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陆
|
退出
搜佛说
商城
商城
经藏
搜索
后退
前进
四库全书
/
论
/
此土著述
/
翻译名义集
/
翻译名义集卷第十
/
56-辨六度法篇第四十四
如法华云。为求菩萨道者。说应六波罗蜜。是以行施乃尽命倾财。持戒则防遮护性。忍辱乃犹刀割水。精精进则知救头然。禅那乃四仪湛寂。智慧则一念圆明。大愿之心普被无作之道遍施。度生死流。登涅槃岸。故曰六度也。 檀那。法界次第云。秦言布施。若内有信心。外有福田。有财物。三事和合。心生舍法。能破悭贪。是为檀那。布施有二种。一者财施。二者法施。财施者。所谓饮食。衣服。田宅。六畜。奴婢。珍宝。一切己之所有。资身之具。及妻子。乃至身命属他。为他财物。故云舍身。犹属财施。有所须者悉能施与。皆名财施也。法施者。若从诸佛及善知识。闻说世间出世间善法。若从经论中闻。若自以观行故知。以清净心。为人演说。皆名法施。 尸罗。此云清凉。大论云。秦言性善。好行善道。不自放逸。是名尸罗。经音义云。此义译也。正翻止得。谓。止恶得善也。又古师翻戒。戒以防止为义。能防恶律仪。无作逸非。止三业所起之恶。故名防止。大论曰。云何为戒。若恶止不更作。若心生。若口言若从他受。息身口恶。是为戒。经音义。梵言三婆罗。此云禁戒。戒疏云。戒义训警也。警策三业。远离缘非。明其因也。优婆塞戒经云。戒者名制。能制一切不善法故。又戒是约义。训义勒义。纂要云。约二百五十戒。各有四威仪。合为一千。循三世转为三千。将三千威仪。分配身口七支。为二万一千。复约对治三毒及等分成八万四千。 羼提。此曰安忍。法界次第云。秦言忍辱。内心能安忍外所辱境。故名忍辱。忍辱有二种。一者生忍二者法忍。云何名生忍。生忍有二种。一于恭敬供养中。能忍不着。则不生憍逸。二于嗔骂打害中。能忍则不生嗔恨怨恼。是为生忍。云何名法忍。法忍有二种。一者非心法。谓寒热风雨。饥渴老病死等。二者心法。谓嗔恚忧愁疑淫欲憍慢诸邪见等。菩萨于此二法。能忍不动是名法忍。 毗梨耶。法界次第云。秦言精进。欲乐勤行善法。不自放逸。谓之精进。精进有二种。一者身精进。二者心精进。若身勤修善法。行道礼诵讲说劝助开化。是为身精进。若心勤行善道。心心相续。是为心精进。复次勤修施戒善法。是为身精进。勤修忍辱禅定智慧。是为心精进。止观引旧云。精进无别体。但督众行。义而推之应有别体。例无明通入众使更别有无明。今且寄诵经。勤策其心。以拟精进昼夜不亏。乃得滑利。而非三昧慧。唯识论云。勇捍为性。疏云勇而无怯。自策发也。捍而无惧。耐劳倦也。陈氏云。精其心进其志。大集佛言。精进有二种。一始发精进。二终成精进。菩萨以始发精进习成一切善法。以终成精进。分别一切法。不得自性。法句经云。若能心不起。精进无有涯。 禅那。此云静虑。智论云。秦言思惟修。言禅波罗蜜。一切皆摄。法界次第云。禅有二种。一者世间禅。二者出世间禅。世间禅者。谓根本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即是凡夫所行禅。出世间禅复有二种。一出世间禅。二出世间上上禅。出世间禅者谓六妙门。十六特胜。通明。九想。八念十想。八背舍。八胜处。十一切处。练禅。十四变化愿智顶禅。无诤三昧。三三昧。师子奋迅超越三昧。乃至三明六通。如是等禅皆是出世间禅。出世间上上禅者谓自性等九种大禅。净名疏云。佛心智鉴圆明。岂烦思惟。究竟无学岂得言修。又翻弃恶。如来纯净之智。何恶可弃。故思惟等义皆是因也。楞伽经明四种禅。愚夫所行禅。谓声闻缘觉外道修行者。观人无我性。自相共相骨锁。无常苦不净相计着为首。如是相不异观前后转进。想不除灭。是名愚夫禅。观察义禅。谓人无我自相共相外道自他俱无性。已观法无我彼地相义。渐渐增进。是名观察义禅。攀缘如禅。谓妄想。二无我妄想。如实处不生妄想。是名攀缘如禅(入楞伽名观真如禅)如来禅。谓入如来地。行自觉圣智三种乐住成辨众生。不思议事。是名如来禅。颂曰。凡夫所行禅。观察相义禅。攀缘如实禅。如来清净禅。 般若。法界次第云。秦言智慧。照了一切诸法皆不可得。而能通达一切无阂。名为智慧。大论云。般若定实相。甚深极重。智慧轻薄。是故不能称。此生善故不翻。此六度法祖引经论。以辨其相。共立五义。一对治。善戒经云。谓悭恶嗔怠乱痴。是所破之蔽。二相生。善戒经云。谓舍家持戒。遇辱须忍。忍已精进。精进已调五根。根调故知法界。又解深密经云。能为后后引发故。谓诸佛菩萨。若于身财。无所顾吝。便能受持清净禁戒。为护戒故。便修忍辱。修忍辱已。能发精进。发精进已。能辨静虑。辨静虑已。便能获得出世间慧。是故我说波罗蜜多如是次第。三果报。善戒经云。富具色力寿安辩。又余经云。施报富。戒报善道。忍报端正。进报神通。禅报生天。智破烦恼。无著论云。有二种果。谓未来现在。未来果者。檀得大福。尸罗得自身具足。谓释梵等。羼提得大伴助大眷属。毗梨耶得果报等不断绝。禅得生身不损坏。般若得诸根猛利及多诸悦乐。于天人大众中。得自在等。现在果者。得一切信敬供养及现法涅槃等。四互摄者。弥勒颂云。檀义摄于六。资生无畏法。是中一二三。名为修行住。此檀摄六度也。又菩提资粮论云。既为菩萨母。亦为诸佛母。般若波罗蜜。是觉初资粮(觉是菩提。六度是菩提资粮。般若为初耳)施戒忍进定。及此五之余。方便愿智力。皆由智度。故波罗蜜所摄。此乃般若摄于六度。初后既尔。中四例知。五譬喻。华严云。菩萨摩诃萨。以般若波罗蜜为母。方便善巧为父。檀波罗蜜为乳母。尸罗波罗蜜为养母。忍波罗蜜为庄严具。勤波罗蜜为养育者。禅波罗蜜为浣濯人。善知识为教授师。一切菩提分为伴侣。一切善法为眷属。一切菩萨为兄弟。菩提心为家。如理修行为家法。诸地为家处。诸忍为家族。大愿为家教。满足诸行。为顺家法。劝发大乘。为绍家业。法水灌顶。一生所系菩萨为王太子。成就菩提。为能净家族。六分开者。六度通大小。十度唯在大。一往亦通藏通两教。以权立三智故。言十度者。于禅中有愿智力。故开愿度。有神通智开出力度。根本定守禅度名。般若中有道种智。开出方便度。有一切种智。开出智度。一切智守本般若名。 波罗蜜。大论又云。阿罗密。秦言远离。波罗蜜。秦言度彼岸。此二音相近。义相会故以阿罗蜜。释波罗密。天台禅门云。一者诸经论中。多翻到彼岸。生死为此岸。涅槃为彼岸。烦恼为中流。菩萨以无相智慧。乘禅定舟航。从生死此岸。到涅槃彼岸。故知约理定以明波罗蜜。二者大论别翻事究竟。即是菩萨大悲。为众生。遍修一切事行满足故。三瑞应经翻度无极。通论事理悉有幽远之义。合而言之。故云度无极。此约事理行满。说波罗蜜。 波罗伽。大论秦言度彼岸。华严云。以波罗蜜船。于生死流中。不依此岸。不着彼岸。不住中流。而度众生。无有休息。
语音功能并不成熟。如果语音播放不了,请使用“火狐浏览器”、Chrome浏览器、edge浏览器等相关内核浏览器。
联系:
©2019/11/11-
搜佛说
(考据级搜索引擎)
返回顶部
免责声明:本站仅提供商品信息搜索,商品需自行判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