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陆
|
退出
搜佛说
商城
商城
经藏
搜索
后退
前进
四库全书
/
论
/
此土著述
/
宗镜录(第061卷~第080卷)
/
08-宗镜录卷第六十七
大智度论问。若一切诸法空如幻。何以故。诸法有可见可闻。可嗅可尝。可触可识者。若无而妄见者。何不见声闻色。若皆一等空无所有。何以有可见不可见者。 答曰。诸法相虽空。亦有分别可见不可见。譬如幻化象马。及种种诸物。虽知无实。然色可见。声可闻。不相错乱。与六情对故。诸法亦如是。虽空而可见可闻。不相错乱。详斯论意。是约世间凡情所见。以眼根对色尘。及中间眼识三种和合。得称为见。此根尘识。自性俱空。各各不能生见。和合亦不能生见。但虚妄情识。所对见闻不无。故经云。以凡夫见之为世谛。以圣人见之为真谛。所称谛者。审实不虚。故称为谛。世谛不无。执假为谛。真谛非有。证实为谛。 问。一切内外诸法。皆有流类。于诸类中。约有几种差别。及随类通别等义。 答。古释有五。一异熟类。一通。即一切草木。皆是初青后黄。岂非异熟。二别。唯善恶二业。感异熟果。二长养类。一通。即是一切皆有长养。二别。唯是饮食睡眠。梵行等持所益故。三等流类。一通。即一切自类相似。皆是等流。二别。唯同类因之所生。四实事类。一通。即一切有体诸法。二别。唯是无为。简有为非是实事故。五。刹那类。一通。即一切有生灭法。二别。唯是见道初一刹那也。 问。有情所住。遍三界中。云何维摩经云。七识处为种。 答。有情通凡至圣。有六十二有情身。约依处有四十二居止。若通门由业系故。乐与不乐。并立居止。下在七识心住之例。为识心唯乐于七处住故。四十二居止者。八地狱。傍生。饿鬼。四洲。六欲天。色界十八无色有四。都成四十二居止。七识处者。一种种身种种想。种种身者。欲界人天。有尊卑上下也。种种想者。有苦乐舍三受想。二种种身一想。种种身者。初禅梵王为尊。梵众为卑。故有种种身。一想者。有一戒取想也。梵王自谓我能生诸梵。诸梵谓已从梵王生。非因计因。是戒取。三一身种种想。一身者。二禅地上。无尊卑上下也。种种想者。有喜乐想也。四一身一想。一身者。三禅无尊卑上下也。一想者。唯一乐想也。空识已上无身。唯有一想。五空处。唯一空想。六识处。唯一识想。七无所有处。唯一慧想。此上七识处。对治众生计识为我。乐住七处。以有漏五阴为体。第四禅有无想定。非想地中有灭尽定。三涂之中能受诸苦。识不乐住。故不说也。又第四禅。及非想地。虽复灭识。不灭。假名众生居。所以不立。三恶趣中。为苦所逼。众生不乐居。所以不立。 问。破外境空。立唯识有者。境从何而空。识从何而有。 答。境随情起。识逐缘生。情唯遍计之心。缘是依他之性。缘法是有。依胜义之门。情执本空。归世俗之道。识论云。外境随情而施设故。非有如识。内识必依因缘生。故非无如境。由此便遮增减二执。境依内识而假立故。唯世俗有。识是假境所依事故。亦胜义有。释云。外境。是遍计所执。心外实境。由随妄情施设为假。体实都无。非与依他内识相似。内识。体是依他故。必依种子因缘所生。非体全无。如遍计境。彼实我法。犹如龟毛。识依他有。故非彼类。此中色等相见二分。内识所变。不离识故。总名内识。由此内识。体性非无。心外我法。体性非有。便遮外计离心之境。实有增减执。及遮邪见恶取空者。拨识亦无妄空减执。即离空有。说唯识教。有心外法。轮回生死。觉知一心。生死永弃。可谓无上处中道理。 问。境唯世俗之有。识通胜义之门者。云何为世俗谛。云何说胜义谛。 答。夫一切谛智。皆从无谛而起。无谛者。即绝待真心。非是对有称无。故云绝待。犹如虚空。非对小空而称大空。从此无谛。立一实谛。此一实之名。是对三权而名一实。待虚名实。此是对待得名。又从此一实。对机约教。或分开二谛等。此二谛者。约情智而开。如涅槃经云。如出世人之所知者。名第一义谛。世间人知者。为世谛。仁王经云。于解常自一。于谛常自二。所以仁王虽分二谛。智照常一。涅槃本唯一谛。解惑分二。斯则二而不二。不二而二。一二自在。为真二谛。故昔人颂云。二谛并非双。恒乖未曾各。即其义也。生公云。是非相待故。有真俗名生。梁摄论云。智障甚盲闇。谓真俗别执。然法相务欲分析。法性务在融通。各据一门。勿生偏滞。何者。若但分析而不融通。法成差异。若不分析。事成混滥。又无可融通。则性相历然而非异。事理融即而非同。非异。非同。圆中妙理。又境则不碍真而恒俗。智则不碍寂而常照。意以心寂对于境真。心照对于境俗。以照对俗。则心境非一。以寂对真。则心境非异。虽双融空有二境。寂照二心。终不得言。境则不碍真而恒俗。智则不碍照而恒寂。境则不碍俗而恒真。智则不碍寂而常照。中观论偈云。若人不能知。分别于二谛。则于深佛法。不知真实义。金刚般若不坏假名论云。佛所说法。咸归二谛。一者俗谛。二者真谛。俗谛者。谓诸凡夫。声闻独觉。菩萨如来。乃至名义智境。业果相属。真谛者。谓即于此。都无所得。如说第一义。非智之所行。何况文字。乃至无业。无业果。是诸圣种性。是故此般若波罗蜜中。说不住布施。一切法无相。不可取。不可说。生法无我。无所得。无能证。无成就。无来无去等。此释真谛。又说内外世间出世间一切法相。及诸功德。此建立俗谛。又台教约四教。四证。三接。立七种二谛。及五种三谛。如法华玄义云。夫经论异说。悉是如来善权方便。知根知欲。种种不同。略有三异。一谓随情。二随情智。三随智。随情说者。情性不同。说随情异。如毗婆沙明。世第一法。有无量种。真际尚尔。况复余耶。如顺盲情。种种示乳。盲闻异说而诤白色。岂即乳耶。众师不达此意。各执一文。自起见诤。互相是非。信一不信一。浩浩乱哉。莫知孰是。若世三说及能破者。有经文证。皆判是随情二谛意耶。无文证者。悉是邪见。谓同彼外道。非二谛摄也。随情智者。情谓二谛。二皆是俗。若悟谛理。乃可为真。真则唯一。如五百比丘各说身因。身因乃多。正理唯一。经云。世人心所见。名为世谛。出世人心所见。名第一义谛。如此说者。即随情智二谛也。随智者。圣人悟理。非但见真。亦能了俗。如眼除膜。见色见空。又如入禅者。出观之时。身虚心豁。似轻云蔼空。已不同散心。何况悟真而不了俗。毗昙云。小云发障。大云发障。无漏逾深。世智转净。故经偈云。凡人行世间。不知世间相。如来行世间。明了世间相。此是随智二谛也。若解此三意。将寻经论。虽说种种。于一一谛。皆备三意也。二正明二谛者。取意存略。但点法性为真谛。无明十二因缘为俗谛。于义即足。但人粗浅。不觉其深妙。更须开拓。则论七种二谛。一一二谛。更开三种。合二十一种二谛。若用初番二谛。破一切邪。谓。执着皆尽。如劫火烧。不留遗芥。况铺后诸谛回出文外。非复世情图度。所言七种二谛者。一者实有为俗。实有灭为真。二者幻有为俗。即幻有空为真。三者幻有为俗。即幻有空不空共为真。四者幻有为俗。幻有即空不空。一切法趣空不空为真。五者幻有幻有即空皆名为 。不有不空为真。六者幻有幻有即空皆名为俗。不有不空。一切法趣不有不空为真。七者幻有幻有即空皆为俗。一切法趣有趣空。趣不有不空为真。实有二谛者。阴入界等。皆是实法。实法所成森罗万品。故名为俗。方便修道。灭此俗已。乃得会真。大品经云。空色色空。以灭色故。谓为空色。不灭色故。谓为色空。病中无药。文字中无菩提。皆此意。是为实有二谛相也。约此亦有随情智等三义。准此可知。幻有空二谛者。斥前意也。何者。实有时无真。灭有时无俗。二谛义不成。若明幻有者。幻有是俗。幻有不可得。即俗而真。大品经云。即色是空。即空是色。空色相即。二谛义成。是名幻有二谛也。约此亦有随情。情智。智等三义。随智小当分别。何者。实有随智。照真。与此不异。随智照俗不同。何者。通人入观巧。复局照俗亦巧。如百川会海。其味不别。复局还源。江河则异。俗是事法。照异非疑。真是理法。不可不同。只就通人出假。亦人人不同。可以意得。例三藏。出假。亦应如是。幻有空不空二谛者。俗不异前。真则三种不同。一俗随三真。即成三种二谛。其相云何。如大品明非漏非无漏。初人谓非漏是非俗。非无漏是遣着。何者。行人缘无漏生着。如缘灭生使。破其心还入无漏。此是一番二谛也。次人闻非漏非无漏。谓非二边。别显中理。中理为真。又是一番二谛也。又人闻非有漏非无漏。即知双非。正显中道。中道法界。力用广大。与虚空等。一切法趣非有漏非无漏。又是一番二谛也。大涅槃经云。声闻之人。但见于空。不见不空。智者见空。及与不空。即是此意。二乘谓着此空。破着空故。故言不空。空着若破。但是见空。不见不空也。利人谓不空是妙有。故言不空。利人闻不空谓是如来藏。一切法趣如来藏。还约空不空。即有三种二谛也。复次一切法趣非漏非无漏显三种异者。初人闻一切法趣非漏非无漏者。诸法不离空。周行十方界。还是瓶处如。又人闻趣。知此中理。须一切行来趣发之。又一人闻一切趣。即非漏非无漏具一切法也。是故说此一俗。随三真转。或对单真。或对复真。或对不思议真。无量形势。婉转赴机。出没利物。一一皆有随情。情智。智等三义。若随智证。俗随智转。智证偏真。即成通二谛。智证不空真。即成别入通二谛。智证一切趣不空真。即成圆入通二谛。三人入智不同。复局照俗亦异。何故三人同闻二谛。而取解各异者。此是不共般若。与二乘共说。则深浅之殊耳。大品经云。有菩萨初发心。与萨婆若相应。有菩萨初发心。游戏神通。净佛国土。有菩萨初发心。即坐道场为如佛。即此意也。幻有无为俗。不有不无为真者。有无二故为俗。中道不有不无不二为真。二乘闻此真俗。俱皆不解。故如哑如聋。大涅槃经云。我与弥勒。共论世谛。五百声闻。谓说真谛。即此意也。约此亦有随情。情智。智等三义。圆入别二谛者。俗与别同。真谛则异。别人不空。但理而已。欲显此理。须缘修方便。故言一切法趣不空。圆人闻不空理。即知具一切佛法。无有缺减。故言一切趣不空也。约此亦有随情等三义。圆教二谛者。直说不思议二谛也。真即是俗。俗即是真。如如意珠。以珠譬真。用以譬俗。即珠是用。即用是珠。不二而二。分真俗耳。约此亦有随情。情智等三义。身子偈云。佛以种种缘。譬喻巧言说。其心安如海。我闻疑网断。即其义焉。 问。真俗应相对。云何不同耶。 答。此应四句。俗异真同。真异俗同。真俗异相对。真俗不异而异相对。三藏与通。真同而俗异。二人通真异而俗同。别。真俗皆异而相对。圆。真俗不异而异相对。不同而同。若不相入。当分真俗即相对。七种二谛。广说如前。略说者。界内相即。不相即。界外相即。不相即。四种二谛也。别接通五也。圆接通六也。圆接别七也。 问。何不接三藏。 答。三藏是界内不相即。小乘取证。根败之士。故不论接。余六是摩诃衍门。若欲前进。亦可得去。是故被接。 问。若不接亦不会。 答。接义非会义。未会之前。即论被接。判粗妙者。实有二谛。半字法门。引钝根人。蠲除戏论之粪。二谛义不成。此法为粗。如幻二谛。满字法门。为教利根。诸法实相。三人共得。比前为妙。同见但空。方后则粗。以别入通。能见不空。是则为妙。教谈理不融。是故为粗。以圆入通为妙。妙不异后带通方便。是故为粗。别二谛不带通方便。故为妙。教谈理不融。是故为粗。圆入别。理融为妙。带别方便为粗。唯圆二谛。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是故为妙。次约随情智等判粗妙者。且约三藏。初闻随情二谛。执实语为虚语。起语见故。生死浩然。无佛法气分。若能勤修念处。发四善根。是时随情二谛。皆名为俗。发得无漏。所照二谛。皆名为真。从四果人。以无漏智。所照真俗。皆名随智二谛。随情则粗。随智则妙。譬如转乳。始得成酪。既成酪已。心相体信。入出无难。即得随情情智智等。说通别入通。圆入通。令其耻小慕大。自悲败种。渴仰上乘。是时如转酪为生酥。心渐通泰。即为随情情智智等。说别圆入别。明不共般若。命领家业。金银珍宝。出入取与。皆使令知。既知是已。即如转生酥为熟酥。诸佛法久后。要当说真实。即随情情智智等。说圆二谛。如转熟酥为醍醐。是则六种二谛。调熟众生。虽成四味。是故为粗。醍醐一味。是则为妙。又束判粗妙。前二教虽有随智等。一向是随情。说他意语故。故名为粗。别入通去。虽有随情等。一向束为情智。智说自他意语。故亦粗亦妙。圆二谛虽有随情等。一向是随智。说佛自智。说佛自意语。故称为妙。 问。前二二谛。一向是随情。应非见谛。亦不得道。 答。不得中道。故称随情。诸佛如来。不空说法。虽非中道。第一义悉檀。不失三悉檀益。大概判之。皆属随情为粗耳。次明三谛者。妙却前两种二谛。以不明中道故。就五种二谛得论中道。即有五种三谛。约别入通。点非有漏。非无漏。二谛义成。有漏是俗。无漏是真。非有漏非无漏是中。当教论中。但异空而已。中无功用。不备诸法。圆入通三谛者。二谛不异前。点非漏非无漏。具一切法。与前中异也。别三谛者。彼俗为两谛。对真为中。中理而已。圆入别三谛者。二谛不异前。点真中道。具足佛法也。圆三谛者。非但中道具足佛法。真俗亦然。三谛圆融。一三三一。判粗妙者。别圆入通。带通方便故为粗。别不带通为妙。圆入别。带别方便为粗。圆不带方便最妙。约五味教者。乳教说三种三谛。二粗一妙。酪教但粗为妙。生酥熟酥。皆是五种三谛。四粗一妙。此经唯一种三谛。即相待妙也。开粗显妙者。决前诸粗入一妙。三谛无所可待。是为绝待妙也。又明一谛者。大涅槃经云。所言二谛。其实是一。方便说二如醉末吐。见日月转。谓有转日。及不转日。醒人但见不转。不见于转。转二为粗。不转为妙。三藏全是转二。同彼醉人。诸大乘经。带转二说不转一。今经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不转一实。是故为妙。诸谛不可说者。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那得诸谛。纷纭相碍。一谛尚无。诸谛安有。一一皆不可说。可说为粗。不可说为妙。不可说亦不可说。是妙亦妙。言语道断故。若通作不可说者。生生不可说。乃至不生不生不可说。前不可说为粗。不生不生不可说为妙。若粗异妙。相待不融。粗妙不二。即绝待妙也。 问。何故大小通论无谛。 答。释论云。不破圣人心中所得涅槃。为未得者。执涅槃生戏论。如缘无生。使故破言无谛也。 问。若尔。小乘得与不得。俱皆被破。大乘得与不得。亦俱应破。 答。不例小乘。犹有别惑可除。别理可显。故虽得须破。中道不尔。云何破。 问。若尔。中道唯应有一实谛。不应言无谛。 答。为未得者。执中生惑。故须无谛。实得者有。戏论者无。又唯识论。于真俗二谛名开四重。都成八谛。俗谛四者。一假名无实谛。谓瓶盆等。但有假名。而无实体。从能诠说。故名为谛。二随事差别谛。谓蕴界等。随彼彼事。立蕴等法。三方便安立谛。谓苦集等。由证得理。而安立故。四假名非安立谛。谓二空理。依彼空门。说为真性。由彼真性内证智境。不可言说。名二空如。但假说故。胜义四者。一体用显现谛。谓蕴界等。有实体性。过初世俗。名胜义。随事差别。说名蕴等。故名显现。二因果差别谛。谓苦集等。智断证修。因果差别。三依门显实谛。谓二空理。过俗证得。故名胜义。依空能证。以显于实。故名依门。四废诠谈旨谛。谓一实真如。体妙离言。已名胜义。又真不自真。待俗故真。即前三真。亦说为俗。俗不自俗。待真故俗。即后三俗。亦名为真。至理冲玄。弥验于此。又华严经。约其圆数。立于十谛等。乃至一一法。圆融无尽。
开头
上一页
下一页
语音功能并不成熟。如果语音播放不了,请使用“火狐浏览器”、Chrome浏览器、edge浏览器等相关内核浏览器。
联系:
©2019/11/11-
搜佛说
(考据级搜索引擎)
返回顶部
免责声明:本站仅提供商品信息搜索,商品需自行判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