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注册 | 登陆 | 退出 - 繁體

266-古今图书集成-清-陈梦雷-博物汇编艺术典医部全录卷242至卷247-咳嗽门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二百四十二 咳嗽门     黄帝素问      咳论   黄帝问曰:肺之令人欬,何也?岐伯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注 肺主气而朝百脉,五脏六腑之邪,皆能上归于肺而为咳。】   帝曰:愿闻其状。岐伯曰: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    【注 皮毛者,肺之合。天之寒邪,始伤皮毛,则邪从其合而内伤肺矣。寒饮入胃,则冷饮之邪,从肺脉而上至于肺,外内之邪合并,因而客之,则为肺咳矣。】   五脏各以其时受病,非其时,各传以与之。   【注 乘春则肝先受邪,乘夏则心先受邪,乘秋则肺先受邪,各以所主之时受病。如非其秋时,则五脏之邪,各传与之肺而为咳也。】   人与天地相参,故五脏各以治。时感于寒则受病,微则为咳,甚则为泄为痛。    【注 五脏之气,与四时五行之气相合,故受病微,则上乘于肺而为咳,甚则上行极而下为泄痛矣。】   乘秋则肺先受邪,乘春则肝先受之,乘夏则心先受之,乘至阴则脾先受之,乘冬则肾先受之。    【注 先受之者,谓次即传及于肺而为咳也。欬乃肺之本病,故先言肺先受邪。】   帝曰:何以异之?岐伯曰:肺咳之状,咳而喘息有音,甚则唾血。    【注 肺司呼吸,故咳则喘息有音。肺主气,甚则随气上逆而唾血也。】   心咳之状,咳则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状,甚则咽肿喉痹。    【注 喉乃肺窍,心火淫金,故喉中介然如梗。手少阴心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上挟咽,故咽喉肿痛。】   肝咳之状,咳则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转,转则两胠下满。    【注 肝脉布胁肋,上注肺,故咳则两胁下痛。不可转者,不可以俯仰也。盖肝邪上乘于肺则为咳,甚则下逆于经而不可以转,转则胠下满。】   脾咳之状,咳则右胁下痛,阴阴引肩背,甚则不可以动,动则咳剧。    【注 脾脏居右,故咳则右胁下痛。脾气上通于肺,肺之俞在肩背,故阴阴引于肩背。盖微则上乘于肺而为咳,甚则病及于本经。】   肾咳之状,咳则肩背相引而痛,甚则咳涎。    【注 肾脉贯膈入肺中,故咳则肺俞相引而痛。肺肾皆积水也,故甚则咳涎。】   帝曰:六腑之病奈何?安所受病?岐伯曰:五脏之久咳,乃移于六腑。    【注 六腑之病,从脏气而转移。】   脾咳不已,则胃受之。胃咳之状,咳而呕,呕甚则长虫出。    【注 脾与胃合,脾病移于胃,则胃气逆故呕。呕甚则谷气消,谷消则虫上入胃,故甚则长虫出。】   肝咳不已,则胆受之。胆咳之状,咳呕胆汁。    【注 邪在胆则逆在胃,胃气逆则呕苦。】   肺咳不已,则大肠受之。大肠咳状,咳而遗矢。    【注 大肠者肺之腑,为传道之官,是以上逆则咳,下逆则遗矢。】   心咳不已,则小肠受之。小肠咳状,咳而失气,气与咳俱失。    【注 失气,后气也。夫厥气上逆则咳,下逆则为失为遗。气与咳俱失者,厥逆从上下散也。】   肾咳不已,则膀胱受之。膀胱咳状,咳而遗溺。    【注 膀胱者,津液之腑,水道出焉,故咳而遗溺。】   久咳不已,则三焦受之。三焦咳状,咳而腹满,不欲食饮。    【注 三焦为中渎之腑,故腹满。咳则上焦不能主纳,故不欲食饮也。】   此皆聚于胃,关于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肿气逆也。    【注 咳则肺举而液上溢,故使人涕唾。水气上乘,故面浮肿而气逆也。】   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治脏者治其俞,治腑者治其合,浮肿者治其经。    【注 咳在五脏,当治其俞;咳在六腑者,取之于合;浮肿者,取肺胃之经脉。】      气交变大论


易藏|儒藏|道藏|子藏| 史藏|诗藏|集藏| 医藏|艺藏|龙藏(乾隆大藏经)


搜佛说,传承国学传统文化智慧
精选摘录 | 搜索说明 | 返回顶部
联系:
- -

©2019/11/11-四库全书(国际站)
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