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陆 | 退出

5-大乘起信论疏卷第五

第二对治邪执中有二。初就本总标。二别明障治。 对治邪执者一切邪执皆依我见若离于我则无邪执 二别中有二。初对治离。后究竟离。前中有三。先标数。次列名。后辨相。 是我见有二种云何为二一者人我见二者法我见 列名中。言人我见者。计有总相主宰。此是佛法内初学大乘人迷教妄起。非是外道等所起也。法我见者。计一切法各有体性。即二乘所起也○辨相中。先人后法。人我中亦二。总标别解。 人我见者依诸凡夫说有五种云何为五一者闻修多罗说如来法身毕竟寂寞犹如虚空以不知为破着故即谓虚空是如来性 别解中。此五种执何别者。初一约果。余四通因果。又初二于空谬执。后三于有倒知。前二中。初一妄执事空以为法体。次一妄执法体唯是空无。执有三中。初执性德同色心。次执法性本有染。后执染净有始终。问此等既并于真如法上计。云何说为人我执耶。答此有二释。一云。此是初学凡夫有人我者作此执。故云人我执也。二云。由如来藏中有二义。一是本觉义。即是当人。于上妄计。故云人执。二是理实义。当所观之法。今据初义故说人执。于此五中各有三。谓初修多罗说等为起执缘。二以不知等正明执相。三云何对治等。辨对治相。初中执相内。言以不知破着等者。以众生执佛色身之碍相故。说法身如空迷说意故。执同太虚。 云何对治明虚空相是其妄法体无不实 治中有二。初明此虚空是妄非真。后唯一真心下。明彼法身是真非妄。前中有三。先立。次释。后结。立中二。先立情有。后体无不实者。立理无。 以对色故有是可见相令心生灭 释中二。先明情有。遍计性中相待而有。妄念所缘故非法身。故云以对色故乃至心生灭也。 以一切色法本来是心实无外色若无色者则无虚空之相 次释理无。本以待色为空。今既唯心无色。何得更有于空。故云以一切色法乃至虚空之相也。 所谓一切境界唯心妄起故有若心离于妄动则一切境界灭唯一真心无所不遍此谓如来广大性智究竟之义非如虚空相故 结中二。先结情有。若心离于下。后结理无。是真非妄中。言唯一真等者。辨法同喻。以周遍如空故。取虚空为喻。此谓如来等者。简法异喻。谓是如来本觉性智。岂同太虚虚妄法也。 二者闻修多罗说世间诸法毕竟体空乃至涅槃真如之法亦毕竟空从本已来自空离一切相以不知为破着故即谓真如涅槃之性唯是其空 第二中言乃至涅槃真如等毕竟空离一切相者。大品经云。乃至涅槃如幻如梦。若当有法胜涅槃者。我说亦复如幻如梦也。以不知为破情计有故。即执性德唯是其无。故云以不知等也。 云何对治明真如法身自体不空具足无量性功德故 对治可知。 三者闻修多罗说如来之藏无有增减体备一切功德之法以不解故即谓如来之藏有色心法自相差别 第三中执性德同妄法。 云何对治以唯依真如义说故因生灭染义示现说差别故 对治中言依真如义说者。二之不二也。因生灭染义示等者。不二之二也。如上文云。以依业识生灭相示等也。 四者闻修多罗说一切世间生死染法皆依如来藏而有一切诸法不离真如以不解故谓如来藏自体具有一切世间生死等法 第四中以不解随缘之义。则谓自性有染○治中先夺破后纵破。 云何对治以如来藏从本已来唯有过恒沙等诸净功德不离不断不异真如义故以过恒沙等烦恼染法唯是妄有性自本无从无始世来未曾与如来藏相应故若如来藏体有妄法而使证会永息妄者则无有是处 以如来藏等者。明净德妙有。以过恒沙等烦恼等者。明妄染理无。从无始已下。明妄不入真。若如来藏体有妄法等者。此明纵破。可知○第五内教中说二法。执中亦执二。治中亦治二。谓生死涅槃也。 五者闻修多罗说依如来藏故有生死依如来藏故得涅槃以不解故谓众生有始以见始故复谓如来所得涅槃有其终尽还作众生 执中闻依真有妄。便谓真先妄后。故起有始见也。如外道立从冥初生觉等。既众生有始而后依真故。证得涅槃者还作众生。成有始之义也。如外道立众生终尽还归于冥名为涅槃。从冥起觉。更作众生。此亦如是○对治中二。先明法体离始。则显生死无初。梁摄论云。生死无初也。后明法体离终涅槃无尽。 云何对治以如来藏无前际故无明之相亦无有始若说三界外更有众生始起者即是外道经说又如来藏无有后际诸佛所得涅槃与之相应则无后际故 前中言外道经说者。如仁王经云。我说三界外别有一众生界藏者。是外道大有经中说。非七佛说也○法我见中亦三。初起执之由。二以说不究竟下次显其执相。三云何下显其对治。文相可见。 法我见者依二乘钝根故如来但为说人无我以说不究竟见有五阴生灭之法怖畏生死妄取涅槃云何对治以五阴法自性不生则无有灭本来涅槃故 第二究竟离中有二。初约法明治。二会释伏疑。前中亦二。初约法总显。二是故下举广类求。 复次究竟离妄执者当知染法净法皆悉相待无有自相可说是故一切法从本已来非色非心非智非识非有非无毕竟不可说相而有言说者当知如来善巧方便假以言说引导众生其旨趣者皆为离念归于真如以念一切法令心生灭不入实智故 前中言染净相待无自相者。中论云。若法因待成。缘是法还成待。今则无因待。亦无所成法等。准释可知。相待无相待法体本尔。非由悟后方使其然。故云本来等也。智及与识。显上非心。有之与无显上非色。释疑中。疑云。圣者了知诸法离性不可说相。云何乃有种种言辞。释云。假言巧引。旨不在言。于中有三。初正会伏疑。二其旨趣下。辨定圣意。三以念一切法下返以释成○第三发趣道相中有二。初总标大意以显其名。二别开分别。 分别发趣道相者谓一切诸佛所证之道一切菩萨发心修行趣向义故 前中言一切诸佛等者。举所趣之觉道。一切菩萨下。显能趣之因行。欲明菩萨发心趣向佛所证道种类不同故。云分别发趣道相也○别释中三。初标数。二列名。三辨相。 略说发心有三种云何为三一者信成就发心二者解行发心三者证发心 列名中。信成就发心者。位在十住。兼取十信。十信位中修习信心成就。发决定心即入十住。十住初心。名发心住。即十信行满名信成就进入十住之初。故云发心。解行发心者。位在十回向。兼取十行。十行位中。能解法空。顺行十度。行成纯熟。发回向心。入十向位。故云解行发心也。证发心者。位在初地已上乃至十地。前二是相似发心。后一是真实发心○广辨中。辨上三名即为三段。初中亦三。一明信心成就之行。二显发心之相。三显发心利益。初中二。先问后答。 信成就发心者依何等人修何等行得信成就堪能发心 问中三问。一问能修行人。二问所修之行。三得信成就等者。问行成已堪能发心○答中有二。初正答前问。次举劣显胜。谓前信满故进也。后信未成故退。正答中二。先答三问。后结成位。 所谓依不定聚众生 依不定聚众生者。答初问也。分别三聚乃有多门。今此文中。直明菩萨十住已上决定不退名正定聚。未入十信不信因果名邪定聚。此二中间十信位人。欲求大果而心未决。或进或退。故本业经中。十信菩萨如空中毛名不定聚。今依此人明其修行也。 有熏习善根力故信业果报能起十善厌生死苦欲求无上菩提得值诸佛亲承供养修行信心 有熏习下答第二问。于中先辨行因。谓有闻熏及本觉内熏之力。并依前世修善根力故。能信业果。故舍恶从善修福德分也。言厌生死苦求菩提者。成菩提分及解脱分善也。得值诸佛修信心者。明修行缘。谓约此缘修十种信心行也。 经一万劫信心成就故诸佛菩萨教令发心或以大悲故能自发心或因正法欲灭以护法因缘故能自发心 迳一万劫下答第三问。于中二。先明时满行成。后约胜缘明其发心。前中言一万劫者。谓十千劫修信心成就也。佛菩萨教令发心等者。谓发十住初心也。如璎珞本业经云。是信想菩萨于十千劫行十戒法。当入十信心入初住位释云。此中言入初住位者。谓十住初发心住位也。以至此位方得不退信心。是故亦名入十信心。非谓十解以前之十信也。何以知者。仁王经云。习种性有十心。已超二乘一切善地。此习忍已前行十善菩萨有退有进。犹如轻毛随风东西。虽以十千劫行正道发菩提心。乃当习忍位。以是文证故得知也。十种心相及诸委曲。如华严疏中说也。胜缘虽多。略举三种。于中一他力。二自力。亦可同下三心。谓教故得直心。护法故得深心。余同也。

联系:
©2019/11/11-搜佛说(考据级搜索引擎)
返回顶部
免责声明:本站仅提供商品信息搜索,商品需自行判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