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注册 | 登陆 | 退出 - 繁體

10-兵法心要-明-刘基

  黄石公曰:夫欲行军,先令五骑在前二、三里,各持一色旗号。主将或前或后,不令士卒知处。若遇草木深暗,则举青旗。若遇丘陵险阻,则举红旗。若遇城邑窄狭,则举紫旗。若遇伏兵,则举白旗。若遇坡塘泥水,则举黑旗。盖令后人知之,可预备也。   夫山林之战,勿涉其高;草木之战,勿涉其深;水中之战,勿涉其流;平地之战,勿备其虚。此则将军之略备矣。   守营军士,不许肆意求安,擅自释兵卸甲。倘有警急,卒难措手。务要披执器械,面外而坐,递相食息。遇夜巡更,以防不测也。   太公曰:善为将者,莫若独为神谋,语奸不入。   迩来诸将观其风色、气象,可战则战,不可战则偃旗息鼓,坚壁守之,奚以阵为?殊不知用阵以速其部伍,用众如用一。使其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以求万全之议也。    下营择地   夫下营之法,择地为先。地之善者,左有草泽,右有流泉,背山险,向易平,通达樵牧,谓之四备。大约军之所居,就高去下,向阳背阴,养生处实,无以水火为虑。居山在阳,居水避卑,不居恶地,谓天井、天牢之类。不居无障塞,谓四通八达之道,受敌益多。不居深草,恐有潜袭,或被火烧。不居水冲,恐有涨溢,或被决壅。不居无水及死水,恐渴饮致病。不居无出路,谓四面地隘,恐被围难解,及运粮阻绝。不居无草莱,恐军乏薪。不居下湿,恐人多疫病,军马不利。不居废军故城,久无人居者,急疾无因守。不居冢墓间,与鬼神共处。春夏居高,以防暴水;秋冬不居清涧深阜,虑有延潦。兵法亦曰:山中之高,谓之天柱。泽中之高,谓之地柱。高中之下,谓之天狱。下中之下,谓之地狱。斥卤之地,草木不生,谓之飞锋。故村墟落,荒城古寨,谓之虚耗。大谷之口,谓之天灶。祜涸之处,谓之洞泉。穹窿鳌背,四面平坦,谓之沃焦,亦名龟背。神祠社木,谓之天社。丘陵之上,大山之口,谓之死地。大山之端,谓之龙头。苇深林密,谓之天罗。地空阔处,谓之天阵。立墓之处,谓之宿尸。无藏五谷之处,谓之天空。凡遇此地,并去无留。常令我远敌近,我近敌背,则此利而彼害矣。   夫军欲交战,必择地。前平后高,土实草浅,宽平去处,须用马军;山川险阻,则宜步军。春则背东,夏则背南,秋则背西,冬则背北,此取其风顺也。早不向东,午不向南,晚不向西,取其避日也。夫兵之情形,疾速乘人之不意,游不虞之道,远之如近,近之如远,或出或没,乍舒乍卷,或青或黑,乍隐乍出。形不可测,势变非一。易则尚骑,险则徒行,明于斥堠机埋。勇者一决而胜,懦者犹豫而败。所谓「疾雷不及掩耳,卒电不可假目,起之若惊,用之若狂。如坐漏船之中,伏于烧屋之下。使智者不及谋,勇者不及怒。」阵长者击其中,大方而厚者击其两傍。锐气宜避,惰归可乘。敌众晚捕,敌少早攻。捕、攻如何决胜?经曰:如风发走轮,破竹冲裂,若狼驱羊,如汤泼雪。兵形象木,木方则止,木圆则行。机动辄随,伺其变生。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后背生神,前冲死气。   太公曰:夫置兵于众山之高,为军所捷;众泽之下,为敌所用。凡军背高临下,面向清流,不绝粮道,则兵士全也。处下流而迎上流,恐其决灌投毒。委曲无挂,艰难窄狭,皆不可以停兵者也。    下营法   《军志》曰:「止则为营,行则为阵。」言营阵同制也。法云:「阵中容阵。」谓队伍布列有广狭之制。欲其回转离合,无相夺伦。营中有营,谓部分次序有疏疏密密之法。疏密者,欲其左右救援,不相奸乱。卒有外寇侵轶,皆坚整全备,莫得而动也。苟非规模素定,其孰能与此乎?故司马宣王观武侯营垒处所而叹曰:「天下奇才!」美其法制精妙也。昔卫青出塞,以武刚自环,盖今之车营也。充国屯田,则枝联不绝,盖今之木栅营也。其来尚矣。今采诸家之法着于篇云。   凡置营,先计人数,列营几重,配地多少。随师众寡,一人一步。使队间容队,而宁使剩队,不得少队。已住便定,不得移易。如一厢有剩,所剩之队,有配守御,不使士卒烦扰。如久住暂时,各量其宜。咸立表于十二辰。立五旗,长二丈八尺,审子、午、卯、酉地,勿令邪僻。以朱雀旗立于午地,白虎旗立酉地,玄武旗立子地,青龙旗立卯地,招摇旗立中央。其樵牧汲饮,不得出表外。凡军营,将下之时当营。跳荡、奇兵、马军并战,锋驻队各令严备,持伏一准发。兵法:待当营卓幕讫,方可立队。释伏各于本队下安置。若有警急,随方捍御。其马军下营讫,听总管进止,其马合群牧放。    筑城营法   凡筑城为营,其城身高五尺,阔八尺,女嫱高四尺,阔二尺。每百步置一战楼,五十步置旋风炮一具,每三尺置连枷棒一具。每铺硬板并架城内,去城五十步卓幕。城中置望杆高七十尺,城外置羊马城一重,其外掘濠一重,其外阔三步立木栅一重。栅外更布棘城一重,棘外陷马坑一重,以防外寇冲越。    备夜战法   兵法曰:「昼战多旌旗,夜战多火鼓,所以变人之耳目也。」或曰:黑夜之候,必无与敌列阵克期而战。若但袭敌之营,鸣鼓燃火,适足以助敌人之耳目,于我反害,其义安在?曰:此孙武之微旨也。   凡夜战者,多为敌来袭我军垒,不得已而与之战。其法在于立营,立营之法与阵法同。故《军志》曰:「止则为营,行则为阵。」盖大阵之中必包小阵,大营之内必包小营。前、后、左、右之军,各自有营。大将营居中央,诸营环之。隅落钩连,曲折相去,远不过百步,近不过五十步。道径通达,足以出入部队。壁垒相望,足以弓弩相救。凡路口必立小堡,上置柴薪,穴为暗道,以胡梯上之,令人守望。夜闻鼓声,四处即令燔燎。贼人夜入营门,四顾屹然,皆有小营各自坚守,未知所攻。大将营中或诸小营,先觉贼至者,当按兵勿动。敌贼尽入然后击鼓,诸营皆应,众堡齐起燃火,内照诸营。兵士悉闭门登垒,下瞰敌人。劲弩强弓,四面俱发。若奸人潜入一营,斫营杀士,即诸营举火,出兵四面绕之,号令营中不得辄动,须臾之际,善恶自分。若或出走,皆有罗网矣。    八阵法   太公曰:昔黄帝说八:车箱、洞当,金也。车釭、中黄,土也。鸟云、鸟翔,火也。折冲,木也。龙腾、却月,水也。雁行、鹅鹳,天也。车轮,地也。虎翼、罘罝,巽也。《握奇经》曰:「四为正,四为奇,余奇为握奇。」后人解云:天、地、风、云为四正;龙、虎、鸟、蛇为四奇。或总称之先出游军定两端,天有冲,地有轴,前后为风云。风辅于天,云辅于地。冲重列各四队,前后之冲各三队。风居四维,故以圆。轴单列各三队,前后之轴各三队。云居四角,故以方。天居两端,地居中间。总有八阵。阵讫,游军从右蹑其敌,或警左右。听音望麾,以出四奇。天前冲为虎翼、为风、为蛇盘、为主之义也。虎居于中,张翼而争。蛇居两端,向敌而盘,以应之天也。地后轴为飞龙、为云、为鸟翔,突击之义也。龙居于中,张翼而进。鸟掖两端而应之。于是而三军皆遂。天文、气侯、向背山川利害,随时而进。以正合,以奇胜。   说奇正者多戾。而《握奇》云:「四为正,四为奇,余奇为握奇。」或总称之先出游军定两端者。此为奇偶之奇。阵数有九,而中心奇零之者,以大将握之,以应副八阵之急处也。    旗法有八,附用金革法制   一曰天玄,二曰地黄,三曰风赤,四曰云青,五曰天前上黑下赤,六曰天后上黑下白,七曰地前上黄下青,八曰地后上黄下赤。此乃八阵中之旗色也。兵制曰:二革二金为天,三革三金为地,二革三金为风,三革二金为云,四革三金为龙,三革四金为虎,四革五金为鸟,五革四金为蛇。此八阵各用金鼓之制也。其金革之间加一角音者,在天为兼风,在地为兼云,在龙为兼鸟,在虎为兼蛇。加二角音者会师进东,加三角音者全师进西,加四角音者全师进南,加五角音者全师进北,[革兆]音不止者,行伍不整。金革既息而角不止者,师并旋。   天或圆布,不动,前为左,后为右,天地四望之属是也。风象天居两端,其次云,其次云,左右相向是也。地为静,乃方布。风云各在后冲之前。天居两端,其次地居中间,两地为比是也。地为动,为从天阵变为地阵,或即张形布势,破敌攻围,不定其形,故为动也。云象龙,纵布两天,两天次之;纵布四地,四地次之。于天后纵布四风,挟天地之左右。天前冲居其右,后冲居其左,云居其两端耳。    风后握奇垒篇   书曰:自风后至于太公,俱用是法。古之《握奇文》者,文不满千,理隐难明。范蠡、乐毅、张良、项籍、韩信、英布,亦用是法,得其糟粕。而霍光、公孙弘、崔浩,亦采其华,未尽其实。今以八阵握其人数为垒,班布守地阔狭顷亩,列之于后。    握奇外垒篇   握奇法曰:一军一万二千五百人。以十人为一火,一队二百五十火。幕亦如之。幕长一丈六尺,舍十人。人守地一尺六寸。十以三为奇,以三千七百五十人为奇兵,余八千七百五十人分为八阵。阵有一千九十三人、七分五铢,守地一千七百五十尺。八阵积率为地一万四千尺,率城三百三十六步余二尺,积率城六里余一百七十三步二尺。以垒四面乘之,一面得地一里余二百二十三步一尺。垒内得地一十四顷一十七亩余一百九十七步四尺六寸六分。以为外垒,每三百六十步为一里。   天阵居干为天门,地阵居坤为地门。   风阵居巽为风门,云阵居艮为云门。   飞龙阵居震为飞龙门,虎翼阵居兑为虎翼门。   鸟翔阵居离为鸟翔门,蛇盘阵居坎为蛇盘门。   以天、地、风、云为四正,以龙、虎、鸟、蛇为四奇。   干、坤、艮、巽为阖门,坎、离、震、兑为开门。门首有牙旗、游队列左右。偏将军居垒门,禁出入,察奸邪。垒外有游军入两端,前有冲,后有轴,四隅有辅,以备非常。中垒以奇兵三千七百五十人为中垒,守地六千尺,积地二余里。    合而为一篇   经曰:以一阵之中分而为八阵,听音望麾,以出四奇。飞龙、虎翼、鸟翔、蛇盘为四奇,天、地、风、云为四正。夫善战者,以奇胜,以正合,相生如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奇为阳,正为阴,阴阳相薄而四时行焉。奇为刚,正为柔,刚柔相济而万物成焉。奇正之用,万物无所不胜焉。所谓合者,即合奇正八阵而为一也。    分而为八篇   经曰:风后演握奇图,自一阵之中分而为八阵。   天有冲,或圆布。黄帝曰:「少则圆利。」为主,色尚玄,而为干。   地主静,故方。色尚黄,而为坤。


易藏|儒藏|道藏|子藏| 史藏|诗藏|集藏| 医藏|艺藏|龙藏(乾隆大藏经)


搜佛说,传承国学传统文化智慧
精选摘录 | 搜索说明 | 返回顶部
联系:
- -

©2019/11/11-四库全书(国际站)
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