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陆
|
退出
搜佛说
商城
商城
经藏
搜索
后退
前进
四库全书
/
论
/
此土著述
/
起信论疏笔削记
/
15-起信论疏笔削记卷第十五
得通中论先是得通魔。得有漏五通故。令行人亦得此通。此中过去是宿命。未来是天眼。现在是他心。前现形即神境。唯不显天耳。含在其中也。辩才无碍是起辩。 起惑中初起惑。以正定令人灭惑。魔定令人起惑。由行人善根微少故。修三昧引此邪相也。惑舍已下是造业。 据定中初据定。得自然下。是得禅。自然饮食者。禅悦食故。或于禅中得人间上妙饮食。 五中初是食差。颜色已下是颜变。 疏二。初寄别总指。 问如下。二约通料拣二。初问。宿世等者。如前所说。三贤已上乃至于佛。能与二乘凡夫作差别缘故。今定中所现闻见既同宁知邪正。 答下二答二。初叹难解。堕邪网者。以邪为正故。楞严云。若作胜解即受群邪。退失善根者。以正为邪故。由是取之舍之。二俱有过。是故难也。如蹈火受焚见宝不取故。二皆失。失故无进。趣之日也。 今且下二正拣辨四。初标依古法。一者深入禅定。二者勿移旧志。三者察其本末。 如经下。二引经为据。三试等者。若烧之益粹。打之弥坚。磨而不磷可谓真矣。共事者。若暂会聚当共与之从事。从事则体其情性也。情则易变。性则不改。故可知之。如或未辨久则见之。仁者则久而弥芳。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也。而又未辨。当用善巧观察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自然可见其邪正矣。 今借此意下。三依法正拣。经中三喻以验行人真实虚伪故。文云。行人亦尔也。故共事等三试之。今文将以验于定境。不同经意。故云借此等。但借其喻非取法也。不净观者。随看当初所修何观或数息或不净等。今于此禅发其境界。即却依本时修习。即验邪正也。 如烧下四合显。经喻二。初喻也。但举一喻余则例知。故不言也。 此中下二合。定譬等者。据义顺合可知。 以此下三结。三验等者。既以定石磨之。行槌打之。慧火烧之。邪正铅金足可彰矣。 对治论以是义者。指前五对。疏依自等者。随己所有慧力。观彼境界不妄领受。当观诸法实相。无邪不破。以知境界唯心本自不生。终不信任。妄有取着堕于邪网。若不等者。以随彼境界。苟能取着其心则乱。以心乱故失于正受。正受者。不受诸受也。今既受彼即名为失。以失正故。即堕于邪。无所疑矣。邪不干正者。以邪法虚妄正法真实。真实若立虚妄自坏。以修行者深住真如三昧故。自然退也。若取等者。魔所现境意在令人取着。念心才起堕彼无疑。若深入唯心。是邪则灭。是正则存耳。是故等者。不着则回邪作正。着之则变正为邪。然天台治魔不离二种。一止治。谓凡见一切外境好恶等事。悉知虚诳不爱不怖。亦不取舍亦不分别。息心寂然彼自当灭。二观治。谓若见如上所说。种种魔境用止不去。即反观能见之心。不见处所。彼何能恼。如是观时寻当谢灭。若迟迟不去。但当正念勿生恐怖。不惜身命正心不动。知魔界如佛界如一如无二如。魔界无所舍佛界无所取。即佛法自现魔境自灭。今此论中前是观治故。云智慧观察。从当勤正念下。是止治。止观二治皆不取也。智度等者。以生心取境。境便成魔。境惑其心即为魔事。且如色等诸法。取之则成尘贼。不取则成妙境。今观一切唯是实相。实相外更无诸法。是故见有法者。皆是于魔。况于定中所见境界。可不是魔耶。偈云等者。如经中说。有一比丘魔欲惑之。经七千岁竟不得便。何以故。以是比丘不起心故。其犹密室风不能入。风得入者由孔隙故。魔得便者由起念故。从当下示前论文。以对三试之中以定妍磨。及依本修治之二也。以此下释所以。或曰。准论正念之言。但当其定。云何得有依本修治耶。故此释之。故前云。不依气息形色地水火风等。此则拣去余事观想也。又云。是正念者。当知唯心无外境界。即复此心亦无自相可得。又云。久习淳熟其心得住。以心住故。渐渐猛利。随顺得入真如三昧等。故知深入此定即是依本修治。更无别法以为本修也。问据前所说但是魔境。及至今文结其所离。何故乃言离业障耶。答此有二义。一则行人内有业障故外感魔境。若离业障则无魔事。今就本言故云业障也。二则若堕魔网则成业障。以魔乐生死起爱见。贪着世间名利恭敬。由是造业故成业障。今离魔事。即是离业障也。 四邪中。疏我见等者。迷此三惑即名为痴。即我痴等是末那中俱生四惑。以是俱生故。云常相应。皆是无明住地所摄故名为使。不减烦恼等者。修定本为除断烦恼。既不能断何用定为。如服药病增则知非药。安可更服。据谓依仗凭托之义。不可凭仗而行也。 正中疏不味著者。不同外道有见爱故。此通指下二句。忘心境者。绝能所故。是不味着相也。出定等者。本不以懈慢故入定。所以出定时亦得如此。不同外道有我慢故。贪嗔等者。意本断惑。故得渐薄。不同外道贪名利等。如服药病除。是为良药。既知良药不可不服也。 真中论若诸等者。文意反明。疏即顺释。要依等者。以真如是如来之性。故修此三昧。方是如来之种。如人生于王家。必继王业。此亦如是。除此等者。楞严云。十方如来一门超出妙庄严路。又云。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门也。十住已去者。谓六种种性之初。即习种性也。不退位者。不退有四。一信。二位。三证。四行。今即位也。 伪中疏四禅即色界亦静亦虑。故谓之禅。四空即无色界有静无虑。故唯云定。不净即观身五种。谓种子住处自体自相究竟不净。广如下说。安般者。梵语安那般那。此云出息入息。上二即五停心观之二也。等者。更等后三及四无量六妙门十六特胜通明禅等一切事定也。取境相者。以非理定。但缘彼息等诸相。不称真如不出三界故。名世间定也。然天台明诸禅定总为三。一世间禅。二出世间禅。三出世间上上禅。世间复二种。一世间味禅。即四禅四无量四空定也。二世间净禅。即六妙门十六特胜通明禅。二出世间禅有四。一观禅。谓九想八背舍八胜处十一切处。二炼禅。谓九次第定。三熏禅。谓师子奋迅三昧。四修禅。即超越三昧也。三出世间上上禅有九。谓自性禅一切禅难禅一切门禅善人禅一切行禅除恼禅。此世他世禅清净净禅。行相广如次第禅门。略如法界次第。学者要知应检彼文。论味着等者。不同真如三昧。不住见相及得相。故疏同得等者。三乘人及凡夫外道皆修此定。然凡夫多味着。外道带异计。所修虽同修心有异故。得果各别也。若离等者。故前说善知识缘中。须教授善知识。要知邪正。以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夫于善友岂合辜恩。故法句经中重重显赞。然修行禅定不易其人。欲具谙其门。须遍览诸教。唯天台三种止观明诸禅修证行相。广在彼文。今略依初学禅观。明邪正发相。邪定发相者。或身手纷动。或时身重如物镇压。或身轻欲飞。或逶陀睡熟。或煎寒壮热见诸异境。或其心闇蔽。或起诸恶觉。或念外散善。或欢喜躁作。或忧愁悲思。或恶觉触身。身毛惊竖。或时大乐惛醉。如是种种邪法与禅俱发。名为邪伪。此之邪定若人爱着。即与九十五种鬼神法相应。多好失心颠狂。或诸鬼神等知人念着其法。即加势力令发诸深邪定。智慧辩才神通感动世人。见者谓得道果。皆悉信服而内心颠倒。专行鬼法。是人命终。若不值佛及善知识所护。还堕鬼神道中。若更生来多行恶法。即堕地狱。行者修止观时。若证如是等禅。有此诸邪伪相。即当却之。若知虚诳不爱不着。即当谢灭。若起念着即堕群邪。正禅发相者。若于坐中发诸禅时。无有如上所说诸邪法等。随正禅发时。即觉与定相应。空明清净内心喜悦。澹然快乐无有覆盖。善心开发信敬增长。智鉴分明身心柔软。微妙虚寂厌患世间。无为无欲出入自在。是为正禅发相。此二种相如人与恶人共事。常相触恼。若与善人共事久久逾见其美。斯亦如是。行者宜深察之。故须善友教授。 总标。疏后世等者。妄尽习除证真起化。德充法界应用无穷。 摄护中。疏以修等者。略同金刚所说。持经之者。为如来知见护念等。如王世子修德进业堪绍国位。特为君之所宝也。为佛所念理合如此。故云法应。 恶缘中。疏离天魔外道等者。如上所治。以知诸法实相故。不为恐惑。九十五外道者。如华严说。有九十六。谓六师各有十六种所学法。一法自学余之十五。各教十五弟子。师徒合论故成此数。今减一如余处说。 惑业中论甚深者。即般若妙慧深达实相。今既入此深定故。不诽谤也。重罪薄者。已达罪性福性。非内外中间。我心自空罪福无主。三昧渐深其罪渐减。故云薄也。疑者谓于理犹豫。觉观谓语之加行。今达诸法唯心无外境界。内离寻伺。于理决定。何所疑耶。故皆灭之。 行成中疏于理增信者。信欲成根必务增长。渐入不退故不怯者。知法如幻。故无所怯。绳蛇非毒杌鬼无心何所怯耶。故下文云。若修止者。能舍二乘怯弱之见。既不怯弱则非同二乘。不坏者。了他如己故得柔和。柔和故不憍慢。不憍慢故。人则不恼。不恼故不坏。不坏行也。无世滋味者。世人不学此法。则爱见深固贪着世间。今既知三界虚伪诳人六根。焉可贪而乐之。不乐则离爱。离爱即减烦恼也。故下云。若修止者对治凡夫住着世间。得禅定者。真如三昧成也。论外缘即通举六尘。音声即别指耳所对也。故楞严云。纯音无尘根境圆融无对所对。又云。不自观音以观观者。能令众生观其音声。即得解脱。斯则同诸法无行经入音声慧法门。何所动耶。今于六尘中唯举声尘者。阿含说此以为禅刺也。然上疏文俱于一二等下。注者。以此解释便当科文。令易解故。非谓太近前也。 观中论心沉没者。以真如无相。向即心绝分别不起。故云沉没。此如二乘取空为证也。由沉寂故遂成二失。如下列释。论或起下正显失。
下一页
语音功能并不成熟。如果语音播放不了,请使用“火狐浏览器”、Chrome浏览器、edge浏览器等相关内核浏览器。
联系:
©2019/11/11-
搜佛说
(考据级搜索引擎)
返回顶部
免责声明:本站仅提供商品信息搜索,商品需自行判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