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陆
|
退出
搜佛说
商城
商城
经藏
搜索
后退
前进
四库全书
/
论
/
此土著述
/
大般涅槃经疏
/
大般涅槃经疏卷第十七下
/
迦葉品之五
摄是收摄不令散失
摄是收摄不令散失。增是善思惟思惟作善。所以此四是因。主是念。导是定。胜是慧。既云念定慧宁非是体。实是解脱即少分。毕竟即涅槃果。此二岂非是果。迦葉白佛下第二明体。先问。次答。答又二。先赞问。次正答。答中云因名明触者。即善知识之缘。善男子善欲即是下。第三释九义即为九文。此先释欲为根本又。二先释。次料简。释中二。先答。次譬。次料简中有两番问答。世尊云何明触下第二释。触最有多句。以触无定。然则随有触对之义皆得说也。文云。因正命故得净根戒。前明正命已。是木叉。木叉云戒。此中又未明定共道共。何以知然。下文自云。因净根戒得乐寂静始是得定能善思惟。始是得慧既未明定慧。云何已有道定戒耶。而今得木叉竟。在道定前而说净根戒者。有二释。初云。前明正命是木叉戒正是坚持不犯。此复明净根者。更明此戒渐细乃能摄护五根不令起过。故谓净根。二云。不言净于五根。但菩萨自有信等诸根。戒有能生之义。即戒为根。此戒既净能生定慧等法。故谓净根戒。十住论。优婆塞戒经。并有净根之说。受名摄取下第三释摄受。前明观受。受是生烦恼之始摄取烦恼。今明受生道品。故还谓受为摄取。因善思惟下第四释增。谓因思惟故心解增进故名为增。其中先倡。次释。若观能破下第五释念。有法譬合也。既入定已下第六释导。谓定能导生于智故有导名。是三十七品下第七释胜。有法譬合。意言慧能正断故名为胜。虽因修习下第八释实。先举定伏非实。次正明智断是实。是三十七品下第九释毕竟。其中二。先明四沙门果犹非毕竟。后正明得大涅槃乃为究竟。而文言除断三十七品所行之事。谓得果之日因中有为诸慧悉舍。复次善爱念。心下。第四明约法又三。一约法。二约人。三就譬。此初就法明。其中九法为三意。前四是因。中三是体。后二是果。复次欲者即发心下第二就人。此中九法为二。前四就因。后五就果。然因中通内凡。果地通学与无学。复次欲名为识下第三就譬。此又三解。一开善云。此举十二因缘是九法之境。道品缘此境也。二者今之所用此是就譬明此。
联系:
©2019/11/11-
搜佛说
(考据级搜索引擎)
返回顶部
免责声明:本站仅提供商品信息搜索,商品需自行判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