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注册 | 登陆 | 退出 - 繁體

059-正统道藏太玄部-洞渊集-宋-李思聪

洞淵集   經名:洞淵集。宋李思聰集。九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太玄部。   進洞天海嶽表   虔州大中祥符宮道士臣李思聰。臣竊以琅函翠札、玉岌紫書,卷帳頗繁,尋譯彌廣。粵若三清奧妙之典,煥乎《五嶽真形之圖》,古存闈苑之文,今有十洲之記。真風綿邈,史氏弗論,歷代英儒,罕留編錄。臣每因朝修之暇,焚灶之餘,密扣幽微,輒排次序。雖丹臺廈遠,紫府幽深,具載畫圖,豁如指掌。使崇上之士,同贊國風,味道之流,上祝宸籌。忝遇泰寧之運,式揚清淨之風,博採仙圖,久歸上聖。臣誠惶誠恐,頓首頓首。恭惟體天法道欽文聰武神聖孝德皇帝陛下。執祥符而御曆,握金鑑以臨民,道冠百王,德降千古。堯雲庇野,萬彙昭蘇;舜日麗天,八絃和煦。遂遣東夷南越之俗,稽顆歸仁;北胡西虜之民,傾心順化,凡遭聖運,盡罄惟深。切念臣幼年以來,苦心本教,每覽前賢述作,道門異事,率多汎濫,罕究根源。臣夙夜精心,討尋經錄,採摭事實,形於篇章,久歷歲時,頗盈編軸。今撰成《玉清縱極圖》、《洞天五嶽圖》、《蓬壺闈苑圖》、《大淇靈漬圖》、《名山福地圖》、《金液還丹圖》。幸逢昭代,不敢藏於,蝸室,輒思上達龍庭。若得少經睿覽,即臣生平苦辛,不為虛棄。輒敢隨表進呈,干犯冕旎,無任戰汗憂兢、悚惕屏營之至。臣誠惶誠懼,頓首頓首。謹言。   宋皇祐元年十二月 日 虔州祥符   官道士臣李思聰狀奏   乞進洞天海嶽名山圖狀   虔州大中祥符宮道士李思聰。右思聰,草野微軀,生逢昌運。長遇無為之教,叨居有道之朝。性愚罔究於仙書,智淺曷量於淇渤。以思聰自明道元年,相次於道門祕典、列聖真詮,探蹟幽微,精究妙本,撰成《玉虛遊極圖》,述虛無旋象之神化;《洞天五嶽圖》,贊五嶽仙山之靈境;《蓬壺闈苑圖》,頌蓬島十洲之勝槃;《大淇靈漬圖》,序龍宮海讀之奧妙;《名山福地圖》,吟紫府丹臺之祕景;《金液還丹圖》,集神仙之火候;其圖廣大,慮煩尋繹,又別纂集《臥披圖》一十軸,並已了畢。念以思聰採摭事實,刻苦彌年,柢願美贊於皇猷,豈敢叨求於帝渥。今遇乾元節將近,擬乞以前件圖子陸本,並《臥披圖》一十軸,具狀通納,乞與進呈者。   右具如前。所據道士李思聰狀,陳述前項外,臣良肱與當州眾官,體訪得道士李思聰,潛精道行,積思仙書,歲紀浸深,功勞備著。蓬山洞府之詠,玉清遊極之言,纂為畫圖,贊之詩序。英辭昭灼,妙格清新,宜備睿觀,以暢真教。況乾元慶旦,方貢盈庭,惟妙本於高仙,願同符於聖籌。儻隨旅幣,得觀凝旎,傾切之心,庶獲聞達。其《玉清遊極》等圖,各有詩序,命辭措意,實有可採。當州見今收掌,未敢進呈。   伏候勃旨。   中書劉子付昭信軍   虔州奏大中祥符宮道士李思聰狀,自明道元年,相次於道門祕典、列聖真詮,採蹟幽微,精窮妙本。撰成《玉清遊極圖》,述虛無遊象之神化;《洞天五嶽圖》,贊五嶽仙山之靈境;《蓬壺閱苑圖》,頌蓬島十洲之勝槃;《大瞑靈讀圖》,著龍宮海漬之奧妙;《名山福地圖》,吟紫府丹臺之祕典;《金液還丹圖》,集神仙之火候。圖子六面,並《臥披圖》一十軸,乞與進呈。當州眾官看詳實可採,其圖見在本州收掌,未敢上進。伏候勁旨。   右奉聖旨:宜令虔州入遞進呈。付虔州。準此。皇祐二年三月二十七日。   洞淵集卷之一   沖妙先生李思聰集   三界詠序   夫三界詠者,應三才也。列八十一章者,應九九之數也。玉清詠贊三清旋象之神化,洞天詠著五嶽洞天之勝槃,海山詠述蓬壺闆苑之仙景,三才備矣,九數生焉。昔希夷先生著指玄篇,言修身養黑之妙理,臣今昤三界,詠述虛無洞天海島之奧區,今古異同,各言其志,並按仙經寶錄鳳蘊霄書,備究根源,非敢臆說,退暫膚淺妄扣淵微,柢期傅修真羽服之流,豈敢示英辭學林之士,味道君子同暢真風,時宋皇祐二年上元日序。   三清詠敘敘三清傳降經鐮事跡   元始天尊者,即天地之精,極道之祖黑也。本生乎自然,消即為黑,息即為神。不始不終,永存綿綿。居上境為萬天之元,居中境為萬化之根,居下境為萬帝之尊。無名可宗,故曰天尊,始世人天矣。不可以理測,不可以言荃,生萬物而不宰,化萬類而不言,至尊至極,乃曰天尊。居玉清聖境清微天官焉。   玉晨道君者,乃大道之化身也。言其有不可以隨迎,謂其無復存乎恍惚。所以不有而有,不無而無,視之無象,聽之無聲,於妙有妙無之問,大道存焉。道君即審道之本,洞道之元,為道之黑,即師事元始天尊,稱受道弟子焉,猶是老君稟而師之矣。居上清真境,禹餘天中降金科寶錄三洞仙經,付經師鬱羅翹真人傳教於萬國焉。   混元老君者,乃元黑之祖宗,天地之根本也。歷劫行化代代為師,或在九天,或遊四海,.不可無師教,不可無主。立乃師事玉晨道君,稱受道弟子焉。或降太微勾陳六星中即號曰天皇大帝曜魄寶至周降生,孔子嘗曰:老聰者,吾之師也,而問禮焉,仰之如猶龍。自開闢以來,五十餘度降見,西度流沙,下化中國,為三教宗師,作百王軌範。千古行道,神變無方。居太清仙境太赤天中焉。   紫微北極五靈帝君者,位居中天紫微,垣為萬象宗師,眾星拱之焉。昔龍漢元年,為北陰鄧都羅山,六洞鬼神妖魔,出行人問,殺害生人,尤甚莫能制禦。上帝召北帝,統神將天兵,驅蕩氛邪,救護兆庶,功成昇帝入中天,自然總極紫微之位。七真曰:我祖師北極歷劫已來,勤苦香燈,供養三清,功滿德備,而昇入紫微帝位,出入常有華蓋相隨,星光七寶燦爛。上徹諸天,下照萬國,每月二十七日下降,察世人罪福焉。   《度人經》者,即元始天尊在始青天中演四方元始真文,五帝魔王名諱,諸天內音之辭,真文奧妙非世常辭,諸天大聖所祕於紫微之宮。上帝憫天地陰陽有劫壞之數,救地獄有五苦八難之魂。諸天神仙乞演靈音,救度兆庶,上消天災,下禳毒害,安鎮國祚保天長存,斯經尊妙,為萬道之宗焉。   《黃庭經》者,即玉晨道君在上清真境紫微上官藥珠闕內而作。是經皆羅列一神室,處胎神之所在耳,乃真人不死之道焉。   一名太上琴心文,一名太帝金書,一名東華玉篇。東海青童君,眾仙皆以白玉為版,黃金刻書,日夕朝拜天地,然後師授暘谷神王,傳紫虛元君魏夫人,因傳於世矣。   《道德經》者,即混元老君在太清天中所著焉。昔虞舜在宥以孝悌治民,感老君下降,稱尹壽子以五千文,.授舜悟希夷之妙,退身禪位,隱于蒼梧之野。斯文祕之不傳於世,至周昭王時,老君西度流沙。尹喜為關令,占見紫黑浮天,狀若龍蛇之質,知有聖人度關,掃街齋肅以俟真游。果遇老君,瀝懇拜伏,乞救腐尸朽骨,願賜祕言。老君憫其哀苦,乃駐駕重演此五千言,並親注號曰:節解。又河上公為漢文帝分為《道》《德》二經,列八十一章,用留於世矣。《清靜經》者,即老君之祕言也。太極左仙公葛玄曰:此經上天所寶,不傳下士,吾昔授之於東華帝君。東華帝君授之於金闕帝君,金闕帝君授之於西王母,皆祕語相傳不死之文。上士悟之昇為天官,中士得之南宮列仙,下士受之在世長年。遊行三界,昇入金門矣。   《陰符經》者,即玄女授黃帝三百言。上百言有神仙抱一之道,中百言有富國安民之法,下百言有強兵戰勝之術。黃帝得之,而昇雲漢。陰者,暗也。符者,合也。天機暗合於事機,故曰:陰符也。   上清寶錄者,是九天三景寶文妙道。極真之黑,出於大羅。玉京上館玉皇所祕,眾聖所尊,封於瑤臺,位昇高仙,有金闕玉名者,皆得佩帶,朝謁上清,此文生於元始之先,結飛玄之黑,以玉字煥曜太空,萬靈尊奉。  高上玉皇傳太微,天帝傳上清,得道之聖因小有天王,王真人傳紫虛元君魏夫人,夫人傳茅山楊司命許長史,後下降於世焉。   《靈寶仙籌經》者,是九黑之精結成而文。光明煥赫,上徹九天之威,下滅六天之兇。上帝至祕非名刻金簡玉書者,不得輒窺此文。道君傳太微天帝,天帝傳金闕後聖帝,後聖帝傳青童君,青童君傳得道之真因太極真人,徐來勒傳葛仙公,後留於世矣。   《正一盟威錄》者,以後漢時玉晨道君,乘五雲綠耕,儀衛甚整,降鶴嗚,山告天師張道陵曰:吾見下界鬼魔混雜,人事不分,生民夭傷,賜汝正一法錄=一卷,神劍二張,可為吾斬滅妖兇,返邪歸正,和天轉地,保國寧家,功成之後,昇汝歸無何之鄉。天師票命入西川行化,降二鬼師王長、趙昇二人於門下,指使奪二十四鬼獄為二十四福庭,分別晝夜,禁誓鬼神,使宇宙清寧,民保遐壽。以後,漢桓帝時,白日騰書,位為正一真人。法錄留傳,自玆而始。   《道教金科玉律》者,以漢安二年正月十五夜半時,玉晨道君降九龍玉輿,威儀甚整,褊滿空界,清歌引詠,去地萬仞,徘徊不下。天師剖心仰望,乃見道君告真人曰:昔使汝西蜀降鬼,不候天符,擅興雷雨。役使吏兵,失常過度。驅馳星斗,昏亂日月。上驚天府,下怖陰司。殺黑盈空,邪光遍體。今上帝責汝之過,錄子罪名,吾不得近汝矣。天師悲告,乞死駕前,願垂救拔。道君憫之,乃遣功曹使者,開紫陽玉岌,出素書三卷,題云:玉律金科謝罪滅除黑簿救拔九祖儀式。天師稟命,退居鶴嗚山,道靖依科醮謝萬靈,功徹諸天,白日昇晨,位為三天,扶教大法師。齋醮玉律金科留傳,自玆而始。玄都玉京山,周迴九萬里,即陽華精黑凝結而生,無根而立,據空而停在無極大羅天中焉。山有七寶城闕,光燦諸天,其山上廣下狹,狀若崑崙,傍有十二天自然陽黑化生,周遠,·其下,復有七寶,騫林彌覆,八天周列。八行乃八方神仙受事之徑,花葉之上,皆玄黑化生,鳳篆龍章,諸天內音之文,道德希夷之句。眾聖昤詠,難可尋詳靈風振之鈞天汎空即虛皇上帝所都。萬聖朝軒,為極道之城,高仙之玄都焉。   鄧都羅山者,在北方,癸地為鬼戶,死黑之根,山高二千六百里,周迴三萬里,其山有洞宮,皆鬼神之都。山內外各有十二宮,合為二十四陰宮。主考罰罪魂之所。其三官、九府、二十四獄。冥官鬼神主黑簿之司,皆濁黑凝滯為地之根,陰黑之主,乃九地樞機焉。山林草木,皆稟毒惡之黑。所生為鋒刃爍空,黑煙濛勃,晝夜不停,中有執罰神兵,常考理罪魂。皆三元八節之日,北帝冥官引出歷劫窮魂,責問罪釁端由、州縣鄉土,墳墓所在,居住年代去處。或罪法深重,天未原赦者,即流殃見世子孫,災難自此而生。乃北帝君統御鬼官鎮此山,其中皆結黃精之黑而成官闕,官吏皆是古之帝王。忠臣孝子有功者,即為冥官,皆黃衣素丹繡服。常以七月七日,校定世人善惡,黑簿罪名上奏天府,塵心不得警悟追導祖宗矣。地官品秩,各有等差焉。   洞淵集卷之一竟   洞淵集卷之二   沖妙先生李思聰集   十大洞天   第一,王屋山天壇峰絕頂,高一百二十里,洞周迴一萬里。名小有清虛之天,即杜沖王褒為小有天王清虛真人所理,在洛京王屋縣。   第二,委羽山,洞周迴一萬里,名大有空明之天,即司馬季主為大有真人所理,係台州爾雅云應在海中。   第三,西城山,高二千丈,洞周迴三千里,名太玄極真之天。此即王方平真人所理,在梁州成都府西一千里,入西界。   第四,西玄山,高二千七百丈,洞周迴一千里,名三玄極真之天,即裴真人所治,係華州人不可到入西界。   第五,青城大面山,高三千六百八十丈九尺,洞周迥二千里,名寶仙九室之天,即育真人所理,黃帝曾問道,希夷真君授帝龍嬌經之處。在蜀州青城縣。   第六,天台赤城山,高一萬八千丈,洞周迴五百里,名上清玉平之天,即桐橋王真人所理。葛玄仙公鍊丹得道處,上應台宿,故名曰天台,在台州天台縣。   第七,羅浮山,高三千六百丈,洞周迴五百里,名朱明耀真之天,即篷萊之島也。堯時洪水泛海而來,博於羅山,二山相合,故曰羅浮,抱朴子葛洪鍊丹得道處,在惠州博羅縣。   第八,茅山,高一百七十丈,洞周迴一百五十里,名金壇華陽之天,即古名句曲山。因茅君鍊丹得道,故曰茅山。記云:華陽洞天,生黃金壇,高百丈,紫玉宮室,皆上清真人遊息之地,在昇州句容縣。   第九,林屋山,洞周迴四百里,名尤神幽墟之天,一名包山。在太湖水中。夏禹治水平後藏靈寶五符於此洞中,在蘇州。   第十,括蒼山,洞周迴三百里,名成德隱真之天,徐來勒真人所治,在處州。   三十六洞天   第一,霍桐山,高三千四百丈,洞周迥三千里,名霍林之天,即鄭思遠、韓眾、許映真人為司命君所治,在福州長溪縣。   第二,東嶽泰山,高四千丈二尺,洞周迴一千里,名蓬玄空洞之天。此即太昊為青帝,治東嶽,主萬物發生,考校死魂鬼神之所。歷代帝王報功封禪之嶽,上應奎婁之精,下鎮魯地之分。係兗州奉符縣。


易藏|儒藏|道藏|子藏| 史藏|诗藏|集藏| 医藏|艺藏|龙藏(乾隆大藏经)


搜佛说,传承国学传统文化智慧
精选摘录 | 搜索说明 | 返回顶部
联系:
- -

©2019/11/11-四库全书(国际站)
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