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陆
|
退出
搜佛说
商城
商城
经藏
搜索
后退
前进
四库全书
/
论
/
小乘论
/
阿毗达磨藏显宗论(第01卷~第20卷)
/
阿毗达磨藏显宗论卷第五
/
11-辩差别品第三之一
如是因界已列诸根。今于此中应更思择。世尊何故别说根名。在内界全及法一分。以增上义别说为根。彼彼事中得增上故。虽增上义诸法皆有。而极增上方立根名。谁望于谁为极增上。颂曰。 五根于四事 四根于二种 五八染净中 各别为增上 论曰。非一切根总于一事为极增上。眼等五根各于四事有增上用。一庄严身。二导养身。三生识等。四不共事。庄严身者。谓五根中随阙一根身丑陋故。导养身者。谓因见闻避险难故。及于段食能受用故。香味触三皆成段食。如有颂曰。 譬如明眼人 能避现险难 世有聪明者 能离当苦恶 多闻能知法 多闻能离罪 多闻舍无义 多闻得涅槃 身由食住 命托食存 食已令心 适悦安泰 生识等者。谓发五识及相应法。随所依根有明昧故。不共事者。谓取自境见闻嗅尝。觉别境故。有说。眼耳于能守护生身法身。如其次第有增上用。前二伽他即为此证。有说。眼耳俱能守护生法二身。亲近善士听闻正法。眼耳各为一增上故。女男命意各于二事有增上用。且女男根二增上者。一有情异。二分别异。有情异者。劫初有情形类皆等。二根生已便有女男形类差别。分别异者。进止言音乳房髻等安布差别。有说。勇怯有差别故。名有情异。衣服庄严有差别故。名分别异。有说。此于染净二品有增上力。故言于二受不律仪。起无间业断善根故。名于染品有增上力。能受律仪入道得果及离欲故。名于净品有增上力。半择迦等无如是事。命根于二有增上者。谓由命故施设诸根及根差别。由此有彼有此无彼无故。或于众同分能续及能持。于无色界要有命根。方有所生处决定故。彼起自地善染污心。或起余心。非命终故。意根于二有增上者。谓能续后有。及自在随行。能续后有者。如世尊告阿难陀言。识若不入母胎中者。精血得成羯罗蓝不。不也世尊。乃至广说。自在随行者。如契经言。 心能导世间 心能遍摄受 如是心一法 皆自在随行 有说。意根于染净品有增上力。故言于二如契经言。心杂染故有情杂染。心清净故有情清净。乐等五受信等八根于染净中有增上力。谓乐等五于染增上贪等随眠所依事故。有说。此于染净二品俱有增上。说为耽嗜。出离依故。乐故心定。苦为信依。六依出离喜及忧舍。契经说故。信等八根于净增上。如契经说。我圣弟子。具信墙堑。具勤势力。具念防卫。心定解脱。慧为刀剑。乃至广说。此中即摄后三根故。彼于净品定有增上。若增上故立为根者。于爱见品诸烦恼中。受想二法有增上用。想应如受亦立为根。又诸烦恼于能损坏善品等中。有增上用。应成根体。又最胜故。建立诸根。一切法中涅槃最胜。何缘不立涅槃为根。又迦比罗语具手足及大便处亦立为根。于语执行及能弃舍。有增上故。如是等事不应立根。由所许根有如是相。颂曰。 心所依此别 此住此杂染 此资粮此净 由此量立根 论曰。心所依者。眼等六根。此内六处是有情本。此相差别由男女根。复由命根此一期住。此成杂染。由五受根此净资粮由信等五此成清净。由后三根。由此立根事皆究竟。不应更立想等为根。诸烦恼中爱过最重。故唯立受与彼为根。爱过重者。以契经说。爱与六处为生因故。又想非见烦恼生因。余因发生颠倒见已。妄分别想持令相续。离正对治不可断坏。故说此想与彼为因。受为爱因。俱通二种。受为过重。烦恼因故。通二因故独立为根。有余师言。想为余法。所映夺故不立为根。谓诸善想正慧映夺。诸染污想颠倒映夺。非增上故不立为根。又诸烦恼亦非增上。受于其中成增上故。唯受于彼可立为根。或损善品坏乐果事。下劣鄙秽如何立根。根是世间增上法故。又于诸法涅槃虽胜。灭诸根故不立为根。如破诸瓶。破非瓶体。又语具等亦不名根。不定杂乱太过失故。不定失者。何等语具立为语根。能发言音名为语具。此即是舌。若尔则应寻伺等法。及能引起语业诸风亦立为根。能发语故。谓寻伺等依唇齿齶咽喉等缘发起言音。非但依舌无异因故。又寻伺等于发言音是胜因故。又诸手腋管弦息等。皆能为因发言音故。不应唯立舌为语根。若谓了色亦由言故。不应独立眼为根者。理必不然。诸生盲人虽闻说色。不了青等差别相故。手于执取不应名根。口等亦能执取物故。足于行动不应名根。蛇鱼等类不由于足有行动故。出大便处于能弃舍不应名根。口等亦能有弃舍故。杂乱失者。彼所立根应成杂乱。口能执取及弃舍故。手足俱有执行用故。有如是等杂乱过失太过失者。彼所立根应无限量。若舌根异语根异者。应许鼻根与息根异。如舌能语鼻通息故。若此于彼少有作用即立为根。是则咽喉齿唇肚等。于诸吞嚼摄持等事。有增上故应立为根。或一切因于生自果。皆增上故应并立根。故迦比罗如童子戏。不应许彼语具等根。已说根义及建立因。当说诸根一一自体。此中眼等乃至男根。前此品中已辩其相。谓彼识依五种净色名眼等根。女男二根从身一分差别而立。命根体是不相应故。不相应中至时当辩。信等体是心所法故。心所法中至时当辩乐等五受三无漏根更无辩处。故今应释。颂曰。 身不悦名苦 即此悦名乐 及三定心悦 余处此名喜 心不悦名忧 中舍二无别 见修无学道 依九立三根 论曰。身谓身受。依色根故。即五识相应受。言不悦者。是损恼义。于五识俱领触受内。能损恼者名为苦根。所言悦者是摄益义。即五识俱领触受内。能摄益者名为乐根。初静虑中三识俱乐。亦此所摄种类同故。第三静虑意识俱受。能摄益者亦名乐根。彼地更无余识身故。即意俱悦立为乐根。意识俱生悦受有二。在第三定说名为乐。由此地中离喜贪故。除第三定。下三地中说名喜根。有喜贪故。此二心悦摄益义同。行相何殊分为喜乐。由行相转有差别故。若有心悦安静行转。名为乐根。若有心悦粗动行转。名为喜根。或复乐根摄益力胜。喜根摄益则不如是。由此第三静虑地乐。诸圣说为所耽着处。与意识俱能损恼受。是心不悦名曰忧根。已约身心悦不悦受。行相差别立四受根。所言中舍二无别者。中是非悦非不悦义。即不苦乐说名舍根。身心受中此定何受。应言此受通在身心。苦乐何缘各分为二。不苦不乐唯立一根。此在身心无差别故。谓心苦乐多分躁动。苦乐在身则为安住。不苦不乐在身在心。行相无差唯安住故。又心苦乐多分别生。在身不然随境力故。阿罗汉等亦如是生。舍在身心俱无分别。处中行相任运而起。又苦乐受在身在心。于怨于亲行相转异。不苦不乐在身在心。于中庸境行相无异。是故苦乐各分为二。不苦不乐唯立一根。已释乐等诸受根体。三无漏根今次应释。不可一一别说其体。应就三道依九总立。意乐喜舍信等五根。此九三道中即是三无漏。谓在见道意等九法。即是未知当知根体。未知当知行相转故。若在修道意等九法。即是第二已知根体。为欲断除余随眠故。于已知境数复了知。在无学道。意等九法即是第三具知根体。知自己知。故名为知。习知成性故。或能护知故。名为具知。九根相应合成此事。故意等八亦得此名。如是根名虽二十二。而诸根体但有十七。女男二根身根摄故。三无漏根九根摄故。如是已释根体不同。当辩诸门义类差别此二十二根中几有漏几无漏。颂曰。 唯无漏后三 有色命忧苦 当知唯有漏 通二余九根 论曰。次前所说最后三根。体唯无漏。是无垢义。垢之与漏名异体同。七有色根色蕴摄故。名为有色。此有色根命及忧苦一向有漏。九通二者。即前所说三无漏摄。意等九根名为无漏。余意等九是名有漏。有说信等亦唯无漏。此不应理。如世尊言。我若于此信等五根。未如实知是集没味过患出离。未能超此天人世间。乃至广说非无漏法。应作如是次第观察。又佛未转正法轮时。先以佛眼遍观世间。诸有情类有利中软诸根差别。此广决择如顺正理。如是已说有漏无漏。二十二根中。几是异熟。几非异熟。颂曰。 命唯是异熟 忧及后八非 色意余四受 一一皆通二 论曰。且无分别。此诸根中。唯一命根定是异熟。如何此命可无分别。定果命根非异熟故。如是命根亦是异熟。得边际定应果苾刍。于僧众中或别人所施思果故。诸我能感富异熟业。愿皆转招寿异熟果。圣所说故。有说彼由边际定力。引取前生顺不定受。业所感寿令现受用。复有欲令边际定力引前生业残异熟果。忧根及后信等八根皆非异熟。有记性故。经说有业顺忧受者。依受相应言顺无过。如言有触顺乐受等。何缘定知忧非异熟。离欲贪者不随转故。异熟不然。故非异熟。如何定知离欲贪者。忧不随转。忧是无知等流果故。阿罗汉等一切无知皆已断故。诸怨憎相彼无有故。诸阿罗汉离欲贪者。已断欲界诸灾患故。诸怨憎相亦皆无有。又彼相续多欢悦故。离欲贪者。忧不随转。故知忧根。越异熟法余根通二。义准已成。谓七色意根。除忧余四受。十二一一皆通二类。七有色根若所长养。则非异熟。余皆异熟。意及四受若善染污若威仪路。及工巧处并能变化。随其所应亦非异熟。余皆异熟。如是已说是异熟等。二十二根中几有异熟。几无异熟。颂曰。 忧定有异熟 前八后三无 意余受信等 一一皆通二 论曰。如前所说。忧根当知定有异熟。定言意显唯有非无遮非异熟。因无记无漏故。眼等前八及最后三。此十一根定无异熟。八无记故。三无漏故。余皆通二。义准已成。谓意根余四受信等言等取精进等四根。此十一一皆通二类。意乐喜舍若不善善有漏有异熟。若无记无漏无异熟。苦根若善不善有异熟。若无记无异熟。信等五根。若有漏有异熟。若无漏无异熟。如是已说有异熟等。二十二根中几善几不善几无记。颂曰。
下一页
语音功能并不成熟。如果语音播放不了,请使用“火狐浏览器”、Chrome浏览器、edge浏览器等相关内核浏览器。
联系:
©2019/11/11-
搜佛说
(考据级搜索引擎)
返回顶部
免责声明:本站仅提供商品信息搜索,商品需自行判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