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注册 | 登陆 | 退出 - 繁體

268-古今图书集成-清-陈梦雷-博物汇编艺术典医部全录卷252至卷256-泄泻门

   【注 脉细,心气虚也。皮寒,肺气虚也。肝主春生之气,气少,肝气虚也。泄利前后,肾气虚也。饮食不入,脾气虚也。盖邪之所凑,其正必虚。是以邪气盛者死,正气虚者亦死也。五脏之气,皆由胃气之所资生,浆粥入肾,泄注止,肾气复也。】      太阴阳明论   食饮不节,起居不时,则阴受之。阴受之则入五脏,入五脏则(月真)满闭塞,下为飧泄,久为肠澼。    【注 入五脏,谓太阴为之行气于三阴,太阴病则五脏之气皆为之病矣。脾气逆则胀满,太阴为开,开折则仓廪无所输而为飧泄,久则为肠澼矣。】      咳论   人与天地相参,故五脏各以治。时感于寒则受病,微则为咳,甚则为泄为痛。   【注 五脏之气,与四时五行之气相合,故五脏各以所主治之。时而感于寒则受病,微则上乘于肺而为咳,甚则上行极而下为泄痛矣。】      举痛论   寒气客于小肠,小肠不得成聚,故后泄腹痛矣。    【注 寒气客于小肠之间,转入于肠内,故不成积聚,而为后泄腹痛也。】   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    【注 肝主怒而藏血,怒则肝气上逆,故甚则呕血,木气乘脾,故为飧泄。】      痹论   肠痹者,数饮而出不得,中气喘争,时发飧泄。    【注 肠痹者,兼大小肠而言。小肠为心之腑而主小便,邪痹于小肠,则火热郁于上而为数饮,下为小便不得出也。大肠为肺之腑,而主大便,邪痹于大肠,故上则为中气喘争,而下为飧泄也。】      标本病传论   先病而后泄者,治其本。先泄而后生他病者,治其本。必且调之,乃治其他病。    【注 泄乃湿土之病,他病如湿邪所胜,民病心痛耳聋之类,故当先治其虚泄,以调脾土,而后治他病。】      脏气法时论   脾病者,虚则腹满肠鸣,飧泄食不化。   【注 脾主通会五脏元真之气,脾气伤则不能化水谷,而有飧泄之病。】      宣明五气论   五气所病,大肠小肠为泄。    【注 大肠小肠受盛水谷,变化糟粕,病则不能化物而为泄矣。】      调经论   志有余则腹胀飧泄。    【注 肾者胃之关,关门不利,则聚水而为腹胀飧泄。】      阴阳别论   一阳发病,少气善咳善泄。    【注 一阳者,少阳之气病也。少阳主初生之气,病则生气少矣。足少阳相火主气,气少则火壮矣。火铄金故善咳,木火之邪贼伤中故土善泄也。】


易藏|儒藏|道藏|子藏| 史藏|诗藏|集藏| 医藏|艺藏|龙藏(乾隆大藏经)


搜佛说,传承国学传统文化智慧
精选摘录 | 搜索说明 | 返回顶部
联系:
- -

©2019/11/11-四库全书(国际站)
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