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注册 | 登陆 | 退出 - 繁體

258-古今图书集成-清-陈梦雷-博物汇编艺术典医部全录卷226至卷226-懊憹门

  右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取二升半,内豉更煮三沸,去滓,每服一升。安者勿更服。若上气呕逆加橘皮二两,亦可加生姜二两。   栀子厚朴汤 治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坐卧不安者。   大栀子七  枳实二钱 厚朴半两,去皮炙   右銼如麻豆大,以水一盏半煮,绞汁半盏,温服。   凉膈散 一名连翘饮子。治伤寒表不解半入于里,下证未全,烦心懊憹不得眠,讝语狂妄等热证。   连翘一两 甘草一两半 山栀子 薄荷叶 大黄 黄芩各半两 (石卜)硝一分   右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蜜少许,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安神丸 【东垣】  治心神烦乱怔忡,兀兀欲吐,胸中气乱而热,有似懊憹之状,皆膈上血中伏火,蒸蒸然不安,宜用权衡法以镇阴火之浮越,以养上焦之元气。经云:热淫所胜治以甘寒,以苦泻之。以黄连之苦寒去心烦除湿热为君,以甘草、生地黄之甘寒泻火补气滋生阴血为臣,以当归补血不足,以朱砂纳浮游之火而安神明也。   黄连一钱五分,酒洗 朱砂一钱,水飞 酒生地 酒当归身 炙甘草各五分   右件除朱砂水飞外,捣四味为细末,同和匀,汤浸蒸饼为丸如黍米大,每服十五丸,津唾咽下食后。     针灸   《千金方》曰:通里,主卒痛烦心,心中懊憹,数欠频伸,心下悸悲恐。   心腹痛,懊憹,发作肿聚,往来上下行,痛有休作,心腹中热,善渴涎出者,是蛔咬,以手聚而坚持之,无令得移,以大针刺之,久持之,虫不动乃出针。肠中有虫蛔咬皆不可取以小针。    懈惰门     黄帝素问      诊要经终论   夏刺春分,病不愈,令人懈惰。   【注 三月四月人气在脾,脾病不愈,故令人懈惰。】      平人气象论   尺脉缓濇,谓之解(亻亦),安卧。    【注 缓为脾脉,濇主脏气之不足。解(亻亦),懈惰也,此脾脏之为病也。】      玉机真脏论   冬脉太过,则令人解(亻亦),脊脉痛而少气不欲言。    【注 肾为生气之原而主闭藏,太过则气外泄而根本反伤,故为懈惰少气。生阳之气不足,故脊中痛。心主言而发原于肾根气伤故不欲言也。】      气厥论   大肠移热于胃,善食而瘦,又谓之食亦。   【注 胃主受纳水谷,大肠为传导之官。大肠热邪反逆乘于胃,是以热则消谷善食。阳明燥热,则荣卫精液不生,故虽能食而瘦。亦,解(亻亦)也,谓虽能食而身体懈惰,故又谓之食亦。】   胃移热于胆亦曰食亦。    【注 五脏六腑皆取决于胆,胆气燥热则生阳不升,故身体懈惰。胃气热,则消谷善饥,故亦曰食亦。】      风论   脾风之状,多汗恶风,身体怠惰,四肢不欲动,色薄微黄,不嗜食,诊在鼻上,其色黄。    【注 身体怠惰,四肢不欲动,脾气病也。经脉篇云:是主脾所生病者,食不下。土位中央,故诊在鼻。】


易藏|儒藏|道藏|子藏| 史藏|诗藏|集藏| 医藏|艺藏|龙藏(乾隆大藏经)


搜佛说,传承国学传统文化智慧
精选摘录 | 搜索说明 | 返回顶部
联系:
- -

©2019/11/11-四库全书(国际站)
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