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陆 | 退出

036-西明寺僧道宣等序佛教隆替事简诸宰辅等状一首

列子云。周穆王时。西极有化人。来反山川移城邑。千变万化不可穷极。穆王敬之若神。重之若圣。此则佛化之初及也。 朱士行释道安经录云。秦始皇时。西域沙门十八人。来化始皇。始皇弗从禁之。夜有金刚丈六人。破狱出之。始皇稽首谢焉。 汉书云。武帝元狩中。关西域获金人。率长丈余。列之甘泉宫。帝以为大神烧香礼拜。后遣张骞往大夏寻之云有身毒国。即天竺也。彼谓浮图。即佛陀也。此初知佛名相也。 成帝都水使者刘向云。向检藏书。往往见有佛经。此则周秦已行。始皇焚之不尽也。哀帝元寿中。使景宪往大月氏国。因诵浮图经还。于时汉境稍行斋戒。据此曾闻佛法。中途潜隐重此中兴也。 后汉明帝水平中。上梦金人飞行殿前。乃使秦景等往西域寻佛法。遂获三宝东传。洛阳画释迦立像。是佛宝也。翻四十二章经。是法宝也。迦竺来仪。是僧宝也。立寺于洛城西门度人开化。自近之远展转住持。终于汉祚。魏氏一代五主四十五年。隆敬渐深不闻拜毁。吴氏江表四主五十九年。孙权创开佛法感瑞立寺。名为建初。其后孙皓虐政将事除屏。诸臣谏之乃止。召僧而受五戒。 蜀中二主四十三年。于时军国谋猷佛教。无闻信毁。 晋司马氏东西立政。一十二主一百五十六年。中朝四帝崇信之极。不闻异议。唯东晋成帝。咸康六年。丞相王导太尉庾亮薨。后庾冰辅政帝在幼冲。为帝出诏。令僧致拜。时尚书令何充尚书谢广等建议不合拜。往返三议。当时遂寝。尔后六十二年。安帝元初中。太尉桓玄以震主之威。下书令拜尚书令桓谦中书王谧等抗谏曰。今沙门虽意深于敬。不以形屈为礼。迹充率土而趣超方内。是以外国之君莫不降礼(如育王等礼比丘事)良以道在则贵。不以人为轻重(如魏文之轼干木汉光之遇子陵等)寻大法东流。为日谅久。虽风移政易。而弘之不异。岂不以独绝之化。有日用于陶渐。清约之风。无害于隆平者乎。玄又致书卢山远法师。序老子均王侯于三大。远答以方外之仪。不隶诸华之礼。乃着沙门不敬王者论五篇。其事由息。及安帝返政还崇信奉。终于恭帝。 有宋刘氏八君五纪虽孝武太明六年暂制拜君寻依先政。 齐梁陈氏三代。一百一十余年。隆敬尽一信重逾深。 中原魏氏十有余君。一百五十五年。佛法大行备见魏牧良史。唯大武真君七年听谗灭法。经于五载感疠而崩。还兴佛法。终于静帝。自晋失御中原江表称帝国分十六(谓五凉四燕三秦二赵夏蜀是也)斯诸伪政信法不亏。唯赫连弗弗据有夏州凶暴无厌以杀为乐。佩像背上令僧体之。后为震死。寻为北代所吞。妻子形刻具如萧子显齐书。 高齐在邺。六帝二十八年。信重逾前国无两事。宇文周氏五帝二十五年。初武帝信重佛法。后纳张宾之议。便受道法将除佛教。有安法师。着二教论以抗之。论云。九流之教。教止其身。名为外教。三乘之教。教静心惑。名为内教。老非教主易谦所摄。帝闻之。存废理乖遂双除屏。不盈五载身殁政移。 隋氏承运。二帝三十七年。文帝崇信载兴佛法。海内置塔百有余州。皆发休瑞具如图传。炀帝嗣录改革前朝。虽令致敬僧竟不屈。自大化东渐六百余年。三被诛除五令致拜。既乖经国之典。又非休明之政。刳斮之虐被于乱朝。抑挫之仪扬于绝代。故使事理乖常寻依旧辙。良以三宝为归戒之宗。五众居福田之位。虽信毁交质殃咎推移。斯自人有窊隆。据道曾无兴废。所以十余大圣。出贤劫之大期。寿六万年。住释门之正法。况乃十六尊者作化于三洲。九亿应供护持于四部。据斯以述历数未终焉得情断。同符儒典。且易之蛊爻不事王侯。礼之儒行不臣天子。在俗四位。尚有不屈之人。况弃俗从道。而更责同臣妾之礼。又昊天上帝岳渎灵只。君人之主莫不祭飨而下拜。今僧受佛戒形具佛仪。天龙八部奉其道而伏其容。莫不拜伏于僧者也。故得冥祜显征祥瑞杂沓。闻之前传。岂复同符老氏均王侯于三大者哉。故沙门之宅生也。财色弗顾荣禄弗縻。观时俗若浮云。达形命如阳焰。是故号为出家人也。故出家不存家人之礼。出俗无沾处俗之仪。其道显然。百代不易之令典者也。其流极广。故略述之。 今列佛经论。明沙门不敬俗者 梵网经下卷云。出家法不礼拜国王父母六亲。亦不敬事鬼神。 涅槃经第六卷云。出家人不礼敬在家人。四分律云。佛令诸比丘长幼相次礼拜。不应礼拜一切白衣。 佛本行经第五十三卷云。输头檀王与诸眷属百官次第礼佛已。佛言。王今可礼优波离等诸比丘。王闻佛教即从座起。顶礼五百比丘新出家者。次第而礼 萨遮尼干经云。若谤声闻辟支佛法。及大乘法。毁呰留难者。犯根本罪(今僧依大小乘经不拜君亲。是奉佛教。今乃全违佛教拜跪俗人即不信佛语犯根本罪也)又谤无善恶业报不畏后代。自作教人坚住不舍。是名根本重罪。大王若犯此罪不自悔者。烧灭善根受无间苦。以王行此不善重业。故焚行罗汉诸仙圣人。出国而去。诸天悲泣诸善鬼神不护其国。大臣辅相诤竞相害四方贼起。天王不下龙王隐伏。水旱不调死亡无数。时人不知是过而怨诸天。诉诸鬼神。是故行法行王。为救此苦不行此过。广如经说。更有诸论文。多不载。 僧道宣等白朝宰群公。伏见 诏书。令僧致敬君父。事理深远。非浅情能测。夫以出家之迹列圣齐规。真俗之科百王同轨。干木在魏高抗而谒文侯。子陵居汉长揖而寻光武。彼称小道尚怀高蹈之门。岂此沙门不乘闲放之美。但以三宝向位。用敷归敬之仪。五众陈诚。载启福田之道。今削同儒礼。则佛非出俗之人。下拜 君父。则僧非可敬之色。是则三宝通废。归戒绝于人伦。儒道是师。孔经尊于释典。在昔晋宋备有前规。八座详议足为龟镜。僧等荷国重寄开放出家。奉法行道仰承圣则。忽令致拜有累深经。俯仰栖遑罔知投庇。谨列内经及以故事。具举如前。用简朝议。请垂详采。敬白。 至五月十五日。大集文武官寮九品以上。并州县官等千有余人。总坐中台都堂将议其事。时京邑西明寺沙门道宣。大庄严寺沙门威秀。大慈恩寺沙门灵会。弘福寺沙门会隐等三百余人。并将经文及以前状。陈其故事以申厥理。时司礼太常伯。陇西郡王博叉。谓诸沙门曰 敕令俗官详议。师等可退。时群议纷纭不能画一。陇西王曰。佛法传通帝代既远。下 敕令拜 君亲。又许朝议。今众人立理未可通遵。司礼既曰。职司可先建议。同者署名不同则止。时司礼大夫孔志约。执笔述状如后令。主事大读讫。遂依位署人将大半。左肃机崔余庆曰 敕令司别立议。未可辄承司礼请散。可各随别状送台。时所送议文抑扬驳杂。今谨依所司上下区以别之。先列不拜之文。次陈兼拜之状。后述致拜之议。善恶咸录。件之如左焉。 议沙门不应拜俗状合三十二首。

联系:
©2019/11/11-搜佛说(考据级搜索引擎)
返回顶部
免责声明:本站仅提供商品信息搜索,商品需自行判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