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注册 | 登陆 | 退出 - 繁體

262-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黄帝阴符经批注-宋-邹欣

黃帝陰符經注解   經名:黃帝陰符經注解。原題鄒訢註。鄒訢即宋儒朱熹化名。一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真部玉訣類。參見《四庫全書》所收朱熹《陰符經考異》。   黃帝陰符經注解上篇   崆峒道士鄒訢注   上篇   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   道分而為天地,天地分而為萬物,萬物之中,人為最靈,本與天地同體。然人所受於天地,有純雜不同,故必觀天之道,執天之行,則道在我矣。言天而不言地者,地在其中也。   天有五賊,見之者昌。五賊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   五賊,五行也。天下之善,由此五者而生,而惡亦由此五者而有,故即其返而言之曰五賊。五賊雖天地之所有,然造天地者亦此五者也。降而在人,則此心是也。能識其所以然,則可以施行于天地,而造化在我矣。故曰:見之者昌。   朱子曰:《陰符》說那五箇物事在這裏相生相剋曰:五賊在心,施行於天。用不好心去看他便都是賊了。五賊乃言五性之德,施行於天,言五行之氣。   天性,人也。人心,機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天地之所以為性者,寂然至無,不可得而見也。人心之所稟,即天之性,故曰:天性,人也。人之心,自然而然,不知其所以然者,機也,天之所以動,地之所以靜者也。此機在人,何所不至?為堯舜,為桀紂,同是機也。惟立天之道,以定之則智,故去而理得矣。   天發殺機,移星易宿。地發殺機,龍蛇起陸。人發殺機,天地反覆。天人合發,萬化定基。   殺機者,機之過者也。天地之氣一過,則變異見而龍蛇起陸矣。人之心一過,則意想生而天反地覆矣。天人合發者,道之所在,天意人情所同。然天序有典,天秩有禮,人之大倫是也。四方之學以此為世網而絕之,然而不能搖者,以萬變之基一定而不可易也。   按唐褚遂良得太極真人所注本於長孫趙國公家,以其書為非一人之言,如首二句注云:聖母岐伯言。次四句注云:天真皇人言。以下皆然。間與諸本不同者,如云:天發殺機,移星易宿;地發殺機,龍蛇起陸;人發殺機,天地反覆。諸本逸移星易宿,地發殺機八字,當以褚氏本為正。   須溪劉氏云:天人合發,草昧之運也,合則定。   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竅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動靜。   聖人之性與天地參,而眾人不能者,以巧拙之不同也。惟知所以伏藏,則拙者可使巧矣。人知所以伏藏者,以有九案之邪也。竅雖九而要者三:耳、目、口是也。知所以動靜,則三返而九竅可以無邪矣。目必視,耳必聽,口必言,是不可必靜,惟動而未嘗離靜,靜非不動者,可以言動靜也。   火生於木,禍發必尅。姦生於國,時動必潰。知之修鍊,謂之聖人。   火生於木,有時而焚木;姦生於國,有時而必潰。五賊之機,亦由是也。知之修鍊,非聖人孰能之?修鍊之法,動靜伏藏之說也。   黃帝陰符經注解   崆峒道士鄒訢注   中篇   天生天殺,道之理也。   生殺者,道之降而在炁,自然而不可逃者也。   天地,萬物之盜;萬物,人之盜;人,萬物之盜。三盜既宜,三才既安。   天地生萬物而亦殺萬物者也,萬物生人而亦殺人者也,人生萬物而亦殺萬物者也。以其生而為殺者也。故返而言之謂之盜,猶曰五賊云爾。然生殺各得其當,則三盜宜,三盜宜則天地位、萬物育矣。   故曰:食其時,百骸理。動其機,萬化安。   天地萬物主於人,人能食天地之時,則百骸理矣;動天地之機,則萬化安矣,此為盜之道也。時者,春秋早晚也。機者,生殺長養。   須漢劉氏曰:食其時,猶列子所謂盜天地之和。   人知其神之神,不知不神之所以神。   神者,靈怪不測也。不神者,天地、日月、山川、動植之類也。人知靈怪之為神,天地、日月、山川、動植、耳目所接,不知其神也。   日月有數,大小有定。聖功生焉,神明出焉。   日月者,人不知其神也。日之數大,運三百六十日;月之數小,運三百六十辰。天地變化,不外乎三百六十。聖功之所以生,知此而已;神功之所以出,由此而已。   其盜機也,天下莫能見,莫能知。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輕命。   盜機者,即五賊流行天地之間,上文所謂日月之數也。見之知之,則三盜宜,三才安矣。然黃帝、堯舜之所以得名得壽,蘇張申韓之所以殺身赤族,均是道也。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至哉言乎。   黃帝陰符經注解   崆峒道士鄒訢注   下篇   瞽者善聽,聾者善視。絕利一源,用師十倍;三返晝夜,用師萬倍。   瞽聽聾視,用志不分也,一可以當十。三返者,即耳、目、口也。返者,復其初也。晝夜者,陰陽之運。三者既返,則超乎陰陽之運,而通晝夜、一死生矣。一可以當萬,《易》所謂神武而不殺也。   朱子曰:瞽者善聽,聾者善視,則其專一可知。絕利一源者,絕利而止守一源。絕利者,絕其二三。一源者,一其本源。三返晝夜者,更加詳審,豈惟用兵,凡事莫不皆然。倍如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之倍。又曰:三返晝夜之說,如修鍊家子午行持,今日如此,明日如此,做得愈熟俞有效驗。   須漢劉氏曰:三返只是三省。   心生於物,死於物,機在目。   心因物而見,是生於物也;逐物而喪是死於物也。人之接之物者,其竅有九而要有三,而目又要中之要者也。   老子曰:不見可欲,使心不亂。孔子答:克己之目,亦以視為之先。西方論六根六識,必先曰眼曰色者,均是意也。   天之無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風,莫不蠢然。   無恩之恩。天道也。惟無恩而後能有恩,惟無為而後能有為,此用師萬倍,必三返而後能也。   按褚氏本此下有制在氣三字。


易藏|儒藏|道藏|子藏| 史藏|诗藏|集藏| 医藏|艺藏|龙藏(乾隆大藏经)


搜佛说,传承国学传统文化智慧
精选摘录 | 搜索说明 | 返回顶部
联系:
- -

©2019/11/11-四库全书(国际站)
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