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注册 | 登陆 | 退出 - 繁體

082-正蒙-北宋-张载

  地所以两,分刚柔男女而效之,法也;天所以参,一太极两仪而象之,性也。   一物两体,气也;一故神,两故化,此天之所以参也。   地纯阴凝聚于中,天浮阳运旋于外,此天地之常体也。恒星不动,纯系乎天,与浮阳运旋而不穷者也;日月五星逆天而行,并包乎地者也。地在气中,虽顺天左旋,其所系辰象随之,稍迟则反移徙而右尔,间有缓速不齐者,七政之性殊也。月阴精,反乎阳者也,故其右行最速;日为阳精,然其质本阴,故其右行虽缓,亦不纯系乎天,如恒星不动。金水附日前后进退而行者,其理精深,存乎物感可知矣。镇星地类,然根本五行,虽其行最缓,亦不纯系乎地也。火者亦阴质,为阳萃焉,然其气比日而微,故其迟倍日。惟木乃岁一盛衰,故岁历一辰。辰者,日月一交之次,有岁之象也。   凡圜转之物,动必有机;既谓之机,则动非自外也。古今谓天左旋,此直至粗之论尔,不考日月出没、恒星昏晓之变。愚谓在天而运者,惟七曜而已。恒星所以为昼夜者,直以地气乘机左旋于中,故使恒星、河汉因北为南,日月因天隐见,太虚无体,则无以验其迁动于外也。   天左旋,处其中者顺之,少迟则反右矣。   地,物也;天,神也。物无踰神之理,顾有地斯有天,若其配然尔。   地有升降,日有修短。地虽凝聚不散之物,然二气升降其间,相从而不已也。阳日上,地日降而下者,虚也;阳日降,地日进而上者,盈也;此一岁寒暑之候也。至于一昼夜之盈虚、升降,则以海水潮汐验之为信;然间有小大之差,则系日月朔望,其精相感。   日质本阴,月质本阳,故于朔望之际精魄反交,则光为之食矣。   亏盈法:月于人为近,日远在外,故月受日光常在于外,人视其终初如钩之曲,及其中天也如半璧然。此亏盈之验也。   月所位者阳,故受日之光,不受日之精,相望中弦则光为之食,精之不可以二也。   日月虽以形相物,考其道则有施受健顺之差焉。星月金水受光于火日,阴受而阳施也。   阴阳之精互藏其宅,则各得其所安,故日月之形,万古不变。若阴阳之气,则循环迭至,聚散相荡,升降相求,絪缊相揉,盖相兼相制,欲一之而不能,此其所以屈伸无方,运行不息,莫或使之,不曰性命之理,谓之何哉?   「日月得天」,得自然之理也,非苍苍之形也。   闰余生于朔,不尽周天之气,而世传交食法,与闰异术,盖有不知而作者尔。   阳之德主于遂,阴之德主于闭。   阴性凝聚,阳性发散;阴聚之,阳必散之,其势均散。阳为阴累,则相持为雨而降;阴为阳得,则飘扬为云而升。故云物班布太虚者,阴为风驱,敛聚而未散者也。凡阴气凝聚,阳在内者不得出,则奋击而为雷霆;阳在外者不得入,则周旋不舍而为风;其聚有远近虚实,故雷风有小大暴缓。和而散,则为霜雪雨露;不和而散,则为戾气曀霾;阴常散缓,受交于阳,则风雨调,寒暑正。   天象者,阳中之阴;风霆者,阴中之阳。   雷霆感动虽速,然其所由来亦渐尔。能穷神化所从来,德之盛者与!   火日外光,能直而施;金水内光,能辟而受。受者随材各得,施者所应无穷,神与形、天与地之道与!   「木曰曲直」,能既曲而反申也;「金曰从革」,一从革而不能自反也。水火,气也,故炎上润下与阴阳升降,土不得而制焉。木金者,土之华实也,其性有水火之杂,故木之为物,水渍则生,火然而不离也,盖得土之浮华于水火之交也。金之为物,得火之精于土之燥,得水之精于(水)[土]之濡,故水火相待而不相害,铄之反流而不耗,盖得土之精实于水火之际也。土者,物之所以成始而成终也,地之质也,化之终也,水火之所以升降,物兼体而不遗者也。   (冰)[水]者,阴凝而阳未胜也;火者,阳丽而阴未尽也。火之炎,人之蒸,有影无形,能散而不能受光者,其气阳也。   阳陷于阴为水,附于阴为火。     天道篇第三   天道四时行,百物生,无非至教;圣人之动,无非至德,夫何言哉!   天体物不遗,犹仁体事无不在也。「礼仪三百,威仪三千」,无一物而非仁也。「昊天曰明,及尔出王,昊天曰旦,及尔游衍」,无一物之不体也。   上天之载,有感必通;圣人之为,得为而为之(也)[应]。   天不言而四时行,圣人神道设教而天下服。诚于此,动于彼,神之道与!   天不言而信,神不怒而威;诚故信,无私故威。   天之不测谓神,神而有常谓天。   运于无形之谓道,形而下者不足以言之。   「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天道也。圣不可知也,无心之妙非有心所及也。   「不见而章」,已诚而明也;「不动而变」,神而化也;「无为而成」,为物不贰也。   已诚而明,故能「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   「富有」,广大不御之盛与!「日新」,悠久无疆之道与!   天之知物不以耳目心思,然知之之理过于耳目心思。天视听以民,明威以民,故诗书所谓帝天之命,主于民心而已焉。   「化而裁之存乎变」,存四时之变,则周岁之化可裁;存昼夜之变,则百刻之化可裁。「推而行之存乎通」,推四时而行,则能存周岁之通;推昼夜而行,则能存百刻之通。   「神而明之,存乎其人」,不知上天之载,当存文王。「默而成之,存乎德行」,学者常存德性,则自然默成而信矣。   存文王,则知天载之神,存众人,则知物性之神。   谷之神也有限,故不能通天下之声;圣人之神惟天,故能周万物而知。   圣人有感无隐,正犹天道之神。   形而上者,得意斯得名,得名斯得象;不得名,非得象者也。故语道至于不能象,则名言亡矣。   世人知道之自然,未始识自然之为体尔。   有天德,然后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   (正)[贞]明不为日月所眩,(正)[贞]观不为天地所迁。     神化篇第四


易藏|儒藏|道藏|子藏| 史藏|诗藏|集藏| 医藏|艺藏|龙藏(乾隆大藏经)


搜佛说,传承国学传统文化智慧
精选摘录 | 搜索说明 | 返回顶部
联系:
- -

©2019/11/11-四库全书(国际站)
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