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注册 | 登陆 | 退出 - 繁體

002-正统道藏洞真部众术类-修真精义杂论-唐-白云子

修真精義雜論   經名:修真精義雜論。唐·司馬承禎撰。一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真部眾街類。參校版本:《雲笈七籤》,收入該書卷五十七。   修真精義雜論   天台白雲子述   導引論   夫肢體關節,本資於動用。經脈榮衛,在於宣通。今既閑居,乃無運役事,須導引以致和暢。戶樞不蠹,其義信然。   人之血氣精神者,所以養生而周其性命也。脈經者,所以行血氣也。故榮氣者,所以通津血、益筋骨、利關隔也;衛氣者,所以溫肌肉、充皮膚、肥勝理、司開闈也。又浮氣之修於經者,為衛氣;其精氣之行於經者,為榮氣。陰陽相隨,內外相貫,如環之無端也。又頭者,精明之府;背者。胸之府;腰者,腎之府;膝者,筋之府;髓者,骨之府。而又諸骨皆屬於目,諸髓皆屬於腦,諸筋皆屬於節,諸血皆屬於心,諸氣皆屬於肺,此四肢八環之朝夕也。是知五勞之損,動靜所久。   五禽之導,搖動其關,然人之形體,上下相承,氣之源流,升降有叔。嘗見諸導引文,多無次第。今所法者,實有宗旨。其五體平和者,依常數為之;若一處有所偏疾者,則於其處加數用力行之。   凡導引,當以丑後卯前天氣清和時為之。先解髮,散梳四際,上達頂,三百六十五過,散髮於後,或寬作髻亦得。燒香,面向束,平坐握固,閉目思神,叩齒三百六十五過,乃縱體平氣,依次為之。先閉氣,以兩手五指交叉,反掌向前,極引臂,拒托之良久,即舉手,反掌向上極臂,即低左手,力舉右肘,令左肘臂按著後項,左手向下力牽之,仍亞向左,開右腋努脅為之,低右舉左亦如之,即低手鉤項,舉兩肘,偃胸,仰頭向後,令頭與手前後競力為之,即低手鉤項,擺肘捩身,向左向右,即放手兩膝上,微吐氣通息,又從初為之三度。   次覆伸左手,仰掌堅指,屈右手,舉肘仰掌堅指,開臂胸膊如挽弓之勢,仍回頭向左,使頭項、胸臆、臂肘等,用力為之,左右各三度。   次兩手作拳,拿臂向前築,即努肘向後,蹙急做勢,用力為之,前後各三度。   次以左手拳向左之後力擺臂三,又向下擺臂三,右如之。次交兩臂於胸前,各以手指攀兩肩,仰頭偃胸,努腹腰為之,即低頭曲腰,聳肩,兩手向下,用力攀之,一仰一低,各三度。   次屈兩手腕安腋下,促兩肘向前,低頭努背為之,即仰頭努胸臆,促兩肘,向後為之,前後各三度。   次帖膝坐,以兩手托腰向前,偃身向後,競力為之。仍搖動其身,即平坐縱緩,又為之三度。次交經平坐,左手托左邊,肺稍近身,後回腕向外指裹,以右手攀左膝,回頭向左仰視,其後努左右臂膊,用力為之,左右各三度。   次堅兩膝交兩經,以兩手交指反掌,向外抱膝,仍低頭努腰背,開膝以礫,而臂極膝。訖即回手掌向裹,急抱膝,聳身仰面,申咽臆,力向後為之,一仰一低各三度。   次交經平坐,從膝向裹申經出外,以手捉腳指,聳肩,向上用力攀,仍努腰腹向前,左右搖之,氣極放寬,又為之三度。   次以左手攀左腳指至腳心,腳指至手腕,漸長舒腳,仍舉踵向上,卻將右手托右膝上,仍轉頭向左右競力為鳥之,即屈左腳,以兩手共捧其跟,向上高舉之即放下,以左手按膝,右手攀腳,左手向下極按,右手回向上極攀之,回頭向右之後,努肩膊為之,左右三度。   次長舒兩腳,偃身向後,反手托肺,屈右腳,向前作勢掣踏之,左右三度。   次舒右腳,屈左腳,以踵加右脾上,垂左膝向下,令至將,即舒左屈右為之,左右各三度。   次偃身,反托狀,堅左膝,促斂其踵至臀邊,舉右踵鉤取左膝,漸向下按之,令左膝頭至林,左右各三度。   次屈左腳向外,以左手下攀腳腕,右手托右膝,回頭向右,低左膝著林,以腳向外展,以手向內攀,競力為之,左右各三度。   次開兩膝,合兩腳踵,以兩手攀腳掌,仰頭何上力舉之,氣極縱體,為之三度。   次舒腳,以兩手交指鉤曲鰍中,偃身向後力鉤之,仍漸高舉腳,努經偃指,左右各三度。   次長舒兩腳,令並堅指,以兩手各攀其指,舉頭用力,為之三度。   導引畢,平坐縱體,摩兩手掌令溫,乘額向上三九過。摩掌後拭目三九過,即以兩手中指、無名指按鼻左右上下二七過,摩之。以食指、中指叉耳向上聳之三五過,便以虎口叉耳,向後修旋耳輪三五過。摩掌令熱,摩拭面上,令溫溫然,摩頸項、胸臆、兩乳數十過,即摩持臂上,至肩下,至手背,上下數十過,即兩手互相攝捩回轉之,如洗手狀,急用力為之數十過,即摩按心腹腰牌等處都畢,待氣息調,平坐,服氣如法。其摩掌乘額,拭面目等,尋常數數為之,彌佳。不唯在服氣之時,其諸導引亦不可總為諸法,恐煩勞,任逐便為之。然終須從首至足,令相承,取通也。亦可隔三五日一度,具導引之。又有立臥等法,不能多述,亦各任意為之。   符水論   夫符文者,雲篆明章,神靈之書字也。點畫有所象,故神氣存焉;文字有所生,故服用朱焉。夫水者,元氣之津,潛陽之潤也,有形之類莫不資焉。故水為氣母,水潔財氣清。氣為形本,氣和則形泰。雖身之榮衛,自有內液,而腹之臟腑,亦假外滋。既可以通腹胃,益津氣,又可以導符靈,助祝衛,今撰諸符水之法,以備所用,可按而為之焉。   右符每以向月建,以滿日燒香,丹書紙,左手持水器,右手持符,可以水一升吞之,多少任意,如得井華水為良,縱是泉水亦可,旦取之。祝曰:   金木水火土,五星之氣,六甲之精,三真天食,濁氣常盈,黃父赤子,守中無傾,三祝之,皆一氣。畢,三叩齒,三琢齒。以所執符噀水。仍於水上燒符,灰納水中。勿令散也。北向再拜,服之。已後條件各別,是一法也。   前符每以甲子日丹書八枚,至滿日,平旦取井華水,以日出時再拜,自稱雲:請服符章,願令神氣充滿。服二枚,次於平定、執日亦各服二枚。五甲,亦可更書服之耳。   右六甲陰陽符,各隨其日支干書內方中也。陽符下有甲子,陰符下有乙丑字。此舉甲子、乙丑為例耳。丙寅、丁卯等日,各以其日支干書之,皆不悟此理,即其文曰:各隨其支干書方中,亦由六神都匠回符,中書其日干書也,仍以朱書陽符,黑書陰符,亦可預書一旬之符,至其旦取服之。每平旦東向燒香,左手持符,右手持水器。取井華水,任服多少。祝曰:真人某乙好樂真道,服食中和之氣,甲子太玄玉女承翼,竟一旬同呼此,他甲放此,給侍某甲行廚所在,當得無令饑渴。本文兼雲:丹無大小,人無多少,皆當得飽,今即自服,故不用此言。又或日不可減損,祝詞則日日無早晚,身無畫夜,皆得飽。畢,再拜,以符納口中,飲水送之。   甲子旬中,太玄玉女承翼。甲戌旬黃素玉女非廉,甲申旬太素玉女瓊石,甲午旬絳宮玉女雲齡,甲辰旬拜精玉女靈素,甲寅旬青腰玉女惠精。   右二符,每以滿日丹書,吞服之。道士張子登所服也。   右符每以滿日丹書吞之。道士陳叔平所服,不食已五年。   右服每以滿日丹書吞之,道士許廣所服。   右安期先生絕穀符,丹書,絳三寸,封以小筒,擊右臂令人不飢,強身,符下三符是也。   服水絕穀法   每旦取井華水,以器中盛之仍常,別用一好器,其水皆有濁徒,久服不佳,宜預早取,停澄良久,乃取清者服之。向王燒香,左手持水器,右手持物,既不名其物,即是物皆得,然可取青竹子一節,上下全者,常充叩用耳,祝曰:   承緣史之賜神人之根,正赤黃行無過,域下諸醫以自防。畢,叩齒三通,咽氣三下,令齒氣齊嗚,凡三祝止,飲之多少任意,以飽為度。此旦一服後,飢即取水,祝服之。亦無論早晚,日三服便不飢。初服水數十日,瘦極頭眩足弱,過此漸佳,若兼服藥物,則不至虛懷也,不欲多言笑,舉動忘精費氣,此為所忌耳。   服藥論   夫五藏通榮衛之氣,六府資水穀之味。今既服氣,則藏氣之有餘;又既絕穀,則府味之不足。《 素問》 曰:穀不入半日,則氣衰;一日,則氣少。故須諸藥以代於穀,使氣兼致藏府而全也。清陽為天,濁陰為地;清陽出上竅,濁陰出下竅;清陽發勝理,濁陰走五藏;清陽實四肢,濁陰歸六府;清陽為氣,濁陰為味。味歸形,形歸氣,氣歸精,精食氣,形食味。氣為陽,味為陰。陰勝則陽病,陽勝則陰病。是知陰以通之,味以實之;通之則不憊,實之則不贏矣。今以草木之藥,性味於藏府所宜,為也安藏丸#1、理氣膏。其先無病疹,藏府平和者,可常服此丸、膏,並袂苓、巨勝等單服之藥;若藏有病者,則以所宜者增損之服;如先有瘋疾,及別得餘患者,當別醫攻療,則非此之所愈也。其上清方藥,各依本經,稟受者自宜遵服。   安和藏府丸方:   狹苓 桂心 甘草炙 人參 柏子仁薯積 麥門冬去心。已上各二兩天門冬四兩   右搗篩為散,白蜜和為丸,丸如梧桐子。每服三十丸,日再服,以藥飲下之。松葉、枸杞等諸藥可為飲也。   理潤氣液膏方:   天門冬黃精地黃術已上各五升,煎訖相和勻狹苓二兩桂心甘草炙。已上各三兩薯積澤瀉已上各五兩   右並搗,以密絹篩令極細,納諸煎中;又納熟巨勝、杳仁屑三升、白蜜二升,攪令調,重湯煮,攪勿住手,令如膏便調強為佳,玲凝,搗數千杵,密器貯固之。少出丸服,每早晨以一丸如李核大,含消咽之,日再三。此藥宜八月、九月合,至三月已來服之。若三月、二月中更煮一度,令稠硬,則經夏不復壞。   吐陰痰飲方:   甘草二兩生用狹苓二兩


易藏|儒藏|道藏|子藏| 史藏|诗藏|集藏| 医藏|艺藏|龙藏(乾隆大藏经)


搜佛说,传承国学传统文化智慧
精选摘录 | 搜索说明 | 返回顶部
联系:
- -

©2019/11/11-四库全书(国际站)
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