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注册 | 登陆 | 退出 - 繁體

803-革除逸史-明-朱睦

革除逸史 作者:朱睦 明 序 夫载籍之兴,可以劝善,可以惩慝,可以奖成,可以惧败,斯有国之常训也。《革除间史》臣远嫌不纪建文之事,以致四年政令阙而不传。自仁宣以后,山林之士稍稍出逸文谈往事,于是有撰《靖难录》者,有撰《革除录》者。余尝观二录,其辞或抑或扬,俱失太过。而《革除录》失实尤多。如谓“逊国君假髡缁遁去”,又谓“,入居大内以寿终。葬之西山,不封不树”。又撰伪诗三章,有“流落西南四十秋”之语。此皆好事者为之也。呜呼!一倡群和,至今百余年。疑者半,信者半;即海盐、玉山、东苑皆称博雅之儒,而不能辨诸说之误,可慨也!已今上嗣统,首诏有司表章逊国诸臣。余感其事,乃取诸家论述,参以所闻,为书一编,略具四年之事,名曰《革除逸史》。 愧非茂先之强记子产之博闻,爰因旧文聊寓,笔削虽不足,稗补阙遗,庶览者或有稽焉。 万历二年秋七月既望汴上睦樟撰 建文帝,讳允炆,太祖之孙,懿文太子之子也。洪武十年十有一月己卯生。生六年,而其兄雄英卒。又十年而懿文卒。上年六十有五矣,御东角门,对群臣泣。翰林学士刘三吾进曰:“皇孙富于春秋,正位储极,四海系心,皇上无过忧!”上曰:“善!”是年为二十有五年九月庚寅,立为皇太孙。三十有一年五月甲寅,上不豫,每旦视朝如故。闰五月甲申,上大渐,召兵部尚书齐泰,授顾命。乙酉崩于西宫,遗诏止诸王入临。辛卯,皇太孙即位,以明年为建文元年,大赦天下。上皇祖考谥曰“高皇帝”,庙号“太祖皇”,祖妣曰“高皇后”。是月葬太祖于孝陵。丙申,追封皇考懿文太子为“孝康皇帝”,庙号“兴宗”;皇妣敬妃常氏为“孝康皇后”。尊母吕氏为皇太后,妃马氏为皇后,子文奎为太子。追封兄雄英为虞怀王,封弟允熥为吴王,允熥为衡王,允熞为徐王。追封江都郡主为长公主,宗人府仪宾耿璇为驸马都尉。命齐泰及太常卿黄子澄参与机务。六月,以蹇义为吏部右侍郎,夏原吉为户部右侍郎,董伦为礼部左侍郎兼翰林学士,王景彰为礼部右侍郎兼翰林侍讲,练子宁为副都御史,王坤为国子博士,戴元礼为太医院。召汉中府学教授方孝孺为翰林侍讲,与董伦同备顾问。 秋七月,徙置周王于蒙化。王讳橚,太祖高皇帝第五子,孝慈高后产也。生而忠敬,慈孝惠和,太祖、高后甚钟爱。洪武三年,封于吴;十三年,改封周之国开封。 初,太祖大渐时,帝为皇太孙,御东角门。黄子澄侍,帝曰:“诸王各拥重兵,位崇势逼,何以制之?”子澄曰:“汉平七国而天下宁。”帝曰:“诚如此,谋吴无忧矣!”及践位,召子澄谓曰:“先生忆昔东角门之言乎?”对曰:“不敢忘!然事贵密。”子澄退,与齐泰谋。泰欲伐燕,子澄曰:“不可!燕兵最精,卒难图。不如先取周。周乃同母,去其手足,而后燕可图也。”两人议定,白于帝,乃命曹国公李景隆帅师备边,假道开封,围王宫,遂执王及世子至京师,坐以不轨,备罹窘辱。世子不忍父之非辜,遂自诬,伏。由是王得末减,乃阖宫迁之云南。蒙化有司防之严,撙物以给,仍留世子于京师。又数月,命再审鞫世子,承伏如初,乃责置临安。 八月,以云南左布政使张紞为吏部尚书,右布政使陈迪为吏部尚书,都督佥事何福为征北大将军,帅师征百夷,都督佥事徐凯副之。九月,长星殒有声。乙酉,云南总兵官西平侯沭春卒。 冬十月,何福进兵金齿讨百夷,乎之。召北平总兵都督杨文还京师。 十有一月,以工部侍郎张紞为北平左布政使,河南卫指挥佥事谢贵为北平都指挥使,伺察燕事。 沐春谥“惠襄”,无子,弟晟嗣西平侯,镇守云南。何福以平夷功进右副都督同知。诏求直言,举山林岩穴怀才抱德之士。以浙江左布政使王钝为户部尚书,进士曾凤韶为监察御史,国子学录张智为司业皇子学训导,邹缉为助教燕府训导,康汝楫为安岳知县。诏征南将军都督佥事顾成班师。罢北平、河南、山东、山西、陕西五省及淮安、徐州学校贡士。 十有二月以郑赐为工部尚书,陈彦回为徽州知府,韩宜可为右副都御史,谪监察御史解缙为河州卫吏,以入临非旨。是岁承天门灾。 洪武三十有二年(即建文元年)春正月庚辰,有事于南郊,以太祖高皇帝配礼成。帝御奉天殿,受群臣贺。明日,赐天下高年米肉帛絮有差。更定官制。诏修《太祖高皇帝实录》,以魏国公徐辉祖监修,礼部左侍郎兼翰林学士董伦、礼部右侍郎兼翰林学士五景彰、翰林侍讲方孝孺为总裁,太常少卿廖升、侍讲学士高巽志为副总裁,修撰李贯、博士王绅、教授胡昭、审理副杨士奇、知县叶惠仲、训导罗恢、吏目程本立为纂修官。本立迁都御史,寻坐祀事不敬,降秩仍预纂修。 二月命都督韩观治兵德州,都督宋成治兵甘肃。废梁国公胡显为庶人,安置临襄,以楚府姻亲之故。分遣右都御史景昭、侍郎夏原吉、给事中徐思勉等凡二十四人充采访使巡行天下。 三月,封孟炯为永安王。丁亥,帝视太学,改侍郎黄观为礼部侍郎,左都御史景清、副都御史练子宁为御史大夫,监察御史戴德彝为左拾遗,都督府经历胡闰为右补阙。时北平按察佥事汤宗希合帝意,言按察使陈瑛受燕府金钱,有异谋,词连右布政使曹昱、副使张琏,俱逮诏狱。瑛安置广西,昱为民,琏铜陵典史。帝用齐、黄之策敕都督宋忠帅边兵三万及燕府护卫健卒戍开平,都督徐凯戍临清,都尉兼都督佥事耿璇戍山海关。又召燕府铁骑指挥关童等还京师,调北平、永清两卫官军戍彰德、顺德。 夏四月,荆州告变,谓湘王柏私造宝钞,残虐杀人,乃遣使让王。王曰:“吾为高皇帝子,南面而王。先帝疾不及视,葬不及会,抱兹沉痛,何乐于生?又将辱于奴隶乎?”因恸哭,具服赴火而死,葬江陵,赐谥曰“戾”。未几,青州等府告变,锢齐王楩于京师,幽代王桂于大同,置岷王楩于漳州,并废为庶人。京师地震,日赤无光。监察御史尹昌隆上言:“阴盛阳微,奸臣专擅之致!”执政者恶之,贬昌隆为福宁知县。当是时,文皇于诸王中最长,兵力最强,朝廷深疑,而长史葛诚又时时告密。文皇知之,因托疾不出久之,称疾笃。张昺、谢贵入问,文皇盛夏犹重裘拥火。昺、贵出,叹息。教授俞逢臣附耳曰:“王无恙,不得帝心,故耳已。”而三都督谋燕益急。 五月,太祖小祥。时燕世子及弟高煦、高燧以会葬尚留京师。文皇疾奏,乞三子归视。齐泰因之欲请并收,黄子澄曰:“不可!事觉,彼先为备,不若且还,令勿疑也。”乃悉遣归。 六月,赠待制王祎为翰林学士,谥“文节”。以秦府长史茅大芳为御史大夫,右补阙胡闰为大理卿,仁寿县主簿楼琏为翰林侍读,汉阳知县王叔英为翰林修撰。翌日,又召解缙为翰林侍诏,赵谅为留守左卫指挥佥事。诏逮燕府官属,而昺、贵与都指挥使张信受密旨擒王,以长史诚及指挥卢振为内应。信受命,日以为忧。其母疑而问之,信以实对。母曰:“不可!吾闻而父尝云王气在燕,果尔非汝所能擒也!”信闻之益忧,不知所从。未几,复有敕趣之,信艴然曰:“何太甚乎!”乃潜入府,告其故。昺司吏李友直又窃昺密疏以献,文皇乃召姚广孝等共谋防御。时昺、贵已帅北平在城七卫军士布列城中,以栅断燕府四门。文皇曰:“我病不出,虽塞可也。”已而军士乘城,擐甲执兵,飞矢入王城,四面鼓噪,文皇始惧,计亦莫知所出。 秋七月壬申,会遣逮官校中使至文皇,尽缚官校置庭中。召昺、贵付所逮者,昺、贵不来。复使逮官校中使以所就逮名往,乃至。卫士甚众,及门,门者嗬止之,惟昺、贵入。文皇曳杖赐宴。酒数行,谓昺、贵曰:“吾奉藩于兹,未尝干扰官民。尔等何为离间?”遂掷杖起,出其伏甲,擒昺、贵,询之,乃知皆齐泰、黄子澄所为也。文皇即日上书,自陈不报乃遵祖训帅兵靖难。以指挥张玉、朱能、邱福俱为都指挥佥事。兵将出,右布政使郭资、按察使墨麟、都指挥使李浚、陈恭,宛平知县贺寅皆从之。即命资等视事如故。时都指挥俞昺闻靖难兵起,守居庸,马宣守蓟州,宋忠守怀来,宣与镇抚会浚以蓟州兵攻北平不克,俱死之,蓟州遂降。甲戌,靖难兵破居庸,复破怀来,都指挥彭聚、孙泰战死,宋忠、俞贞俱被执。自是遵化、密云、开平、龙门守将皆归附。忠、贞既败死,宣府震惊。谷王橞奔京师。丙戌,永平指挥陈旭、赵彝、郭亮以城降。戊子,文皇复上书不报。庚寅,大宁总兵刘贞、都督陈亨、都指挥卜万引大宁兵十万出松亭关,次沙河,进攻遵化。壬辰,靖难兵拔遵化,贞等退保松亭关。亨阴附燕,忌万不敢发。文皇知之,贻万书,盛誉万,极诋毁亨。密付所获大宁卒,俾归致,且厚赉之。同获卒窃闻,因守者,请得偕行,惟命亦毋庸赏。诸得遣不赏者恚,至即发其事。贞、亨得卒书,遂执万下狱。是时,帝锐文治,日与方孝孺辈讨论周官法度,以为北兵不足忧。黄子澄谓:“北兵素强,且兼有营、蓟之旅,不早图恐河北遂失。”乃命长兴侯耿炳文为征北大将军,驸马都尉李坚、都督宁忠为左、右副将军,安陆侯吴杰、江阴侯吴高、都督盛庸、潘忠、杨松、顾成、徐开、李文、陈晖,平安各将偏师步骑,号百万,数道并进,期捣北平。檄河南、山东、山西三省合给军饷。改建北平布政使司于真定,以刑部尚书暴昭出掌司事,征云南兵入京备征。 八月己酉,炳文兵三十万次真定,都督徐凯兵十万次河间。时潘忠守郑州,杨松守雄县,相为声援。壬子,靖难兵至涿州,乃秣马蓐食,日晡渡白沟河,夜半抵雄县,围其城,众始觉,乃登城大骂。燕军愤恨,黎明破其城,尽杀守陴士卒。松与所部九千人俱战而死。文皇闻诸将恣杀乃谕之曰:“我之举义,所以安社稷,保生民,岂以多杀为尚?!尔等乖我所为,是非求生,而欲速死也!”诸将惧,皆免冠谢,文皇怒始释。是日,文皇曰:“潘忠不虞城破,必引众来援。”先令谭渊帅兵千余,过月样桥,潜伏水中,以茭草一束蒙其首,路旁伏勇士数人。望忠至,即举炮。水中伏起据桥,忠果趋桥不得。渊帅众腹背夹击,忠败被执,遂至郑州,尽夺战马辎重。辛酉,靖难兵次无极。壬戌,次真定。炳文出城大战,败绩。两副将李坚、宁忠及都督顾成、都指挥刘燧皆被执坚道殂。丙寅,靖难兵还北平。帝闻炳文败绩,始有忧色。谓子澄曰“奈何?”子澄对曰:“胜败兵家常事,无足虑。今我士马精强,兵甲坚利,彼区区一隅,岂能当天下之力?增兵五十万必奏捷矣!”帝曰:“孰堪将者?”子澄曰:“景隆可以当之。前不用炳文而用景隆,岂有此失?”于是遣景隆代炳文驰至军中。齐泰等虑辽王、宁王通燕,召二王入卫,宁王不至,诏削其护卫。监察御史韩都上封事,其略曰:“窃闻兵久不解,屡削藩封。臣以为过也。何则以诸王言之?亲,则太祖遗体;贵,则孝康手足;尊,则陛下诸父也!罪虽可废,而祖之遗体不可残亲之手足,不可去诸父之恩,不可亏也。且使二帝在天之灵见其子弟辄遭戮辱,亦必不忍。臣每念至此,未尝不流涕也。此皆竖儒持偏见,废大公,或病藩封太重,日谋削夺以至于此。方周、岷二王以无过被执,执法者文其罪,遂使二王父子流离播迁,唇亡齿寒,人人自危。二王既窜,湘亦被焚,而代、齐又告反矣!彼为计者以为兵不举则祸不免,是非朝廷激变邪?及燕举兵迄今两月,我前后调兵不止五十余万,而乃一矢无获,谓之国有谋臣可乎?将有二心,卒不用命,以遗君父忧,谁执其咎?谚曰:‘亲者割之不断,疏者续之不坚。’陛下诚不察此,必有噬脐之悔!”疏入不省。 九月戊辰,江阴侯高,都督耿璇、杨文帅辽东兵围永平。 戊寅,大将军景隆与山东参政铁铉合兵趋河间,靖难兵援永平。壬辰,高等退保山海关。 冬十月戊戌,靖难兵出刘家口,壬寅袭破大宁。都指挥朱鉴死之,辽王植奔京师。丁未,宁王权及都指挥房宽、指挥徐理、陈亨、陈文皆归燕。景隆闻靖难兵在大宁,引兵攻北平,筑垒九门。景隆攻丽正门,几破,城中妇女并乘城掷瓦石。景隆少却,军于郑村坝。甲寅,文皇尽得大宁之众,分为五军,以张玉将中军,郑亨、何寿副之;朱能将左军,朱荣、李浚副之;李彬将右军,徐理、孟善副之;徐忠将前军,陈文、吴远副之;房宽将后军,叶允中、毛整副之。辛酉,靖难兵入松亭关。 十有一月庚午,次白河。是夜,河冰忽合,众忻然而渡,趋援北平。辛未,玉等与景隆战于郑村坝,景隆败绩,奔德州。玉等乘胜,遂破紫荆关。乙亥,文皇再上书自陈,不报。


易藏|儒藏|道藏|子藏| 史藏|诗藏|集藏| 医藏|艺藏|龙藏(乾隆大藏经)


搜佛说,传承国学传统文化智慧
精选摘录 | 搜索说明 | 返回顶部
联系:
- -

©2019/11/11-四库全书(国际站)
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