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注册 | 登陆 | 退出 - 繁體

095-曲律-明-王骥德

曲 律 明 王骥德 叙 凡物,以少整,以多乱,故横议繁而一炬至,卷弜杂而五厄乘,人事滥则天概之,必然之势也。近代之最滥者,诗文是已。性不必近,学未有窥,犬吠驴鸣,贻笑寒山之石;病谵梦呓,争投苦海之箱。独词曲一途,窜足者少,岂非以道疑小而不争,窍未凿而幸免乎?数十年来,此风忽炽,人翻窠臼,家画葫芦,传奇不奇,散套成套。讹非关旧,诬日从先;格喜剏新,不思乖体。饾饤自矜其设色,齐东妄附于当行。乃若配调安腔,选声酌韵,或略焉而弗论,或涉焉而未通。令上帝下清问于周郎,则今日之声歌,其先诗文而受槩也必矣。余早岁曾以《双雄》戏笔,售知于词隐先生。先生丹头秘诀,倾怀指授,而更谆谆为余言王君伯良也。先生所修《南九宫谱》,一意津梁后学;而伯良《曲律》一书,近镌于毛允遂氏,法尤密,论尤苛——厘头则德清蒙讥,评辞则东嘉领罚。字栉句比,则盈床无合作;敲今凿古,则积世少全才。虽有奇颖宿学之士,三复斯编,亦将咋舌而不敢轻谈,韬笔而不敢漫试,洵矣攻词之针砭,几于按曲之申、韩。然自此律设,而天下始知度曲之难;天下知度曲之难,而后之芜词可以勿制,前之哇奏可以勿传。悬完谱以俟当代之真才,庶有兴者。不然,夫安知世俗之不借口于谱,而滥乃滋甚?且夫滥,一也。世乱则明槩于天,世治则阴槩于人。滥于曲而谱槩之,滥于借口谱之曲而律槩之,其揆一也。而或者谓:“词阈未开,赖谱为接引;词澜既倒,仗律为堤坊。”是犹未知两先生相须之深者矣。抑人有言:“指石喻山,破竹杪而识应节之皆虚也。”可以槩曲不可以槩诗文乎哉。吾更愿得工诗、文者补二律以备三章,则请以谋之允遂氏。天启乙丑春二月既望,古吴后学冯梦龙题于葑溪之不改乐庵。 曲律自序 曲何以言律也?以律谱音,六乐之成文不乱;以律绳曲,七均之从调不奸。方伶伦吹竹之初,迨后夔拊石之始,为声仅五,为律仅十有二,何约也?至房中肇于唐山,水尺奏于宝常,于是布法益密,演数愈繁,调至八十有四,律至百四十有四,声至一千有八,其变不胜穷焉。变极必反之元,数穷必趋于约,于是唐之孝孙、宋之刘几以暨完颜之金、蒙古之元渐省之,以止于六宫十一调。是六宫十一调者,第语被弦应索之词,非槩宫悬庙假之奏也。然《康衢》之歌,兴自野老,《关雎》之咏,采之《国风》,不曰“今之曲即古之乐”哉。粤自北词变为南曲,易忼慨为风流,更雄劲为柔曼,所谓“地气自北而南”,亦云“人声繇健而顺”。吹万之衡,握之造化;狎主之执,成之贤豪。惟是元周高安氏有《中原音韵》之创,明涵虚子有《太和词谱》之编,北士恃为指南,北词禀为令甲,厥功伟矣。至于南曲,鹅鹳之陈久废,刁斗之设不闲。彩笔如林,尽是鸣呜之调;红牙迭响,秪为靡靡之音。俾太古之典刑,斩于一旦;旧法之澌灭,怅在千秋。猥当龆龀之年,辄有丝肉之嗜。萧斋读罢,或辨吹缇;芸馆文闲,时供击节。浸淫岁月,稍窃涓埃,讵敢谓荀勖之多谐,庶几徼周郎之一顾。友人孙比部夙传家学,同舍郁蓝生蚤擅慧肠,并工《风》、《雅》之修,兼妙声律之度。埙箎胶合,臭味略同。日于坐间,举白谭词,明星错于尊俎;抽黄指疚,清吹发于櫩楹。曰:“与其秘为帐中,毋宁公之海内。曷其制律,用作悬书。”余且抱疴,遂疎握椠。既屡折简,亟趋报成,余乃左持药椀,右驱管城,日疏数行,积盈卷帙。布之小史,辄自为嘲:“今之为词曲者,上无豻狴之悬,下鲜棘木之听,解弢而往,脱衔以快,游于葛天之涂,适于华胥之圃久矣,奈何一旦闲之科条,束之钳釱,俾高者驾言为小乘之缚,卑者贳辞为拘士之谭,夫有不披卷而姗,绝影而走者哉?”嗟呼!创法贵严,沿流多窳。画象之后,不啻三千;罣网于今,乃至七八。以是知画一非苛,深文犹晚。宇壤寥廓,宁乏蜀锺相应之大贤?兰茝熏蒸,傥值《高山》为赏之同调。人持三尺,家作五申,还其古初,起兹流靡。不将引商刻羽,独雄寡和之场;《渌水》、《玄云》,乃作《大雅》之觏哉。客曰:“子言诚辩,抑为道殊卑,如壮夫羞称,小技可唾何?”余谢:“否,否,驹隙易驰,河清难俟。世路莽荡,英雄逗遛,吾藉以消吾壮心;酒后击缶,镫下缺壶,若不自知其为过也。”万历庚戍冬长至后四日,琅邪方诸生书于朱鹭斋。 曲律卷第一 论曲源第一 曲,乐之支也。自《康衢》、《击壤》、《黄泽》、《白云》以降,于是《越人》、《易水》、《大风》、《瓠子》之歌继作,声渐靡矣。“乐府”之名,昉于西汉,其属有“鼓吹”、“横吹”、“相和”、“清商”、“杂调”诸曲。六代沿其声调,稍加藻艳,于今曲略近。入唐而以绝句为曲,如《清平》、《郁轮》、《凉州》、《水调》之类;然不尽其变,而于是始创为《忆秦娥》、《菩萨蛮》等曲,盖太白、飞卿辈,实其作俑。入宋而词始大振,暑曰“诗余”,于今曲益近,周待制柳屯田其最也;然单词只韵,歌止一阕,又不尽其变。而金章宗时,渐更为北词,如世所传董解元西厢记者,其声犹未纯也。入元而益漫衍其制,栉调比声,北曲遂擅盛一代;顾未免滞于弦索,且多染胡语,其声近哓以杀,南人不习也。迨季世入我明,又变而为南曲,婉丽妩媚,一唱三叹,于是美善兼至,极声调之致。始犹南北画地相角,迩年以来,燕、赵之歌童、舞女,咸弃其捍拨,尽效南声,而北词几废。何元朗谓:“更数世后,北曲必且失传。”宇宙气数,于此可觇。至北之滥流而为《粉红莲》、《银纽丝》、《打枣竿》,南之滥流而为吴之“山歌”,越之“采茶”诸小曲,不啻郑声,然各有其致。繇兹而往,吾不知其所终矣。 总论南北曲第二 曲之有南、北,非始今日也。关西胡鸿胪侍《珍珠船》(其所著书名)引刘勰《文心雕龙》,谓:涂山歌于“候人”,始为南音;《有娀》谣于“飞燕”,始为北声。及夏甲为东,殷整为西。古四方皆有音,而今歌曲但统为南、北。如《击壤》、《康衢》、《卿云》、《南风》,《诗》之二《南》,汉之乐府,下逮关、郑、白、马之撰,词有雅、郑,皆北音也;《孺子》、《接舆》、《越人》、《紫玉》、吴歈、楚艳,以及今之戏文,皆南音也。豫章左克明《古乐府》载:晋马南渡,音乐散亡,仅存江南吴歌,荆、楚西声。自陈及隋,皆以《子夜》、《欢闻》、《前溪》、《阿子》等曲属吴,以《石城》、《乌栖》、《估客》、《莫愁》等曲属西。盖吴音故统东南;而西曲则后之,人概目为北音矣。以辞而论,则宋胡翰所谓:晋之东,其辞变为南、北;南音多艳曲,北俗杂胡戎。以地而论,则吴莱氏所谓:晋、宋、六代以降,南朝之乐,多用吴音;北国之乐,仅袭夷虏。以声而论,则关中康德涵所谓:南词主激越,其变也为流丽;北曲主忼慨,其变也为朴实。惟朴实故声有矩度而难借,惟流丽故唱得宛转而易调。吴郡王元美谓:南、北二曲,譬之同一师承,而顿、渐分教;俱为国臣,而文、武异科。北主劲切雄丽,南主清峭柔远。北字多而调促,促处见筋;南字少而调缓,缓处见眼。北辞情少而声情多,南声情少而辞情多。北力在弦,南力在板。北宜和歌,南宜独奏。北气易粗,南气易弱。此其大较。康,北人,故差易南调,似不如王论为确;然阴阳、平仄之用,南、北故绝不同,详见后说。(北曲,《中原音韵》论最详备,此后多论南曲)。 论调名第三 曲之调名,今俗曰“牌名”,始于汉之《朱鹭》、《石流》、《艾如张》、《巫山高》,梁、陈之《折杨柳》、《梅花落》、《鸡鸣高树巅》、《玉树后庭花》等篇,于是词而为《金荃》、《兰畹》、《花间》、《草堂》诸调,曲而为金、元剧戏诸调。北调载天台陶九成《辍耕录》及国朝涵虚子《太和正音谱》,南调载毘陵蒋维忠(名孝,嘉靖中进士)《南九宫十三调词谱》——今吴江词隐先生(姓沈,名璟,万历中进士)又厘正而增益之者——诸书胪列甚备。然词之与曲,实分两途。间有采入南、北二曲者,北则于金而小令如【醉落魄】、【点绛唇】类,长调如【满江红】、【沁园春】类,皆仍其调而易其声,于元而小令如【青玉案】、【捣练子】类,长调如【瑞鹤仙】、【贺新郎】、【满庭芳】、【念奴娇】类,或稍易字句,或止用其名而尽变其调;南则小令如【卜算子】、【生查子】、【忆秦娥】、【临江仙】类,长调如【鹊桥仙】、【喜迁莺】、【称人心】、【意难忘】类,止用作引曲,过曲如【八声甘州】、【桂枝香】类,亦止用其名而尽变其调。至南之于北,则如【金玉抱肚】、【豆叶黄】、【剔银灯】、【绣带儿】类,如元【普天乐】、【石榴花】、【醉太平】、【节节高】类,名同而调与声皆绝不同。其名则自宋之诗余,及金之变宋而为曲,元又变金而一为北曲,一为南曲,皆各立一种名色,视古乐府,不知更几沧桑矣。(以下专论南曲)其义则有取古人诗词句中语而名者,如【满庭芳】则取吴融“满庭芳草易黄昏”,【点绛唇】则取江淹“明珠点绛唇”,【鹧鸪天】则取郑嵎“家在鹧鸪天”,【西江月】则取卫万“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见吴王宫里人”,【浣溪沙】则取少陵诗意,【青玉案】则取《四愁》诗语,【粉蝶儿】则取毛泽民“粉蝶儿共花同活”,【人月圆】则用王晋卿“年年此夜,华灯盛照,人月圆时”之类。有以地而名者,如【梁州序】、【八声甘州】、【伊州令】之类。有以音节而名者,如【步步娇】、【急板令】、【节节高】、【滴溜子】、【双声子】之类。其它无所取义,或以时序,或以人物,或以花鸟,或以寄托,或偶触所见而名者,纷错不可胜纪。而又有杂犯诸调而名者,如两调合成而为【锦堂月】,三调合成而为【醉罗歌】,四五调合成而为【金络索】,四五调全调连用而为【雁鱼锦】;或明曰【二犯江儿水】、【四犯黄莺儿】、【六犯清音】、【七犯玉玲珑】;又有八犯而为【八宝妆】,九犯而为【九疑山】,十犯而为【十样锦】,十二犯而为【十二红】,十六犯而为【一秤金】,三十犯而为【三十腔】类。又有取字义而二三调合为一调,如【皂袍罩黄莺】、【莺集御林春】类;有每调只取一字,合为一调,如【醉归花月渡】、【浣沙刘月莲】类。(见《新谱》——词隐自制。)又有一调,分属二宫,而声各不同,如【小桃红】一在正宫,一在越调,【红芍药】一在南吕宫,一在中吕宫类;有一调二名,如【素带儿】又名【白练序】,【黄莺儿】又名【金衣公子】类;有初本一调,后各传而致句字增减不同,如【普天乐】、【锦缠道】类;有古体无考,俗传增减句字,至繁声过多,不可遵守,如【越恁好】、【雌雄画眉】类;有其调存而宫调无可考,如【三仙桥】、【胜如花】类;有调名传讹,字义不通,无可考正,如【奉时春】、【十破四】类;有其名存而本调无可考,如【小秀才】、【大夫娘】类;有其名存而腔久不传,如【四块金】、【娇莺儿】类;有二调句字相似,无可分别,如【 衲袄】、【红衲袄】类;有各宫调有“赚”,而仅存一二,余无可考类;有字面差讹,致失本意,如【生查子】——查,古槎字,用张骞乘槎事;【玉抱肚】——唐人呼带为抱肚,宋真宗赐王安石有玉抱肚——今讹为【玉胞肚】;【醉公子】——唐人以咏公子——今讹为【醉翁子】;【朝天紫】——本牡丹名,见陆游《牡丹谱》——今讹为【朝天子】类。至古有所谓【缠令】、【入破】、【出破】之类,则按沈括《笔谈》谓:“古乐府皆有声有词,连属书之,如曰‘贺贺贺’、‘何何何’之类,皆和声也。今弦管缠声,亦其遗法。”则董解元古《西厢记》中所谓【醉落魄缠令】、【点绛唇缠令】,正此法,弦索有和声故也。《明皇杂录》载:“天宝中多以边地名曲,如凉州、甘州、伊州之类,其曲遍繁声,名‘入破’,后其地皆为西番破没。”则今曲所谓【入破】、【出破】,盖以调有繁声故也。又古曲有“艳”,有“趋”,艳在曲之前,趋在曲之后,杨用修谓艳在曲前,即今之“引子”;趋在曲后,即今之“尾声”是也。沈括又言:“曲有犯声、侧声、正杀、寄杀、偏字、傍字、双字、半字之法。”《乐典》言:“相应谓之‘犯’,归宿谓之‘煞’。”今十三调谱中,每调有赚犯、摊犯、二犯、三犯、四犯、五犯、六犯、七犯、赚、道和、傍拍,凡十一则,系六摄,每调皆有因,其法今尽不传,无可考索,盖正括所谓“犯声”以下诸法。然此所谓“犯”,皆以声言,非如今以此调犯他调之谓也。至有一调名而两用,以此引曲,即以此为过曲,如《琵琶记》之【念奴娇】引曲“楚天过雨”云云,而下过曲“长空万里”,则省曰【本序】,言本上曲之【念奴娇】也;《拜月亭》之【惜奴娇】引曲“祸不单行”云云,而下过曲“自与相别”,亦省曰【本序】,又【夜行船】引曲“六曲阑干”云云,而下过曲“春思恹恹”,亦省曰【本序】,亦言本上之【惜奴娇】与【夜行船】也。然则《琵琶记》之【祝英台】、【尾犯】、【高阳台】三曲,皆以此引,以此过,皆可谓之【本序】,今却不然,而或于“新篁池阁”一曲,则亦署曰【本序】,不知前有【梁州令】引,则此可曰【本序】,今前引系他曲,而亦以【本序】名之,则非也。又登场首曲,北曰“楔子”,南曰“引子”;引子曰“慢词”,过曲曰“近词”。曲之第二调,北曰“么”,南曰“前腔”,曰“换头”。“前腔”者,连用二首,或四、五首,一字不易者是也。“换头”者,换其前曲之头,而稍增减其字,如【锦堂月】、【念奴娇序】,则换首句,【锁南枝】、【二郎神】则并换其腹之第四、第五句,(“人别后”散套,第二调“争奈话别匆匆,雨散云收”,与首调“夕阳影里,见一簇寒蝉夜柳”,下句六字不同。)【朝元令】则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通调各自全换,只“合前”两句与首调相同,【梁州序】则至第三、第四调而始换首二句之类是也。煞曲曰“尾声”,或曰“余文”,或曰“意不尽”,或曰“十二时”,(以凡尾声皆十二板,故名)其实一也。为格句字,稍有不同,当各随上用宫调;今多混用,非是,详见后“论尾声”条中。大略南调之创,稍次北调。《拜月》之作,稍先《琵琶》。今二记调绝不同,《拜月》诸调又绝不见他戏,是知创调之始,当不止如今谱中所载者,特时代久远,多致湮没,即其存者,而又腔调多不可考,惜哉!又世多以南之【点绛唇】、【粉蝶儿】、【二犯江儿水】作北调唱者,词隐辩之甚详,见谱中。然【大迓鼓】之“迓”改作“呀”,【 亭秋】之『撼』仍误作『感』,殊未当也。北词各调,载《辍耕录》、《中原音韵》、《太和正音谱》三书,迄今藉可考见。南词旧有蒋氏《九宫》《十三调》二谱,《九宫谱》有词,《十三调》无词。词隐于《九宫谱》参补新调,又并署平仄,考定讹谬,重刻以传;却削去《十三调》一谱,间取有曲可查者,附入《九宫谱》后。今其书秘不大行,录载于此,以便观者。 《九宫词谱》共六百八十五章(新增及杂调,皆收此谱。内方诸生新制,凡三十三章) 仙吕宫曲八十二章(十三调词,另列在后) 仙吕引子十六章: 【卜算子】 【番卜算】 【剑器令】 【小蓬莱】 【探春令】 【醉落魄】 【天下乐】 【鹊桥仙】 【金鸡叫】 【奉时春】 【紫苏丸】 【唐多令】 【梅子黄时雨】 【似娘儿】 【望远行】 【鹧鸪天】 仙吕过曲六十六章: 【光光乍】 【铁骑儿】 【碧牡丹】 【大斋郎】 【胜葫芦】 【青歌儿】 【胡女怨】 【五方鬼】 【望梅花】 【上马踢】 【月儿高】 【二犯月儿高】 【月云高】 【月照仙】 【月上五更】 【蛮江令】 【凉草虫】 【蜡梅花】 【撼亭秋】 【望吾乡】 【喜还京】 【美中美】 【油核桃】 【木丫牙】 【长拍】 【短拍】 【醉扶归】 【皂罗袍】 【皂罗罩黄莺】 【醉罗袍】 【三迭排歌】 【傍妆台】 【二犯傍妆台】 【八声甘州】 【甘州解酲】 【甘州歌】 【十五郎】 【一盆花】 【桂枝香】 【二犯桂枝香】 【天香满罗袖】 【河传序】 【拗芝麻】 【一封书】 【一封歌】 【一封罗】 【安乐神犯】 【香归罗袖】 【解三酲】 【解酲带甘州】 【解酲歌】 【解袍歌】 【解酲望乡】 【掉角儿序】 【掉角望乡】 【番鼓儿】 【惜黄花】 【西河柳】 【春从天上来】 【古皂罗袍】 【甘州八犯】 仙吕调慢词五章(此系十三调谱,不列前《九宫谱》内,后同,共六十二章): 【河传】 【声声慢】 【八声甘州】 【杜韦娘】 【桂枝香】 仙吕调近词五章: 【赚】 【薄媚赚】 【天下乐】 【三嘱付】 【喜还京】


易藏|儒藏|道藏|子藏| 史藏|诗藏|集藏| 医藏|艺藏|龙藏(乾隆大藏经)


搜佛说,传承国学传统文化智慧
精选摘录 | 搜索说明 | 返回顶部
联系:
- -

©2019/11/11-四库全书(国际站)
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