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注册 | 登陆 | 退出 - 繁體

244-正统道藏洞玄部玉诀类-固气还神九转琼丹论--

固氣還神九轉瓊丹論   經名:因氣還神九轉瓊丹論。一卷,不暑撰人,疑出矜唐末五代時期。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玄部玉訣類。   固氣還神九轉瓊丹論   固氣還神論   夫天地之大德日生,生可保者身。身之源,天之沖氣,陰陽媾精而所成。以否泰返其類,交為泰,塞為否。否久固無成育之理,長久之祚。人能則之,乃可與天地齊體。天地通氣,精神之所樂。凡生之源,精之與氣一者,常存,何慮不生。精氣之為物也,如四時焉,如日月焉,運行則為常,退守則為災。四時不遞運,萬物何以生?日月不交映,萬物何以明?則知精氣非可效之,此大惑矣!.《經》云:流水不腐,戶樞不蠹。搖動為佳,水木尚如斯,而況於精氣乎!.所以精動則長其精,如陽氣長泄,而草木生榮,由火因風而熾也。天地離合,陰陽升降,自然之常道,非物能遣。男女施化,得生之本,孰有棄自然之生本,而能常存。人不則道之根本,乃云固精為長生,此言大為非也。若閉精可以常存,則布囊可以貯水。且精化為血,血化為氣,氣化為精,精氣變化,未始有一常。縱不下施而有益也,返使勞精遊於靈府,邪氣通於命門,為伐命之斧斤,勞精為害靈之栓桔,況世人徒好固精之名,而不知養精之衛。所以固之雖存,終隨氣而滅,長精雖動,則因血而生。血盛顏榮,腦枯髮變,枯盛在中,變形於外。時人皆相睹,不能明之。且固精者,先全其氣,固氣者,先還其精。是以氣全則陽精不虧,精還而元氣不散,故《黃庭經》云:三神還精老方壯。以其精化氣而上騰。氣不固乃精竭,氣返液,而下降,精不還而氣傷。如煎鼎水,初無氣,而為氣者何也?以其下不能泄,遇火所逼然也。既而為氣,氣騰為上,上無所制,則氣散,氣散則涸水。若下不使漏,上不使散,水為氣上,氣復水而下,上下循環,終無有極。是以《黃庭經》云:通利道路無終休。則固精養氣之妙也。時人空知養氣之益,不知養氣之衛,空知固精之名,不知固精之道。氣為精而下泄,養何益也!.精為氣而上散,固何益矣?又《黃庭經》云:能存元真萬事畢,一身精神不可失。故知道也,在於變化。得其道者,在於還轉,變故可還還,轉至九天,德著矣!.   九轉瓊丹論   夫靈丹之源,稟乎真一之氣,   真一者,為大道源水也。水者,氣也;氣者,道也。道本無名,因氣成質,強名日道。以氣結形,形質既分,得名為丹。華池旋運,化氣自然。是故太丹察乎真一之氣,用神水華池是也。   數起北方河車,   車數共輳,滿三十輻,法則月侯,應三十日。每月六候,陰陽各半,互相 受用。內象二十四氣,氣行一周,丹行一次,起北方坎位,為一陽之首,潛龍伸德之象。   定神水之受用。   神水華池,但能受用真鉛,若鉛不真,神水無以能受,若汞不真,黑鉛無以能親。仙家所忌雜類,氣不用,是故先定神水,方合真鉛。丹經日:鉛若不真,其汞難住,鉛若有真,其汞自伏。伏為流珠,流珠化為金液,又日金.漿,又日玉醴。已上俱是太丹變化之形,符節使之然哉!故言先定神水,為之受用。神水是大丹之窟宅,其問探其鉛之精者,便是黃芽。收此芽重伸造化,再理生成,鍊至九轉,得名丹砂,得名紫遊砂,得名仙光紫膏,得名金液,得名還丹。斯乃並因神水之受用,得名一之數,變化自然也。   水數屬一,含氣滋真,配位而黑,得合真鉛。   真鉛金受北方黑氣,水也,且非世問之鉛。與真鉛相類者汞,且非世間之汞也。   此鉛藏光隱邇,造化自然。   真鉛合五色之象,應順五行,感通造,化,故日自然也。   或沉或浮,能有能無。   《金虎元君赤龍訣》日:況浮恍惚,渺邈如雲,其問有精,有以經綸。似有似無,難辮素真。且真者,謂得一元氣,為化為芽,此芽與鉛異俗也。謂已結得真鉛之花,透出鉛上,修丹之士,多不得此華,錯認世問黑鉛,結鉛黃花為芽,誤之甚矣!.此華名神光流珠,一名金華液,一名黃輕,一名神符白雪,一名黃芽。仙家最密此意。蕭侍郎《大丹歌》日:千年只為祕黃芽。此芽在鼎,若符節應侯,如聖如神,數般元象,並同天地造化之大功神運也,實非容易。獲玆芽者,已入神仙之鄉矣!.   斯乃論大丹之要妙,定神水之幽元。且見今之鍊藥,擬效長生,殊不知靈丹之源,妄求朱汞。自古高真,不無仙經及丹書洞文,眾仙內禁之訣,莫不先明水火神水,後理生成法象,五行乾坤互用,始自從無入有,返歸於無,還返數終,神丹自備。數還又返,數返又還,隨日月之虧盈,順五行之情性。且如十五十六,月正圓明,丹亦氣盛光明也。.月將虧,月首又生。生者,謂生一氣也。准前圓明,而又攝伏九還七返,此之謂也。   九為元陽之始,七為太陰之初,陰陽對用無窮,故名日道。   又仙經日:還返既不差,精凝不飛。若以砂抽汞,鉛霜取芽,八石三黃,五金雜類,此俱不是大丹之源。只可以法制添變為寶,濟貧助道,散接孤危。若將此頑滯為丹,又何得!.仙經云:朝服一刀圭,暮可生羽翼。料玆頑質,寧有此功!.痛哉1.甚矣!.又仙經云:紫遊華蓋丹,一銖度一人升天。元陽君日:無質生質是還丹,凡汞凡砂不勞弄。且無質者,神水華池也,有質者,神水氣結也。大丹感乎神水,受氣而生,因氣成質。   河上公曰:惟恍惟惚,其中有一,經營立化,因氣成質。此之謂也。   仙家定水為宗,化氣結子,子母相戀,名為大丹。子受氣而成形,丹稟水而立質。玆明受氣而生,斯乃仙家共禁之訣,未嘗輕泄天機,重難也。水雖有形,終而無質,神仙以法制之,升而復能生質也。   昇則鼎中陽氣上騰,降則壺中陰氣下結。   斯乃明論虛無之氣,結而成丹。   虛元者,棄籥中盛受二氣是也。二氣者,一陰一陽交媾為道,故日一陰一陽之謂道。   升降既以得度,虛元靈質自生,故日無質生質是還丹。陰真人日:造化成形,便是無中之有:陰靈託質,方知有中日無。   言逐月開鼎,浴丹之時,添合青龍,沐浴白虎,混然無質,不見其形,故日有中之無也。   然則須憑漏刻,反算五行,綱斗遊璣,進退合度。其或遇進水進火之時,俱在午前分漏,焚香勿絕,仰告上真。乾火盛明,恐鼎有失,不可暫拋藥堂,專聽龍昤盛位之聲。審察陰陽,調理之候,或聞雄聲稍武,暫開午門。   午門以上有巳門,是絕乾之火;雄武難當,暫開午門,是納陰之火,以陰制陽之氣,徐而清幽之韻氣和也。   微通火氣,其聲清幽,徐而速掩,又恐歇氣。多時節滯,神丹變化,其或遇進水退火之時。   時在娠卦,一陰而仰五陽,坤元亨利,萬物質生,承順乎天,乃終有慶。   履霜堅冰,陰始凝也;盛暑雷震,恩以威襲,芽體漸成,修養無失,漏應二更,正自復吉。   大易日:配陰為陽,主道之樞機,伏藏為虎,履霜光耀。堅冰寒沍,此時丹化凝液也。   神水已變,大道功全,造化既成,黃芽有質。鍊之九變,靈質可觀,號日老芽,以玆方熟。   此芽鍊至九轉,或如斕鍾乳,疊石嵯峨,科斗方勝,文絲瑪瑙,玉柱玲瓏,別有靈異之象。直候九轉變化將足,收為大藥之基,而後鍊還丹。   《太一真人玉壺頌》 日:十月雪飛霜又濃,黃芽內熟色顯顯。修丹若見黃芽熟,安得不思金虎龍。   思金虎龍者,即是黃芽已熟,再思鍊大藥為丹。龍虎者,是金丹之號,此芽雖熟,為是孤陽之芽,陰陽未足,未堪為大藥。重配青龍白虎,方為大藥。《參同契》云:孤陽之芽,未可獨立,水合陰陽,方為大藥。   此芽始自還丹之基,本大藥之根元,莫不重開造化,再理生成。合丹之水須澄,直候月餘方用也。   合丹之水,但澄之月餘,慮其塵濁,丹無光彩。以金銀寶器盛之,勿令塵入。合丹之水,水有輕重軟硬,應漏即知輕重。重可用,謂通陽脈石泉也。   太上曰: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萬物得一以生。金丹運化,理之自然,得一者神水,故曰神水華池。神仙抱一之道,沖融受氣而生。且水性純陽,形則純陰,百斛入於釜中,煎而乾之,顯玆無質也。一潤及於大地,萬物生焉。其有質也,斯乃明顯盜氣而成質,水也。物尚盜氣而生,金丹祕在神水,故曰金丹之衛百數,妙在神水華池。此訣天誠甚重,而人莫知,所以金丹得水,芽兆玆隆興,豈不從無形而立有,神水也。若以朱砂抽汞,鉛花取芽,氣類不同,無由合道,而況明分刻漏,顯配五行,晝夜艱璣,應運符節。   符節者,應十二時,時下之數,應漏直符節,變大丹五色之光彩也,全由、符節使之然也。   無拋左右,察聽吟聲,時候稍差,前功恐失。真人有言日:且如金液之丹,須是含津負液,消化為漿,故日金液。若以朱砂為汞,水銀結霜,又何金液之有哉?斯乃學無稽古,誤體經綸,以意自裁,遠道背德,萬家傾產,無可成。實謂世愚,孰能開悟。夫修丹切須認得真鉛,然後經營造化,若不知靈丹之宗,徒費財寶。廣成子日:若修上清神丹,其或得根得源,知水知火,明藥物之銖兩,應刻漏之元功,如是則法天而行,盡無不成矣!.故日天地變化,聖人效之,天垂萬象,聖人則之。且如脈周一身,漏行百刻,時隨漏應,以刻定時。漏既不停,丹隨時變,丹變合度,應刻順時。時既不差,已合天道,天時相應,造化有歸,名曰還丹。豈不是法應乾坤,運馳日月,三才得備,四象成真。始自虛元,從無制有。且如定節分氣,大凡五日一候,運化變遷,故日後五日,雀入水化為蛤。後五日,野鸚入水,化為蜃。理丹元,象造化,亦同後五日,神水,冰丹形一,斯乃天人共化,律曆同遷。且如今日直符,發揚復卦,行水火大數,合乾坤二爻,管十二時時數之內,有陰有陽,有明有暗有動有靜,有進有退。綱斗遊璣,周行一市,隨卦變遷,五色流光,天人共愛。此訣外鐫金簡,內可存心,非聞流俗之耳。仙戒云:天門開,地戶裂,聖人機,勿妄泄。又何輕論哉!.丹書云:若得藥源,萬一成矣!.成必利眾。   此藥得成,有全家技宅之功,非獨一人升舉也。   且見今人鍊藥,雖有其言,而無其實。朝朝說藥,日日言丹,究論真源,罔知妙旨。如斯焉能利眾而全家升舉者哉!.仙經云:不得藥源,.一身難成,若明神水,全家歸真。   丹書云:神水聖石,一龍一虎,二物之宗,神仙為倡。   得者日學日新。   言得藥源,經營有信,一月一合,開鼎沐浴,觀丹顏色,漸睹幽元,轉資開悟,其道日新。   權道守一,


易藏|儒藏|道藏|子藏| 史藏|诗藏|集藏| 医藏|艺藏|龙藏(乾隆大藏经)


搜佛说,传承国学传统文化智慧
精选摘录 | 搜索说明 | 返回顶部
联系:
- -

©2019/11/11-四库全书(国际站)
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