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注册 | 登陆 | 退出 - 繁體

767-辨症玉函-清-陈士铎

  泻症   泻症泻有倾肠而出者最可畏之病也倘治之少迟必至气绝而亡但泻中有阴阳之分不可不急辨之也如大泻五六十次或百余次或数百次纯是清水完谷不化人以为寒也然其中亦有热症但寒症水泻心腹不痛大肠不后重作楚若热症之泻也不然必腹痛不可按有后重之苦倘不辨明而用药下喉必死矣吾今传二方一治阴症一治阳症也阳症用车前茯苓最是利水之品而白术又是健脾去湿之药加入肉桂以取其气引入膀胱同泽泻同群共济自然定乱扶危转祸为福又何必用人参以救绝哉倘富贵之人不妨用人参五钱或一两为妙我传方不入参者欲救贫穷之客也方名导水止流汤其治阴症之泻则又不同虽此方亦可相通而终不可执之以概治也另传方者名为扶火消水汤二方之妙各有深意前方泻水而不耗其气后方补火而培其气也   导水止流汤   车前(一两) 茯苓(一两) 白芍(一两) 甘草(三钱) 肉桂(一分) 陈皮(一钱) 白术(五钱)神曲(五分) 泽泻(五钱)水煎服   扶火消水汤   白术(一两) 车前(五钱) 山药(一两) 芡实(一两) 薏仁(五钱) 肉桂(三钱) 五味(二钱)茯苓(五钱)水煎服   卷之一阴症阳症辨   疟疾   疟疾皆起于外来之风邪然而内无痰与食终不能成疟也虽然无痰不成疟与无食不成疟虽感于外来之风邪然亦内之阴阳之气各有不足三者始能相合而成疟然则乌可不辨阴阳乎若阳症之疟也必发于昼或一日一发或两日一发必寒多而热少其势若盛而其病实轻盖阳气能与邪气相战故作战栗之状而齿击有声也若阴症之疟亦有一日一发者或两日一发或三日一发然发之时必发于夜发必寒少而热多齿不战击身痛亦不甚口必不十分大渴其症似轻而实重虽二症皆是邪侵而成而治之法均不可徒治其邪但补其正均能愈疟原不必更为逐邪之计也然而补正之中而少带散邪之品未为不可用之得当病去如扫吾今立二方一治阳疟一治阴疟阳疟方名为扶阳散邪丹一剂轻二剂全愈不必三剂也凡阳疟不论一日二日无不全愈神方也阴疟方名为益阴辟邪丹无论一日二日三日四剂全愈倘四日两头发之疟久经岁月者方中药料加一培增入人参五钱亦四剂全愈但愈后必须多服十全大补汤不致再感而重发也倘人不信吾言动用祛邪之品置阳气阴气于不问虽心欲去疟适所以坚疟鬼之城也   扶阳散邪丹   人参(一钱) 白术(三钱) 柴胡(二钱) 半夏(三钱) 青皮(一钱) 鳖甲(三钱) 当归(三钱)生何首乌(三钱) 山楂(二十粒) 甘草(一钱)水煎服   益阴辟邪丹   熟地(五钱) 当归(五钱) 白芍(五钱) 何首乌(五钱) 白术(五钱) 茯苓(五钱) 鳖甲(一两) 白芥子(五钱) 柴胡(一分) 山楂(十粒)水煎服   卷之一阴症阳症辨   痢疾   痢亦不同有阳痢阴痢之分世人不知也皆为湿热所致动言痢无止法而不辨其阴阳之异故往往杀人可慨也阴阳之痢内经亦未分别我今日亦泄天地之奇大约便血腹疼后重噤口者阳痢也腹不痛以手按之而快者粪门无急迫之状日能食无血而白痢者乃阴痢也虽用药得宜一方可以兼治然终不识症之阴阳犹为不知痢症之人也不可不明辨之庶几用药可分轻重尤易奏功如响吾今立二方一治阳痢一治阴痢阳痢方名为扫痢神丹一剂即止血二剂即止痢不必三剂也阴痢方名为化痢仙丹一剂轻二剂止三剂全愈人见血痢为重而不知白痢感于阴分未尝轻也但阳痢火重而湿轻阴痢火轻而湿重耳阳痢之方妙在用黄连于大黄之中使火毒迅扫而去不久留肠胃之中阴痢之方妙在用芍药之多平肝以扶脾土使土安而水易去其余皆是祛逐邪秽之物各用之咸宜所以奏功尤易也   扫痢神丹   黄连(三钱) 当归(五钱) 白芍(五钱) 广木香(一钱) 槟榔(一钱) 枳壳(一钱) 大黄(五钱) 车前子(五钱)水煎服   化痢仙丹   白芍(一两) 当归(五钱) 枳壳(一钱) 萝卜子(三钱) 槟榔(一钱) 甘草(一钱) 车前子(一钱)水煎服   卷之一阴症阳症辨   癫狂   癫狂之症世人以癫为阴以狂为阳是矣然而癫之中未尝无阳症狂之中未尝无阴症也何以见之癫如羊癫牛马之症此发之阳气之不足阳虚则阴邪自旺此谓之阴症宜也然而其中又有花癫之病见男子而思亲逢女子而不识呼喊叫号昼夜不止倘亦为阴症而用桂附之品则立刻发狂而死矣狂如登高而歌弃衣而走见水而入此发之阳邪之有余谓之阳症宜也然其中有似是而非又不可不辨如见人则骂逢物则 燥扰不宁欲睡不安欲行不得口渴索饮见水则止倘亦视为阳症而投之竹叶石膏汤下喉即死矣然则二症终于何处辨之亦辨之于两目有神无神而已如阳症则目必红而阴症则目必白也吾定二方一治阳癫一治阴狂之症阳癫方名散癫汤此方之妙妙在白芍用至一两自能平肝栀子用至五钱自然散其郁结之火其余柴芥术苓皆去痰去湿之妙品自然心清而火降脾健而癫除也阴狂方名解狂散此方之妙妙在用玄参二两于群补真阴之中解散其浮游之火木足而火自消亦火息而狂自定也苟或辨之不清妄投药饵生死存亡正未可定矣   散癫汤


易藏|儒藏|道藏|子藏| 史藏|诗藏|集藏| 医藏|艺藏|龙藏(乾隆大藏经)


搜佛说,传承国学传统文化智慧
精选摘录 | 搜索说明 | 返回顶部
联系:
- -

©2019/11/11-四库全书(国际站)
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