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陆
|
退出
搜佛说
商城
商城
经藏
搜索
后退
前进
四库全书
/
论
/
大乘论
/
大智度论(第001卷~第020卷)
/
大智度论卷第十四
/
释初品中羼提波罗蜜
’我亦曾为众生父母兄弟,众生亦皆曾为我父母兄弟,当来亦尔
’我亦曾为众生父母兄弟,众生亦皆曾为我父母兄弟,当来亦尔。以是推之,不应恶心而怀瞋害.”复次,思惟众生之中,佛种甚多:“若我瞋意向之,则为瞋佛;若我瞋佛,则为已了!”如说鸽鸟当得作佛,今虽是鸟,不可轻也。 复次,诸烦恼中,瞋为最重;不善报中,瞋报最大;余结无此重罪。如释提婆那民问佛偈言:“何物杀安隐?何物杀不悔?何物毒之根,吞灭一切善? 何物杀而赞?何物杀无忧?”佛答言:“杀瞋心安隐,杀瞋心不悔;瞋为毒之根,瞋灭一切善; 杀瞋诸佛赞,杀瞋则无忧!”菩萨思惟:“我今行悲,欲令众生得乐。瞋为吞灭诸善,毒害一切,我当云何行此重罪?若有瞋恚,自失乐利,云何能令众生得乐?”复次,诸佛菩萨以大悲为本,从悲而出;瞋为灭悲之毒,特不相宜,若坏悲本,何名菩萨?菩萨从何而出?以是之故,应修忍辱。若众生加诸瞋恼,当念其功德:“今此众生虽有一罪,更自别有诸妙功德,以其功德故,不应瞋之.”复次,“此人若骂若打,是为治我;譬如金师炼金,垢随火去,真金独在,此亦如是。若我有罪,是从先世因缘,今当偿之,不应瞋也,当修忍辱!”复次,菩萨慈念众生,犹如赤子:“阎浮提人多诸忧愁,少有欢日;若来骂詈,或加谗贼,心得欢乐,此乐难得,恣汝骂之!何以故?我本发心,欲令众生得欢喜故.”复次,世间众生,常为众病所恼,又为死贼常随伺之,譬如怨家恒伺人便;云何善人而不慈愍复欲加苦?苦未及彼,先自受害。如是思惟,不应瞋彼,当修忍辱。 复次,当观瞋恚,其咎最深。三毒之中,无重此者;九十八使中,此为最坚;诸心病中,第一难治。瞋恚之人,不知善,不知非善,不观罪福,不知利害,不自忆念,当堕恶道!善言忘失,不惜名称,不知他恼,亦不自计身心疲恼;瞋覆慧眼,专行恼他。如一五通仙人,以瞋恚故,虽修净行,杀害一国,如旃陀罗。 复次,瞋恚之人,譬如虎狼,难可共止;又如恶疮,易发易坏。瞋恚之人,譬如毒蛇,人不喜见。积瞋之人,恶心渐大,至不可至,杀父杀君,恶意向佛。如拘睒弥国比丘,以小因缘,瞋心转大,分为二部。若欲断当,终竟三月,犹不可了。佛来在众,举相轮手,遮而告之言:“汝诸比丘,勿起斗诤!恶心相续,苦报甚重!汝求涅槃,弃舍世利,在善法中,云何瞋诤?世人忿诤,是犹可恕;出家之人,何可斗诤?出家心中,怀毒自害;如冷云中,火出烧身!”诸比丘白佛言:“佛为法王,愿小默然!是辈侵我,不可不答!”佛念是人不可度也,于众僧中凌虚而去,入林树间寂然三昧。瞋罪如是,乃至不受佛语。以是之故,应当除瞋,修行忍辱。 复次,能修忍辱,慈悲易得;得慈悲者,则至佛道。 问曰:忍辱法皆好,而有一事不可:小人轻慢,谓为怖畏;以是之故,不应皆忍。 答曰:若以小人轻慢,谓为怖畏而欲不忍,不忍之罪甚于此也!何以故?不忍之人,贤圣善人之所轻贱;忍辱之人,为小人所慢。二轻之中,宁为无智所慢,不为贤圣所贱。何以故?无知之人,轻所不轻;贤圣之人,贱所可贱。以是之故,当修忍辱。 复次,忍辱之人,虽不布施、禅定,而常得微妙功德,生天上人中,后得佛道。何以故?心柔软故。 复次,菩萨思惟:“若人今世恼我,毁辱、夺利、轻骂、系缚,且当含忍。若我不忍,当堕地狱、铁垣热地,受无量苦,烧炙煏煮,不可具说!”以是故,知小人无智,虽轻而贵;不忍用威,虽快而贱。是故菩萨应当忍辱。 复次,菩萨思惟:“我初发心,誓为众生治其心病。今此众生为瞋恚结使所病,我当治之,云何而复以之自病?应当忍辱!”譬如药师疗治众病,若鬼狂病,拔刀骂詈,不识好丑,医知鬼病,但为治之而不瞋恚。菩萨若为众生瞋恼骂詈,知其为瞋恚烦恼所病,狂心所使,方便治之,无所嫌责,亦复如是。
联系:
©2019/11/11-
搜佛说
(考据级搜索引擎)
返回顶部
免责声明:本站仅提供商品信息搜索,商品需自行判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