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陆 | 退出

23-宗镜录卷第十六

答。城崩石开。此由情感于物。物实故崩开。非虚。解感法身。法身非有。但信解为惑所壅隔。故见丈六为实。岂非人自见所感耶。 问。丈六若是虚幻。何由传于实理耶。 答。理妙非粗不传。犹影之传于形也。 问。法身无形者。为即法身是丈六。为法身外别有丈六耶。 答。感法身为丈六。何有别也。如声感谷而出响。岂容谷外别有响哉。 问。众生为缘法身生见。为缘丈六生见耶。 答。感见法身所应。何缘见法身。如见影知有树。不见树也。 问。法身是常。丈六亦是常不。 答。丈六理是常。但于人是无常。故经云。如暗中树影。非肉眼所见也。古释云。佛常无身者。明。感应非真。法身是实。感是能感。属众生。应谓所应。属佛。以众生有感佛之善。自见不同。有见释迦丈六弥勒千尺。或睹无边之相。或见三尺之形。与众生根善有浅深。遂令应身精粗随异。故云佛真法身。犹若虚空。应物现形。如水中月。又佛常无身者。无分段变易之身。以法身至妙。不可以形质求。故云无身。据乎实理。非无妙色妙心。妙色。故能分形适变。妙心。故能虚能鉴故。天亲颂云。报化非真佛。亦非说法者。金光明经云。应化二身是假名有。法身是真实有。道足即能应化无方者。以法身道足故。能应化无方。即是无所不应。无其定一之身。众生位居信解。以未足之善。唯随其所见丈六等身。不足之善者。法云已还。信解善也。至足之地者。佛果极照。道满菩提。名至足之地。以善未足故。不能了达丈六三尺等身。即是虚幻。唯法身及自受用身。可名真实。如妇人诣情幽冥。城为之崩者。列女传云。杞梁妻。就其夫尸。于城下哭之。十日而城为之崩。孝至而石开者。漠书云。李广无父。问其母曰。我父何耶。母曰。虎杀之。遂行。射虎于草中。夜见石似虎。射之没羽。后射之终不入矣。以城石之事。随心感变。所以崩开。理妙非粗不传。由影之传于形者。明丈六虽粗而能传妙理。托事表理。寄言显道。犹影传于形。亦如指指月。清凉疏云。旧佛新成。曾无二体。新成旧佛。法报似分。无不应时。故即真而应。应随性起。故即应而真。三佛圆融。十身无碍。故辩应现即显真成。又佛身无依。应机普现。谓色无定色。若金刚之合朱紫。形无定形。犹光影之任修短。相无定相。似明镜之对妍媸。故随乐皆见。乃至一身多身。但由众生分别心起。故无积无从。其犹并安千器。数步而千月不同。一道澄江。万里而一月孤映。又如三舟共观。一舟停住。二舟南北。南者。见月千里随南。北者。见月千里随北。停舟之者。见月不移。是为此月。不离中流而往南北。设百千共观。八方各去。则百千月各随其去。是以情隔即法身成异。心通而玄旨必均。纭纭自他。于佛何预。是以真身寥廓。与法界合其体。包罗无外。与万化齐其用。穷原莫二执迹多端。一身多身。经论异说。今说此经佛。为真为应。为一为多。若言真者。何名释迦。居娑婆界。人天同见。若云应者。那言遮那。处莲华藏。大菩萨见。见佛法身。若云一者。何以多处别现。若云异者。何复言而不分身。故说此经佛。并非前说。即是法界无尽身云。真应相融。一多无碍。即毗卢遮那。是释迦故。常在此处。即他处故。远在他方。恒住此故。身不分异。亦非一故。同时异处。一身圆满。皆全现故。一切菩萨。不能思故。今先明十身。后彰无碍。言十身者。如前所述。今就佛上。自有十身。一菩提身。二愿身。三化身。四力持身。五相好庄严身。六威势身。七意生身。八福德身。九法身。十智身。言无碍者。指归中有十义。一用周无碍。谓于念劫刹尘等处。遮那佛现法界身云。业用无边。悉周遍故。经颂云。如于此处见佛坐。一切尘中亦如是等。二相遍无碍。于一一差别用中。各摄一切业用。如在胎中。即有出家成道等类。如是一切自在无碍。三寂用无碍。虽现如是无边自在。然不作意。不起念。常在三昧。不碍起用。不思议品云。于一念中。皆能示现一切三世佛。教化一切众生。而不舍离诸佛寂灭无二三昧。是为诸佛。不可譬喻。不可思议境界。譬如摩尼雨宝。天鼓出声。皆无功用。任运 就。四依起无碍。如此所现。虽无功用。皆依海印三昧之力。而得显现。经颂云。一切示现无有余。海印三昧威神力。五真应无碍。即此应现无尽身云。即无生灭。即是法身平等一味。不碍业用。无有限量。六分圆无碍。即此遍法界卢舍那身。一一身。一一支分。一一毛孔。皆亦有自舍那全身。是故分处即圆满。经颂云。如来无量功德海。一一毛孔皆悉见。七因果无碍。谓于身分毛孔处。现自舍那往昔本生。行菩萨行所受之身。及佛眉间出胜音等尘数菩萨。八依正无碍。谓此身云。即作一切器世间。经颂云。或作日月游虚空。或作河池井泉等。又亦潜身入彼诸刹。一一微细尘毛等处。皆有佛身圆满普遍。九潜入无碍。谓入众生界。如如来藏。虽作众生。不失自性。故出现品云。佛智潜入众生。又云。众生心中。有佛成正觉等。又亦摄一切众生。在一毛孔。善化天王颂云。汝应观佛一毛孔。一切众生悉在中等。十圆通无碍。谓此佛身。即理即事。即一即多。即依即正。即人即法。即此即彼。即情即非情。即深即广。即因即果。即三身。即十身。同一无碍。如是无碍。但是一心。若有外尘。丝毫成滞。如华严经颂云。佛身非过去。亦复非未来。一念现出生。成道及涅槃。华严演义。释见佛差别。今寄清凉。五台求见文殊。以况法界见佛差别。总有十义。一或多机异处各感见。二。或同处各见。三或异时别见。四或同时异见。五或同时异处见。六或同处异时见。七或异时异处见。八或同时同处见。九或一人于同异交互时处。见多人所见。十或一人于同异俱时处。见一切人所见。谓同时同处。异时异处。名同异俱时处。既是一人时该多时。处遍诸处。见通诸境。故是普眼机也。故知文殊真体。尚非是一。见者自有差殊。可验唯心。弥加深观。又如云。一文殊从一处东来。即一切处文殊者。一约义。复语其实德。如前溪之月。即是后溪及万江百川之月。全入前溪。所以尔者。一切处月。不离本月故。本月落溪。则千处俱落。二约表者。文殊主般若门。若约观照般若。智了万境。无非般若。若白日丽天。无物不明矣。若实相般若。无法非实相故。无非般若。犹水遍波。无波非水。即大般若经云。般若波罗蜜多清净。故色清净。色清净故。一切智智清净。何以故。若般若波罗蜜多清净。若色清净。若一切智智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通于观照。及实相也。 又问。佛前唯一普贤。何以一一佛前。各有多耶。 答含有二义。一缘起相由。正约主伴。兼明即入。谓为主须一为伴必多。此一者。是即多之一。一切一也。多是全一之多。一一切也。二力用交彻。一有一切。普贤之身。不可思议。略有三类。一随类身。随人天等。见不同故。二渐胜身。乘六牙象等。相庄严故。三穷尽法界身。帝网重重。无有尽故。此第三身。含前二身。及无尽身。 又问。如上所说。则无一处无有普贤。今何不见。 释有三意。一约机不见。是盲者过。二不见是见。见虚空身。以虚空不可见。若不见者。真见虚空。三亦遍不见处故者。明见则不遍。何者。以可见不可见。皆是普贤身。要令可见为身。则普贤身不周万有。如智不可见。岂非智身耶。明知由有不见之处。方知遍耳。此第三身。何人能见。慧眼方见。非肉眼所见。如是慧眼。无见无不见矣。

联系:
©2019/11/11-搜佛说(考据级搜索引擎)
返回顶部
免责声明:本站仅提供商品信息搜索,商品需自行判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