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注册 | 登陆 | 退出 - 繁體

620-竹叶亭杂记-清-姚元之

  吉神一层全用朱书。每日推其所应有之吉神注之。五日注候,半月注气,一月注节。“节”、“气”、候“三字朱书。某节、某气亦朱书,墨注某时某刻。其某候则墨书。如其日应注日出、日入时刻,则朱书于吉神之后,分作两行。又墨书昼若干刻、夜若干刻于日出、日入之后,分作两行。若是日应书躔及某将,亦注于吉神之后。朱书此日二字,下云:某时某刻日躔,某某在某宫为某月将。”某月将“三字复朱书。其每日所宜,”宜“字朱书。其宜用何时,亦双行注于下,与颁行本同,但朱书耳。其日不宜者,亦注明不宜某某,”不宜“字则墨书矣。   但其日注宜则不注不宜,注不宜则不注宜,宜与不宜不同日注也。遇上下弦,则书于上格日辰之右。朱书“上弦”及“下弦”二字,墨注时刻。遇日干与皇上景命同者,则亦朱书。   祈年之礼见于《周官》。日用上辛见于《月令》注。王肃云:周以正月祭天以祈谷。《春秋传》曰“启蛰而郊”,则祈谷也。顾宪之议《春秋传》以正月上辛郊祀。汉平帝元始五年正月六日辛未郊。唐贞观《礼》:正月辛日祀感生帝以祈谷。郊之用辛,代有明议,然于春前、春后其义未昭。齐永明元年立春在郊后,世祖欲迁郊,王俭启云:“景平元年正月三日辛丑南郊,其月十一日立春。元嘉十六年正月六日南郊,其月八日立春。近世明例,不以先郊后春为嫌。”宋英宗治平二年正月上辛祈谷,礼院言:元日朝会、寿圣节多与上辛相近,常改用中辛,非尊事天神之意。真宗景德四年以前,祈谷止用上辛,其后则用立春后辛日。寻南齐王俭之议,不以后春为非。推治平礼院之言,必以上辛为是。有明祀典多旷。   嘉靖九年以孟春上辛日祈谷,嘉靖十年以启蛰日祈谷,盖亦无定制也。历代以来或乖古制,或拘上辛,典籍所陈,迄无一例。我朝康熙五十五年正月十日上辛,以尚未立春,议改下辛。雍正十三年正月十日上辛,十二日立春,以典礼不应在春前,议改次辛。乾隆十六年、三十年、五十四年俱以辛在春前改用次辛。嘉庆己未九月,上以孟春祈谷为本年预兆农祥,若在春前,于乘阳之义未当,始以立春为度,著为令。如春在腊月,而上辛亦在年内,未便隔年行祭辛之礼,则改用次辛;如春在年内,而上辛在元旦及初二三日,未便于岁除新岁之日出城宿坛、亦改用次辛;如得辛遇正月七日世祖忌辰,祗承之义,统于一尊,不以展期,惟礼成回宫,乐设而不作;若遇元旦斋戒,则停止朝正,于祈谷次日补行受贺。樱祀大义,至我朝始正。嘉庆二十五年正月初五日朝贺,以元旦为斋戒期也。   地坛于乾隆十七年初建斋宫。□□年高宗宿斋,从官多受者。以后夏至俱斋宿宫内,祭日至坛。嘉庆庚申,礼官以旧仪请,上以是岁升配礼须前一日致告,未便回宫,因于雍和宫斋宿。睿皇揆义定礼,精详周备如此。   嘉庆十七年壬申三月二十日,皇帝幸南苑大阅,盛典也。先期会议所有仪注,录于左:办理阅兵大臣事务管理都统事务和硕庄亲王臣绵课等为恭进大阅仪注事,臣等公同会议,明年三月二十日皇上阅兵之日,请将马上仪仗在行宫门外排列。设黄幄于南苑晾鹰台,幄后设圆幄,恭候皇上躬御甲胄。列陈时,八旗号纛各按本旗汛地建立。黄幄两旁以前銮仪卫排列,蒙古画角二对。次排亲军画角。又次八旗海螺。护军乘马从两旁依次排至鹿角前。八旗传宣官俱穿马褂战裙,在台下两旁乘马排立。大门侍卫每翼各派六员,亦令穿马褂战裙,乘马,在传官之前近台排立。领侍卫内大臣等于新满洲、索伦、蒙古侍卫内,派马上娴习者三十员,不使擐甲,令乘马,在传宣、侍卫之末,按翼排列,备控轶马。令警跸官兵在台下两旁雁翅排列。将阵内设立正黄旗汉军信炮,于镶黄、正黄二旗之间排列。汉军八旗鹿角在阵前首纛下排列。鸟枪兵在鹿角后排列。汉军炮位在鹿角两旁排列。   护炮鸟枪、藤牌在炮位之后排列。汉军炮位之次,内火器营炮位,鸟枪、护军、炮手画分两翼,间隔排列。头队八旗、前锋、护军在火器营之后按翼分旗排列。   次队骁骑,亦按翼分旗在头队之后排列。翼队交冲官兵,请照乾隆四十二年,将左翼之健锐营、右翼之外火器营官兵,每翼各派三百五十员名乘马向前雁翅排列。   翼队骁骑在交冲兵后,按旗雁翅排列。镶黄旗汉军信炮在行宫门前稍远之处排列。   办理阅兵事务之王大臣等擐甲在晾鹰台排列。接驾阅操之前,兵部大臣具奏。圣驾将出行宫,门前所设信炮施放三次。驾出之后,作《铙歌大乐》,奏《壮军容》之章。马上仪仗导引皇上升晾鹰台圆幄,躬擐甲胄。扈从王大臣侍卫等亦轮流甲胄。擐甲毕,前引大臣、兵部大臣导引皇上御黄幄升座。部院大臣等咸蟒袍补褂前进,在黄幄前两旁排列。豹尾班两旁之次,散秩大臣、三旗侍卫等量其地方,按翼驻立。豹尾班之后,建立黄龙大纛,酌派侍卫等于两边驻立,断后管辖。众既排定,恭献御茶。皇上用茶时,众皆跪叩,献。进茶侍卫退,赐众饮茶。照例派捧茶侍卫等,咸服蟒袍补褂。赐茶毕,兵部大臣等进前跪奏请鸣角。黄幄前蒙古画角先鸣,次亲军海螺、传令海螺以次递鸣,声至鹿角前,鹿角海螺、前锋护军海螺接鸣,后蒙古画角、亲军海螺止鸣。传令海螺退回台下两边,排列阵内。   视传令退后,将正黄旗汉军信炮施放三次,举鹿角。兵闻击鼓而进,鸣金而止,麾红旗则枪炮齐发。如此九进。至第十进,连环枪炮齐发。连环枪炮发毕,鹿角分开八门,八旗藤牌兵丁由鹿角出,排班驻立,各随金鼓而舞。藤牌舞毕,退回。   八旗汉军鸟枪、满洲火器营、鸟枪兵亦由鹿角出,各按汛地排立整齐,施放进步连环枪。头队前锋、护军各旗结队由鹿角出,以待施放进步连环枪毕。次队亦随同前进,两翼交冲官兵亦即催马前进,左翼于镶白旗号纛,右翼于镶红旗号纛之下,伺候进步连环枪毕。退回时,头队前锋、护军一齐鸣螺呐喊前进,各按汛地排立,交冲官兵即催马呐喊交冲。交冲毕,殿后前锋、护军务至本旗号纛下排立。   殿后兵进后,枪炮、鹿角兵、前锋、护军队各旗结队鸣螺撤回。撤后,殿后兵结队鸣螺撤回入阵,仍在原排列处整齐排列,兵退至原排列处立定。兵部大臣等奏大阅礼成,请皇上御圆幄释甲胄,扈从王大臣、侍卫等随释甲。驾还行宫,作《铙歌清乐》,奏《鬯皇威》之章。俟皇上入行宫后,正白旗汉军施放信炮三次。   阅兵大臣官员等各回营释甲,带领该官兵,各按队伍,沿途严行管束,陆续进城。   查旧例,八旗满洲、蒙古、汉军、前锋营、扩军营、内火器营,共安营三十四座。   此次既加增健锐营、外火器营交冲,臣等请于左翼之末增健锐营一座,右翼之末增外火器营一座,共安营三十六座。明年开印后,臣等将派出操阅之大臣官兵,带往仰山洼多演数次,仍带往南苑操演数次,以备大阅。嘉庆十六年十二月十四日奏。   又为查阅队伍仪注事,臣等会议,得三月二十日皇上大阅之期,大臣官员兵丁等将队伍排齐,兵部大臣奏闻。驾出行宫,升晾鹰台圆幄,躬亲甲胄,随从王大臣侍卫等亦擐甲胄。俟擐甲毕,御前大臣奏闻,驾自晾鹰台乘骑,由中路行至左翼鹿角之末,正蓝旗汉军鹿角开门,入队伍,在鹿角之后汉军兵丁之间查阅,至右翼鹿角之末,镶蓝旗汉军鹿角开门,出队伍,仍由中路升晾鹰台。查阅队伍时,前引大臣、兵部大臣等导引,随从大臣、阅兵王大臣等随行,御前侍卫、乾清门侍卫等皆随行,其次豹尾枪随行,豹尾枪后金龙大纛随行,三旗侍卫等按次随行。派出带队大臣等各在所带队伍汛地乘骑驻立。部院大臣等是日皆蟒袍补服,在晾鹰台排列。皇上查阅队伍毕,临晾鹰台黄幄,升御座,进茶。及大众赐茶毕,兵部大臣跪奏请鸣螺演阵。恭绘阵图,一并恭呈。嘉庆十七年二月初八日奏。   国朝丧制皇帝二十七日而除,高宗当世宗升遐之日,欲行三年之丧,诸臣引据经义陈恳,乃持服百日。嘉庆四年,仁宗欲持服三年,王大臣以大礼服制著有定制,再四请循旧制,始勉从所请。缟素百日,仍素服二十七月。嘉庆二年二月七日,孝淑睿皇后之丧,时以礼统于尊,辍朝五日。睿皇素服七日,遇奠摘缨。所有王公大臣及官员兵民人等俱只素服七日,不摘缨,照常剃发。睿皇仍谕:“辍朝期内,各衙门章疏及引见等事照常呈递。其七日内,圆明园值宿奏事之王大臣等,及引见人员俱常服,不挂朝珠。”此礼之变也。盖礼以义起。当日睿皇尊养之孝思,高宗慈爱之周至,具见和、福二折中,实千古未有之盛事也。折并附录:奴才和坤、福长安跪奏:窃奴才福长安于召见军机大臣方才赶到,随同进见。   当将此七日内皇上不过乾清宫中一路,如诣吉安所时,俱出入苍震门,不由花园门行走,在永思殿更换素服,凡随从人等俱在景山东门换服,于回宫时仍换常服,皇帝在宫时亦仍换常服;于十三日目送奉移后,皇帝回园时,不由出入贤良门行走,从西门竟至长春仙馆;于次日早晨方恭请圣安,详晰面奏。太上皇圣意甚慰,以为皇帝心思周密,又恐皇帝遇于哀悼,复蒙垂询,亦经奴才等具奏:“皇帝总以孝奉为务,甚能以义制情,并不过于伤感。”又奏:昨日奴才福长安于未刻回圆明园,当同军机大臣进见,奏称:“皇帝遵奉敕旨,于十六日回园,即到长春仙馆。并以若照常例请安,犹觉稍有未惬,拟于十七日在生秋亭恭请圣安较为妥协。”太上皇以皇帝所想尤属周到,圣意甚悦,以为必应如此。又蒙垂询:“皇帝日内尚不至过悲否?”当日即回奏:“皇帝以礼抑情,并不过于感怆。今日因阅看景安、秦承恩奏到扑灭淅川光头山教匪二折,转深慰悦。”太上皇以皇帝极尽孝道,斟酌事理,思虑详密,又以国事为重,圣意尤为欣喜。理合奏闻,仰慰宸廑。谨奏。嘉庆二年二月十一日。再本日进见时,太上皇又将昨日垂询一切详细询及,奴才等如前覆奏。又问:“皇帝近日面貌稍觉瘦否?”当即覆奏:“御容如常。”复问及在宫内服色,又经覆奏:“皇帝因奉养太上皇,诸取吉祥,不独御用系属常服,即凡随从太监等皆蒙谕令穿天青褂子。”太上皇以皇上专隆尊养,纯孝若此,实为前代所未有,圣心愉悦之至。   《礼》:“为天子斩衰。”国朝丧仪,王公百官持服二十七日。孝袍毛边,夏则凉帽去缨,冬则暖帽去缨。届期除服易青袍,百日而止,衣更青则冠用缨。   惟恭理丧仪及殡前守卫执事人员,及派出穿孝之王大臣,始百日除服。嘉庆庚辰七月二十五日戌刻,仁宗龙驭上宾。八月十二日梓宫由避暑山庄启行,二十二日至京,距初丧已届二十七日。遽行除服,臣子之心有所不安,且几筵前举行祭典理应丧服。留京王大臣始奏请以大祭礼后除服;其各衙门文移奏疏向以二十七日内用蓝印,及每日陈设法驾卤簿例于满月礼后停止者,均改至大祭礼后。钦天监择吉九月十六日大祭,始除服。   大行皇帝梓宫自热河奉移入京,工部奏例用一百二十八人大杠一分。沿途十宿,每宿分六十班,每班需用押杠官四员。自少卿科道以下、主事以上,公侯伯以下、参领云骑尉以上,前锋参领、护军参领、八旗参领、副参领、上三旗头等侍卫、下五旗王府长史内,移取能事者,每班四员照管。三十八人幡杠一分,沿途分三十班。每班派部员官四员、包衣官四员管辖。   沿途十宿芦殿地址、里数:热河丽正门起,过广仁岭,十二日喀拉河屯四十里,十三日平家营二十九里,十四日常山峪三十九里,十五日两间房三十八里,过青石梁,十六日巴克什营二十九里,十七日瑶亭五十里,十八日密云六十八里,过古北口,十九日怀柔四十四里,二十日蔺沟四十九里,二十一日清河北三十九里,二十二日东华门三十四里。   八月二十三日辰正,大行皇帝梓宫入安定门。皇帝先一时进城,由神武门入见太后,仍出安定门跪迎。俟过,复驰至内东华门外跪迎,步行随入宫。梓宫入东华门,至箭亭换小杠,然后入景运门,至乾清官。百官齐集景运门外。二十三日行殷祭礼。自是日至九月十六日,每日三次齐集举哀:早以辰初三刻,午以午正一刻,晡以申初三刻。当梓宫入城时,臣民跪迎者无不同深悲戚,仁宗深仁厚泽感人之深于斯益见。皇帝哀恸,直令人不忍仰视。我朝以孝治天下,实从古所未有也。


易藏|儒藏|道藏|子藏| 史藏|诗藏|集藏| 医藏|艺藏|龙藏(乾隆大藏经)


搜佛说,传承国学传统文化智慧
精选摘录 | 搜索说明 | 返回顶部
联系:
- -

©2019/11/11-四库全书(国际站)
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