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注册 | 登陆 | 退出 - 繁體

053-台湾旅行记--

台湾旅行记 邱文鸾   台湾之沿革台湾古称东鳀,至隋称琉球。元末置巡检于澎湖,以隶同安;中国之建置自是始。明万历末年,荷兰据台湾,筑城于一鲲之上,名台湾城;台湾之名于是始。天启五年,海寇颜思齐入台湾,郑芝龙附之,而荷兰犹盘踞台湾;思齐引倭人剽掠海上,与荷兰共有台湾之地,以为巢穴。其所属部下多中土人;中土人之入台湾,自思齐始。思齐死,贼众立芝龙为长,于是郑氏遂有台湾之地。(清)顺治三年,芝龙降;荷兰遂尽据台湾。顺治十八年,芝龙子成功以江南败师,入台湾逐荷兰人,改台湾城为安平镇(距台南六、七里,今日人辟为商埠);建首都于台南,称承天府;置天兴县于嘉义、万年县于凤山。康熙二年,成功死,子经嗣。二十年,经死,子克塽嗣。二十二年,水师提督施琅统师专征,大战于澎湖,克之;克塽降。于是台湾全岛归入清之版图,置台湾、凤山、诸罗三县于南部,经营二百年。光绪十一年,改台湾为一省,移首府于台中;光绪二十年,更移于台北。二十一年中东之战,吾师丧败,割台湾全岛以媾和。从此数千里膏腴之地,竟为日本囊中物矣。惜哉!   台湾之地势及物产台湾卵形,南北长六百里、东西广二百四十里,周围殆二千余里。地跨温、热两带(踞嘉义里许有北回归线标,南为热带、北为温带),自北纬二十五度三十分至二十一度四十五分、东经一百二十二度六分至一百二十度二分。今分三部,北曰台湾北部、中曰台湾中部、南曰台湾南部;北多山而中、南平坦。其物产甚伙,略分三部:北之茶、中之米、南之糖;计全台一年可进五千四百余万金,且日见增加。再后数十百年,必倍蓰此数,又可断言者。台湾一岛地,其中大部分之山地皆为生番所占有。其可生产之地,不过周围一小部分而已,出产尚如此之富。吾国全国之大,其进款几何?有心人观之,当作如何感慨也!   台湾之农业机关台北为首府之区,今日人置有总督焉。其总实业机关为殖产局,分设有农事试验场、林业试验场、苗圃试验场、园艺试验场、养蚕所,农事试验场内附农业讲习所及畜产区。其各辖厅有殖产科,又有林业试验支场及地方农会;农会皆附有农场。此外,安平镇有茶业试验场,台南有甘蔗试验场,各地方又有实地练习所。台北有研究所,为研究肥料土壤物质之良否以及工业、卫生等事。以上各农业机关,其成绩皆有可观;精益求精,使尽美尽善而后已。故台湾农业,近有一日千里之势。吾国农业尚在幼稚,虽有一二农业机关,不过悬一空名而已、不过多一糜费而已,至实际毫无裨益。此吾国农业之所以不能发展也。   台湾之实业会社日本人民之投资极着信用,故其株式会社亦极发达。如制糖、制酒、制茶、制瓦斯、制木材、制水产等项,皆集会社、用机器为之。计全台百万以上之会社,殆四、五十所;其出产之富,可想见矣。然其人民投资之信用,盖由企业者之热心会社能使事业扩张而收其实效也。惟吾国则否;尝藉会社之名而为个人敛财之地,至事业成败,置之不理。甚至旋起旋灭,空投巨资于乌有。此吾国民之所以无投资信用,亦实业不能发达之一大原因也。悲夫!   台民之教育台湾昔为蛮地,今遍地皆设学校。如台北一区,有大稻埕公学(分男女二校,计共千余人)、「国语」学校、中学校、工业讲习所、医学校;各校学生,均六、七百人。台中、台南,亦各有中学一所。其它各辖厅,尚有小学多所。其课程,多附有农业、金工、木工、手工各实用学科;使其毕业后,人人皆能自食其力。然日人对于台民虽有教育,而在社会至高不过一中等位置,至政界更无立足之余地。此亦日人限制台民之一例也。   台民生活之状况台湾自归日后,其调查最清晰;如某家之贫富、职业之有无,皆一一查明。内地苛税频繁,土著生活极形困苦。凡有能力之男子,无论贫富皆令其有职业,或耕种、或贱役、或工场作业。监狱内亦附有工艺,使之各习一艺,日给与工资,为其贮蓄;待罪满出狱,将其所蓄工资为其营业资本。惟日人能养之,故虽横征暴敛而台民不怨。且全台之大,未见有一乞丐者:未尝不叹日人经营台湾之善也。总之,日人治台如英治印度、法治安南,使其永沦于奴隶之籍而不自觉也。今之灭人国者如此,可不惧哉?   日本之官吏及国民余虽未亲莅日本,而见其驻台官吏及人民,可想其大概矣。日本国民最富服从,其阶级甚严。惟其能服从,故行一政、出一令,如风响之相应;亦惟其能严,故无陵上虐下之举。日人尚朴,其常服皆穿和衣、着木屐;至服西装者,百无一、二。其在台湾,凡为总督管辖,无论官吏及学校教员皆服制服、佩短剑,衣冠皆有徽章。其出入一如常人,以视吾国官吏之前呼后拥、作福作威者,其相去又不可以道里计。其妇女,多业商。日本虽数千万人民,然人人皆能生产而无游民,此日本之所以能自强也。吾国四万万人民女子居其半,女子多无职业,余又老幼不能职业者居其半,余又游荡无业者居其半;至能生产者,不过十之一、二。一人生之,十人坐而食之,国安得不贫!   日本之政党日本政党竞争固激烈,然能互相监督,使不越政党范围之外。如某党得势,他党为监督;一有劣迹,即群超而攻之。故在位者,不敢妄为徇私:此日本之所以能得政党之助也。吾国政党如何?只知分门别户而已。岂政党有善、有不善欤?抑亦在人为之耳。孔子不云乎?「为政在人」。苟不得其人,虽良法美意,亦行之而无益;岂特政党已乎!   日本之土地、人民,吾四川一省犹且过之;然其能胜强俄而称雄于东亚者,岂无故而然欤!劝以上所论列之事,亦可知其一、二矣。   余详日记。   十二月四日晴   是日霁明,惠风和畅。午前,豫集行装。申刻,进晚饭;饭后偕诸友出城外,抵南台之德兴洋行。酉刻,乘「神岛丸」小轮船;戌刻,抵马江,登「湖北丸」轮船。此轮属大阪轮船公司,有二千六百二十吨(商船计容积,一吨四十立方尺;军舰计重量,一吨一千六百八十斤)。每吨船价二、三百金,计全船可值七、八十万金。自欧战后,每吨值五、六百金。   五日晴   是日巳刻开驶,出五虎口;诸友登舱顶,察闽江要隘,诚天险也。回想甲申之役,法人以五艘军舰入吾马江,势如破竹;丧师失地,耻辱甚矣!地利足恃乎哉?   风静,船极平稳。丑初,抵台湾之基隆;以夜故,泊港外。自马江至基隆,计水程四百余里。基隆自归日后筑港开商,亦一繁区。舱内气浊,不能耐;偕友人登舱顶,纵谈世事。至黎明,归寝。   六日晴   辰刻,进港;口甚狭,中筑有防波堤。初由医官及警察数人登船查检各人之身体及护照,盖恐有传染病也。巳初,登岸。巳正,乘台北行汽车;午初一刻,抵台北。自基隆至台北,计程十五英里(一英里合二里八分),共费时一时十七分钟,速力甚小。路旁山地多植茶,间植果艺。土著多业农,屋宇殊卑陋,尚多茅屋。林本源庶务长郭君迎于车站,盖先期电约也。步行至林本源第一房事务室。林本源者,林薇阁之房号,咸福州所谓「台湾林」也。雄于资,富冠台湾;其田产之厚,足称巨擘。同行师友,咸寓其家;膳费一切,则皆出于蔡君法平:亦可感矣。   未几,进午饭。饭后,偕友游大稻埕新市衢。台北昔为府治,前清置有巡抚,今台湾总督亦驻焉。城墙皆毁,仅存城门,内外皆筑马路、建洋楼;街衢甚宽,殆七、八丈。见城门巍立,不觉作「故宫禾黍」之叹!   晚,又与一二知友游大正街。至则牌坊辉煌,书「大正会联合大卖出」八字,皆用电火嵌成。全街电光如织,光同白昼,为全台最繁盛之区也。大卖者,薄利多卖也。购货三百钱以上,赠券一枚;将券至总会所换签一枚,一等者赠金千圆。次第递减,所以激励购者之兴趣而扩其销路也。往来男女多日人,皆穿和服;屐声格格、大袖长衣,然后知彼邦人士之朴质也。国家之可贵者在精神,而不在外观。日本自维新以来,百废俱举,骎骎乎欲与欧美并驾齐驱;至其衣服、起居,尚守古朴而绝不变更。惟吾国人则否;稍染文明者,即竞炫于外观。至内中之有无,置之不讲,甚至外金玉、内败絮而恬然不以为耻者。故吾国奢靡之风日长而道德亦日堕坏于冥冥中,可胜叹哉!继往公园见一铜像,像下有石刻牛头四个,水从口中喷出。旁植花木,殊雅洁。侧立一牌坊,亦用电光嵌成「生血液」三字,且具各色,忽红、忽绿、忽黄,忽白而绿、忽绿而红。顶用电光嵌成商标,其电光倏变红色如二条蚯蚓,沿两边而下;倏变绿色如长蛇,复沿二边而上:连间不辍。有趣哉!有趣哉!商业之最重要者商标,故妆饰商标为商业第一要着。继至市场,游者接踵,秩序井然。   戌刻归寓,宿林本源第一房事务室。   七日阴微雨   卯初兴,进早饭。饭后,各束糗粮一包;经府城,栉风沐雨,至苗圃试验场。苗圃者,即栽培苗木而播为植树之用也。由该场主事金平先生导往参观。植物种类甚伙,多热带树,如印度橡皮树。扇芭蕉(产亚非利加之西边;叶似芭蕉,其形如扇,故名)、黑檀(产台湾)、椰子紫檀、香水茅(叶似茅,香气扑鼻,为制香水之原料,故名;产新加坡)、阿巴喀(英名Abaca,纤维类;可制船索用,其坚韧异常。形似芭蕉,产斐律宾)、本岛产木棉树(皮如癞虾蟆;大者一年可收棉四、五斤)。其它尚有树杞、爪哇棕、Cawclistason、槟榔、菩提树、Cocimtan、肉桂、本岛产咖啡茶、橡皮树、玖玛、桧等数十种;以迫于时,不能一一详询。次至林业试验场,场内所植树木多外国种;场面积五万二千三百八十七坪又三十三平方尺(一坪三十六平方尺)。盖试验其土宜性质之良否也;良者播之,劣者弃之,并报告而使之改良。内有动物园,均用铁线罩之;家禽为一列,飞禽如莺哥、山娘(吾乡所谓长尾箭)等为一列,猴类为一列,熊、野豕、白猴等为一列,孔雀、雉、鷩等为一列,巨蛇为一列。又有一圆池,上盖铁罩,内有白鹤、孔雀、白鹅等。右旁尚有动物室四所,因催迫甚急,不暇遍览。   次至专卖局,即专卖樟脑、鸦片、盐、烟四种物之局也。侧附樟脑精制工场,由监督派员导往参观。精制者,即由山地樟木片粗制樟脑及油混合物运到此场而加工精制者也。机器甚繁,略可分为分馏釜、分析器、冷却器。分馏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五种,顺序分馏,使无弃物而后已。兹列其程序如左:


易藏|儒藏|道藏|子藏| 史藏|诗藏|集藏| 医藏|艺藏|龙藏(乾隆大藏经)


搜佛说,传承国学传统文化智慧
精选摘录 | 搜索说明 | 返回顶部
联系:
- -

©2019/11/11-四库全书(国际站)
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