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注册 | 登陆 | 退出 - 繁體

036-建康实录-唐-许嵩

《建康实录》 高阳许嵩撰 序 司马子长善叙事,古称良史,然班固嫌其疎略,是非颇谬于圣人,言论数篇,以为所蔽。嵩述而不作,窃思好古,今质正传,旁采遗文,始自吴起汉兴平元年,终于陈末祯明三年。 而吴黄龙已前虽引汉历二十余年,其实吴之首事,及晋平吴太康之后三十余载,复涉西晋之年,泊琅琊东迁,太兴即位元年,始为东晋首年。东晋一十一帝一百二年而禅于宋;宋八帝六十年而禅于齐;齐七帝二十四年而禅于粱;梁五帝五十六年而入于陈;陈五帝三十三年止隋开皇元年。陈建首号,梁之末年;梁称元年,齐之季年;齐初即位,宋之余年,则四家终始共用三年,而吴四帝五十九年。南朝六代四十帝三百三十一年,通西晋革吴之年,并吴首事之年,总四百年间。著东夏之事,勒成二十卷,名曰《建康实录》。具六朝君臣行事,事有详简,文有机要,不必备举。若土地山川,城池宫苑,当时制置,或互兴毁,各明处所,用存古迹,共有异事别闻,辞不相属,则皆注记,以益见知。使周览而不烦,约而无失者也。 吴大帝在武昌七年,梁元帝都江陵三年,其实建康宫三百二十一年。 吴上 太祖上 太祖孙权 父孙坚 兄孙策 沈友 太史慈 孙坚吴夫人 周瑜 甘宁 凌统 鲁肃 吕蒙 郑泉 孙劭 陈化 顾雍 士燮 吕范 建康者,本楚金陵邑,秦改为秣陵,吴改为建业,晋愍帝讳业,改为建康。元帝即位,称建康宫,五代仍之不改。故其书举南朝之事。 建业者,古之金陵地。〔2〕案《周礼》牵牛婺女之野,《尚书》禹别九州,曰淮海惟扬州,分为越国,立为扬州,此则扬州之分域。《春秋元命包》曰:“牵牛流为扬州,分为越国,立为杨山。”又云:“厥土下湿而多生杨柳,以为名,其地北据淮,东距海。”颜介曰:“南方水土柔和,其音清,举而切,天下之能言,唯金陵与洛下耳。” 昔周太王长子太伯与次弟仲雍让少弟季历位,俱奔江南,百姓从而君之,自号勾吴。太伯所筑勾吴故城,在梅里平墟,今常州无锡县东三十里,〔3〕故吴城是也。太伯卒,无子,百姓共立仲雍为君。仲雍已下至周章四代,皆君于吴,武王克纣,因而封之,故春秋时其地属吴。自周章以后十八代,吴王夫差即位,无道,立二十三年,当春秋鲁哀公二十二年冬十一月,为越王勾践所灭,其地乃属越。案,周书元王四年,即越王勾践四年,当春秋之末,越既灭吴,尽有江南之地。越王筑城江上缜,今淮水一里半废越城是也。案,越范蠡所筑城,东南角近故城望国门桥,西北即吴牙门将军陆机宅。故机入晋作《怀旧赋》曰“望东城之纡余”,即此城。在三井冈东南一里,今瓦官寺阁在冈东偏也。勾践后七代,一百四十三年,越王无疆即位,元年当周显王三十六年。 越霸中国,与齐、楚争强,为楚威王所灭,其地又属楚,乃因山立号,置金陵邑也。楚之金陵,今石头城是也,或云地接华阳金坛之陵,故号金陵。 楚威王后一百一十余年,当秦始皇二十四年,秦灭楚,兼诸侯,分天下作三十六郡,案,《秦本纪》渭南、河上、中山、颖川、三川、河东、南阳、南郡、九江、鄣郡、会稽、砀郡、泗水、薛郡、东郡、琅琊、齐郡、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代郡、巨鹿、邯郸、上党、平原、云中、太原、雁门、上郡、陇西、北地、汉中、巴郡、蜀郡,已上三十六郡也。〔4〕以金陵为鄣郡,于故鄣属今吴兴郡,浙江以东为会稽郡。楚亡以后一十三年,当始皇三十六年,始皇东巡,〔5〕自江乘渡,望气者云:“五百年后,金陵有天子气。”因凿钟阜,断金陵长陇以通流,至今呼为秦淮。 其淮本名龙藏浦,其上有二源:一发自华山,经句容西南流;一发自东庐山,经溧水西北流,入江宁界二源合,自方山埭西注大江。其二源分派屈曲,不类人功,疑非秦始皇所开。古老相传,方山西渎江土山三十里,是秦始皇开,又凿石<石危>山,西而疏决此浦,后人因名秦淮也。乃改金陵邑为秣陵县,秦之秣陵县城,即在今县城东南六十里,秣陵桥东北故城是也。 秦乃罢周时诸侯,置郡县宰守,以秣陵属鄣郡。汉武帝元封二年,废鄣郡,置丹杨郡,而秣陵县不改,始放虞舜,置一十二州刺史以领天下诸郡,〔6〕则《虞书》所谓咨十有二牧,扬州是其一焉。 自汉初置扬州,治无定所。案,《舆地志》:汉扬州初理历阳,后理寿春。灵帝末,时扬州刺史刘繇为袁术所逼,〔7〕又徙曲阿也云云。 晋永嘉中,王敦始为建康,创立州城,今江宁县城,所置在其西,偏其西即吴时冶城,东则运渎,吴大帝所开,今西州桥水是也。案,《晋书》:孝武太元末,会稽王道子为扬州刺史,治东第,时人呼为东府,因号此城为西州。故传云东府,西州是也。桥逼州城东南角,因以为名焉。王莽改丹杨为宣亭郡。后汉初,还为丹杨郡,郡治于宛陵,统一十七县,而扬州因汉不改,所统六郡,为九十二县也。案:前汉初置丹杨郡,即治宛陵,于潜、江乘、春谷、秣陵、故鄣、句容、泾县、石城、胡熟、陵阳、芜湖、黟、溧阳、未城、〔8〕丹扬、歙县等一十七县,后汉仍之不改,州所领郡亦依旧焉。 太祖上〔9〕 太祖大皇帝姓孙氏,讳权,字仲谋,吴郡富春人也。其先出自周武王母弟卫康叔之后,武公子惠孙曾耳为卫上卿,因以孙为氏。春秋时孙武为吴王阖闾将因家于吴,帝乃孙武之后也。 祖钟。父孙坚。案,《祥瑞志》:钟家于富春,早失父,幼与母居,性至孝。遭岁荒,俭以种瓜自业。忽有三少年诣钟乞瓜,钟厚待之。三人曰:“此山下善,可葬,当出天子。君望山下百步许,顾见我等去,即可葬处也。”钟去三四十步即返顾,见三人并成白鹤飞去。钟记之,后死葬其地。地在县城东,塚上常有光怪,云气五色,上属于天。及坚母孕坚,梦肠出绕吴阊门。以告邻母,母曰:“此梦安知非吉祥也。”坚生,容貌奇异,仕汉为破虏将军、长沙太守。〔10〕灵帝末,董卓作乱,坚乃自长沙举兵讨卓,破卓军于阳夏。〔11〕长驱入洛,修祭汉陵庙,屯军城南。甄官井上见五色气,使人入井,得汉传国玺。文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龙一角缺。案,《后汉记》云:初,黄门张让等作乱,劫天子出奔,左右分散,掌玺者投于井中。其缺者,是汉元后为王莽逼夺,掷玺于地而损之也。后征刘表于荆州,为江夏太守黄祖伏兵杀之于岘山,兄子贲于坚丧还葬曲阿,收其众归袁术于淮南。案,《英雄记》与此说不同,云坚以汉初平四年正月七日,讨刘表,为表将吕公引兵缘山向坚,坚寻山讨公,公兵士下石,中坚,应时死。《别传》云:坚攻荆州,刺史刘表使江夏太守黄祖拒于楚、邓间,祖使将士伏射杀坚于岘山中,二录差尔。坚字文台,少为县吏,年十七,与父钟并载经钱塘匏里,遇海贼胡玉劫南人物,〔12〕于匏里岸上分之。坚望之而启父曰:“彼可取。”因登岸,遂指挥处分似部领。番贼见大惊,将有军众,遂散走。坚独追一骑,收财物而还。坚生四子:策、权、翊、匡。 案,《志林》:孙坚生五子:策、权、翊、匡,吴氏所生,仁即庶子。〔13〕孙策时年十七,父亡后往见广陵人张纮,谘世务事,言雪先君之耻于黄祖,词切意正,涕泣横流。纮心奇之,助成其事。策因委以母及诸弟,径往寿春见袁术,垂涕而言:“亡父昔从长沙入讨董卓,与明使君同盟结好于南阳,不幸遇难,勋业不终。策感惟先人旧恩,欲自凭结,愿明使君察其深诚。”术甚异之,以其父众千人配焉,表为汉折冲校尉,使破庐江太守陆康,〔14〕时汉献帝兴平元年也。明年冬,术以策为殄寇将军。初,袁术表策舅吴景为丹杨太守,及术据寿春,而扬州刺史刘繇走,渡江,遂逐景,奔历阳。策因谘术征繇,领兵千余,骑数十匹,宾客乐从者数百人,兴平二年十二月发自寿阳,比至历阳,众已五六千。济于横江,大破刘繇牛渚营,追败繇于曲阿,转斗千里,郡县归伏。遂东破严白虎于会稽,白虎走,义士许昭匿之。程普请讨昭,策曰:“有义于旧君,有诚于故友,此丈夫之志也。”遂舍昭引军屠东冶,白虎降,杀之。改置官吏,镇于会稽。破太史慈于泾口,复任之。以舅吴景复领丹杨太守。南讨豫章、庐陵定之。时袁术将僭大号于江北,策乃使张纮为书绝之,自领会稽太守,以张昭、张纮等为腹心谋主。遂调时节贡赋于汉,曹操乃表策为讨逆将军,封吴侯。策虽外见受官,内怀三分之计。及袁术败死,其部曲将术家属归庐江太守刘勋。策既定江东,遂引兵与周瑜西渡,袭皖城,大破刘勋于庐江,取袁术乘舆百工器物而归,以李术为庐江太守,守皖。初,荆州刺史刘表使黄祖子射来救刘勋,策转破射于西塞之水,而追杀其将刘虎、韩晞于沙羡县,还定豫章,走华歆。以从兄贲领豫章太守,留贲弟辅将兵住南昌,策谓贲曰:“僮芝自署庐陵太守,〔15〕兄今据豫章,是扼其咽喉而守其门户也。但当伺其形便,因令国仪杖兵而进,一举可定矣。”案, 《江表传》:〔16〕后孙贲闻僮芝病,即如策计,引周瑜上巴丘,外为形势,遂与其弟辅进庐陵而据之。 时曹操既扼袁绍而不能禁,因与策为好,以弟女配策小弟匡,复为子章取策从兄贲女为夫人。〔17〕 建安五年四月,广陵太守陈登治射阳,阴遣间使以印绶与严白虎余党,于会稽图取策。策密知之,讨登,至丹徒。〔18〕闻曹操与袁绍相拒于官渡,将欲谋渡江迎献帝。 初,吴郡太守许贡见策英杰,乃表“策勇盖天下,骁雄似项羽,请朝廷征入,不然必为后患。”策微知,使人遮得其表,而召贡责之,令武士绞杀。及此兵屯江上,因出猎,马骏,去从骑远,为贡客许昭伏刺之,伤面。


易藏|儒藏|道藏|子藏| 史藏|诗藏|集藏| 医藏|艺藏|龙藏(乾隆大藏经)


搜佛说,传承国学传统文化智慧
精选摘录 | 搜索说明 | 返回顶部
联系:
- -

©2019/11/11-四库全书(国际站)
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