐身受苦身受不苦不乐身受。乐心受苦心受不苦不乐心受。复有乐有味受苦有味受不苦不乐有味受。乐无味受苦无味受不苦不乐无味受。复有乐依耽嗜受苦依耽嗜受不苦不乐依耽嗜受。乐依出离受苦依出离受不苦不乐依出离受。身受者。谓五识相应受。心受者。谓意识相应受。有味受者。谓自体爱相应受。无味受者。谓此爱不相应受。依耽嗜受者。谓妙五欲爱相应受。依出离受者。谓此爱不相应受。如是建立由四种因。谓所依故自体故。集所依故。杂染清净故。集色所依建立身受。集无色所依建立心受。由杂染故建立有味等。由清净故建立无味等。此爱不相应者。谓离系及随顺离系。云何建立想蕴。谓六想身。眼触所生想。乃至意触所生想。由此想故或了有相。或了无相。或了小大无量。或了无少所有无所有处有相想者。谓除不善言说无相界定及有顶定想所余想。无相想者。谓前所除想。小想者。谓能了欲界想。大想者。谓能了色界想。无量想者。谓能了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想。无所有处想者。谓能了无所有处想。不善言说想者。谓未学语言故。虽于色起想而不能了。此名为色故名无相想。无相界定想者。谓离色等一切相无相涅槃想故。名无相想。有顶定想者。谓彼想不明利。不能于境图种种相故。名无相想。小者。谓欲界下劣故。大者。谓色界增上故。无量者。谓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边际故。是故缘彼诸想亦名小大无量。 云何建立行蕴。谓六思身。眼触所生思。乃至意触所生思。由此思故思作诸善。思作杂染。思作分位差别。又即此思除受及想与余心所有法并心不相应行。总名行蕴。虽除受想。一切心所有法及心不相应行。皆行蕴相。然思最胜与一切行为导首。是故偏说。为显此义故。说由思造善法等。善者。谓当说信等。杂染者。谓当说贪等。根本烦恼及贪等烦恼分少分烦恼。分位差别者。谓于思所发种种行位。假设心不相应行。 问何等名余心所有法。答所谓作意触欲胜解念三摩地慧信。惭愧无贪无嗔无痴勤安不放逸舍。不害贪嗔慢无明。疑萨迦耶见边执见见取戒禁取邪见忿恨覆恼嫉悭诳谄憍害无惭无愧惛沉掉举不信懈怠放逸忘念不正知散乱睡眠恶作寻伺。如是思等五十五法。若遍行若别境若善若烦恼若随烦恼若不定。如其次第五五十一十二十四应知。又此诸心所有法若相若业。当广分别。 思者。于心造作意业为体。于善不善无记品中役心为业。于心造作意业为体者。此辩其相。于善等品中役心为业者。此辩其业。以于所作善等法中发起心故。 作意者。发动心为体。于所缘境持心为业。于所缘境持心者。谓即于此境数数引心。是故心得定者名得作意。触者。依三和合诸根变异分别为体。受所依为业。谓识生时所依诸根随顺生起苦乐等受变异行相。随此行相分别触生。 欲者于所乐事彼彼引发所作希望为体。正勤所依为业。彼彼引发所作希望者。谓欲引摄见闻等一切作用故。胜解者。于决定事随所决定印持为体。不可引转为业。随所决定印持者。谓是事必尔非余决了胜解。由胜解故所有胜缘不能引转。念者。于串习事令心明记不忘为体。不散乱为业。串习事者。谓先所受。不散乱业者。由念于境明记忆故令心不散。 三摩地者。于所观事令心专一为体。智所依止为业。令心专一者。于一境界令心不散故。智所依者。心处静定知如实故。 慧者。于所观事择法为体。断疑为业。断疑者。谓由慧择法得决定故。 信者。于有体有德有能忍可清净希望为体。乐欲所依为业。谓于实有体起忍可行信。于实有德起清净行信。于实有能起希望行信。谓我有力能得能成。 惭者。于诸过恶自羞为体。恶行止息所依为业。 愧者。于诸过恶羞他为体。业如惭说。无贪者。于有有具无著为体。恶行不转所依为业。 无嗔者。于诸有情苦及苦具无恚为体。恶行不转所依为业。 无痴者。由报教证智决择为体。恶行不转所依为业。惭等易了故不再释。报教证智者。谓生得闻思修所生慧。如次应知。决择者。谓慧勇勤俱。 勤者。被甲方便无下无退。无足心勇为体成满善品为业。谓如经说。有势有勤有勇坚猛不舍善轭。如其次第应配释被甲心勇等诸句。满善品者。谓能圆满随初所入根本静虑。成善品者。谓即于此极善修治。 安者。止息身心粗重身心调畅为体。除遣一切障碍为业。除遣一切障碍者。谓由此势力依止转故。 不放逸者。依止正勤无贪嗔痴修诸善法。于心防护诸有漏法为体。成满一切世出世福为业。谓由正勤等为先能修一切善法及防有漏。是故依此四法假立不放逸体。有漏法者。谓诸漏及漏处所境界。 舍者。依止正勤无贪嗔痴与杂染住相违。心平等性。心正直性。心无功用住性为体。不容杂染所依为业。心平等性等者。谓以初中后位辩舍差别。所以者何。由舍与心相应离沉没等不平等性故。最初证得心平等性。由心平等远离加行自然相续故。次复证得心正直性。由心正直于诸杂染无怯虑故。最后证得心无功用住性。不害者。无嗔善根一分心悲愍为体。不损恼为业。当知不害不离无嗔故亦是假。 贪者三界爱为体。生众苦为业。生众苦者谓由爱力五取蕴生故。 嗔者。于诸有情苦及苦具心憎恚为体。不安隐住恶行所依为业。不安隐住者。谓心怀憎恚多住苦故。 慢者。依止萨迦耶见心高举为体。不敬苦生所依为业。不敬者。谓于师长及有德所而生憍傲。苦生者。谓生后有故。 无明者。谓三界无智为体。于诸法中邪决定疑杂染生起所依为业。邪决定者。谓颠倒智。疑者犹豫。杂染生起者。谓贪等烦恼现行。彼所依者。谓由愚痴起诸烦恼。 疑者。于谛犹豫为体。善品不生依止为业。于谛犹豫者。亦摄于实犹豫。如其所应灭道谛摄故。善品不生者。谓由不决不造修故。
开头
上一页
下一页
语音功能并不成熟。如果语音播放不了,请使用“火狐浏览器”、Chrome浏览器、edge浏览器等相关内核浏览器。
联系:
©2019/11/11-
搜佛说
(考据级搜索引擎)
返回顶部
免责声明:本站仅提供商品信息搜索,商品需自行判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