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陆
|
退出
搜佛说
商城
商城
经藏
搜索
后退
前进
四库全书
/
论
/
小乘论
/
成实论
/
成实论卷第十五
/
173-四无量定品第一百五十九
慈悲喜舍。慈名与嗔相违善心。如善知识为善知识常求利安。行者亦尔。为一切众生常求安乐。是故此人与一切众生为善知识。问曰。何谓善知识相。答曰。常相为求今世后世利益安乐。终不相违求无益事。行者亦尔。但为众生求安乐事。不求非安乐事。悲名与恼相违慈心。所以者何。亦为众生求安乐故。问曰。嗔恼有何差别。答曰。心中生嗔念。欲挝打害此众生。从嗔起身口业。则名为恼。又嗔为恼因。怀嗔心者必能行恼。喜名嫉妒相违慈心。妒名见他好事心不忍则生嫉恚。行者见一切众生得增益事生大欢喜。如自得利。问曰。此三皆是慈耶。答曰。即是慈心差别三种。所以者何。不嗔名慈有人虽能不嗔而见苦众生不能生悲。若能于一切众生中。深行慈心。如人见子遭急苦恼。尔时慈心转名为悲。或有人于他苦中能生悲心。而不能于他增益事中生欢喜心。何以知之。有人见怨贼苦尚或生悲。见子得胜己事而不能喜。行者见一切众生得增益事。生欢喜心。如己无异。是名为喜。故知慈心差别为悲喜。问曰。何所舍故名舍。答曰。随见怨亲则慈心不等。于亲则重于中不如。于怨转薄。悲喜亦尔。是故行者欲令心等。于亲舍亲于怨舍怨。然后于一切众生慈心平等。悲喜亦尔。故经中说。为断憎爱修习舍心。问曰。若尔则无别舍心。但以心平等故名为舍。答曰。我先说慈心差别为悲喜等。又慈心以下中上法故有三种。能令此三平等。故名为舍。如说以上慈心修习二禅。问曰。以何方便得此慈心。答曰。后当说嗔恚过患。知此过患已。常修慈心。又见慈心利益功德。如经中说。行慈心者卧安觉安。不见恶梦。天护人爱不毒不兵。水火不丧。如是一切从嗔生业无如之何。闻此利益故能修习。又行者生念。我起嗔恚自受果报。非余人受故。应不嗔而修慈心。又行者思量。我以少恶加人则自受多恶。百陪不啻。故应离恶。又经中说五种除嗔因缘。常当忆念。又嗔恚非是行者所宜。又当念前人利益善事。除舍恶事则嗔恚息。又当观前人本末因缘。此人先世或为我母。怀妊生育为我勤苦。或为我父兄弟妻子。云何当嗔。又念。来世或当为我父母兄弟。或作罗汉缘觉诸佛。云何可嗔。又见恶人以行恶故两世受苦。是故不嗔。又深观前人体性善恶。若恶人加恶何故生嗔。如火烧人不应嗔也。又见前人为烦恼所逼不得自在。犹如鬼着何为生嗔。又随以何因缘修习忍辱。应念此法则嗔恚息慈心增长。忍功德者。谓行者生念。我若嗔他即为凡鄙。与彼无异。是故应忍。如佛说偈。譬如调象能堪刀箭。我亦如是。能忍诸恶。又偈说恶口骂詈。毁辱嗔恚。小人不堪。如石雨鸟。恶口骂詈。毁辱嗔恚。大人堪受。如花雨象。是故应忍。又以此恶事回为功德。以从诸恶成功德故。又行者知此众生愚痴无识。犹如婴儿不应嗔也。以此方便能修慈心。问曰。云何修悲。答曰。行者见诸众生乐少苦多故生悲心。我当云何于苦众生更加诸苦。又见众生深贪着乐。则生念言。我今云何断他所愿。故生悲心。又见苦众生。以现苦故苦。见乐众生以无常故苦。是故一切众生皆有苦分。或早或晚无得脱者。以是因缘故生悲心。问曰。云何修喜。答曰。行者见嫉他利者是凡鄙相。是故修喜。作如是念。我应与众生乐。他今自得则是助我。故应生喜。又见此嫉妒空无所益。不能损他。但反自害。又如经说嫉妒之过。欲离此过故生欢喜。问曰。云何行舍。答曰。见不等心过欲令心等。是故行舍。又行者见贪恚心过。故修行舍。问曰。是无量心在何地中。答曰。皆在三界。问曰。有论师言。从三禅以上无喜 。是事云何。答曰。我不说喜心是喜根性。但为利他心喜不浊故名为喜。是四无量皆是慧性。问曰。云何于无色界有四无量心。以色相故分别众生。彼中坏裂色相。云何当有。答曰。无色众生亦可分别。如经中说。当作有色及无色等。又经中说。修慈极远得遍净报。修悲极远得空处报。修喜极远得识处报。修舍极远得无所有处报。故知无色中亦有无量。问曰。一一地中有一无量心非想非非想处无耶。答曰。一切处有一切。但修上慈故生遍净处。以诸业生相似果报故。谓求乐众生者还得乐报。悲亦如是。由有身故多集诸苦。虚空中无色。故识处心于缘中深乐住。故舍极无所有处者。行者为想所疲惓故入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亦无量。但以细微不了故不说。又一切处有一切随多故说。遍净中慈最上故如是等。又诸禅定中四无量心受果报胜。以众生缘故。问曰。有论师言。是四无量但缘欲界众生。是事云何。答曰。何故不缘余众生耶。应说因缘。佛于无量经中说。行者慈心普覆四方上下一切众生。色无色界众生亦有无常败坏堕诸恶趣。何故不缘。问曰。有论师言。但生欲界行者能现入无量。是事云何。答曰。一切处生皆能现入。问曰。若彼中生亦能现入。则福不应尽。常生彼中。答曰。如彼中亦现入禅等。诸余善法而亦有退没。慈等亦尔。问曰。若有此理何不速退。答曰。有如是业。虽有退因缘而不速退。如欲天等。虽有善业亦生恶道。是事亦尔。问曰。行慈三昧者。何故兵刃水火不能害耶。答曰。是善福深厚诸恶不加。亦为诸天所守护故。问曰。经说与慈俱修觉意。有漏无漏云何俱修。答曰。是慈与觉意相顺。如经中说。若人一心听法则能断五盖。修七觉意不可听法。亦修觉意。又经中说。汝等比丘修习慈心。我保汝得阿那含果。慈心虽不断结。先以慈心集诸福德智慧利。故得圣道慧。能断诸结故。说修慈得阿那含。与慈修觉亦复如是。问曰。阿罗汉断众生想。云何行无量心。答曰。阿罗汉虽入慈心。不能集成慈业。以不受生故。问曰。诸佛世尊大悲云何。答曰。诸佛世尊有如是不思议智。虽知诸法毕竟空。而能行大悲深。于凡夫但不得定众生相。问曰。悲与大悲有何差别。答曰。悲名但心怜愍。能成办事故名大悲。所以者何。菩萨见众生苦。为尽此苦勤修精进。又于无量劫修习所成。故名大悲。又以智眼见众生苦。决定发心要当除灭。故名大悲。又多所利益故名大悲。亦无障碍故名大悲。所以者何。悲心或念他恶故生障碍。大悲于种种深恶通达无碍。又悲心或有厚薄不等。一切平等故名大悲。又自舍己利但求利他。故名大悲。悲不如是。是名差别。如是慈等于佛皆名为大。但以悲能救苦。是故独说。
语音功能并不成熟。如果语音播放不了,请使用“火狐浏览器”、Chrome浏览器、edge浏览器等相关内核浏览器。
联系:
©2019/11/11-
搜佛说
(考据级搜索引擎)
返回顶部
免责声明:本站仅提供商品信息搜索,商品需自行判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