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陆
|
退出
搜佛说
商城
商城
经藏
搜索
后退
前进
四库全书
/
论
/
此土著述
/
翻译名义集
/
翻译名义集卷第二十
/
86-统论二谛篇第六十四
教传东土(东标所至)。法本西域(西显所出)。当闻香以寻根。故沿流而究原。辨佛陀僧伽之号。解菩提般若之名。随机之语。虽曰无边。旨归之意。唯诠二谛。今就集末。略开七门 一原宗 二释名 三辨义 四示体 五释相 六境智 七劝诫。 一原宗者。中观论云。诸佛依二谛。为众生说法。一以世俗谛。二第一义谛。良以佛之说法。语不徒然。凡所立言。咸诠实理。故闻法者。悉有所证。以依二谛为机说故。如大论云。有二种众生。一者知诸法假名。二者著名字。为著名字众生故说无相。为知诸法假名众生故说世谛。是以世俗显缘起之事。诸法历然。故佛事门中。不舍一法。劝臣以忠。劝子以孝。劝国以治。劝家以和。弘善示天堂之乐。惩非显地狱之苦。此依俗谛也。真谛彰本寂之理。一性泯然。所以实际理地。不受一尘。是非双泯。能所俱亡。指万象为真如。会三乘归实际。此依真谛也。二释名者。此二谛法。就能诠名。谈真则逆俗。顺俗则乖真。以真是实义。审实是真。俗是假义。审假是俗。故涅槃云。出世人所知。名第一义谛。世人所知。名世谛。北山录云。会极捐情之谓真。起微涉动之谓俗。真也。者性空也。俗也者假有也。假有之有谓之似有。性空之空谓之真空。此约事理对释。昭明太子云。真谛离有离无。俗谛即有即无。即有即无。斯是假名。离有离无。此为中道。此约中边判释也。三辨义者。宗镜问曰。一心二谛。理事非虚。证理性而成真。审事实而为俗。皆具极成之义。不坏二谛之门。大小二乘。同共建立。如何是极成之义。答所成决定不可移易。随真随俗。各有道理。瑜伽论云。一有世间极成真实。二道理极成真实。世间极成真实者。谓一切世间。于彼彼事。随顺假立世俗惯习悟入觉慧所见同性。谓地唯是地。非是火等。乃至苦唯是苦。非是乐等。乐唯是乐。非是苦乐。以要言之。此即如此。非不如此。是即如是。非不如是。决定胜解所行境事。一切世间。从其本际。展转传来。想自分别。共所成立。不由思惟筹量观察。然后方取。是名世间极成真实。道理极成真实者。依止现比及至教量极善思惟择决定智所行所知事。由证成道理所建立所施设义。是名道理极成真实。四示体者。二谛之法。明所诠体。如昭明云。世人所知生法为体。圣人所知不生为体。从人虽异其体不殊。故荆溪云。只点一法二谛宛然。俗则百界千如。真则同居一念。又起信云。摩诃衍者。总说有二种。云何为二。一者法。二者义。此以一法。而分二义。谈实相不坏于假名。论差别不破于平等。昭明云。真即有是空。俗指空为有。宗镜云。俗谛不得不有。有常自空。真谛不得不空。空但彻有。故十疑论注云。说相而万法森罗实无所得。谈性而一如寂灭不碍随缘。真是俗家之真。万法自泯。俗是真家之俗。一性恒殊。以不坏假名故。则彼此生灭差别。以说诸法实相故。则彼此生灭自亡。只于不一而明不二。故仁王云。于解常自一(智照融通法性常一)。于谛常自二(圣人见真凡夫见俗)。了达此一二真入圣义谛。故古德云。二谛并非双。恒乖未曾各。二双显泯中。谓非真非俗。一双孤雁掠地高飞。两个鸳鸯池边独立。又先德云。真俗双泯。二谛恒存。空有两亡一昧常现。是知各执则失。互融则得。各执则失者。如云有为虽伪舍之则大业不成。无为虽空住之则慧心不朗。互融则得者。如云虽知诸佛国及以众生空而常修净土教化诸众生。故十疑论注云。圣人得其意也于随缘处而谈不变。于成事处而说体空。故荆溪云。应知万法是真如。由不变故。真如是万法。由随缘故。此等明文。皆论真俗之体一也。五释相者。妙玄云。取意存略。但点法性。为真谛。无明十二因缘为俗谛。于义则足。但人心粗浅不觉其深妙。更须开祐则论七种二谛。释签解云。然此七文散在诸经无一处具出。唯大经十二列八二谛。章 安作七二谛销之。初一是总。余七是别。经云。出世人心所见者。名第一义谛。世人心所见者。名为世谛。疏云。总冠诸谛。世情多种。束为世谛。圣智多知。束为第一义谛。即是诸教随情智也。经云。五阴和合。称名某甲。是名世谛。解阴无阴亦无名字。离阴亦无。是名第一义谛。疏云。名无名即生灭二谛(妙玄云。实有为俗实有灭为真)。经云。或有法有名有实。是名第一义谛。或有法有名无实。是名世谛。疏云。实不实即无生二谛(妙玄云。幻有为俗。即幻有空为真)。经云。如我人众生寿命知见。乃至如龟毛兔角等。阴界入。是名世谛。苦集灭道。是名真谛。疏云。定不定二谛。即单俗复真(妙玄云。幻有为俗。即幻有空不空共为真)。经云。世法有五种。谓名世句世缚世法世执着世。是名世谛。于此五法。心无颠倒。名第一义谛。疏云。法不法亦是含中二谛也(妙玄云。四者幻有为俗。幻有即空不空。一切法趣。空不空为真)。经云。烧割死坏。是名世谛。无烧割死等。是名第一义谛。疏云。烧不烧复俗单中也(妙玄云。幻有幻有即空皆名为俗。不有不空为真)。经云。有八种苦。是名世谛。无八种苦。故是第一义谛。疏云。苦不苦二谛。亦是复俗单中(妙玄云。幻有幻有即空皆名俗。不有不空一切法趣。不有不空为真)。经云。譬如一人有多名字。依父母生。是名世谛。依十二因缘和合生者名第一义谛。疏云。和合二谛真俗不二复俗复中也(妙玄云。幻有幻有即空皆为俗。一切法趣有趣空趣不有不空为真。又云若略说者。界内相即不相即。界外相即不相即。四种二谛也。别接通五也。圆按通六也。圆接别七也。天台遂明四正三接之教法)。六境智者。起信钞问云。境智为一为异。答云。智体无二。境亦无二。智无二者。只是一智。义用有殊。约知真处名为真智。约知俗处名为俗智。境无二者。谓色即是空为真境。空即是色为俗境。由是证真时必达俗。达俗时必证真。了俗无性即是真空。岂有前后耶。况无心外之境。何有境外之心。是即心境浑融为一法界。七劝诫者。大经云。所言二谛。其实是一。方便说二。如醉未吐见日月转。谓有转日及不转日。醒人但见不转。不见于转。谓一不一言二非二。当以智解。勿以情执。故佛告阿难。自我往昔作多闻士。共文殊师利。诤二谛义。死堕三涂。经无量劫。吞热铁丸。从地狱出。值迦葉佛为我解释有无二谛。迦葉佛言。一切诸法。皆无定性。汝言有无。是义不然。一切万法皆悉空寂。此二谛者。亦有亦无。汝但知文。不解其义。当知二谛俗谛故有。真谛故无。体不思议。奚可偏执。学佛教者当离情想。故佛藏云。刀割害阎浮提人其罪尤少。以有所得心说实相法其过弥甚。当知佛法不思议。唯教相难解。幸冀后贤于佛圣教。研精覃思勿粗略焉。 翻译名义续补。初编集时。意尚简略。或失翻名。或缺解义后因披阅再思索之。复述续补。后贤详悉。补十号篇。 明行足。具足三明及六神通。智论云一如意。二天眼。三天耳。四他心。五识宿命通。六无漏通。言神通者。易曰。阴阳不测之谓神。寂然不动感而遂通。璎珞云。神名天心。通名慧性。天然之慧彻照无碍。故名神通。一如意者。有三种。能到转变。圣如意。能到复四。一身飞行如鸟无碍。二移远令近不往而到。三此没彼出。四一念能至。转变者大能作小。小能作大。一能作多。多能作一。种种诸物。皆能转变。外道辈转极久不过七日。诸佛及弟子转变自在无有久近。圣如意者。外六尘中不可爱不净物能观令净。可爱净物能观令不净。是圣如意法。唯佛独有。天眼通者。于眼得色界四大造清净色。是名天眼。天眼所见自地及下地。六道众生诸物。若近若远。若粗若细。诸色无不能照。是天眼有二种。一从报得。二从修得。是五道中天眼从修得。非报得。何以故。常忆念种种光明得故(云云)。天耳通者。于耳得色界四大造清净色。能闻一切声天声人声三恶道声。云何得天耳通。修得常忆念种种声。是名天耳通。识宿命通者。本事常忆念日月年岁至胎中乃至过去世中一世十世百世千万亿世。乃至大阿罗汉辟支佛。知八万大劫。诸大菩萨及佛知无量劫。是名识宿命通知他心通者。知他心若有垢若无垢。自观心生住灭时。常忆念故得。复次观他人喜相嗔相怖相畏相。见此相已。然后知心。是为他心智。无漏通者。如来庄严入一切佛境界经云。言无漏者。谓离四漏。谓欲漏有漏无明漏。见漏。以不取彼四种漏故。乃名远离诸漏。智论问。神通与明有何等异。答直知过去宿命事名通。知过去因缘行业名明(宿命)直知死此生彼名通。知行因缘际会不失名明(天明)直尽结使不知更生不生名通。若知漏尽更不复生名明(无漏) 佛陀肇曰。佛者何也。盖穷理尽性大觉之称也。其道虚玄固已妙绝常境。心不可以智知。形不可以像测。同万物之为。而居不为之域。处言数之内。而止无言之乡。非有而不可为无。非无而不可为有。寂寞虚旷物莫能测。不知所以名。故强谓之觉。其为至也亦以极矣。何则夫同于得者得亦得之。同于失者失亦失之。是以则真者同真法伪者同伪如来冥照灵谐一彼实相。实相之相。即如来相。无机子叙六即佛曰。痴禅任性滥上圣以矜高。狂慧随情居下凡而自屈。由是天台智者祖师明六即佛破二种见。栋其大过。六分因果之事殊收彼不收。即显圣凡之理等。沉生死海。如宝在暗而不失。升涅槃山。犹金出矿以非得。不一不异。其道融通。无是无非。此智圆妙。今述鄙颂式赞大献。庶几见闻咸得开悟云尔。 一颂理即佛。 动静理全是。行藏事尽非。冥冥随物去。杳杳不知归。 二颂名字即佛。 方听无生曲。始闻不死歌。今知当体是。翻恨自蹉跎。 三颂观行即佛。 念念照常理。心心息幻尘。遍观诸法性。无假亦无真。 四颂相似即佛。 四住虽先脱。六尘未尽空。眼中犹有翳。空里见华红。 五颂分真即佛。 豁尔心开悟。湛然一切通。穷源犹未尽。尚见月朦胧。 六颂究竟即佛。 从来真是妄。今日妄皆真。但复本时性。更无一法新。 (续补)无量寿。智论云。无量有二。一者实无量。诸圣人所不能量。如虚空涅槃众生性。是不可量。二者有法可量。但力劣者不能量。如须弥山大海水斤两滴数多少。诸佛菩萨能知。诸天世人所不能知。故言无量。是故天台乃立四句。实有量而言无量。弥陀是也。实无量而言量。如此品及金光明是也。实无量而言无量。如涅槃云唯佛与佛其寿无量是也。实有量而言量。如八十唱灭是也。又以三身。对凡立四句。故法华疏云。复次法身非量非无量。报身金刚前有量。金刚后无量。应身随缘则有量。应用不断。则无量。通途诠量。三句在圣。一句属凡。有量无常都非佛义。 [醫-酉+土]湿弗罗跋那。翻自在大声。 迦罗鸠村驮。此翻所应断已断此二佛名。 译师。唐太宗焚经台诗。门径萧萧长缘苔。一回登此一徘徊。青牛谩说函关去。白马亲从印土来。确实是非凭烈焰。要分真伪筑高台。春风也。解嫌狼籍。吹尽当年道教灰。唐义净三藏题取经诗曰。晋宋齐梁唐代间。高僧求法离长安。去人成百归无十。后者安知前者难。路远碧天唯冷结。砂河遮日力疲弹。后贤如未谙斯旨。往往将经容易看。 (天类)提和越。汉言天地。易曰。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系词云。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其地理。白虎通曰。天之为言镇也。居高理下。为人镇也。地者易也。言生万物怀任交易变化也。 迦留波陀天。此言象迹自有十处。 质多罗。此翻杂地。
下一页
语音功能并不成熟。如果语音播放不了,请使用“火狐浏览器”、Chrome浏览器、edge浏览器等相关内核浏览器。
联系:
©2019/11/11-
搜佛说
(考据级搜索引擎)
返回顶部
免责声明:本站仅提供商品信息搜索,商品需自行判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