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注册 | 登陆 | 退出 - 繁體

08-唐文拾遗续拾-清-陆心源

○诞皇孙恩降诏 门下:固宗祧者,允属元良;隆本枝者,实资祚胤,周德所以休明,汉历於焉长久。朕只奉灵眷,临御帝图,天地降祉,宗社垂祐。今月嘉辰,嫡孙诞育,祥发高禖,事逾甲观,一人之庆既洽,万叶之只无疆。宜布恺泽,被之亿兆。天下见禁囚徒,咸宜降罪,死罪从流,流从徒,徒以下罪并放。其犯十恶常赦所不免,官人枉法受财,监临主守自盗,盗所监临,劫贼伤人,故杀人谋杀人已加功者,并不在降限。内外官职事五品以上子为父後者,各加勋官一转。天下大酺五日。其去年收俭之处,百姓既有少乏,不在大酺之限。(同上) ○明经兼习周礼仪礼减选敕 自今已後,明经兼习《周礼》若《仪礼》者,於本色内量减一选。(《册府》六百三十九) ○给内外官地子敕 内外官职田,恐侵百姓,先令官收,虑其禄薄家贫,所以别给地子。去岁缘有水旱,遂令总停,如闻卑官颇难支济。事须优恤,使得自资,宜准元敕,给其地子。(《册府》五百五) ○赐荆州都督武士彟手敕 公比絜冬冰,方恩春日,奸吏豪右,畏威怀惠,善政所暨,祥祉屡臻,白狼见于郊坰,嘉禾生于垅亩,其感应如此。(《册府》六百八十一) ○章敬寺设斋敕 章敬寺是先朝创造。从今已後,每至先朝忌日,常令设斋行香,仍永为恒式。(《唐会要》四十九) ○问法琳临刃不伤敕 所著《辨正论信毁交报篇》曰:“有念观音者,临刃不伤。”且赦七日,令尔自念,试及刑决,能无伤不?(《续高僧传》三十二) ○叙劳进阶例敕 散位一切以门荫结阶品,然後依劳进叙。凡入仕之後,迁代则以四考为限。四考中进的劳一阶,每一考中上进一阶,一考上下进二阶。五品以上非特恩,剌史无进阶之令。(《册府》六百三十五) ○决囚日进蔬食敕 前敕在京决死囚日进蔬食。自今以後,决外州囚第三日亦进蔬食。(《唐会要》四十) ○与千乾长敕 敕交州都督府司马干乾长:交州重镇,控驭夷夏,二佐之任,不易其人。遂安公寿,虽是宗室近亲,未经职务,须相匡弼,其行善道。闻卿乃背公向私,唯存谄媚。非理之事,动必赞成;奉法之人,即斯排毁。彼都督府长史李玄明居官清慎,每存正直,卿与都督疾之若雠。计卿此情,难可容恕。但以远道察访,恐未详审,所以不即加罪,更令委访。卿宜勉励,改往修来,若此行不除,必无纵舍之理。宜知。(《文馆词林》六百九十一) ○授杜如晦等别检校官敕 敕:兵部尚书蔡国公杜如晦、刑部尚书永康县公李药师,勋望之重,情寄攸深,虽成务礼闱,宜参掌枢秘。如晦可检校侍中,药师可检校中书令。(同上) ○命房玄龄检校礼部尚书敕 敕:中书令邢国公房玄龄,勋高情旧,望重寄深,文昌政本,参赞攸属。可检校礼部尚书事。(同上) ○请勿弃河东表 太原王业所基,国之根本,河东殷实,京邑所资。若举而弃之,臣窃愤恨。愿假精兵三万,必望风平殄武周,克复汾晋。(《册府》十九) ○请慧净为普光寺任令 纪国寺上座慧净法师名称高远,行业著闻,纲纪伽蓝,必有弘益。请知寺任。(《续高僧传》卷三) ○骨利干名马叙 骨利干献马十匹,特异常伦。观其骨大业粗,鬣高意阔,眼如悬镜,头若侧砖,腿像鹿而差圆,颈比凤而增细。後桥之下,促骨起而成峰;侧鞯之间,长筋密而如瓣。耳根铁勒,杉材难方;尾本高丽,掘砖非拟。腹平赚小,目劲驰驱之方;鼻大喘疏,不乏往来之气。殊毛共枥,状花蕊之交林;异色同群,似云霞之间彩。仰轮乌而竞逐,顺绪气而争追,喷沫则千里飞红,流汗则三条振血,尘不及起,影不暇生。顾见弯弓,逾劲羽而先及;遥瞻伏兽,占人目而前知。骨法异而应图,工艺奇而绝象。方驰大宛,固其驽蹇者欤!(《唐会要》七十二) ○使至帖 使至辱书,知公所苦少可,慰意何言。不知信复更复何似?时气渐冷,善将息,所请景贤,公即宜留,听追然後遣。若无好药,更遣拣择。今为北边动静,奉敕即行,相去大近,信使非遥,实情欣忄包耳。遣无一一。李世民呈。 ○东都帖 东都今年别税草,今既不去,并停常税草。彼处应无用处,且宜减纳,即早处分,勿迟。敕。九日。 ○服蜀葵帖 卿昨日道服蜀葵,可录方将来。敕。廿三日。 ○唱箭帖 唱箭处,只道官号及姓;不唱名,不知是何人,想宜应合唱名。敕。三日。 ○临朝帖 比者久婴沉疾,虚弊何言!昨旦临朝,略无劳惙,看此稍望平复,未知於後何如。且用慰心,自怡而已。昨夜痛发,少觉劳弊,所以不能相见,若有事进。敕。十一日。 ○昨日帖 昨日来,体履似渐可。始闻卿不佳,旦来何似?敕。 ○平复帖 三五日来,渐望平复,所以不能相见,恐更劳发。敕。 ○道宗帖 卿与道宗谁己得多马,明当至,故遣问,即报。敕。十四日。 所疾者渐可,不至忧耳。 ○北边帖 北边始有表至,甚无事,故书相报。敕。 ○八柱承天帖 八柱承天,乾道由其广运;四维纪地,坤元所以载安。是知缔构经纶,必伫风云之佐;燮谐枢宇,咸资川岳之灵。故轩邱御扆,六相宣其景化;妫水乘时,五臣济其鸿业。


易藏|儒藏|道藏|子藏| 史藏|诗藏|集藏| 医藏|艺藏|龙藏(乾隆大藏经)


搜佛说,传承国学传统文化智慧
精选摘录 | 搜索说明 | 返回顶部
联系:
- -

©2019/11/11-四库全书(国际站)
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