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陆 | 退出

11-起信论疏笔削记卷第十一

论菩萨十信已上了唯识者。疏二初正释。识量等者。一切境界唯识所现。所现境界一一如识故。得识染即境染识净即境净等。既知唯识所现。终不定执实法虚妄取着。故云舍彼等。了唯心者。有智能了诸法无性。心相亦空唯一真如。不生妄取。念念与理相称故。得速疾趣于涅槃也。 问下二通妨。初问也。妄心并熏者。五意及意之识。皆熏真如令其有力。遂厌生死苦乐求涅槃。修反流行。意熏等者。五意前三属梨耶识故。斯则三乘之人。俱有梨耶熏真之理。何故菩萨发心勇猛速趣涅槃。二乘凡夫不同此辙而疏远耶。熏既是同发心合等。云何不尔。 答下。二答二。初正答。凡夫不觉者。以不闻大乘教不遇真善友故。于诸法不知梨耶所变。又不知能变之识真妄和合无有自性。故云不觉。资持力者。谓依意识分别。心外见有生死涅槃。从此起心厌生死苦。乐求涅槃。资熏真如。真如任持能熏之力。由是发心修行也。不达本者。以不能了自心。则生二妄想。道目前而远觅。佛在内而外求。解既不正行亦迀会。故向菩提不能速疾故。云疏远也。了本者。既知诸法唯心所现。终不随顺粗识分别。执心外法。拟弃生死别求涅槃。虽修诸行而无行可行。虽度众生而无生可度。故经云。了心及境界。妄想即不生。斯则了本识而修行也。既而忘缘内照称顺本性。速得合道故。云亲而且近。如下顺性修檀等。前云。自信己性。知心妄动无前境界。修远离法等即斯行也。问五意后二亦是事识。菩萨既依此熏而起修行。何得异前凡夫二乘。答前则唯知事识不知本识。不知本识故。不了境从心起。已知事识故但觉心自境生。依此修行故成疏远。此则二识皆知以知之故。虽心缘境达境唯心。故于事识而不信用。依此修行。故亲而且近。 此约下二结答也。所依即本事二识及真如也。以三乘人等各依其识。熏彼真如而起行故。相资者。本因真如熏妄心。令起厌求。然后妄心熏真如。令修此行。是则若依事识熏真如。真如还资事识之行。若依本识熏真如。真如还资本识之行。故相资也。但缘识有内起外发之异。故使行有内照外求不同。迟速之因自兹而得。证发心中者。文云。是菩萨发心相者。有三种心微细之相。云何为三。一者真心。二者方便心。三者业识心。广说如下。 论体相合论者。如珠与光不相离故。下亦如是。 正显论二。初明熏习。疏不空者。不空如来藏也。以有自体本具河沙性德故。冥谓闇也。物即众生。其犹衣珠潜照而贫者莫知。黄金缠弊行者罔测。故非能了也。冥熏作用。拣异出缠应化之用。论境界性者。此是体熏以表体相无二故。标中则先体后相。释中则先相后体。如何熏习。以能为境界。牵彼智生即是熏义非直下蹑前也。亦乃下正释。前则本觉熏令起智。智即始觉也。此乃对智成所观境。境亦本觉。是则本觉相为能熏之心。体作所观之境。一体之上义分二别。如前说法有对智显义等。 论依此下显功能。疏心境者。由心之所发。由境之所牵。虽分二法体唯本觉无二别也。亦名体相。有力者。妄心劣故。本觉势强熏力猛盛也。昔以随流则妄有力而真劣。今既反流。则真熏功盛而妄心势衰也。论自信己身等者。约人所说故言己身。以己真如熏自妄心有势力故。遂能反照。信己身中真如与佛无异。但由妄惑所覆。故不显现。今发直等三心。修施等五行。对治妄惑。令体显现。 问有三段。一指前按定。论悉有真如等者。凡是有情皆具本觉无二圆满。以皆具故。熏义合齐故。云等皆。论云何下。二述其所疑。现在等者。约横说也。现今且见有信者寡。无信者众。论无量等者。合云前后无量差别。译者回文不尽也。未来等者。此约竖说。约望未来发起信心。迟速不等故云前后。更有厚薄进退邪正等异。故云无量差别。此乃横则有无差别。竖则前后差别。前后之言亦通过去。内熏等者。熏既是齐信亦合齐。不合有于如是差别。论皆应下三结成其难。一时者有二意。一拣信之有无。二拣起之前后。自知有真如法。是信解勤修方便是行。等入涅槃是证。一时之言须通此三而转。执别等者。谓执有信无信前后等别。便疑真如亦有等类不同也。 论答中二。初标所疑也。本一者。凡圣一体平等无二也。净名云。一切众生皆如也。众圣贤亦如也。至于弥勒亦如也。此一句标所疑之通。下则释所执之别。 论而有下。二释所执三。初明所依根本差别也。疏根本等者。既是生灭妄法法尔。不得平等。众生具此各各不同。不同真如一体平等。故云厚薄。前后亦尔者。厚者即迟信。薄者则速信。信之厚薄进退等例知。非彼等者。过在无明有厚薄。不是真如成等差。 论过河沙下。二约能依。二障差别。二先所知障等上者。意明烦恼数过河沙等上。又约所障法门。既多能障之惑遂成无量故。云河沙等上。等者。等微尘也。详之。疏无知者。迷俗谛门中事法以不能正知不能尽知故。粗分者以所知中有二分故。一迷理者为细。二迷事为粗。天台号为尘沙。小乘名为不染污无知。今是此分也。 论我见下。二烦恼障也。疏四住者。即六粗之中二也。何故不对五意。以五意是所依众生。无知四住是彼所有。今取此二正障。信心及诸观智故偏举也。疏文亦尔。何故二障俱名烦恼。以此二障体皆虚妄性喧烦故。非是寂静通名烦恼。 论如是下三双结难了。疏皆依下若据生起。即次第而生。今此横论故皆依无明也。非一谓二障互为前后差别。则等分偏增有殊。佛了等者。降此已还各随其分。未能尽知。唯佛穷证。故能知也。故前疏云。若至心源得于无念。则遍知一切众生一心动转四相差别。 立理中。疏若独等者。反纵所难。然今下顺通其义。故致下结答。故上下引证。并可见。 喻中论木喻众生。火性喻本觉。人知喻佛等。方便即钻燧之事。喻悲愿说法。烧木即先有火起。火喻发心修行。烧木喻断烦恼。此中若无及不假之言。正显阙缘也。 法中论为缘者。即慈悲愿护说法教导。合正用钻燧等。入涅槃者。合上火出木尽灰飞烟灭也。上喻中虽无显文。以烧木之言。便含此义。 阙因中论未有熏力者。如湿木之遇绳钻。虽有火性而钻之不生。障者亦尔。虽有本觉闻法亦不悟解。不能究竟等者。亦有闻法信受。暂时发心。然鲜克有终。不能久永。如下所说。或有见佛色相。或供众僧。或因二乘。或学他发心。悉不决定。或退凡夫二乘之地。此如湿木钻时还有热气。然不能出火烧木。如世间法甚众。于中信解修趣者实难其人。良以内熏力微惑障厚重。以喻类法。昭然可见。 明得中论因缘具者。如干木之遇绳钻也。诸佛等者。此则拣异二乘等。以显遇真善知识也。然此段文有二种加义。初以慈悲等是冥加。由冥加故起信修善。次从以修下是显加。谓现身说法。由显加故进行证果。于中修善成熟一句。蹑前起后也然前喻文正喻初段冥加之意。若喻后段显加之文。应如加之以积薪鼓之。以烈风则令前木都尽也。疏自分者。创发其心。始修善行。此亲赖前因缘之力故。云自分也。胜进者。若推其本。亦是前来内外熏力。今约末而论。并前自分。又校一重故云胜进。示义等者。谓示义令解。教行令行获大法利故生法喜。斯则自分当信位。胜进当解行。向即十回向。道即地上行。涅槃即佛果也。然善友与行人相值诚难。且如世间有欲发心者。则不遇真善知识。有真善知识。则不见发心之人。感应道交实为不易。如涅槃中针芥之喻。并法华中龟木之喻。此皆显善友难值。今之行者傥偶斯缘。闻法解悟。岂不思夙植德本。而无欣庆乎。而不求进乎。岂不思后世为先业所牵。得如今世遇胜友乎。诚宜勉之。

联系:
©2019/11/11-搜佛说(考据级搜索引擎)
返回顶部
免责声明:本站仅提供商品信息搜索,商品需自行判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