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注册 | 登陆 | 退出 - 繁體

195-渤海国记--黄维翰

  渤海以粟末靺鞨部建国而兼有朝鲜濊貊沃沮夫余高丽弁韩挹娄铁利拂涅越喜汨咄安居骨诸国部种族   粟末部与挹娄铁利拂涅越喜汨咄安居骨俱为靺鞨诸部之一其先同出于肃慎氏   朝鲜前王箕子殷人传四十余世 【三国魏志濊传】 后王卫满燕人其人民有真番朝鲜蛮夷及燕齐亡人 【汉书朝鲜传】 赵亡人 【三国魏志濊传】   濊貊人民为周初海东诸夷之一 【周书肃慎之命传原文作貌释文作貊】 或曰北方豸种 【说文】 而自谓与句骊同种 【后汉书濊传】   沃沮人民言语饮食居处衣服有似句骊 【后汉书东沃沮传】 疑亦句骊同种夫余人民为周初海东诸夷之一 【周书肃慎之命传】 其后杂有濊貊人建国于其地故也有高丽人地相接故也   高丽人民为周初海东诸夷之一 【周书肃慎之命传】 朱蒙建国以后多中国人有被俘者 【后汉书高句骊传连岁寇钞驱略小民动以千数】 有来奔者 【北史燕王冯弘拥其城内士女入于高丽 隋书兵部侍郎斛斯政亡入高丽】 有流入者 【北史北齐文宣帝使崔柳使于高丽求魏末流人柳以五千户反命】 亦有肃慎扶余宇文契丹种人 【朝鲜史西川王十一年拔肃慎檀城迁六百余家于夫余南乌川降部落六七所以为附庸 又文咨明王三年夫余王及妻孥以国来降 魏书宇文传逸豆归奔高丽 北史契丹传以万家寄于高丽】 弁韩东汉以后为百济国杂有新罗高丽倭等亦有中国人 【北史】   汉元朔三年濊君南闽等率二十八万口诣辽东内属 【后汉书濊传】 疑合朝鲜沃沮言濊貊无此众也三国时夫余户八万高句骊三万东沃沮五千濊二万北魏时高丽人户参倍于前 【北史高丽传】 隋时粟末部胜兵数千伯咄部胜兵七千安居骨部拂涅部胜兵并不过三千 【隋书靺鞨传】 唐初高丽户六十九万百济户七十六万 【新唐书】 渤海建国夫余沃沮濊貊人户宜尽属之高丽百济户来属数不可考旧唐书渤海编户十余万胜兵数万新书同五代会要渤海胜兵丁户四十余万辽史渤海兵数十万   渤海王姓大氏世君之国故大氏多显官 【案罗泌路史大庭氏之后有大氏晋书慕容廆传宇文屈云别帅大素延攻廆于棘城册府元龟晋怀帝封鲜卑别帅大飘滑大屠瓮兄弟为亲晋王北史大沮渠蒙逊传匈奴有沮渠官蒙逊之先为此职羌之酋豪曰大故以官为氏以大寇之大氏之见于旧记多矣渤海大氏出自中国出自宇文鲜卑或羌抑托始于乞乞仲象父子俱不可考五代会要曰大舍利乞乞仲象者舍利官名大为氏则与北史书大沮渠蒙逊同义大氏世为渤海王故大氏贵于他族如大常靖大素贤等不胜书也震钧渤海国志仲象本姓舍利至祚荣始称大氏舍利女真语泉水也大者女真语尊长之称读为平声索伦语则为都一音之转今满洲姓有赫舍里氏或为大氏之族乎 案赫舍里氏金史为纥石烈氏】 大諲譔子光显奔高丽改姓王氏详人物诸王子篇   右姓六 【松漠纪闻】 曰高氏高句骊王国姓也 【有入唐使同平章事高宝英等震志高氏为辽东望族满洲汉军皆有之其初则出于渤海或曰高丽王朱蒙后也入满洲为高佳氏满洲姓凡曰佳者其义同家盖译音也】 张氏 【大将张文休 震志满洲有章佳氏】 杨氏 【入唐使杨芳度杨吉福等震志满洲有杨佳氏】 窦氏乌氏 【震志满洲有乌札氏】 渤海亡遗民皆据地自立通宋而拒契丹定安乌惹二国王皆乌姓也详遗民篇李氏 【入唐使李尽彦李继常等震志满洲有李佳氏】   庶姓着见者有任氏 【武王武艺舅任雅相震志满洲有任佳氏】 贺氏 【入唐使贺祚庆入日本使政堂省左允贺福延震志满洲有赫佳氏】 王氏 【入日本使政堂左允王新福】 公氏 【入唐使公伯计震志满洲有恭佳氏】 周氏 【入日本副使周元伯】 裴氏 【入日本使文籍院少监裴颋入唐使守和部少卿裴璆震志满洲有培佳氏】 吕氏 【入日本使工部郎中吕定琳】 辛氏 【入唐使辛文德】 申氏 【将军申德后奔高丽震志满洲有申佳氏】 茆氏 【入唐使茆寿贞】 崔氏 【入唐使崔宗佐殿中少令崔礼光震志满洲有崔佳氏】 马氏 【入唐使马文轨震志满洲有马佳氏与费莫氏同族】 葱氏 【入唐使葱勿雅】 己氏 【入日本使云麾将军己珍蒙】 慕氏 【入日本使护 【护:辅】 国大将军慕施蒙】 史氏 【入日本使司宾少令开国男史都蒙】 刘氏 【入唐学生刘宝俊】 朱氏 【入唐学生朱承朝】 茹氏 【入唐使都督茹富仇】 吴氏 【工部尚书吴兴后奔高丽】 赵氏 【入唐学生赵孝明】 徐氏 【徐昂以治天历名】 平氏 【入后唐使平宪】 列氏 【入后唐使列周义】 文氏 【入后唐使文成角震志满洲有文扎氏】 梁氏 【渤海人梁福为金太祖诏谕其乡人】 夏氏 【太保夏行美】 又有卫氏疑朝鲜王族 【史记朝鲜王满燕人卫姓 渤海有铁州刺史卫钧】 金氏朴氏疑新罗王族 【大原利武朝鲜史表新罗国朴氏十王金氏十八王唐书新罗传其王亦金姓也 渤海有检校开国男朴渔奔高丽】 燕氏解氏木氏则百济大姓 【北史百济八大姓燕氏解氏木氏渤海燕颇以黄龙府叛辽又有入唐学生解楚卿入唐使木智蒙 震志满洲有穆佳氏】 合之王族右姓凡四十姓   奴婢无姓者则从其主 【松漠纪闻】   论曰渤海起靺鞨靺鞨诸部各有长旧时未能统一也益之以朝鲜夫余高丽濊貊沃沮诸国遗民言语不相通也饮食衣服居处不同俗也刚柔殊其性而燥湿险夷异其地也欲以政刑道齐之虽盛王有所不能汉置苍海真番诸郡寻即废徙唐置安东都护于 【于:府】 府 【府:于】 平壤十余年而徙之辽东有司不能理民亦不受理也故唐以后边外州郡例羁縻之渤海所属国部种族众矣其长驾远驭之略因俗适时之道必有大过人者不然何以内外维系根蟠枝互历二百余年而不之解也渤海虽亡而辽金元明之世其人与族恒见于载籍而优视之与外史之称秦人汉人唐人相耦惜乎仅以材武见也夫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虽材武者无以违之矣   ○礼俗   国人谓王曰可毒夫面对曰圣主笺表称基下父曰老王母曰太妃妻曰贵妃长子曰副王诸子曰王子 【案新书无面对二字册府元龟可毒夫作可毒大五代会要作可毒失而俱有面对二字有者是惟夫大失三字未审应作何字】   王之命为教上书于唐有奏有表状致日本国书曰启中台省致日本太政官书曰牒渤海诸王皆右文初建国即有文字书契文王嗣位遣使入唐写唐礼三国志晋书三十六国春秋 【册府元龟】 渤海王数遣诸生诣京师习识古今制度 【玉海】 遂为海东盛国 【旧唐书】   武王文王及大彝震大虔晃大玄锡俱遣诸生肄业唐太学 【朝鲜历史】 史不悉书武王所遣生六人开元三年二月抵京师 【玉海】 大彝震所遣生咸和四年归国者三人李居正朱承朝高寿海同年随谢册命使至者三人解楚卿赵孝明刘宝俊 【旧唐书】 咸和八年随王子大明俊诣唐学生十六人唐敕青州观察使放六人到上都余人勒回本国 【唐会要】 大光晟大元谦 【光晟咸和四年朝于唐后唐尝以元谦试国子监丞朝鲜历史作光晨元兼无姓当指二人言也】 高元固等号为硕学徐昂治天历传授日本宣明历大简之以画名 【朝鲜历史】 裴颋及其子璆以词章名 【日本史】   渤海王出入有乘舆羽卫辽时犹存谓之渤海仗天显四年太宗幸辽阳府人皇王备乘舆羽卫以迎干亨五年圣宗东巡东京留守具仪卫迎车驾此故渤海仪卫也 【辽史】   渤海有文字礼乐 【金史太祖纪】 文王时己珍蒙聘于日本日皇御中合门己珍蒙奏本国乐女真建国有雅乐有散乐有渤海乐有本国旧音泰和初有司奏太常工人数少以渤海汉人教坊及大兴府乐人兼习以备用 【金史乐志】   官民岁时聚会作乐先命善歌舞者数辈前行士女相随更相唱和回旋宛转号曰踏锤 【王曾上封事】   国都有球马之会大諲譔初年契丹夷离廑辖底挈其二子迭里特朔括来奔辖底黠而辨伪为失明后因会与二子各夺良马亡归 【辽史辖底传】   渤海既亡契丹迁忽汗州遗民于东京以击球为禁萧孝忠为东京留守疏言东京重镇无从禽之地若非球马何以习武天子以四海为家何分彼此宜弛其禁辽主从之 【辽史萧孝忠传】   民知稼穑地苦寒不宜水田 【日本史】   所居屋皆就山墙开门 【王曾上封事】   男子多谋略骁勇出他国右谚曰三人渤海当一虎 【契丹国志】   妇人皆悍姤大抵与他姓相结为十姊妹迭几察其夫不容侧室及他游闻则必谋寘毒死其所爱一夫有所犯妻不觉则羣聚而诟之争以忌疾相夸故契丹女真诸国皆有女倡而其良人皆有小妇侍婢唯渤海无之 【松漠纪闻】   男女婚娶多不以礼必先攘窃以奔至金世宗诏禁绝之犯者以奸论 【金史世宗纪】   妇女拜而不跪自武后时始 【王应麟玉海引张建章渤海记】   俗信佛唐开元四年渤海王子朝请入寺礼拜唐许之渤海使之如日本者亦尝敬礼焉日本安倍吉人有闻渤海客礼佛感赋诗见杂 【脱识字】 篇   识 【识:衍文】 渤海富室安居踰二百年往往为园池植牡丹多至二三百本有数十干丛生者皆燕地所无 【契丹国志 案指辽时渤海人言之】   论曰东方太阳之所出也故其人文柔而好生朝鲜高丽诸国以之北方积阴之所凝也故其人武健而耆杀匈奴契丹诸国以之渤海国于东北有高丽故地而西与契丹接壤故风俗与二国略同夫劲悍喜战鬬固靺鞨本性而能范之以礼陶之以乐泽之以诗书使举国成为风俗高武文宣诸王贻谋远矣   渤海国记上篇   ●渤海国记中篇   崇仁黄维翰申甫纂辑   地理   职官   人物   物产   ○地理   上京龙泉府


易藏|儒藏|道藏|子藏| 史藏|诗藏|集藏| 医藏|艺藏|龙藏(乾隆大藏经)


搜佛说,传承国学传统文化智慧
精选摘录 | 搜索说明 | 返回顶部
联系:
- -

©2019/11/11-四库全书(国际站)
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