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陆
|
退出
搜佛说
商城
商城
经藏
搜索
后退
前进
四库全书
/
论
/
大乘论
/
十地经论
/
十地经论卷第五
/
12-明地第三
论曰。依第三明地差别有四分。一起厌行分。二厌行分。三厌分。四厌果分。起厌行者。谓十种深念心。厌行者。观一切行无常乃至未入禅。厌者四禅四空三摩跋提。厌果者。四无量等净深心应知。 经曰。诸佛子。菩萨善清净心行第二地已。欲得第三菩萨地。当起十种深念心。何等为十。一净心。二不动心。三厌心。四离欲心。五不退心。六坚心。七明盛心。八淳厚心。九快心。十大心。菩萨以是十种深念心得入第三地。 论曰。是中十种深念心者。一依彼起净深念心。如经净心故。二依不舍自乘。如经不动心故。三志求胜法起善方便。此能厌患当来贪欲。四依现欲不贪。如经厌心故。离欲心故。五依不舍自乘进行。如经不退心故。六依自地烦恼不能破坏。如经坚心故。七依三摩跋提自在。如经明盛心故。八依禅定自在有力。虽生下地而不退失。如经淳厚心故。九依彼生烦恼不能染。如经快心故。十依利益众生不断诸有。如经大心故。已说起厌行分。次说厌行分。厌行有三种。一修行护烦恼行。二修行护小乘行。三修行方便摄行。修行护烦恼行者。观一切行无常无有救者。此二十句示现云何观一切行无常。 经曰。诸佛子。是菩萨住第三菩萨地已。正观有为法一切行无常。苦不净无常败坏不久住。念念生灭不从前际来。不去至后际。现在不住。如是正观一切诸行。 论曰。是中命行不住故。总明无常观。如经正观有为法一切行无常故。云何此无常。何者是无常。如是正观。云何此无常者。依身转时力生三种苦。如经苦故。依饮食力形色增损等。如经不净故。依不护诸恶力横夭寿等。如经无常故。依世界成力灭坏故。如经败坏故。资生依主无有定力一处不住。如经不久住故。何者是无常者。无常有二种。一者少时。如经念念生灭故。二者自性不成。实过去未来现在三世中。不生不转不住。如经不从前际来不去至后际现在不住。如是正观一切诸行故。如是观一切有为法。无常行中无有救者。 经曰。是菩萨如是真实观见一切行。无有救者无所依止。共忧共悲共热恼。憎爱所系忧恼转多。无有停积。常为贪嗔痴火所然。见身无量病苦增长。 论曰。是菩萨如是真实观见一切行无有救者。第二十句说此无救有九种。一者于无常未至中无所依告。如经无所依止故。二者无常既至无能救者。以无常至故多共忧苦。如经共忧故。三者中间同悲。如经共悲故。四者同苦恼事中忧悲随逐。其力虚弱转增热恼。如经共热恼故。五者追求资生时。欲所爱事不欲不爱。如是妄想爱憎常缚。如经憎爱所系故。六者受用时中乐少苦多。如经忧恼转多故。七者于身老时中少壮盛色不可复集。如经无有停积故。八者于少壮时具三种受贪等常烧。如经常为贪嗔痴火所然故。九者于年衰时无量病苦增长。如经见身无量病苦增长故。后三句皆明身患事。何故不在初说。示身数数患事故。云何修行护小乘行。 经曰。是菩萨见如是已。于一切行转复厌离。趣如来智慧。是菩萨见如来智慧不可思议。无等无量难得无杂。无恼无忧。能至无畏安隐大城不复转还。见能救无量苦恼众生。 论曰。修行护小乘者。于一切有为行生厌离已。趣向佛智慧。依如来智有二种大。一摄功德大。二清净大。摄功德大者有五种。一者神力摄功德大。如经是菩萨见如来智慧不可思议故。二者无比摄功德大。无有敌对。如经无等故。三者大义摄功德大。广能利益无量众生。如经无量故。四者无讥嫌摄功德大。希有难得。如经难得故。五者不同摄功德大。诸外道不杂。如经无杂故。清净大者。离烦恼使苦得涅槃故。离烦恼使者。离烦恼习无明不杂。如经无恼故。离苦者。苦根本尽忧悲随尽。如经无忧故。得涅槃者。如经能至无畏安隐大城故。菩萨至涅槃城不复退还。而能利益众生。得世间出世间涅槃胜事。如经不复转还故。见能救无量苦恼众生故。依无救众生起十种殊胜心。 经曰。菩萨如是见如来智无量。见一切有为行无量苦恼。复于一切众生转生殊胜十心。何等为十。所谓众生可愍孤独无救生殊胜心。恒常贫穷生殊胜心。三毒之火炽然不息生殊胜心。闭在三有牢固之狱生殊胜心。常为烦恼诸恶稠林所覆生殊胜心。无正观力生殊胜心。远离善法心无喜乐生殊胜心。失诸佛妙法生殊胜心。而常随顺世间水流生殊胜心。失涅槃方便生殊胜心。是名生殊胜十心。 论曰。是中无救者以孤独故。孤独无救有九种。一恒常贫穷孤独无救。二三毒之火炽然不息孤独无救。三闭在三有牢固之狱孤独无救。四常为烦恼诸恶稠林所覆孤独无救。五无正观力孤独无救。六远离善法心无喜乐孤独无救。七失诸佛妙法孤独无救。八而常随顺世间水流孤独无救。九失涅槃方便孤独无救。是中依欲求众生心无厌足。于他资财求无休息。此二应知。如经恒常贫穷生殊胜心故。三毒之火炽然不息生殊胜心故。依有求众生六道世间轮转故。彼因烦恼所覆故。常生难处故。如是三句次第应知。如经闭在三有牢固之狱生殊胜心故。常为烦恼诸恶稠林所覆生殊胜心故。无正观力生殊胜心故。依梵行求众生不起胜念者。怀增上慢者。无入涅槃心者。妄行外道者。如是四句次第应知。如经远离善法心无喜乐生殊胜心故。失诸佛妙法生殊胜心故。而常随顺世间水流生殊胜心故。失涅槃方便生殊胜心故。次说救度众生精进行发此十心。 经曰。是菩萨见诸众生界如是具受种种苦恼。已发大精进行。是诸众生我应救我应解。应令清净应令得脱。应着善处。应令安住。应令欢喜。应知所宜。应令得度。应令涅槃。 论曰。何处救度以何救度云何救度成。此分别救度众生差别。何处救度者。于业妄想中烦恼妄想中生妄想中。如经我应解故。应令清净故。应令得脱故。如是次第我应救度故。以何救度者。授三学摄取故。劝置持戒处故。劝住定慧处故。如经应着善处故。应令安住故。如是次第三昧地故。定慧合说。复劝置持戒处有二种。一除疑网令信戒故。如经应令欢喜故。二已入戒者令心乐住安固不动。如经应知所宜故。复劝住定慧处灭除掉没随烦恼使。如经应令得度故。云何救度成者。令得二种涅槃界。如经应令涅槃故。是名修行护小乘行。云何修行方便摄行。 经曰。菩萨如是善厌离一切有为行已。深念一切众生界。趣一切智智无量利益。即时依如来智慧救度众生。作是思惟。此诸众生堕在大苦烦恼业中。以何方便行而拔济之令住涅槃毕竟之乐。 论曰。是中厌离深念利益。示现三种因。一者远离妄想因。善厌离一切有为行故。二者不舍世间因。深念一切众生故。三者发精进因。趣一切智智无量利益故。于中趣利益处者。能修行彼道故。深念者能善化众生故。依如来智慧救度众生。此言示现发起方便摄行。如经作是思惟。此诸众生堕在大苦烦恼业中。以何方便行而拔济之令住涅槃毕竟之乐故。堕在大苦烦恼业中者。苦者生妄想。烦恼者烦恼妄想。业者业妄想。涅槃毕竟乐者。无上涅槃故。是中方便摄行有三种。一证毕竟尽。二起上上证毕竟尽。三彼起依止行。 经曰。是菩萨作如是念。不离无障碍解脱智处。彼无障碍解脱智处。不离一切法如实觉。彼一切法如实觉。不离无行无生行慧。如是智慧光明。不离禅方便决定智慧观。彼禅方便决定智慧观。不离闻慧方便。 论曰。证毕竟尽者。住无障碍解脱智中。如经是菩萨作如是念。不离无障碍解脱智处故。彼尽以如来所说一切法随顺如实觉起。以此如实觉起彼无障碍解脱智。如经彼无障碍解脱智处不离一切法如实觉故。此自相同相无分别行慧。如经彼一切法如实觉不离无行无生行慧故。如是智慧光明不离禅方便决定智慧观者。彼慧此中名光明。依是光明故名明地。彼菩萨于禅定中方便决定智慧观。如经彼禅方便决定智慧观不离闻慧方便故。彼禅方便者。得胜进禅故。决定者。于他决定故。智慧观者。自智慧观故。是名起上上证毕竟尽。彼如是智慧观依闻慧方便得。此是彼起依止行。闻慧方便是起所依。是故修行是名彼起依止行。是中行者。日夜求法闻法。如是次第依教依义。 经曰。菩萨如是正观知已。转复勤修求正法行。日夜常求。闻法喜法乐法依法随法益法思法究竟法归依法随顺行法。 论曰。是中求正法行者。依经教依义如前说。日夜常求闻法喜法乐法者。无慢心无妒心无折伏他心问义故。依法者。依大乘教法自见正取不忘失故。随法益法思法者。依读诵依为他说依静处思义故。究竟法者。依定修行故。归依法者。依出世间智故。随顺行法者依解脱。于诸佛解脱法随顺彼行故。是中求正法行常求闻法。此初二句示现常勤行故。喜法等九句示现正修行故。彼常勤行以何为因。示现恭敬重法毕竟尽故。彼菩萨以财为首。于财宝中及王位处。或生天处。世间净中及以己身以法为重。 经曰。菩萨如是方便求佛法故。无有诸财钱谷仓库宝藏等事而不能舍。于此物中不生难想。但于说法者生难遭想。是菩萨为求佛法故。无有所用外财而不能舍无有内财而不能舍。无有所作供给尊事而不能行。无有憍慢我慢大慢等而不能舍。质直柔软故。无有身苦而不能受。是菩萨得成就胜财心。若闻一句未曾闻法。胜得满三千大千世界珍宝。是菩萨得闻一偈正法生上财想。胜得转轮圣王位。复得胜财心。若得未曾闻法能净菩萨行。胜得释提桓因梵天王处无量劫住。是菩萨若有人来作如是言。我与汝佛所说法一句能净菩萨行。汝今若能入大炽然火坑受大苦者。当以相与。是菩萨作如是念。我受一句佛所说法能净菩萨行故。尚于三千大千世界满中大火从梵天投下。何况入小火坑。我等法应尽受一切诸地狱苦犹应求法。何况人中诸小苦恼。菩萨如是发精进行。修诸正法。随所闻法。于寂静处悉能正观。 论曰。彼菩萨为重法故。能舍一切财物。如经菩萨如是方便求佛法。乃至但于说法者生难遭想故。彼财所得处田宅等外财彼亦能舍。如经是菩萨为求佛法故。无有所用外财而不能舍故。及彼财所为内法此亦能舍。如经无有内财而不能舍故。及彼所为是亦能舍。身行恭敬奉给等。如经无有所作供给尊事而不能行故。谁于此物能得能舍。彼高大意此亦能舍。如经无有憍慢我慢大慢等而不能舍质直柔软故。所应护者彼亦能舍。种种身苦而无不受。如经无有身苦而不能受故。于得众多胜妙财宝然不爱乐。重法心成故。如经是菩萨得成就胜财心。乃至胜得满三千大千世界珍宝故。是名于财中胜。云何王位等中胜。是菩萨得法转生喜心成就。胜得转轮王位释梵天王等。如经是菩萨得闻一偈正法生上财想。乃至胜得释提桓因梵天王处无量劫住故。为求法故投身满三千大千世界炽然火中。及地狱中久受苦恼。如经是菩萨若有人来作如是言。我与汝佛所说法一句。乃至何况人中诸小苦恼故。是中闻一句法者。谓闻字句法。得闻一偈法者。谓闻偈法故。能净菩萨行者。谓闻义故。此正修行以何为因。示现依寂静处思惟正观故。如经菩萨如是发精进行。乃至悉能正观故。云何厌分。是菩萨闻诸法已。知如说修行乃得佛法。入禅无色无量神通彼非乐处。于中不染必定应作故。 经曰。是菩萨闻诸法已。降伏其心于空闲处心作是念。如说行者乃得佛法。不可但以口之所言而得清净。是菩萨住此明地因如说行故。即离诸欲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入初禅行。是菩萨灭觉观内清净心一处无觉无观定生喜乐入二禅行。是菩萨离喜行舍忆念安慧身受乐诸贤圣能说能舍念受乐入三禅行。是菩萨断苦断乐先灭忧喜不苦不乐。舍念清净入四禅行。是菩萨过一切色想。灭一切有对想。不念一切别异想。知无边虚空即入无边虚空处行。是菩萨过一切无边虚空想。知无边识即入无边识处行。是菩萨过一切无边识想。知无所有即入无所有处行。是菩萨过一切无所有处。知非有想非无想安隐。即入非有想非无想处行。但随顺法行故而不乐着。 论曰。以何义故。入禅无色无量神通。为五种众生故。一为禅乐憍慢众生故入诸禅。二为无色解脱憍慢众生故入无色定。三为苦恼众生令安善处永与乐故。应解彼苦令不受故。入慈悲无量。四为得解脱众生故。入喜舍无量。五为邪归依众生故。入胜神通力。令正信义故。此地得不退禅故。名为三昧地。前地非无三昧此地胜故。是中禅无色差别有四种。一离障。二修行对治。三修行利益。四彼二依止三昧。是初禅中离诸欲恶不善法是名离障。如经即离诸欲恶不善法故。有觉有观是名修行对治。如经有觉有观故。喜乐是名修行利益。如经离生喜乐故。入初禅行是名彼二依止三昧。如经入初禅行故。第二禅中灭觉观是名离障。如经灭觉观故。内净是名修行对治灭觉观障。如经内清净心一处无觉无观故。心一处者。修无漏不断三昧行一境故。定生喜乐是名修行利益。如经定生喜乐故。入二禅行是名彼二依止三昧。如经入二禅行故。第三禅中离喜是名离障。如经离喜故。行舍忆念安慧是名修行对治。如经行舍忆念安慧故。身受乐是名修行利益。如经身受乐故。入三禅行是名彼二依止三昧。如经入三禅行故。第四禅中断苦断乐先灭忧喜是名离障。如经断苦断乐先灭忧喜故。舍念清净是名修行对治。如经舍念清净故。不苦不乐是名修行利益。如经不苦不乐故。入四禅行是名彼二依止三昧。如经入四禅行故。无色三摩跋提亦有四种。一离障。二修行对治。三修行利益。四彼二依止三昧。过一切色想者。过眼识想故。灭一切有对想者。耳鼻舌身识和合想灭故。不念一切别异想者。不念意识和合想故。意识分别一切法故。说别异想是名离障。如是对治过色等境界想。不分别色等境界见无我故。是名修行对治。知无边虚空者。是名修行利益。即入无边虚空行者。是名彼二依止三昧。过一切无边虚空想者。是名离障。如是对治过彼无边虚空见外念粗分别过患是名修行对治。知无边识者。是名修行利益。即入无边识行者。是名彼二依止三昧。过一切无边识想者。是名离障。如是对治过彼无边识见粗事念分别过患。是名修行对治知无所有者。是名修行利益。即入无所有行者。是名彼二依止三昧。过一切无所有想者。是名离障。如是对治过彼无所有见粗念分别过患。是名修行对治。知非有想非无想安隐者。是名修行利益。即入非有想非无想行者。是名彼二依止三昧。已说厌分。 云何厌果。谓四无量五神通等。云何四无量。
下一页
语音功能并不成熟。如果语音播放不了,请使用“火狐浏览器”、Chrome浏览器、edge浏览器等相关内核浏览器。
联系:
©2019/11/11-
搜佛说
(考据级搜索引擎)
返回顶部
免责声明:本站仅提供商品信息搜索,商品需自行判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