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陆
|
退出
搜佛说
商城
商城
经藏
搜索
后退
前进
四库全书
/
论
/
小乘论
/
阿毗达磨藏显宗论(第01卷~第20卷)
/
阿毗达磨藏显宗论卷第十五
/
31-辩缘起品第四之四
已辩无明。当辩名色。色已广辩。名相云何。颂曰。 名无色四蕴 论曰。佛说无色四蕴名名。何故名名。能表召故。谓能表召种种所缘。若尔不应全摄无色不相应法。无所缘故。不尔表召唯在无色如释色名所说无过。又微细故。彼彼义中随理立名。标以名称非无表等。亦可称名。以彼所依现量得故。又于一切界地趣生。能遍趣求故立名称。非无漏无色不得名。名虽非此所明而似此故。又于无色随说者情。总说为名不劳征诘。余广决择如顺正理。已辩名相。触相云何。颂曰。 触六三和生 论曰。触有六种。所谓眼触乃至意触。此复是何。三和所生。谓根境识三和合故。有别触生。虽第六三有各别世。而因果相属故和合义成。或同一果是和合义。虽根境识未必俱生。而触果同故名和合。触体别有。大地中已成。虽三和生而定识俱起。以如识说二缘生故。谓契经说。内有识身及外名色。二二为缘诸触生起。乃至广说。有识身言显六内处。外名色言显六外处。此义必然。伽他说故。如伽他说。眼色二等。又经说识触俱名色为缘。生缘既同时岂前后。缘具必起无能障故。由此即证眼等触所生受等。诸法眼等识俱起。与眼识等生因同故。由此经言。是受是想是思是识。如是诸法相杂不离。故识触俱理极成立。即前六触复合为二。其二者何颂曰。 五相应有对 第六俱增语 论曰。眼等五触说名有对。以有对根为所依故。唯有对法为境界故。第六意触说名增语。增语谓名。名是意触所缘长境。故偏说此名增语触。意识通用名义为境。五不缘名故说为长。如说眼识。但能了青不了是青。意识了青亦了是青。乃至广说。故有对触名从所依境。就所长境立增语触名。有说意识名为增语。于发语中为增上故。有言意识语为增上。方于境转。五识不然。是故意识独名增语。与此相应名增语触。故有对触名从所依境。就相应主立增语触名。即前六触随别相应复成八种。颂曰。 明无明非二 无漏染污余 爱恚二相应 乐等顺三受 论曰。明无明等相应成三。一明触。二无明触。三非明非无明触。此三如次应知即是无漏染污余相应触。余谓无漏及染污余。即有漏善无覆无记。染污触中一分数起。依彼复立爱恚二触。爱恚随眠共相应故。总摄一切。复成三触。一顺乐受触。二顺苦受触。三顺不苦不乐受触。云何顺受触。是乐等受所领故。或能为受行相依故。名为顺受。如何触为受所领行相依。行相极似触依触而生故。又与乐等受相应故。或能引生乐等受故。名为顺受。如是合成十六种触。已辩触相。受相云何颂曰。 从此生六受 五属身余心 此复成十八 由意近行异 论曰。从前六触生于六受。谓眼触所生受。至意触所生受。此合成二。一者身受。二者心受。六中前五说为身受。依色根故。意触所生说为心受。但依心故。即于所说一心受中。由意近行异。复分成十八。云何十八意近行耶。谓忧喜舍各六近行。此复何缘立为十八。由三领纳唯意相应。六境有异故成十八。非一受体意识相应。境异成六领纳异故。意近行名为目何义。喜等有力能为近缘。令意于境数游行故。若说喜等意为近缘于境数行名意近行。即应想等亦得此名。与意相应由意行故。若唯意地有意近行。岂不违经。如契经言。眼见色已。于顺喜色起喜近行。乃至广说。此不相违。如依眼识引不净观。此不净观唯意地摄。然契经言。眼见色已。随观不净具足安住。此亦如是。依五识身所引意地喜等近行。故作是说。由彼经言眼见色已乃至广说。故意近行五识所引意识相应。不应为难。何缘身受非意近行。与意近行非同法故。以意近行唯依意识。故名为近。分别三世等自相共相境。故名为行。一切身受与此相违。故非意近。亦不名行。岂不身受亦有此相。身受领纳色等境已。意识随行。由身受力意识于境数游行故。此亦不然。已说相故。谓诸身受不依意识。无分别故。由彼不能分别境界功德过失。故非彼力令意于境数数游行。又不定故。谓身受后非决定有意识续生。意受俱时必有意识。故唯意受名意近行。又生盲等类虽无见已乃至触已。而有近行故。第三静虑有意地乐。亦应摄在意近行中。此责不然。初界无故。又凝滞故。谓欲界中无意地乐。第三静虑虽有不立。又彼地乐凝滞于境。近行于境。数有推移不滞一缘方名行故。又无所对苦根所摄意近行故。若尔应无舍意近行。无所对故。不尔忧喜即舍对故。第三静虑意地乐根。无自根本地舍根为对故。然无近分等。无舍等近行失。以于初界中有同地所对故。或复容有不容有故。谓意舍等容有同地所敌对法。意乐定无同地敌对。故无有失。诸意近行中几欲界系。欲界意近行。几何所缘。色无色界为问亦尔。颂曰。 欲缘欲十八 色十二上三 二缘欲十二 八自二无色 后二缘欲六 四自一上缘 初无色近分 缘色四自一 四本及三边 唯一缘自境 论曰。欲界所系具有十八。缘欲界境其数亦然。缘色界境唯有十二。除香味六。彼无境故。缘无色境唯得有三。彼无色等五所缘故。缘不系境。亦唯有三。说欲界系已。当说色界系。初二静虑唯有十二。谓除六忧。若说所缘定无染污能缘下境。善缘欲境亦具十二。除香味四。余八自缘。二缘无色。谓法近行缘不系法亦唯二种。三四静虑唯六。谓舍缘欲界境。善亦具六除香味二。余四自缘。一缘无色。谓法近行缘不系法。亦唯一种。说色界系已。当说无色系。空处近分唯有四种谓舍但缘色声触法。缘第四静虑亦具有四种。此就许有别缘者说。若执彼地唯总缘下。但有杂缘法意近行缘无色界。唯一谓法。缘不系法亦唯一种。四根本地及上三边。唯一谓法。亦缘目地。无色根本不缘下故。彼上三边不缘色故。不缘下义如后当辩。此缘不系亦唯有一。诸意近行通无漏耶。颂曰。 十八唯有漏 论曰。无有近行通无漏者。所以者何。增长有故。无漏诸法与此相违。有说近行有情皆有。无漏不然故非近行。有说圣道任运而转。故顺无相界。故非近行体。近行与此体相违故。谁成就几意近行耶。谓生欲界若未获得色界善心。成就一切初二定八三四定四无色界一。所成上界皆不下缘。唯染污故。若已获得色界善心。未离欲贪。成欲一切初静虑十。舍具六种。未至地中善心得缘香味境故。喜唯有四。以但有染不缘下故。岂不意近行眼等识所引。彼既无鼻舌二识。应无缘香味近行。此责不然。生盲聋等自性生念。及在定中皆应无有色等近行。故非一切五识所引。成二定八三四静虑无色如前。已离欲贪。若未获得二定善心。彼成欲界初定十二。谓除六忧二静虑等。皆如前说。若已获得二定善心。于初定贪未得离者。成二定十。谓喜但四。唯染污故。舍具六种。已获得彼近分善故。余如前说。由此道理余准应知。若生色界唯成欲界一舍法近行。谓通果心俱。云何获得诸意近行。谓离欲贪前八无间八解脱道。获得初定近分地中六舍近行。第九无间解脱道中。获得欲界通果心俱法舍近行。获得初定十二近行。此初定言兼摄眷属。由此理趣离上地染。如应当知。然有差别。谓离第四静虑贪时。第九无间及解脱道。必不获得自地下地。通果心俱法舍近行。离空处等诸地贪时。一切无间及解脱道。唯获得一法舍近行。得无学时获得欲界。初二静虑十二近行。三四静虑六舍近行。空无边处四舍近行。上地各一法舍近行。于受生位从上地没生下地时。获得当地所有近行。生诸静虑亦兼下地舍法近行。是即喜等十八意行。由为耽嗜出依别故。世尊说为三十六师句。此差别句能表大师。是师幖帜故名师句。如是诸句唯佛大师能知能说。余无能故。耽嗜依者。谓诸染受。出离依者。谓诸善受无覆无记。顺善染故。随应二摄更不别说。此三十六界地定者。谓欲界中具三十六。初二静虑唯有二十。谓耽嗜依八出离依。十二三四静虑唯有十种。谓耽嗜依四及出离依。六空处近分若许别缘。便有五种。谓耽嗜依一出离依四。若执唯总缘但有二种。谓耽嗜依一出离依一。无色根本及上三边各唯有二。如前应知。此约界地所缘定者。欲缘欲境具三十六。缘色界境唯二十四。除缘香味二依各六。缘无色境唯有六种。谓法近行二依各三。缘不系境亦唯此六。由此道理色无色界。缘境差别如应当思。所余有支何缘不说。颂曰。 余已说当说 论曰。所余有支或有已说。或有当说。如前已辩。若尔何缘更兴此颂。为于后颂遮广释疑。由后颂中说烦恼等。勿有于此生如是疑。前已广明四支义讫。次应广释其余有支。为显后文依惑业事。寄喻总显十二有支。故轨范师更兴此颂。如前已说十二有支。略摄唯三。谓惑业事。此三用别。其喻云何。颂曰。 此中说烦恼 如种复如龙 如草根树茎 及如糠裹米 业如有糠米 如草药如花 诸异熟果事 如成熟饮食 论曰。如何此三种等相似。如从种子芽叶等生如是从烦恼生烦恼业。事如龙镇池水恒不竭。如是烦恼得相续镇生池。令惑业事流注无尽。如草根未拔苗剪剪还生。如是烦恼根。未以圣道拔。令生苗稼断断还起。如从树茎频生枝花果。如是从惑数起惑业事。如糠裹米能生芽等非独能生。烦恼裹业能感后有非独能感。如米有糠能生芽等。业有烦恼能招异熟。如诸草药果熟为后边。业果熟已更不招异熟。如花于果为生近因。业为近因能生异熟。如熟饮食但应受用。不可转生成余饮食。异熟果事既成熟已。不能更招余生异熟。若诸异熟复感余生。余复感余应无解脱。已辩缘起。即于此中就位差别。分成四有。中生本死如前已释。善等差别三界有无。今当略辩。颂曰。 于四种有中 生有唯染污
下一页
语音功能并不成熟。如果语音播放不了,请使用“火狐浏览器”、Chrome浏览器、edge浏览器等相关内核浏览器。
联系:
©2019/11/11-
搜佛说
(考据级搜索引擎)
返回顶部
免责声明:本站仅提供商品信息搜索,商品需自行判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