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注册 | 登陆 | 退出 - 繁體

257-古今图书集成-清-陈梦雷-博物汇编艺术典医部全录卷217至卷225-风门

   【注 此论风邪客于肤腠而为寒热也。皮肤肌腠之间,乃三焦通会元真之处。风邪客之,则气不内通,邪不外泄。风动之邪善行而数变。动而腠理开,则元气弛而洒然寒。变而腠理闭,则邪热留而胸膈闷。其为寒也,则三焦虚而食饮衰。其为热也,则邪热甚而肌肉铄。邪之所凑,其正必虚。正气为邪所伤,故使人怢栗而不能食也,名日寒热。】   以春甲乙伤于风者为肝风,以夏丙丁伤于风者为心风,以季夏戊己伤于邪者为脾风,以秋庚辛中于邪者为肺风,以冬壬癸中于邪者为肾风。   【注 风者,虚乡不正之邪风,故曰风、曰邪、曰伤、曰中。盖言不正之风,或伤之轻,或中之重也。】   风中五脏六俯之俞,亦为脏腑之风。   【注 五脏之气外合于四时。故各以时受病者,病五脏之气也。如风中于经俞,则内连脏腑,故亦为脏腑之风,病五脏之经也。】   各入其门户,所中则为偏风。   【注 门户者,血气之门户也。如风各入其门户而中其血气者则为偏枯,谓偏入于形身之半也。】   故风者百病之长也,至于变化,乃为他病也。无常方,然致有风气也。   【注 风乃东方之生气,能生长万物,亦能害万物,故为百病之长。至其变化无常,故为病不一。如春时之非东风,夏时之非南风,或从虚乡来之刚风谋风之类,皆其变化而为他病也。风邪之客于人,无有常处。如风气客于皮肤之间则为寒热,客于脉中则为寒中热中,客于脏腑则为脏腑之风,循于风府则为脑风,入于头系则为目风。无有常处,而致有风气也。】   帝曰:五脏风之形状不同者何?愿闻其诊,及其病能。岐伯曰:肺风之状,多汗恶风,色皏然白,时咳短气,昼日则差,暮则甚。诊在眉上,其色白。   【注 风为阳邪,开发腠理,故多汗。风气伤阳,邪正不合,故恶风。肺金色白而主气,其爱动为咳。风邪迫之,故时咳短气也。昼则阳气盛而能胜邪,故差。暮则气衰,故病甚。眉上乃阙庭之间,肺之候也。】   心风之状,多汗恶风,焦绝善怒吓,赤色,病甚则言不可快。诊在口,其色赤。   【注 心为火脏,风淫则火盛,故唇舌焦而津液绝。风化木,木火交炽故善为怒吓。心主舌,病甚则舌本强而言不可快。心和则舌能知五味,故诊验在口。口者,兼唇舌而言也。】   肝风之状,多汗恶风,善悲,色微苍,嗌干善怒,时憎女子。诊在目下,其色青。   【注 肝开窍于目而主泣,故善悲。风木合邪则火热盛而嗌干,肝气病故善怒也。怒胜思,故时憎女子。目者肝之官也,故诊在目下。】   脾风之状,多汗恶风,身体怠惰,四肢不欲动,色薄微黄,不嗜食。诊在鼻上,其色黄。   【注 脾主肌肉四肢。身体怠惰,四肢不欲动,脾气病也。足太阴之脉属脾络胃,是主脾所生病者,食不下。土位中央,故所诊在鼻。】   肾风之状,多汗恶风,面庬然浮肿,脊痛不能正立,其色炲,隐曲不利。诊在肌上,其色黑。   【注 风邪干肾,则水气上升,故面庬然浮肿,风行则水涣也。肾主骨,故脊痛不能正立。炲,烟煤黑色也。肾主藏精,少阴与阳明会于宗筋,风伤肾气,故隐曲不利。水气上升,故黑在肌上,水乘土也。】   胃风之状,颈多汗恶风,食饮不下,膈塞不通,腹善满,失衣则(月真)胀,食寒则泄胗,形瘦而腹大。   【注 颈有风池风府,乃经脉之要会,故颈多汗。胃腑受邪,故饮食不下,膈塞不通,腹善满也。胃气不足,则身以前皆寒,腹胀满,是以形寒则(月真)胀。饮冷则泄者,胃气虚伤他。胃者肉其应,腹者胃之郛,故主形瘦而腹大。】     灵枢经      邪气脏腑病形篇   身半以上者,邪中之也;身半以下者,湿中之也。故曰邪之中人也无有常,中于阴则溜于腑,中于阳则溜于经。   【注 邪气者,风雨寒暑,天之邪也,故中人也高。湿乃水土之气,故中于身半以下。然无有恒常,或中于阴,或中于阳,或溜于经,或溜于腑,或入于脏。】   诸阳之会,皆在于面。中人也,方乘虚时及新用力,若饮食汗出,腠理开而中于邪。中于面则下阳明,中于项则下太阳,中于颊则下少阳。其中于膺背两胁,亦中其经。   【注 诸阳之会,皆在于面者,精阳之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也。中于面则下阳明,中于项则下太阳,中于颊则下少阳。此手足三阳之络,皆循项颈而上于头面,循头项而下于胸胁肩背也。】   黄帝曰:邪之中人脏奈何?岐伯曰:愁忧恐惧则伤心。黄帝曰:五脏之中风奈何?岐伯曰:阴阳俱感,邪乃得往。   【注 阴阳俱感,外内皆伤也。】   黄帝曰:邪之中人,其病形何如?岐伯曰:虚邪之中身也,洒淅动形。正邪之中人也微,先见于色,不知于身,若有若无,若亡若存,有形无形,莫知其情。   【注 风、寒、暑、湿、燥、火六者,天之正气而偏寒偏热,偏湿偏燥,故曰正邪。】   肺脉微缓,为痿瘘偏风。   【注 病在皮肤为肺寒热,病在血脉为寒热鼠瘘,在分腠则为偏风,肺主周身之气而朝百脉也。】      五变篇   黄帝曰:一时遇风,同时得病,其病各异,愿闻其故。少俞曰:善乎哉问!请论以比匠人。匠人磨斧斤砺刀,削斫材木之阴阳,尚有坚脆。坚者不入,脆者皮弛,至其交节而缺斤斧焉。夫一木之中,坚脆不同。坚者则刚,脆者易伤。况其材木之不同,皮之厚薄,质之多少而各异耶?夫木之蚤花先生叶者,遇春霜烈风则花落而叶萎;久曝大旱,则脆木薄皮者,枝条汁少而叶萎;久阴淫雨,则薄皮多汁者皮溃而漉;卒风暴起,则刚脆之木枝折杌伤;秋霜疾风,则刚脆之木根摇而叶落。凡此五者,各有所伤。况于人乎?黄帝曰:以人应木奈何?少俞曰:木之所伤也皆伤其枝,枝之刚脆而坚未成伤也。人之有常病也,亦因其骨节皮肤腠理之不坚固者,邪之所舍也,故常为病也。   【注 形之皮肤肌腠筋骨,有厚薄坚脆之不同。故邪舍有浅深,而其病各异。即五脏之病消瘅,肠胃之有积聚,亦因形之皮肤肌肉而病及于内也。故以木之皮汁坚脆多少方之。阴阳者,木之枝干皮肉也。交节而缺斧斤者,比人之皮弛肉脆而骨节之坚刚也。是以一木之中尚有坚脆之不同,坚者则刚,脆者易伤,况其材木之不同耶?木之皮厚枝脆者,比人之皮不致密肤腠疏也。木之多汁少汁者,比皮肤之津液多少也。木之蚤花先叶者,木气外敷而不禁风霜也。皮薄多汁者,遇久阴淫雨则溃而漉。刚脆之木遇卒风暴起,则枝折杌伤。盖汁多者不宜阴雨,刚脆者又忌暴风。以比人之腠理疏者漉汗,刚直多怒者消瘅也。木之伤皆伤其枝,枝之刚脆者易伤,而坚者未成伤也。人亦因骨节皮肤腠理之不坚固者,邪之所舍而常为病也。】   黄帝曰:人之善病风厥漉汗者,何以候之?少俞答曰:肉不坚,腠理疏,则善病风。黄帝曰:何以候肉之不坚也?少俞答曰:腘肉不坚而无分理。理者粗理。粗理而皮不致者腠理疏。此言其浑然者。    【注 津液充于皮腠。如皮溃理疏,则津泄而为汗矣。太阳之气主皮肤。如腘肉不坚,而无分理。无分理者,粗理也。则皮不致密,腠理疏而浑然汗出矣。】      五色篇   雷公曰:小子闻风者百病之始也,厥逆者寒湿之起也,别之奈何?黄帝曰:常候阙中,薄泽为风,冲浊为痹,在地为厥。此其常也。各以其色言其病。    【注 地者,面之下部,名地阁也。风乃天气,故常候于阙庭。寒湿者地气,故候在地部。风乃阳邪,故其色薄泽。寒湿者阴邪,故其色冲浊。言风寒湿邪,可并于脉中,可入于脏腑,而为卒死之不救。】


易藏|儒藏|道藏|子藏| 史藏|诗藏|集藏| 医藏|艺藏|龙藏(乾隆大藏经)


搜佛说,传承国学传统文化智慧
精选摘录 | 搜索说明 | 返回顶部
联系:
- -

©2019/11/11-四库全书(国际站)
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