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注册 | 登陆 | 退出 - 繁體

003-丁甘仁医案-清-丁甘仁

  秦序   丁卯冬仲,秉臣世兄辑录甘仁师医案,问序于余,余再拜受之。今世之所谓名医者,有三术焉。见病势较重,即多防变推诿之辞,为日后愈则居功,变则诿过之地,此其一也;专选平淡和平之药,动曰为某方所增损,以博稳当之名,可告无罪于天下,此其二也,和颜悦色,温语婉词,动效奴仆之称,求媚于妇女庸愚之辈,使其至死不悟,此其三也。三者之外,求见理明决,处方活泼,进而预定病势之吉凶,先言愈期之早暮者,百不得一焉。乃举世悠悠,孰分泾渭之日,于海上得丁师甘仁,师于黄帝、岐伯、越人、元化之书,既多心得,而尤致力于仲景古训。尝谓医有二大法门,一为伤寒之六经病,一为金匮之杂病,皆学理之精要,治疗之准则。更旁及刘、李、朱、张、天士、盂英辈,历代专集,比拟考求,发明其奥。盖不以术豪,而独以积学自高,宜其别病处方。展指上阳春,而沉寒忽散;泼壶中甘露,而元气顿光。有若洞垣之照,大还之丹,孟渎海滨,咸化为春台寿域矣。不幸去岁以微疾易箦,大吕黄钟,正音遽寂;茫茫宇宙,大觉焉求。平居又以诊务纷繁,着述鲜少,所存者仅喉科概要一卷而已。门生故旧嗟叹之余,因倩文孙秉臣世兄逻辑历年医案,以资流传。秉臣世兄宿承家学,临诊多时,其收集者,自当较同侪富且稽也。虽然,先大父又词公以文学之暇,攻研医籍,名被浦江东西,召楼奚丈铸翁曾作读内经图赠之,迄今弃养垂十载,乡人士遇疾苦,犹有称道之者,家藏医案盈尺,余仅辑数十纸刊诸医学杂志,久欲付刊专集,未能偿愿,以视秉臣世兄之孝思,不禁又兴手泽之悲矣。   门弟子上海秦之济伯未甫敬撰   丁甘仁先生别传   丁君甘仁殁后,予既据生平实录,为之撰述家传。然先生良医也,以先生之绪论,为予所得闻者,及今不为论次,后将无有知者矣,为作别传云。   甘仁先生既卒业于其乡,初行道于苏州,无所合,复东行之海上,乃大行。既而问业于汪莲石,汪令治伤寒学,于舒氏集注,最有心得。由是凡遇杂证,辄先规定六经,然后施治。尝谓脑疽属少阴,发背属太阳,皆不当误投寒凉,此其大较也。又善易理。尝语予曰:夏至一阴生,易象为 。嗣是阴气渐长,中阳渐虚,阳散于外,阴守于内,设持循而不乱,足以抵御天阳,当无暑热之病。设或过于饮冷,中阳不支,乃有洞泄寒中,及寒霍乱诸证。予因是悟附子理中及通脉四逆方治。冬至一阳生,易象为复,嗣是阳气渐长,里阴渐薄,阴寒在外,伏阳在内,设固 而不耗,足以抵御寒气,则必无伤寒重证。惟妄为作劳,阴液散亡,阴不胜阳,乃有冬温之病。予是以悟少阴有大承气及黄连阿胶方治。予曰:善。先生于治病方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其论疔毒曰:热毒暴发,头面为重,甚有朝发而夕死者,乡村求药,去城市辽远,一时不及措手,惟有速取野菊叶,捣汁饮之,渣涂患处,消肿最速。予向者于吴姓验之。   又曰:凡湿毒在里之证,正当祛之出表。但既出于表,宜重用大小蓟、丹皮、赤芍,以清血分余毒,不独外疡为然,即历节风亦无不然。是说也,予近于戴姓妇人验之。又曰:凡心痛不可忍者,急用乳香、没药,酒水合煎,可以立止。是说也,予于江姓缝工验之。又尝言吴又可温疫论,最得仲景微旨。予问其故,先生曰:太阳篇云:本发汗而复下之,此为逆也,若先发汗,治不为逆。本先下之,而复汗之,为逆,若先下之,治不为逆。   由前之说,则伤寒之治法也;由后之说,则温热之治法也。予治夏秋之交热病,亦屡验之。今先生往矣,惜乎相见日浅,绪论无多,故即夙昔所闻者,着之于篇,俾后生小子,知吉光片羽之大可珍惜焉。   丁卯冬十二月世愚弟曹家达拜撰   卷一   伤寒案   姜左 外寒束于表分,湿痰内蕴中焦,太阳阳明为病。寒热无汗,头疼,胸闷泛恶,纳谷减少,脉浮滑,苔白腻。拟汗解化滞,重用表药。经云:体若燔炭,汗出而散。   淡豆豉(三钱) 赤茯苓(三钱) 炒枳壳(一钱五分) 净麻黄(四分) 生姜(二片) 姜半夏(二钱)   六神曲(三钱) 青防风(一钱) 广陈皮(一钱) 炒谷芽(三钱) 炒赤芍(一钱五分)   孔左 外邪袭于太阳,湿滞内阻中焦,有汗恶风不解,遍体酸疼,胸闷泛恶,腹内作胀。宜疏邪解肌,化滞畅中。   川桂枝(八分) 仙半夏(二钱) 炒枳壳(一钱) 白蔻仁(八分) 炒赤芍(一钱五分) 陈广皮(一钱)   大腹皮(二钱) 六神曲(三钱) 紫苏梗(一钱五分) 苦桔梗(一钱) 赤苓(三钱) 制川朴(一钱) 生姜(二片)   张左 寒邪外束,痰饮内搏,支塞肺络,清肃之令不行,气机窒塞不宣,寒热无汗,咳嗽气喘,难于平卧,胃有蕴热,热郁而烦躁,脉浮紧而滑,舌苔薄腻而黄。宜疏外邪以宣肺气,化痰饮而清胃热,大青龙加减。   蜜炙麻黄(四分) 云苓(三钱) 橘红(八分) 炙款冬(一钱五分) 川桂枝(六分) 象贝母(三钱)   半夏(二钱) 石膏(三钱) 旋复花(包,一钱五分) 杏仁(三钱) 生甘草(六分)   王左 脉郁数,苔薄腻尖红,身热不扬,烦躁不寐,时欲呕,此无形之邪,与有形之痰滞互阻阳明,阳明经邪,不能外达也。宜疏达伏邪,而化痰滞。   淡豆豉(三钱) 薄荷叶(一钱) 鲜竹茹(枳实同炒,三钱) 炒谷麦芽(各三钱) 黑山栀(一钱五分)   朱茯神(三钱) 荆芥穗(一钱五分) 象贝母(三钱) 净蝉衣(一钱) 苦桔梗(一钱) 地枯萝(三钱)   清炙枇杷叶(去毛、包,三张)


易藏|儒藏|道藏|子藏| 史藏|诗藏|集藏| 医藏|艺藏|龙藏(乾隆大藏经)


搜佛说,传承国学传统文化智慧
精选摘录 | 搜索说明 | 返回顶部
联系:
- -

©2019/11/11-四库全书(国际站)
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