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注册 | 登陆 | 退出 - 繁體

854-麻疹备要方论-清-吴砚丞

  一麻出不透,热极目红,发痰作喘,此毒未尽出,气因热逼,宜用柴连解毒汤。   一麻出热不退,渴不止,遍身如锦纹者,宜化斑汤,毒甚烦躁不眠,紫滞不红活者,宜疏风解毒饮。夹痰烦渴者,宜人参白虎汤。   一麻出夹斑,无他杂症,宜小柴胡汤。若蕴毒发斑者,宜黄芩橘皮汤。疹出色黑,热毒亢极,乃不治之症,姑用加味化斑汤,或凉血解毒汤。   一麻出紫赤,内热极也,但得形色光润,颗粒尖耸者可治,速宜清凉解毒,佐以清痰定喘,便得安痊。若枯燥无起色者不治。又有见暖则红活,不暖则枯燥,是为风寒所折,虽宜凉解,不可太过。如见疹色鲜红,光泽有艳,头粒离肉者轻,头顶平塌不起者重。   一麻出如云一片红肿,又有细碎红点,见于红肿大片之上,此毒火炽盛,宜清解分利。   一疹已透表而粒焦者,无分红淡,皆属热重,急当清解肺胃之热,分利小便。如大便闭者,佐以凉血润下之品,甚则投以承气汤,失治则变紫黑,难以救疗。   一暑月出疹,发自阳明,古人治暑,以白虎汤主之。盖以暑必兼湿,非用甘寒,不足以彻其热。若疹毒内发,暑湿外侵,烦渴神不安者,宜却暑丹,佐以化毒。   一咳嗽气喘,口干心烦者,乃毒在心肺发未尽也,宜泻白散。   一咽喉肿痛,不能食者,乃毒火抑郁上熏,宜甘桔东加味,或以千金散少许,用竹管吹入喉中,或玉锁匙亦可。   一疹出即没,烦渴躁甚者,宜白虎东加桔梗,连进二三服,若疹出后,热不退,连绵三四日不收者,此毒火太甚,外发未尽,内有余邪,宜化斑汤,或消毒饮,加元参、石膏、桔梗。倘遍身既出,而犹烦热,频作呕吐,此毒邪留于肺胃,亦宜化斑汤。如大便闭结者,少加大黄微利之。   收没论治   麻疹收没,期以三日为常,不疾不徐,自无后患。若未至三日而没,肌肤暖处,绝无形影,此为太速,必因调摄不谨,或为风寒所袭,或为邪秽所触,以致毒反内攻,急宜内服荆防解毒汤,外用胡荽酒熏其衣被,使疹透出,方保无虞。有至二三日,疹虽没而肌肤暖处还有形迹,此毒尚未尽,失治必致内攻,仍当疏托,佐以清凉。若当散不散者,内有虚热留滞于肌表也,切不可纯用寒凉之剂,以柴胡四物汤治之,使血分和畅。余热悉除,疹即没矣。若麻点带白色,隐于肌表,似没而不没者,必因风寒外折,而不能透发,亦表虚故也,宜温散风寒,使白变红活,免致生变。古云:白疹温而自消是也。有延至五六日不没者,此内热未除,以致不能尽没,宜清凉佐以利水。若加烦躁,右关脉洪数有力,此胃中伏有湿热,宜化斑汤。若疹已没而身犹热,昼夜不退,此邪火伏郁皮肤之间,久则毛发焦枯,肌表干燥,肉见消瘦,是为骨蒸痨症,宜芦荟肥儿丸治之,迟则不救。如疹没后身虽不见瘦削,但时发壮热,烦躁不安,搐掣惊悸,神昏志乱者,此阴血虚耗,余毒入肝而传于心,宜枣麦四物汤主之。   一疹没绵绵发热,不知早治,则成疳症,必致腹胀,午后发热头痛,宜柴苓四物汤。若口渴少食烦闷,宜小柴胡汤。   一没后潮热,宜升麻葛根汤,烦渴用黄连解毒汤,溺赤如米泔汁宜五苓散加车前子、木通。若见便血,宜黄连解毒合犀角地黄汤。鼻血用凉膈散,加栀仁、生地童便。   一没后日夕烦躁,谵语狂乱,是余热在肺胃,宜辰砂益元散,灯草煎服下,或辰砂五苓散,水煎服。   一没后饮食如常,动止如故,卒然心腹绞痛,遍身汗出如水,此元气虚弱,失于调补,偶为恶气所中,谓之中恶,危在旦夕。用砂仁末二钱,浮麦煎汤冲服,或伏龙肝泡水温饮,亦百中救一。   一没后腹痛兼泻利,宜连芍汤。若腹胀不食,脾胃受伤,宜柴苏清肺饮。   一面目浮肿,此饮食内伤,或过食生冷,致阴阳不能升降,膀胱之气不行。如见小便短少,必致气喘,宜五苓散,加木通、滑石、腹皮。若见喘促,又宜四苓,加竹沥、桑皮、葶苈。喘促甚急者不治。   一没后泄泻,用黄连解毒合导赤散。若泄泻不止,口渴目闭,四肢厥冷者难治。加以呕吐不食,肛门突出,或大孔直如竹筒者不治。如没后痢疾,是热积大肠,宜四苓加芩、连、木通、白芍,或香连丸亦可。   一没后咳嗽,宜凉膈散,加桔梗、地骨皮。嗽不止,宜清肺饮,或四物合二陈,加桔梗、栝蒌、五味。渴加麦冬。喘加桑皮、枳壳、苏子。呛嗽或咳出血,此热毒乘肺,宜麦冬清肺饮。   一胸高如龟,肩耸而喘,血从口鼻出,摇头摆手,面色时变枯黯者不治。亦有肺气虚,为毒所遏,而发喘不已者,宜清肺饮,倍人参,不可拘肺热一端,纯用清凉。若声哑喘咳,身热不退,肺金受克,宜清金降火汤。又有麻毒内攻,喘促胸突,肚急目闭者,九死一生之症,速用防风消毒饮治之。   一没后发痈毒,肢节疼痛者,乃热毒留结,宜羌活散,微汗利之。或遍身生疮,为麻风疮,宜大连翘饮。若生疮发热不退,宜解表,用疏风散,不治必每岁应时而发。   一没后眼红目肿,翳膜遮睛,乃麻毒上攻,久必伤目,宜芎归饮。   一口舌生疮肿痛,此心脾有热,必二便结涩,宜清心脾之火,兼润大肠,用猪苓泽泻汤,泄去余毒,其症自愈。若满口唇舌黄赤白烂,其症最重,速宜清胃凉血,佐以润肠。


易藏|儒藏|道藏|子藏| 史藏|诗藏|集藏| 医藏|艺藏|龙藏(乾隆大藏经)


搜佛说,传承国学传统文化智慧
精选摘录 | 搜索说明 | 返回顶部
联系:
- -

©2019/11/11-四库全书(国际站)
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