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陆 | 退出

17-四禅初门第十五

一初禅 二二禅 三三禅 四四禅。 今次诸戒品而辨四禅者。上所明戒相。虽复粗细有殊。终是同防欲界身口外恶。既未除细乱。岂能超出欲界之境。若自尸罗皎洁。志在禅门。专修五法(五法在下别出科目)则色界清净四大自现身中缘。是以次第获得根本四禅种种胜妙支林功德尔乃因超欲网果居色界。通名禅者。禅是西土之音。此翻弃恶。能弃欲界五盖等一切诸恶。故云弃恶。或翻功德丛林。或翻思惟修。今不具释。而言根本者。以无量心背舍胜处一切处神通变化及无漏观慧等种种诸禅三昧。悉从四禅中出。故称根本。 初禅有五支 一觉支 二观支 三喜支 四乐支 五一心支。 一觉支 初心在缘名为觉。行者依未到地。发初禅色界清净色法。触欲界身根。心大惊悟。尔时即生身识觉。此色触未曾有功德利益。故名觉支。 二观支 细心分别名为观。行者既证初禅功德。即以细心。分别此禅定中色法诸妙功德境界。分明无诸盖覆。如是等功德。欲界之所未有。故名观支。 三喜支 欣庆之心名为喜。行者初发禅时。乃有喜生。但分别未了。故喜心未成。若观心分别。所舍欲界之乐甚少。今获得初禅。利益甚多。如是思惟已。则欢喜无量。故名喜支。 四乐支 怡悦之心名为乐。行者发初禅时。乃即有乐。但分别喜动踊心息。则恬然静虑。受于乐触怡悦之安快。故名乐支。 五一心支 心与定法一。故名曰一心。行者初证禅时。乃即着定。而心犹依觉观喜乐之法。故有细微之散。若受喜乐心。自然与定法一。故名一心支。 二禅有四支 一内净支 二喜支 三乐支 四一心支。 一内净支 心无观觉之浑浊。故名内净。行者欲离初禅时。种种诃责觉观。觉观既灭则心内静。心与静色法相应。豁尔明净。故名内净支也。 二喜支 欣庆之心名之为喜。行者初得内净时。即与喜俱发。而喜心未成。次心自庆。得免觉观之患。获得胜定内净之喜。欢喜无量。故名为喜支。 三乐支 怡悦之心名之为乐。行者喜踊之情既息则恬然静虑。受于内净喜中之悦乐。故名为乐支也。 四一心支 心与定法一。谓之一心。行者受乐心息。则心与定一。澄停不动。故名为一心支。 三禅有五支 一舍支 二念支 三慧支 四乐支 五一心支。 一舍支 离喜不悔。此心名舍。行者欲离二禅时。种种因缘。诃责于喜。喜既灭谢。三禅即发。若证三禅之乐。则舍二禅之喜。不生悔心。故名为舍。亦名三禅。乐初生时。是乐三界第一。能生心着。心着则禅坏。故须行舍。 二念支 念名爱念。行者既发三禅之乐。乐从内起。应须爱念。将息则乐得增长。乃至遍身。如慈母念子。爱念将养。故名念支。 三慧支 解知之心名慧。行者既发三禅之乐。此乐微妙。难得增长遍身。若非善巧之解慧。则不能方便长养此乐得遍身。 四乐支 怡悦之心名之为乐。行者发三禅乐已。若能善用舍念慧将护此乐。乐既无过则增长遍身怡悦受乐安快三禅之乐。三禅为最乐。若离三禅。余地更无遍身之乐也。 五一心支 心与定法一。名曰一心。行者受乐心息。则心自与定法一。澄渟不动。名一心支。 四禅四支 一不苦不乐支 二舍支 三念支 四一心支。 一不苦不乐支 中庸之心。不苦不乐。行者欲离三禅时。种种因缘。诃责于乐。乐既谢灭。则不动之定。与舍俱发。故内心湛然。不苦不乐也。 二舍支 离乐不悔此心名舍。行者既得第四禅不动真定。则舍三禅难舍之乐。不生悔心。故名舍支。亦云。证四禅不动定时。不应取定起动念心。若心行舍。则无动念之乖也。 三念清净支 念者爱念也。行者既得四禅真定。当念下地之过。念自功德。方便将养令不退失。进入胜品。故名为念。亦云是四禅中有不动照了正念分明。故名念支。 四一心支 心与定法一。名一心支。行者既得四禅舍俱之定。舍念将息。则心无所依。泯然凝寂。一心在定。犹如明镜。不动净木无波湛然而照万像皆现。何故此四禅中。独名不动定也。初禅觉观动。二禅喜所动。三禅乐所动。是四禅中先离忧喜。今复除苦乐。故名真定也。三界胜定。无复过此若三乘行人。善巧照了分明。则因此定发真无漏。有漏外道无慧方便。入此定时。不坏身色。直灭其心。入无想定。谓为涅槃。是为邪倒。非涅槃也。从初禅至四禅。有十八法。皆名支者支派也。从四禅中分派。出十八功德。故名支也。

联系:
©2019/11/11-搜佛说(考据级搜索引擎)
返回顶部
免责声明:本站仅提供商品信息搜索,商品需自行判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