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注册 | 登陆 | 退出 - 繁體

260-古今图书集成-清-陈梦雷-博物汇编艺术典医部全录卷230至卷230-寒门

    景岳全书 【明 张介宾】      论寒病证治   凡寒病之由于外者,或由风寒以伤形,或由生冷以伤脏。其由于内者,或由劳欲以败阳,或由禀赋之气弱。若寒自外入者,必由浅及深,多致呕恶胀满,或为疼痛泄泻。寒由内生者,必由脏及表,所以战栗憎寒,或为厥逆拘挛。总之,热者多实,寒者多虚。故凡治寒证者,当兼察其虚,而仍察其脏,此不易之法也。   凡阴毒寒邪,直中三阴者,此即伤寒类所谓直中阴经之阴证。其仓卒受寒,以致身冷战栗,或四体拘挛,或心腹疼痛,或口噤失音,昏迷厥逆,或呕吐蜷卧,脉微细或沉紧无神者,皆其证也。切不可妄用风药,再散其气。但速宜温中,则寒邪自散。轻则理中汤、温胃饮,甚则四逆汤、大温中饮或附子理阴煎之类主之。其有势在危急,唇青囊缩无脉者,宜用华佗救阳脱方急救之,或仍灸气海、关元二三十壮,但得手足渐温脉微出者,乃可生也。一方:以胡椒研碎,用滚酒泡服,外用葱盐熨法。一方:用黑豆二合,炒熟,以酒烹入滚数沸,去豆,取酒服二碗,即愈。   寒中太阴,则中脘疼痛,宜理中汤、温胃饮。   寒中少阴,则脐腹疼痛,宜归气饮,或五积散加吴萸。   寒中厥阴,则少腹疼痛,宜四逆汤、归气饮、暖肝煎。   其有寒中三阴,而寒滞不散,因致胀满痛甚者,宜暂用排气饮,或韩氏温中汤,先散其滞,然后调补之;或用五味沉附汤,或暖肝煎,俱可择用。   生冷内伤,以致脏腑多寒,或为疼痛,或为呕吐,或为泄泻等证,治法随见各门。又成素禀阳脏,每多恃强,好食生冷茶水而变阳为阴者,治亦同前。   禀赋素弱,多为阳衰阴胜者,此先天之阳不足。或斫丧太过,以致命门火衰者,此后天之阳失守。其证则未冷先寒,或手足清厥,或身为寒栗,或脾胃不健,或肚腹不实,或小水频数,或阳道不壮,或每多恐畏,或眼耳少神,是皆阳虚生寒也。治宜温补元气。其微者,宜五君子煎、理阴煎、六气煎、温胃饮、寿脾煎之类,择而用之;其甚者,宜大补元煎、右归饮、右归丸、四味回阳饮、六味回阳饮、海藏八味地黄丸之类主之。   其有脾肾虚寒,每多腹痛飧泄肾泄者,宜九气丹、一气丹,并于泄泻门求法治之。     方   姜附汤 【《济生方》】  治五脏中寒,口噤,四肢强直,失音不语,或卒然运闷,手足厥冷。   干姜炮 附子炮去皮脐,各等分   右(口父)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食前。挟风不仁加防风半两,兼湿肿满加白朮半两,筋脉挛急加木瓜半两,肢节疼痛加桂心半两。   理中汤 【仲景,下同】  治太阴中寒。   白朮土炒,二两 人参 干姜炮 甘草炙,各一两   右銼,每服五钱,水煎服。或糊丸桐子大,每服八十丸,米饮下,食前,名理中丸。加附子各等分,各附子理中汤;为丸,名附子理中丸。治沉寒痼冷。   四逆汤 治三阴伤寒,里寒外热。   甘草炙,二两 干姜一两 附子一枚,生用   右銼,每服五钱,水煎温服。   白通汤 复阳通脉。   葱白四茎 生姜一两 附子一枚,生破八片,去皮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再服。   白通加人尿猪胆汁汤 服白通汤后,反厥逆无脉,干呕而烦者。   葱白四茎 干姜一两 附子一枚,生去皮 人尿五合 猪胆汁一合   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胆汁、人尿,和令相得,分温再服。若无猪胆,羊胆亦可。   阳脉四逆汤 治中寒,下利清谷,厥逆脉微,腹痛而外反热,不恶寒,面赤,干呕咽痛,此阴阳相隔,元阳欲散也,以此主之。   甘草炙 干姜各三两 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其脉即出者愈。面色赤者,加葱九茎;腹中痛者,去葱加芍药二两;呕者,加生姜二两;咽痛者,去芍药加桔梗一两;利止脉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参二两。   三建汤 【《丹溪心法》,下同】  治中寒。   大川乌 附子 天雄并炮,各等分   右銼,每四钱,水二盏,姜十五片,煎服。   厚朴七物汤 【仲景,下同】  治中寒腹满,发热,脉浮而数,饮食如故。   厚朴半斤 甘草 大黄各三两 大枣十枚 枳壳五枚 桂枝二两 生姜五两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八合,日三服。呕者加半夏五合,下利去大黄,寒多者加生姜至半斤。


易藏|儒藏|道藏|子藏| 史藏|诗藏|集藏| 医藏|艺藏|龙藏(乾隆大藏经)


搜佛说,传承国学传统文化智慧
精选摘录 | 搜索说明 | 返回顶部
联系:
- -

©2019/11/11-四库全书(国际站)
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