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陆
|
退出
搜佛说
商城
商城
经藏
搜索
后退
前进
四库全书
/
论
/
此土著述
/
翻译名义集
/
翻译名义集卷第九
/
51-十二分教篇第四十(别明经藏附出众题)
窃以。理超四句。教摄群机。散华贯华之殊。应颂孤颂之别。或有请以敷演。或无问而自陈。本事本生。谈理谈喻。牢笼妄识。统会真源。病有万殊药无一准。故教部类开十二分。发轸曰。长行。重颂并授记。孤起。无问而自说。因缘譬喻及本事。本生方广未曾有。论义共成十二名。广出大论三十三。 修多罗。此云契经。有通有别。通则修多罗。圣教之都名。别则妙玄云。直说法相者。是别修多罗。如说四谛等也。所言别者。杂集论云。谓长行缀葺略说所应说义。 祗夜。此云重颂。妙玄云。重颂上直说修多罗也。亦曰应颂。颂长行也。 和伽那。此云授记。达磨郁多罗云。圣言说与名授。果为心期名记。妙玄云。说九道劫数。当得作佛。首楞严经明四种记。一未发心记。或有流转六道。往于人间。好乐佛法过百千万亿劫。当发心过百千万亿阿僧祇劫。行菩萨道。供佛化人。皆若干劫。当得菩提(净名疏云。虽未发心而与记也。如佛祇洹林边。为鸰雀授记。又云约四教位者。虽是具缚凡夫。及二乘方便。若有四教大乘机。虽未发心而记)二适发心与记。是人久种善根。好乐大法。有慈悲心。住不退地。故发心与记(净名疏云。现前即内凡适发心与记)三密为记。有菩萨未得记而行六度。功德满足。天龙八部。皆作是念。此菩萨几时当得菩提。劫国弟子众数如何。佛断此疑。即与授记。举众皆知。此菩萨独不知(净名疏问。何故密记。答有菩萨心行未熟。若闻授记。心则放逸。不得现前受记。又云密记即三教外凡位)四无生现前记。于大众中。现前得无生。显露与记(净名疏云。无生取三教见真位) 伽陀。此云孤起。妙玄云。不重颂者名孤起。亦曰讽颂。西域记云。旧曰偈。梵本略也。或曰偈他。梵音讹也。今从正音宜云伽陀。唐言颂。 优陀那。此云无问自说。妙玄云。如佛在舍婆提。毗舍佉堂上。阴地经行。自说优陀那。所谓无我无我所。是事善哉。 尼陀那。此云因缘。妙玄云。修多罗中。有人问故。为说是事。毗尼中。有人犯是事故。结是戒。一切佛语缘起事。皆名因缘。 阿波陀那。此云譬喻。止观云。月隐重山举扇喻之。风息太虚动树训之。 伊帝目多伽。此云本事。妙玄云。此说他事。如佛将净饭五百人。归国。说三因缘之偈也。 阇陀伽。此云本生。此说菩萨行因。本曾为事也。显扬论云。本事者。谓如来说圣弟子前世等事。本生谓如来说菩萨本所修行相应等事。 毗佛略。此云方广。妙玄云。此从所表为名。方广之理。正理为方。包富名广。 阿浮达摩。此云未曾有。妙玄云。佛现种种神力。众生怪未曾有。 优波提舍。此云逐分别所说。义翻论义。妙玄云。答其问者。释其所以。西域记云。邬波弟烁。旧讹云优波提舍。今问如法华云。我此九部法。随顺众生说。入大乘为本。何故小教。唯九部耶。答此以大教。而形小宗。则夺小乘。义唯九部。故妙玄云。小乘灰断。无如意珠身。故无方广。小乘根钝。说必假缘。非天鼓任鸣。少无问自说。虽有授记。记作佛少。别论虽无。通说亦有。故妙玄云。小有托前六道因果。阿含亦授弥勒佛记。亦有自唱善哉。无问自说。声闻经以法空为大空。斯乃小乘。亦通十二。复次若以小教。而显大乘。则彰大乘义亦唯九。以无因缘譬喻论义三部。故妙玄云。有人云。大乘根利不假此三。斯亦别论。通语大乘何得无此三经。然此十二分经。旧名十二部者。妙玄云。部别各有类从也。新译恐滥部帙。改名为分。二教论云。穷理尽性之格言。出世入真之轨辙。论其文则部分十二。语其旨则四种悉檀。理妙域中。固非名号所及。化檀系表又非情智所寻。至于遣累亡筌。陶神尽照。近超生死。远证涅槃。播阐五乘。接群机之深浅。该明六道。辨善恶之升沈。夐(休正)期出世而法无不周。迩比王化而事无不尽。能博能要不质不文。自非天下之至虑。孰能与于斯教哉。 阿含。正云阿笈多。此云教。妙乐云。此云无比法。即言教也。唯识论云。谓诸如来所说之教。长阿含序云。阿含者。秦言法归。所谓万法之渊府。总持之林苑也。法华论解其智慧门为说阿含义甚深。涉法师云。阿含此云传。所说义。是则大小二教。通号阿含。而小乘中别开四部。谓增一阿含明人天因果。二长阿含破邪见。三中阿含明诸深义。四杂阿含明诸禅法。以四阿含为转法轮设教之首。别得其名。嵩辅教编。由昧通别犹豫不决。其词则枝。 首楞严。大论秦言健相。分别知诸三昧行相多少深浅。如大将知诸兵力多少也。菩萨得是三昧。诸烦恼魔及魔人无能坏故。譬如转轮圣王。主兵宝将。所住至处。无能坏伏。故名健相三昧也。大经云。首楞者。一切事竟。严名坚固。一切毕竟而得坚固。名首楞严。是故首楞严定名为佛性。慈恩翻为金刚藏。此诸菩萨证此定故。以是为名。 楞伽。正言[馬*夌](力登)迦。佛住南海滨。入楞伽国摩罗耶山。而说此经。梵语楞伽。此云不可往。唯神通人方能到也。阿跋多罗此云入。谓入此山中。而说此宝。或翻无上。谓此经法是无上宝。 萨达磨芬陀利。此云妙法莲华。天台云。妙名不可思议。法谓十界十如权实之法。莲华者喻权实之法也。慈恩云。藻宏纲之极唱。旌一部之都名。法含轨持。绾群祥以称妙。华兼秀发总众美而彰莲。 般舟。此云佛立。亦名十方现在佛悉在前立定经。经云。持佛威神。于三昧中立者。有三事。持佛威神力。持佛三昧力。持本功德力。用是三事。故得见佛。 摩诃袒持。止观翻大秘要。遮恶持善秘要。只是实相。辅行云。显非偏小。故名为大。一切法即一法。故名秘。一法摄一切法。故名要。 盂兰盆。盂兰西域之语转。此翻倒悬。盆是此方贮食之器。三藏云。盆罗百味。式贡三尊。仰大众之恩光。救倒悬之窘急。义当救倒悬器(如孟子云。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如解倒悬)应法师云。盂兰言讹。正云乌蓝婆拏。此云救倒悬。 修跋挐(此言金)婆颇婆(此言光)郁多摩此言明。天台言。法性之法。可尊可贵。名法性为金。此法性寂而常照。名为光。此法性大悲能多利益。名为明。此三字题。玄义别释。乃立五科。文虽明着。人自固迷。或言从法而立号。或曰单譬以为题。或文义以两存。欲利钝而[雨/隻]济。宫商各奏。丹素竞舒。既惑异端。孰能一贯。余因临讲。遂辄议之。观此题之旨也。依文正意。唯在于法。就名旁通。乃该于喻。所谓佛入禅那。妙契原寂。遂唱真号。以赴利机。欲令安住于其中。故从当体而立称。是以依文。唯在于法。虽义推譬喻无有一文。而名通世象似与喻同无妨钝根。而作譬解。是故就名旁通于喻。虽利钝兼摄法喻咸通。佛元意故文之旨故。七种立题。当单法也。问搜玄录据玄义云。若利根人。即法作譬。既云作譬。岂是单法。此之一难。讵可通乎。答曰根钝者。以金光明为物象之号。根利者以金光明是法性之名。此则即用显体。金宝是真如。乃知全性成相。真如为金宝。故云即法作譬。既解即法作譬。则了全事是理。所以利人不假譬喻。故妙玄曰。利根即名解理。不假譬喻。但作法华而解。兹意幽深。逐语奚晓。问迩来匠者。解此经题。分文义之二途。定法喻之两向。人既佥允。独何不从。答文是能显。义是所诠。能诠之文必召所诠之义。所诠之义必应能诠之文。今若抗分。则成水火。余不用者。由过在斯。问先达立随机之义。以伸此题。待人问云法耶喻耶。乃应之曰。为问利根。为问钝根。若问利根。即是单法。若问钝根。即是单譬。此义通方。何藉重释。答随机虽尔。其如佛唱此名。为依法立。为作喻陈。是则只图答问纵横。不顾释名淆混。问四明记文。据经定题。言从法立。及乎释义。云被二根。净觉谓。自语相违。前后矛楯。未知此斥。义实然乎。答曰此不可也。何哉言从法立者。依文之正意也。云被二根者就名之旁通也。只由题旨含蕴。遂致释义通方。其有瑕者。但不合云顺古作譬。不知其喻。出自题名。由是辄伸管见。粗述大纲。欲以尘雾之微。少益山海之广。遂附此集。流布四方。冀观览者。塞世情焉。 楼炭。此翻成败。
语音功能并不成熟。如果语音播放不了,请使用“火狐浏览器”、Chrome浏览器、edge浏览器等相关内核浏览器。
联系:
©2019/11/11-
搜佛说
(考据级搜索引擎)
返回顶部
免责声明:本站仅提供商品信息搜索,商品需自行判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