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陆 | 退出

8-弥勒菩萨所问经论卷第七

问曰。触缘受者。此义不然。何以故。共触生故。此以何义。触共受生。以是义故触缘受者此义不成。如两角共生右角不作左角因缘。左角不作右角因缘此亦如是。是故应依余因缘生非触因缘。又若共生而触能作受因缘者。以何义故。受不能与触为因缘。以受触生相应因故。答曰。虽复共生而一是因一非是因。此以何义。有二种法。虽复共生而有一法能作彼因。非第二法作彼法因。如明与焰虽复共生。焰是明因明非焰因。又如日与光二法共生。而日能与光明作因。光明不能与日作因。又如芽共生芽作影因影非芽因触亦如是。虽共受生触为受因受非触因。是疑已断。复有异义我此法中非触共生次第因缘。此以何义。我此法中非受与触一时俱生云何而生。依过去时即与后时受法作因次第缘生。此云何知以说一因。此以何义。以说依触因缘生受。不说依受因缘生触。此以何义。若此二法共俱生者。应说迭因。以是义故。说次第缘不说一时。 问曰。依受缘爱此是何因。答曰。以受为因欲取乐故。而生于爱。 问曰。若如是者苦不应生。答曰。以求离故。问曰。求乐受者见乐故求。不应求苦以不用故。答曰。虽不求苦而亦有爱。以不欲得彼苦受故。求欲离苦彼即是爱。是故苦受亦爱因缘。又乐受者欲爱因缘。苦受远离有爱因缘。此以何义。如人有苦依苦逼恼。不知无力为杀害身。以不求苦以不求乐而爱因缘。又依无明盲故取苦。如彼渴人闇夜饮于粪和合水。此亦如是。问曰。色等境界皆是爱缘。何故但说受为爱缘。答曰。为乐受故求彼色等。此以何义。乐受之生必有伴侣。以是义故。于色等法皆生爱心。受为胜因非色香等。是故但说受为爱因不说色等。 问曰。取有何义。答曰。取近染着皆名为取。求于有支及资生等一切染着。以得染着不相舍离名之为取。此有四种。何者为四。欲取见取戒取我取。又欲取者贪于五欲境界功德。戒取触者。谓以持戒取三种见。见取身见及以我见。又执着我名为我取。彼人着我为我求乐。是故求彼五欲境界求诸天乐。或取欲见诸天苦行如是等法是名见取。若已求得五欲境界贪着彼法是名欲取。着未来世欲境界因不能远离五欲境界。如是持戒是名戒取。又着己身随顺二边是名见取。此义云何。若堕断边即便坚着五欲境界是名欲取。若堕常边贪着五欲为胜生处。如是持戒是名戒取。问曰。爱缘取者此是何因。答曰。不足爱故更求增长。如饮碱水转增长渴。又依爱故有四种取。此以何义。依爱缘故求于现在五欲境界。如经中说依爱因缘求于诸欲是名欲取。又依爱故求未来世五欲境界。为彼爱故起于持戒是名戒取。以彼但求五欲境界。若以求得五欲境界。不欲舍离求诸天故。好日祭祀是我所欲。如是着我名为我取。是名依爱因缘于取。问曰。以何等爱缘何等取。答曰。欲爱欲取有爱能取戒取我取离有支。爱能取见取。又复众生我爱见取生爱戒取受爱欲取。于一切取贪着见取。又四取中欲取戒取二取是爱余二以为无明根本。 问曰。有义云何。答曰。此能生故。依此能生此能勤修依此法故能生余法。是故名有。 问曰。依有缘生此是何因。答曰。依业有生如向前说。依行有识此中亦尔应具足说。 问曰。烦恼亦是生支因缘。如经中说爱因能生。何故唯说有因缘生不说取缘。答曰。依胜生因故如是说。此以何义。此中唯说生法胜因。云何为胜。此是地狱此是人此是天。如是等此种种身业为近因而非烦恼。彼种种因复有已生。同类生中各有差别。谓家力色长寿短寿有病无病受用资生一切差别。此中亦尔业种种。故知是近因非烦恼也。是以说有因缘有生非取因缘。 问曰。若有能作生因缘者。何以故。说有因缘生。而不说生因缘于有。答曰。以有定不定故。此以何义。以有有支必有生支。有生支者不必有有。犹如依彼第二谛故必有初谛。而不必因有初谛故有第二谛。若不尔者毕竟无有解脱因缘。是故说依有支因缘必有生支非生缘有。 问曰。老者何义。答曰。消皱力减名之为老。有人说言。所谓老者以变异故。此义不成。何以故。以不住故。以有为行刹那不住。若有为行念念不住者。云何而言变异名老。又复有过。法若变者便应第二刹那中住。法若第二刹那住者非佛法义。又复有过。言变异者舍于实体。若即前法有变异者。彼法便应即舍本体。又若彼法不变异者。则不得言有变有异。若法不舍彼本体者。亦不得言变异名老。是故不得言有转变名为老也。先说老相彼是老义。 问曰。心心数法云何知老。答曰。以见心法依止法异。所谓诸根四大损减思惟念薄忘失。所有诸法门等闻声不了见境界难见。如是等知心有老。问曰。死有何义。答曰。死者舍命终亡谢灭。异世去等是名为死。如是此死及先说老此二合故名老死支。又复有言。根四大等后时损减微细难别。是名为老破坏名死如柯渐尽。又四大破坏是名为老散尽名死。如朽故车破坏散尽。又于五阴随顺灭故是名为老灭名为死如故舍坏。 问曰。生缘老死此有何义。答曰。坏彼法故得有此法。若无彼法亦无此法。此以何义。如初作瓶后时朽故。又先作瓶后时破坏。此亦如是有众生生后有老死。非是不生是故说依生缘老死。问曰。若生念中即时死者。彼中云何生缘老死。答曰。命灭。此以何义。彼处有命损现前命五阴灭故是名为老。犹如彼雨有云故雨。无云无雨。亦有有云而无有雨彼处亦尔。 问曰。何故有为三相法中一处唯说生为生支。一处说老以为老支。答曰。随顺义故法欲生时生能随顺。法欲灭时老支随顺。又老死支随顺坏法。生支与彼老死相违。老死二法迭共随顺。言随顺者随顺破坏故名为老。死亦如是。是故老死合为一支。生者别支。 问曰。何故不说忧等为支。答曰。不遍一切诸众生故。此以何义。忧等诸法不遍三界。以是义故不说为支。 问曰。无明灭则行灭者有何次第。答曰。如来次第说。无明等十二因缘能生于有。以诸众生不能识知十二因缘堕断见故。如来次第说无明灭余亦皆灭。以诸众生不能见知无明因缘堕常见故。又如先说云何世间有以不见知十二因缘堕于无边。以是义故如来说。云何世间灭。以不见知何等法故堕于有边。以是义故。如来次说。如如来迦旃延经中说。又已说身见集谛道谛。未说身见苦谛灭谛是故欲说。又已说染谛未说净谛。又已说缚谛未说解脱谛。今欲说故是故说言无明灭行亦灭如是等。 问曰。此诸因缘有于几种。答曰。略说四种。何者为四。一者有时十二因缘。二者刹那。三者次第。四者不断绝。时者到时名因缘时。此以何义。无明时者。谓过去时。生烦恼者是无明时。言行时者。过去时业是名行时。言识时者。谓托生心共眷属生是名识时。名色时者。未和合成即歌罗逻安浮陀枇尼坚支等。如是时中未生眼等五情诸根。六入未满彼时生体是名名色时。六入时者。以生眼等诸根满足。六入诸根未能有力。作彼心心数法依止。是名六入时。言触时者。随何等时诸根于彼心心数法能作依止。而不能作分别苦乐。亦不能作好恶诸事。未有胜行是名触时。言受时者。谓受苦乐分别苦乐。摄好恶事爱食非爱欲。资生等未有取力是名受时。言爱时者。爱欲资生行非分别有无是名爱时。言取时者。知有无分别求如是起是名取时。言有时者。求于此世未来世中五欲境界。追求推觅为未来生起种种业是名有时。言生时者。此生已退即次后生所托生处是名生时。老死时者。自此以后破坏诸根名老死时。言刹那者。名色等支名为刹那。以一念中具足一切十二有支。此义云何如人依止贪心杀生。彼处所有迷愚痴等名为无明。彼处所有相应思心是名为行。彼处所有相应意法是名为识。彼处所有共识生法相等。四大及依四大所生四尘如是等法名为名色。彼处所有依入作业而非离入名为六入。彼处所有相应对法是名为触。彼处所有相应觉者是名为受。彼处所有相应贪心是名为爱。彼处所有不舍爱心是名为取。彼处所有身口意业是名为有。彼处所有如是等法所起之法是名为生。彼处所有诸法变异是名为老。彼处所有诸法散灭是名为死。有次第者无始义故。此以何义。以彼因果不断绝故。以是义故不知其始。不断绝者。以彼因因不断绝故。此以何义远来义故。又复非但十二有支能生因缘。以彼一切有为诸法名为因缘。 问曰。深心等法有何次第。答曰。以成就一切胜功德故。以一切法中不失菩提心以为根本故。此以何义。于诸菩萨摩诃萨修行功德中。说彼深心以为根本。以诸菩萨成就深心。以为不失菩提心因。如深心诸行亦尔。自然为欲利益一切众生修行。是以如来为欲示现如实修行次第义故。说深心后次说行心。 又以菩萨成就深心成就行心。然后于他利益修行。为欲示现如是胜义。说修行后次说成就舍心。又以菩萨持戒布施等如实修行相回向胜法。依如是义示现修行助菩萨道。是故次说成就回向。又从持戒乃至回向非定善根。次欲示现胜三昧法。欲令众生住慈悲等诸善根中。以是义故。说回向后次说成就大慈悲等。已置定法妙乐善根为欲离彼贪着心故。说慈悲后次说方便。以有方便故有智慧明见诸法。以是义故不堕声闻辟支佛地入菩萨位。是故如来说方便后次说成就般若波罗蜜。 又复略说成就深心乃至方便。示现成就助道功德。究竟成就般若波罗蜜者。示现成就助道智慧。 又成就深心乃至方便示现成就菩提功德道。究竟成就般若波罗蜜示现成就菩提智慧道。 又成就深心乃至回向。示现成就戒身。慈悲二法示现成就定身。方便般若示现成就慧身。 又成就深心即是示现成就直心。自余七句示现成就修行。 又成就深心成就行心示现戒家。成就舍心成就回向。示现施家。成就大慈成就大悲。示现灭家。成就方便成就般若波罗蜜。示现智家。如是有碍无碍等一切诸法。诸余一切修多罗中广说应知。此修多罗依诸菩萨摩诃萨学戒义说。如是诸菩萨摩诃萨八万四千无量无边诸法门等。皆应类知。 此经旧为六卷。开元录作五卷。子注或七卷。或十卷。据此今开初卷为二总为七卷。即释大宝积经第四十一会是也。

联系:
©2019/11/11-搜佛说(考据级搜索引擎)
返回顶部
免责声明:本站仅提供商品信息搜索,商品需自行判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