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陆 | 退出

10-十代奉佛篇第二中

大唐高祖太武皇帝 大唐今上皇帝 魏大丞相勃海王 魏侍中太保司徒公广邀灢烈王 广阳忠武王 魏司徒广阳王 广阳文献王 魏相国高王 汝南王 魏宜都王 魏上党王穆 魏常山王鸷 魏淮阳王尉河东王荀 魏东阳王丕 淮南王他 魏秦王翰 魏司徒北海王详 司牧高阳王雍 魏彭城王勰 魏济南王文若 魏安丰王延明 中山王熙 魏琅琊王诵 魏尚书令广阳王嘉 魏陈留王虔 魏齐献武王 魏使持节中外诸军事齐王 钜鹿王阐 魏录尚书事彭城王韶 谯郡王亮 魏江夏王彝 临洮王荣 魏太师大司马洛州刺史冯熙 魏使持节幽州刺史司徒公胡国珍 魏司徒祖莹字元珍 魏司空李无为 魏太傅昌宁王李寔 魏少保建昌公窦略 魏司空高微曹 魏司徒高隆之 魏侍中尚书令元又 魏右仆射大行台慕容绍宗 魏吏部尚书邢峦 魏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恒州刺史陆政 魏太常卿恭侯郑琼 魏雍州刺史韩仲详 魏黄门崔陵 魏幽州刺史卢令守 魏沛郡太守赵元则 魏河南尹武邑公李奖 魏太子中庶子御史中丞陆载 魏卫尉卿许伯桃 魏散骑常侍温子升 魏宁远将军侯莫陈引 齐大丞相内外诸军事常山王确 齐太尉兰陵王长恭 齐司徒琅琊王俨 齐录尚书事长广王湛 齐大都督尚书广平王 齐大司马清河王亶 齐左仆射广宁王孝衍 齐侍中使持节尚书令录事都督赵州诸军事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护军将军赵州刺史带六州都督并大中正长安公晋昌王唐邕 齐右丞相咸阳王斛律明月 齐左丞相平原王段孝先 齐录尚书事淮南王和士开 齐太常清河王高岳 齐太宰章武王库狄千秋 齐侍中秦王高彦归 齐侍中尚书令元罗 齐尚书令高肇 齐太尉彭乐 齐司徒潘相 齐司空司马子如 齐光禄大夫尚书仆射杨遵彦 齐少傅尚书仆射魏牧 齐光禄大夫尚书仆射崔纤 齐右仆射崔季舒 齐左仆射燕子敬 齐仆射赵彦深 齐侍中斛律孝卿 齐侍中斛斯文若 齐侍中徐之才 齐侍中高正德 齐七兵尚书王元景 齐太常卿崔昂 齐散骑常侍刘逖 齐卫尉卿杜弼 齐殿中尚书邢子才 齐秘书监祖孝征 齐尚书左丞封孝琰 齐使持节平南将军仁州刺史金紫光禄大夫安康侯樊儒 周柱国襄州总管卫王 周柱国益州总管赵王 周柱国雍州刺史齐王 周太师大冡宰柱国大将军晋国公宇文护 周柱国尚书仆射楚国公豆卢宁 周太傅柱国大将军大宗伯邓国公窦炽 周侍中柱国大匠卿武卫将军冠军将军中散大夫安丰公段跱 周柱国雍州牧南兖八州诸军事兖州总管酂国公窦恭 周大将军幽州刺史安定公宇文贵 周开府仪同三司太子洗马云宁庄公琅琊郡王拓拔胜 周使持节陕州都督行台郎中通直散骑常侍河东公宇文善 周开府仪同三司阳化公元昂 周柱国大将军陇西东公杨纂 周通州刺史右侍上士散骑常侍杨操 周司空贞侯郑穆 周侍中少傅京兆郡守行台郎中大匠卿燕郡公卢景仁 周太保柱国大将军吴武公尉迟安 周大将军南蛮都监常山公柳庆之 周北荆州刺史安道公席顾 周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大都督潼州刺史徐国公若干凤 周使持节太傅柱国大将军清河公侯莫陈休 周太师柱国蜀国公尉迟迥 周开府仪同三司安政公史雄 周开府平北将军仁州刺史安化公丘洪宾 周益州府中郎新州刺史蔡哿 周开府威远将军王静 周大将军和鸡雄 周大将军尔绵永 周司金大夫破多罗纪 周军司马洪和公意力勤仲庆 隋秦王俊 隋蜀王秀 隋汉王谅 隋太师上柱国申国公李穆 隋太保上柱国薛国公长孙览 隋上柱国使持节淮南总管寿州刺史观王杨雄 隋大司马上柱国神武肃公窦毅 隋上柱国尚书右仆射鲁国公虞庆则 隋上柱国尚书左仆射齐国公高颖 隋上柱国右卫大将军陈国公窦抗 隋上柱国武卫将军梁国公侯莫陈芮 隋上柱国洛豫十七州诸军事洛州刺史询阳公元孝矩 隋上柱国荆州总管上明公杨纪 上柱国尚书左仆射越国公杨素 隋上柱国尚书右仆射纳言邳国公苏武威 隋上柱国都督河东诸军事河东太守窦庆 隋柱国右卫将军南康公刘嵩 隋骠骑将军仪同三司汾州刺史崔凤 隋上柱国何明王杨辟邪 隋兵部尚书上大将军龙岗公段文振 隋著作郎济南侯王劭 隋上柱国毫灵四州总管海陵公贺若谊 隋使持节大将军凉州诸军事凉州刺史赵国公独孤罗 隋上柱国凉益六州总管将国襄公梁睿 隋上柱国广宗庄公李崇 隋上柱国左武卫大将军使持节凉州刺史宇文庆 隋上大将军营州总管魏兴公韦世文 隋柱国吏部尚书上庸公韦世康 隋广汉太守襄垣侯薛琰。 大唐高祖太武皇帝。 纂尧居晋契武基周。云起龙腾抚期命世。协一匡以兴运。因九合而乐推。发自参墟克定京室。吊俗之规已布。约法之教便申。井集五星化覃四表。地纽还正天维重张。自东自西远安迩肃。而义旗初指经彼华阴。望祀灵坛以求多祉。其地乃万国朝宗之路。六合交会之区。可以瞻仰仪形栖迟禅诵。乃于神祠之右。式建伽蓝造灵仙寺。一所碑文李庶子百药制。藻黼交映金碧相晖。引曜朝夕之光。焕烂虹霓之彩。花台窈窕近对莲峰。画观岧峣斜临贝阙。又造像书经备修禔福。京师造会昌寺胜业寺。慈悲寺。证果尼寺。集仙尼寺。又舍旧第为兴圣尼寺。并州造义兴寺。并堂宇轮奂像设严华。复拱图星重楣画月。高窗荡雾洞户延风。慧苑禅林莫不周备。武德元年。于朱雀门南通衢之上。普建道场设无遮大会。缤纷羽客执板来仪。容与福田扬烟总萃。步虚才引殆遏行云。清梵徐回堪留度鸟。芬芳妙供。形五净而擎来。照灼名花。丽三山而捧至。于是车马逼侧士女軿填。若凑岘山如争禊饮。假令日光通梦。唯传白马之征。菩萨应生。徒闻赤乌之岁。比之今日。良有愧哉。又为太祖元皇帝。元贞太后。造栴檀等身像三躯。相好奇特庄严希有。于慈悲寺供养。武德元年仲春之月。于时韶景扬晖青只献祉。两仪交泰万物咸亨。应多福之宜。布惟新之泽。命沙门道士各六十九人。于太极殿七日行道。散席之日设千僧斋。法琳以释老二教同处弘宣。冀神功将三景连衡。宝命与二仪齐久。乃课鄙词上颂云尔。 缅寻旷古  逖听元皇  因时作训 用智垂芳  祈恩望袟  报德蒸尝 唯章小祀  焉闻大方  未弘三教 但讽九章  膺期拨乱  粤我圣唐 明达因果  端拱文昌  化侔十号 仁深百王  律中仲月  时登少阳 下怜蠢蠢  上答苍苍  式陈金阙 爰开道场  日宫照曜  星台焜煌 空悬珠影  焰动轮光  云披玉字 烟散名香  供疑飞下  声含凤锵 麒麟表瑞  甘露呈祥  功随劫远 德共天长  恩沾有际  泽被无疆 命同元始  体类金刚  鸿基永永 降福穰穰 大唐今上皇帝禀太易太初之气。资天皇天帝之灵。幽房启高阳之基。姚墟构重华之业。赤光流户紫气冲天。龙颜凤臆。之形日角月悬之兆。河目海口之异。丰上锐下之奇。聪圣玄览知来藏往。探幽入微穷神尽性。厥天授其体自然龙潜之初德纶大下。属隋氏世季宇内分崩。火燎昆峰水飞沧海。王世充拔扈于巩洛。窦建德趑趄于冀定。唐弼薛举。既蚁聚于三秦。黑闼武周。亦鸱张于六郡。皆为逐鹿之意。各开潜号之仪。拥无赖之子弟。率乌合之徒众。纵牛羊之力。发水草之山。河右已来龙蛇等毙。中原之地玉石俱焚。遂使地表天垂。竞有来苏之叹。上京要服。人兴抒轴之悲。我皇居帝子之亲。膺天策之命。用若励之重。救蹈冰之危。以夕惕之深。赴倒悬之急。备行九伐总统六军。上临之以日旗月旗。下布之以天阵地阵。鼓声震野气动天门。角响鸣山威惊地户。于是带流星而迥入。乘奔电而前躯。莫不瓦解冰销风行草偃。凯歌献捷无与论功。自天皇九纪已来。五十二战之后。凡经一百二十五代。一千三百五十九世。一千一十二万二千一百二十七年已来。仗钺临戎麾旄誓众。驱除氛祲夷剪搀枪。拯横流之溺。救燎原之祸。平一区宇廓清天步。未有我皇之用兵也。高祖凝神毓圣。驰想烟霞之表。出窅入冥。高蹈天人之外。往以万方昏垫百神愆祀。屈颖阳之高风。拯率土之沉溺。黔黎蒙再造之德。庶类荷裁成之恩。不以黄屋为心。俯以苍生为念。脱[跳-兆+麗]之怀。无忘于灵府。释负之志。有形于明发喜禘郊之可托。忻宗祐之有主。考时练日。传大宝于少阳矣。自光膺鉴抚作贰春宫。德覃内外仁被幽显。既而重光掞彩。照烛宇宙之间。副武弘仁。衍溢风云之际。聿遵三善爰贞万国。及天门重启宝历惟新。临赤县而大誓庄严。抚黔黎而广兴利益。开四等之日。遍烛尧云。扬六度之风。横流舜雨。宝舟沈而更涌。慈云卷以还舒。仙台将法苑共华。玉镜与金轮齐转。泽周有顶道被无垠。灵应休征兆符先见。宽仁德孝史备后书。每以解网为心。结绳在念。意欲永空囹圄。长息烽爟。蠢蠢群生同归仁寿。茫茫率土共奉真如。贞观元年。献肇夹钟之月。高竖胜幢。少阳沽洗之辰。洞开慧殿。京城僧尼。并于当寺七日行道。斋供所须有司准给。散斋之日。总就大兴善寺。贞观二年。下诏曰。神道设教慈惠为先。玄化潜通亭育资始。朕恭膺大宝抚爱黎元。矜愍之心触类而长。是用傍求冥贶幽赞明灵。所冀九功惟序。五福斯应。比严霜早降秋实不登。静言寡薄无忘惭惕。今百谷滋茂万实将成。犹恐风雨失时字养无寄。敢藉聪明介兹多祉。宜为溥天亿兆仰祈加祐。可于京城及天下诸州寺观。僧尼道士等七日七夜转经行道。每年正月七月。例皆淮此。玄恩咫尺圣力冥扶。景风膏雨应时戒节。嘉苗穜稑被野亘原。国富九年之资。家丰万箱之敛。皇帝宿树五恒旷资十善。启兴王之霸业。赴亿兆之欢心。但以建义之初时逢世季。亲当矢石屡总元戎。或东剪七雄。西清八水。纵神兵而戮封豕。乘天策以斩修蛇。既动赫斯之威。恐结怨魂之痛。其年季春躬发诏旨。自隋末创义志存拯溺。北征东伐所向平殄。黄钺之下。金镞之端。凡所伤殪难用胜纪。手所诛剪将近一千。窃以如来圣教深尚慈仁。禁戒之科杀害为重。永言此理弥增悔惧。爰命有司京城诸寺皆为建斋行道。七日七夜竭诚礼忏。所有衣服并用檀舍。冀三涂之难因斯解脱。万劫之苦藉此弘济。灭怨障之心。趣菩提之道。三年孟春降敕京城僧尼。于当寺每月二七日。行道转仁王大云等经。以为恒式。登又奉敕波颇三藏等。于大兴善寺翻宝 星经琳为序曰。宝星经。梵本三千余偈。如来初证觉道。度目连身子。及降伏魔王护持国土。说此经也。自像化东渐绵历岁时。三轮八藏之文。四树五乘之旨。显神光于石室。流梵响于清台。虽鞮译相寻尚多疑阙。我大唐皇帝。乃圣乃神允文允武。乘机抚运拯溺救焚。反上皇之风。行不言之信。去泰去甚。既掩顿于八纮。无事无为。乃朝宗于万国。瀚海天山之地。尽入堤封。龙庭凤穴之乡。咸沾声教。仁踰解网治踵结绳。大德闲闲外齐八则。小心翼翼内整四仪。临赤县而溢慈悲。寄玄扈而敷弘誓。每以诸法非有物我俱空。眷言真要无过释典。有中天竺国三藏法师波颇。唐言光智。誓传法化不惮艰危。远涉葱河来游震旦。经涂所亘四万余里。以贞观元年庚戌洎于京辇。既登上席。爰懋锦衣。有诏所司搜扬硕德兼闲三教备举十科者一十九人。于大兴善寺请波颇三藏法师。相对翻译。沙门慧乘等证义。沙门玄谟等译语。沙门慧明法琳等。执笔承旨殷勤详覆。审名定义具意成文。起贞观三年三月。讫四年四月。凡十卷十三品。用纸一百三十幅。总六万三千八百八十二言。其年仲冬胜光寺主僧珍。奉敕就宫。迎像于胜光寺供养。四年献肇诸寺大德四十九人。经三七日庆像行道。日满设千僧会。王公并来行香。琳又上皇帝绣像颂曰。缅以。八树韬光。两河晦迹。匿王恋仰。铸镴而泻全身。迦帝翘诚。镕金而图具相。洎乎青精南度白马东翻。像教郁兴灵仪遍跱。于是俨神姿以登私井。屈圣体而施明珠。光烈张桥色流沪渎。示佩日于汉后。感挥毫于晋君。或顾步而蹑万山。乍徘徊而游梦渚。祯祥嘉瑞兆自由来。未有刺缕图真援空范状。我大唐皇帝。曩植四弘夙资五德。神功迈于轩昊。至治美于成康。仁熏上玄力侔大道。庆云垂彩。金镜含七曜之晖。瑞鸟呈祥。玉烛和四时之气。素发文身之长。俱请命于王庭。穿胸儋耳之酋。共献賝于魏阙。加以留心八正笃意五乘。广运檀那聿修净业。永言善逝冥漠何追。爰敕上宫式摹遗景。奉造释迦绣像一帧。并菩萨圣僧。金刚师子。备摛仙藻殚诸神变。六文杂沓五色相宣。写满月于双针。托修杨于素手。妍踰蜀锦丽越燕缇。纷纶含七映之光。布护列九华之彩。日轮吐焰。蔼周客之丝。莲目凝辉。发秦姬之线。杨侯百里之珠。惭斯百福。子羽千金之璧。愧彼千轮。华盖陆离看疑踊出。云衣摇曳望似飞来。何但思极回肠。抑亦巧穷玄妙。以今岁在庚寅月居太簇。三元启候之节。四始交泰之辰。乃降纶言于胜光伽蓝。设斋庆像。四十九僧三七行道。大秦红粟。备香积之餐。周穆金膏。陈梵王之供。四等福田生生具足。六因善报世世庄严。劫石碎而宝历长存。芥城空而皇基永固。不胜庆悦。轻乃颂云。 于铄上帝  天策我君  乃神乃圣 允武允文  就之如日  望之如云 祯符辉焕  美气氛氲  光宅天下 攸序彝伦  体道回向  式建福田 针裁赤果  缕制青莲  文含绮烂 彩夺霞然  华疑迥发  盖似空悬 方诸踊地  迈彼腾天  岁在提格 时旅青阳  奉遵徽命  爰崇道场 十科星聚  八座霞张  风回雅梵 殿郁名香  鸿基盛业  永永无疆 主上。每以听览余暇游息艺林。讨孔壁之谟。披石经之训。规百王之往事。考三教之指归。而谓语未涉于空空。事终沦于有有。详夫性灵真要。可以持心济俗者。莫过乎释氏之教矣。眷言法药有意流通。爰有中天竺国三藏法师。本刹利王种姓。刹利帝名波罗颇迦罗密多罗。唐言作明知识。远闻唐国弘阐大乘。故涉葱河来游圣世。以贞观元年大吕之月。躬赍梵本达乎上京。昔高宗治兴傅岩入梦。今我皇道盛德星现野。法师识度通敏器宇冲邃。五百应供结集之文。八万修多所诠之理。自法兰赴汉僧会游吴传译相寻。而有所未喻者。法师皆委其由末究其异同。假令内部诸计外人别执。莫不吞若胸中说犹指掌。至于承华论席肃成解义。特蒙悦可简在帝心。其年孟春有诏波颇三藏等。可就胜光伽监翻译般若灯大庄严二论。上柱国尚书左仆射[邱-丘+千]国公房玄龄散骑常侍左庶子詹事杜正伦等。奉敕铨定硕德一十九人。右光禄大夫太府卿兰陵男萧璟为敕使。检校百司供给四事丰厚。琳又预充执笔。乃为序曰。般若灯论。梵本有六千余偈。摩伽陀国种姓大士婆毗薛迦菩萨。唐言分别明之所作也。始夫万物非有一心如幻。心如幻故虽动而恒寂。物非有故虽起而无生。是以圣人说如幻之心。鉴非有之物。了物非物则物物性空。知心无心则心心体寂。达观之士。得其会归而忘其所寄。于是分别戏论。不待遣而自除。无得观门。弗假修而已入。荡荡焉不在不离无住无依者也。佛灭度后七百年间。有出家菩萨。厥名龙树。深达实相得无生忍。为报佛恩开演中论。付法藏云。其人于像法中。然正法炬折邪见幢。外国传云。智慧日已颓。斯人今再曜。世昏寝已久。斯人寤令觉中论凡五师注释。分别明菩萨即一人也。此菩萨多闻总持智深志固。以本愿力不舍群生。住修罗宫待见弥勒。属以去圣时远众论纷然。致令雪山采药多收毒草。深水求珠竞持瓦砾。诚恐一理不穷反增邪见。一言不尽翻起异端。乃缵述龙树偈文。为兹般若灯论。其为论也。诃斥内外赞扬真俗。穷无生理究实相源。照无不寂寄名般若。执无不破喻曰明灯。盖方广之中心。诸佛之行处矣。嗟乎后之学者。便息百城之游。永无五失之谬。论凡二十七品。为十五卷。若内人立义皆标人名。无名者例称自部。若外人立义亦标人名。无名者例称外人。缚解品已前慧赜执笔观业品已后法琳执笔。于是起四年夏讫六年冬。勘定既周缮写云毕。所司详读乃奏闻。敕令所司各写十部。散付诸寺任共流通。既踵轮王十善化世。国内诸市悉断屠行。普禁民间不许宰杀。江南之地立寨取鱼。三十余州触处皆尔。必须破堰然乃取之。所取者比邓林之一枝。枉死者过恒沙之亿数。又降慈造悉废除之。又属岁阜时和海内丰稔。又度僧尼三千人诸州散配。既而德动上玄感通至圣。七难俱殄七福备臻。恩洽九垠之表。威加八极之外。其年孟冬凶奴王颉利等。并率其臣子携其部落。襁负争趋前后继踵。延望阙庭倾国而至。谒天门而请命。就夷邸以餐和。不烦卫霍之师。自穷巢穴。讵假轩辕之众。席卷逋逃。汉南无杂虏之忧。塞北罢强胡之寇。马岸龙堆之域。既沐唐风。交河清海之滨。咸为圣土。康哉康哉。共欢于兹日。无为无事。同庆于今晨。统天立极之功。独高前古。奉佛崇善之业超诸往贤。主上曾经战场白刃相拒。至于登极情深厥衷。乃下敕。凡所阵场并建寺。有司供给务令周备。宇内凡置十所。严整可观。又昔因避暑躬幸南山。卜此神居启兹大壮。其地也。带秦川之眇眇。接陇岫之苍苍。东观浴日之波。西临悬月之浦。凤企穷奇之石。郁律钻 天。龙盘谲诡之崖。穹窿刺汉。岂独岩松拨日。抑亦涧竹捎云。实四皓养德之场。盖三秦作固之所。为太武皇帝舍而为寺。既增利见。因曰龙田。又送太武及主上等身夹纻像六躯。永镇供养。大众所资有司供给无劳买地不待布金。逆风和气之香。氛氲满院。吉祥柔滑之草。澜漫垂阶。又为穆大后。于庆善宫造慈德寺。甄叔迦宝阎浮檀金。种种庄严一一华丽。虽知所作希有犹言。罔极未申。六年仲夏于台城西真安坊内。为穆大后又造弘福寺。考兹形胜襟带市朝爰命凫人开基缔构。甫移银榜即此金园。法侣摩肩朝贵延首。其地则高墉负墎。罗百雉而纡徐。层城结隅。峻九重而延袤。于是广辟宝坊备诸轮奂。瞻星测景置臬衡绳。王舄垂晖金铺曜彩。长廊中宿反宇干霄。浮柱绣栭上图云气。飞轩镂槛下带虹霓。影塔俨其相望。经台郁其并架。罄丹青之矩矱。殚藻缋之瑰奇。妙极天仙思穷神鬼。金盘承露。比玉树于甘泉。宝铎和风。状琼林于安养。疏钟夜彻清梵朝杨。韵合鱼山响符龙木。灵异之所栖托。定慧之所依凭。了义息心于是乎在。

联系:
©2019/11/11-搜佛说(考据级搜索引擎)
返回顶部
免责声明:本站仅提供商品信息搜索,商品需自行判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