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注册 | 登陆 | 退出 - 繁體

049-正统道藏太玄部-山海经-晋-郭璞

山海經   經名:山海經。十八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神部本文類。參校本:郝懿行《山海經箋疏》、東珂《山海經校譯》、譚承耕《山海經點校》。   山海經序   世之覽山海者,皆以其閎誕迂誇、多奇怪、俶儻之言,莫不疑焉。嘗試論之曰:莊生有云,人之所知,莫若其所不知,吾於《山海經》見之矣。夫以宇宙之寥廓,羣生之紛紜,陰陽之煦蒸,萬殊之區分,精氣渾淆,自相濆薄,遊魂靈怪,觸像而構流形於山川、麗狀於木石者,惡可勝言乎。然則,總其所以乖鼓之於一響,成其所以變混之於一象。世之所謂異,未知其所以異,世之所謂不異,未知其所以不異,何者?物不自異,待我而後異,異果在我,非物異也。故胡人見布而疑黂,越人見罽而駭毳。夫翫所習見,而奇所希聞,此人情之常蔽也。今略舉可以明之者,陽火出於冰水,陰鼠生於炎山,而俗之論者莫之或怪,及談《山海經》所載而咸怪之,是不怪所可怪,而怪所不可怪也。不怪所可怪,則幾於無怪矣,怪所不可怪,則未始有可怪也。夫能然所不可、不可所不然,則理無不然矣。案《汲郡竹書》及《穆天子傳》:穆王西征,見西王母執璧帛之好,獻錦組之屬,穆王享王母于瑤池之上,賦詩往來,辭義可觀。遂襲崑崙之丘,遊軒轅之宮,眺鍾山之嶺,玩帝者之寶,勒石王母之山,紀跡玄圃之上。乃取其嘉木、豔草、奇烏、怪獸、玉石、珍瑰之器,金膏、燭銀之寶,歸而殖養之於中國。穆王駕八駿之乘,右服盜驪,左驂騄耳。造父為御,犇戎為右,萬里長騖,以周歷四荒名山大川,靡不登濟。東升大人之堂,西燕王母之廬,南轢黿鼉之梁,北躡積羽之衢。窮歡極娛,然後旋歸。案《史記》:說穆王得盜驪、騄耳、驊騮之驥,使造父御之,以西巡狩,見西王母樂而忘歸。亦與《竹書》同。《左傳》曰:穆王欲肆其心,使天下皆有車轍、馬跡焉。《竹書》所載則是其事也。而譙周之徒只為通識瑰儒而雅,不平此驗之史考,以著其妄。司馬遷叙《大宛傳》亦云:自張騫使大夏之後,窮河源,惡睹所謂崑崙者乎。至《為本紀》、《山海經》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也,不亦悲乎。若《竹書》不潛出於千載,以作徵於今日者,則山海之言其鳥幾乎廢矣。若乃東方生曉畢方之名,劉子政辨盜械之尸,王頎訪兩面之客,他海民獲長臂之衣,精驗潛效,絕代懸符。於戲,羣惑者其可以少寤乎。是故聖皇原化以極變,象物以應怪,鑒無滯賾,曲盡幽情。神焉廋哉,神焉廋哉。蓋此書跨世七代,歷載三千,雖暫顯於漢,而尋亦寢廢。其山川名號所在多有舛謬,與今不同,師訓莫傳,遂將湮泯。道之所存,俗之所喪,悲夫。余有懼焉,故為之創傳,疏其壅閡,闢其茀蕪,領其玄致,標其洞涉,庶幾令逸文不墜于世,奇言不絕於今,夏后之迹靡刊於將來,八荒之事有聞於後裔,不亦可乎。夫蘙蒼之翔,叵以論垂天之凌,蹄涔之遊無以知絳虬之騰,鈞天之庭豈伶人之所躡,無航之津豈蒼兕之所涉,非天下之至通,難與言山海之義矣。嗚呼,達觀博物之客,其鑒之哉。   山海經目錄總十八卷   本三萬九百十九字,注二萬三百五十字,總五萬一千二百六十九字。   南山經第一   本三千五百四十七字,注二千一百七字。   西山經第二   本五千六百七十二字,注三千二百二字。   北山經第三   本五千七百四十六字,注二千三百八十二字。   東山經第四   本二千四十字,注三百七十五字。   中山經第五   本四千七百一十八字,注三千四百八十五字。   海外南經第六   本五百一十一字,注六百二十二字。   海外西經第七   本五百三十七字,注四百五十二字。   海外北經第八   本五百八十四字,注四百九十三字。   海外東經第九   本四百四十二字,注五百九十五字。   海內南經第十   本三百六十四字,注七百九字。   海內西經第十一   本四百三十九字,注六百九十五字。   海內北經第十二   本五百九十四字,注四百九十五字。   海內東經第十三   本六百二十四字,注一千四百九十五字。   大荒東經第十四   本八百六十四字,注八百一十三字。   大荒南經第十五   本九百七十二字,注五百九十八字。   大荒西經第十六   本一千二百八十二字,注一千二百三字。   大荒北經第十七   本一千五十六字,注七百六十七字。   海內經第十八   本一千一百十一字,注九百六十七字。此海   內經及大荒經本,皆進在外。   侍中奉車都尉光祿大夫臣秀領校祕書言:校祕書太常屬臣望所校《山海經》凡三十二篇,今定為一十八篇。已定《山海經》者,出於唐虞之際,昔洪水洋溢,漫衍中國,民人失據,崎嶇於丘陵,巢於樹木。鯀既無功,而帝堯使禹繼之。禹乘四載,隨山刊木,定高山、大川。蓋與伯翳主驅禽獸,命山川,類草木,別水土。四嶽佐之,以周四方,遠人跡之所希至,及舟輿之所罕到。內別五方之山,外分八方之海,紀其珍寶奇物,異方之所生水土、草木、禽獸、昆蟲,麟鳳之所止,禎祥之所隱,及四海之外、絕域之國、殊類之人。禹別九州,任土作貢,而益等類物善惡著《山海經》。皆賢聖之遺事,古文之著明者也。其事質明有信。孝武皇帝時,嘗有獻異鳥者,食之,百物所不肯食。東方朔見之,言其烏名,又言其所當食,如朔言。問朔何以知之,即《山海經》所出也。孝宣皇帝時,擊磻石於上郡,陷,得石室。其中有反縛盜械人。時臣秀父向為諫議大夫,言此貳負之臣也。詔問何以知之,亦以《山海經》對。其文曰:貳負殺窫窳,帝乃桔之疏屬之山,桎其右足,反縛兩手。上大驚。朝士由是多奇《山海經》者,文學大儒皆讀,學以為奇,可以考禎祥變怪之物,見遠國異人之謠俗。故《易》曰:言天下之至嘖而不可亂也,博物之君子其可不惑焉。臣秀昧死謹上。   山海經卷之一   郭璞傳   南山經   南山經之首曰誰山。其首曰招搖之山,臨于西海之上。在蜀伏山,山南之西頭濱西海也。多桂,桂葉似枇杷,長二尺餘,廣數寸,味辛。白花,叢生山峰,冬夏常青,間無雜木。《呂氏春秋》曰:招搖之桂。多金玉。有草焉,其狀如韭,璨曰:韭,音九。《爾雅》云蜀山亦多之。而青花,其名曰祝餘,或作桂茶。食之不飢。有木焉,其狀如穀而黑理,穀,楮也,皮作紙。璨曰:穀亦名構,名穀者,以其實如穀也#1。其華四照言有光燄也。若木華赤,其光照地#2,亦此類也。見《離騷》經。其名曰迷穀,佩之不迷。有獸焉,其狀如禺而白耳,禺似獼猴而大,赤目長尾,今江南山中多有#3。說者不了此物。名禺,作牛字,圖亦作牛形#4,或作猴,皆失之也。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生生,禺獸#5,狀如猿,伏行交足,亦此類也#6。見京房《易》。麗麗□之水出焉,□音作几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育沛,未詳。佩之無痕疾。痕蟲病也。#7   又東三百里日堂一作常。庭之山,多棪木,棪別名連,其子似素而赤,可食。音剡。多白猿,今猿似獼猴,而大臂腳長,便捷,色有黑有黃。嗚,其聲哀。多水玉,水玉,今水精也。柑如《上林賦》曰:水玉磊阿。赤松子所服,見《列仙傳》。多黃金。


易藏|儒藏|道藏|子藏| 史藏|诗藏|集藏| 医藏|艺藏|龙藏(乾隆大藏经)


搜佛说,传承国学传统文化智慧
精选摘录 | 搜索说明 | 返回顶部
联系:
- -

©2019/11/11-四库全书(国际站)
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