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陆 | 退出

59-止观三义篇第四十七

实相体寂。因元静乃称止。本觉灵照。由常明故曰观。妄风俄动。假妙奢摩他而止之。心珠久昏。须毗婆舍那而观矣。摩诃止观释名章中。初共通三德。二各开三义。今依彼论分列梵语 初标共通。 奢摩他。此云止。涅槃经云。奢摩他名为能灭。能灭一切。烦恼结故。又名能调。能调诸根恶不善法故。又曰寂静。能令三业成寂静故。又曰远离。能令众生离五欲故。又曰能清。能清贪欲嗔恚愚痴三浊法故。以是义故。故名定相。 毗婆舍那。此云观。涅槃云。毗婆舍那名为正见。亦名了见。名为能见。名曰遍见。名次第见。名别相见。是名为慧。 忧毕叉。此云止观平等。涅槃云。忧毕叉者。名曰平等。亦名不诤。又名不观。亦名不行。是名为舍。止观云。若用两字共通三德者。止即是断。断通解脱。观即是智。智通般若。止观等者。名为舍相。舍相即是通于法身。起信论云。所言止者。谓止一切境界相。随顺奢摩他观义故所言观者。谓分别因缘生灭相。随顺毗钵舍那观义故。永嘉集云。以奢摩他故。虽寂而常照。以毗婆舍那故。虽照而常寂。以优毕叉故非照而非寂。照而常寂故。说俗而即真。寂而常照故说真。而即俗。非寂而非照故。杜口于毗耶。长者子六过出家经佛告僧伽罗摩比丘。汝当行二法。止观是也。僧伽摩罗白佛言。甚解世尊。佛言我取要而说。云何言甚解耶。僧伽摩罗言。止者诸结永尽。观者观一切法。佛言善哉 二明各开初列三止。 妙奢摩他。即体真止。 三摩。即方便随缘止。 禅那。即息二边分别止。名出楞严。资中云。准圆觉经。奢摩他以寂静为相。三摩提以幻化为相。禅那俱离静幻二相。然此二经天台出时。经皆未到。而止观中预立其义。故止观二字。各开三义。一体真止。二方便随缘止。三息二边分别止。又云。此三止名虽未见经论。映望三观随义立名。其相云何。体无明颠倒即是实相之真。名体真止。如此实相遍一切处。随缘历境安心不动。名随缘方便止。生死涅槃。静散休息名息二边止。孤山释曰。今阿难虽专请于止。以即一而三故此止即观亦即平等。三一互融是以称妙。妙故方曰楞严大定。今于一止复有三名奢摩他即体真止。止于真谛(翻奢摩他为止者。定之异名。寂静义也。谓于染净等境。心不妄缘故)三摩提亦曰三摩钵底。此云等持。即方便随缘止。止于俗谛(三摩提。智论云。一切禅定摄心。皆名三摩提。秦言正心行处。是心从无始来。常曲不端。得是正心行处。心则端直。譬如蛇行常曲。入竹筒则直。翻等持者。谓离沉掉曰等。令心住一境性曰持)禅那此云静虑。即息二边别分止。止于中道(净觉云。孤山专用天台三止。配今三名者。得经之深也。何则止属于定。观属于慧。阿难本以多闻小慧自咎。正以楞严大定为请。非三止而何况三摩禅那。显是定名。虽此定即慧而所主从别)次明三观。 谓空假中。荆溪临终顾命众曰。一念无相谓之空无。法不备谓之假。不一不异谓之中。章安云。天台传南岳三种止观。一渐次。二不定。三圆顿。皆是大乘。俱圆实相。同名止观。渐则初浅后深。如彼梯蹬。不定前后更互。如金刚宝置之日中。圆顿初后不二。如通者腾空。为三根性说三法门。虽曰师资相传。原本皆出佛经。故次第三观。如璎珞上云。从假入空观。亦名二谛观。从空入假观。亦名平等观。因是二空观为方便。得入中道第一义谛观。此名次第三观。又下卷云。时佛顶发放一切光。复集十方百亿佛土佛菩萨众。即于众中。告文殊普贤法慧功德林金刚憧。金刚藏善财童子。汝见是众中。敬首菩萨问三观法界诸佛自性清净道。一切菩萨所修三观法门不。汝等各领百万大众。皆应修学如是法门。又中论云。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是中道义。此皆一心三观之明文也(余昔学肆有吴教授垂访问曰。经云作是观(音官)者。名为正观(音贯)呼此二音义云何辩。余即答曰。观(去呼)诠其体。一标能想之心。观(平呼)显其用。带召所对之境故曰。以观观昏。即昏而朗)然此各开三义。全异涅槃。共通三德。由昔混同。故今分别。

联系:
©2019/11/11-搜佛说(考据级搜索引擎)
返回顶部
免责声明:本站仅提供商品信息搜索,商品需自行判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