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陆 | 退出

126-相对缘第七

述曰。此别有五种相对。第一田财相对有四。一田胜财劣。如童子施土与佛等。二财胜田劣。如将宝施贫人等。三田财俱胜。如将宝施佛等。四田财俱劣。如将草施畜等。 第二轻重相对有四。一心重财轻。如贫女将一叠施大众。得福弘多。二财重心轻。如王夫人心慢多将宝物施众得福鲜少(下二可知) 第三空有相对。一空心不空境。如虽学空观然惜财不施。还得贫报。二空境不空心。知财施得富恒多乐舍。得福增多(下二可知) 第四多少相对。如法句喻经云。施有四事。何等为四。一者施多得福少者。如愚痴之人祭祠。饮酒歌舞损费钱宝。无有福慧。是为施多得福少。二施少得福多者。如能以慈心奉道德人。众僧食已精进学诵。施此虽少其福弥大。是为施少得福多。三施少得福少者。如悭贪恶意施邪见外道两俱愚痴。是故施少得福亦少。四施多得福亦多者。若有贤者。觉世无常。好心出财。起立塔寺精舍园果。供养三尊。衣被履屣床榻厨膳。斯福如五大河流。入于大海。福流如是世世不断。是为施多其报亦多。 第五染净相对。如智度论云。佛法中有四种布施。一施者清净受者不净。二施者不净受者清净。三施受俱净。四施受俱不净。且偏解一句。余类可解。何等二俱清净者。如佛自供养佛故。是为二俱清净。如东方宝积佛功德力所生华。寄十住法身普明菩萨。送此华来上散释迦牟尼佛。知十方佛。是第一福田。是为二俱清净(余句可解) 又优婆塞戒经云。佛言若人有财。见有求者。言无言拒。当知是人。已说来世贫穷薄德。如是之人名为放逸。自说无财。是义不然。何以故。一切水草人无不有。虽是国主不必能施。虽是贫穷非不能施。何以故。贫穷之人亦有食分。食已洗器弃荡涤汁。施应食者亦得福德。若以尘麨施于蚁子。亦得无量福德果报。天下极贫谁当无此尘许糗耶。谁有一日不食三抟糗命不全者。是故诸人。应以食半施于乞者。善男子。极贫乏人。谁有赤体无衣服者。若有衣服。岂无一线施人系疮。一指许财作灯炷耶。天下之人谁有贫穷当无身者。如其有身见他作福。身应往助欢喜无厌。亦名施生。亦得福德。或时有分。或有与等。或有胜者。以是因缘。我受波斯匿王食时亦咒愿。王及贫穷人所得功德。等无差别。如人买香。涂香末香。散香烧香如是四香。有人触者买者量者等施无异。而是诸香不失毫厘。修施之法亦复如是。若多若少。若粗若细。若随喜心身往佐助。若遥见闻心生欢喜。其心等故。所得果报无有差别。若无财物见他施已。心不喜信疑于福田。是名贫穷。若多财宝自在无碍。有良福田。内无信心不能奉施。亦名贫穷。是故智者自观。余一抟食。自食则生。施他则死。犹应施与。况复多耶。智者复观。世间若有持戒多闻。乃至获得阿罗汉果。犹不能遮断饥渴等。若房舍衣服饮食卧具病药。皆由先世不施因缘。破戒之人若乐行施。是人虽堕饿鬼畜生。常得饱满无所乏少。虽富有天地受无量乐。犹不知足。是故我应为无上乐。而行布施。不为人天。何以故。无常故。有边故。 若施主欢喜不悔。亲近善人。财富自在生上族家。得人天乐至无上果。能离一切烦恼结缚。 若施主能自手施已。生上姓家。遇善知识。多饶财宝眷属成就。能用能施。一切众生喜乐见之。见已恭敬尊重赞叹。 又大丈夫论云。若悭心多者。虽复泥土重于金玉。若悲心多者。虽施金玉轻于草木。若悭心多者。丧失财宝心大忧恼。若行施者令受者喜悦。自亦喜悦。设有美食。若不施与而食啖者。不以为美。设有恶食。得行布施然后食者。心中欢悦以为极美。若行施竟。有余自食。善丈夫者。心生喜乐如得涅槃。无信心者谁信是语。设有粗食。有饥者在前。尚不能施与。况余胜物而能与人。若人于大水边。尚不能以少水施与众生。况余好财。是人于世间粪土。易得于水。悭贪之人。闻乞粪土犹怀吝惜。况复财物。 如有二人。一则大富。一则贫穷。有乞者来。如是二人俱怀苦恼。有财物者惧其求索。无财物者。我当云何得少财物与之。如是二人。忧苦虽同果报各异。贫悲念者。生天人中受无量乐。富悭贪者。生饿鬼中受无量苦。若菩萨但有悲愍心已为具足。况与少物。菩萨悲心念施无有财物。见人乞时不忍言无。悲苦堕泪。设闻他苦尚不能堪忍。况复眼见他苦恼而不救济者。无有是处。有悲心者。见贫苦众生无财可与。悲苦叹息无可为喻。救众生者。见众生受苦悲泣堕泪。以堕泪故知其心受。菩萨泪有三时。一见修功德人。以爱敬故为之堕泪。二见苦恼众生。无功德者。以悲愍故为之堕泪。三修大施时悲喜踊跃堕泪。计菩萨堕泪已来。多四大海水。世间众生。舍于亲属悲泣堕泪。不及菩萨。见贫苦众生无财施时。悲泣堕泪。菩萨闻乞者声为之堕泪。乞者见菩萨雨泪。虽不言与。当知必得。菩萨见乞者来时极生悲苦。乞者得财物时。心生欢喜得灭悲苦。菩萨闻乞言时。悲泣堕泪不能自止。乞者言足。尔时菩萨。修行施已众生满足。便入山林修行禅定。灭除三毒。财物倍多无乞可施。我今出家断诸结使。

联系:
©2019/11/11-搜佛说(考据级搜索引擎)
返回顶部
免责声明:本站仅提供商品信息搜索,商品需自行判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