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注册 | 登陆 | 退出 - 繁體

02-观天品第六之四十(夜摩天之二十六)

复次第五闻法利益安乐一切人天。谓何等法。所谓说法。说于一切布施之法。说诸善法。一切尊中。闻法。最胜。能断一切憍慢根本。所谓说法。能调憍慢。说法闻法。尊敬重法。说于信法。说受持法。说修行人不离说法。诸佛如来以法为师。何况声闻缘觉。说法有十功德。多所利益。何等为十。时处具足。分别易解。与法相应。非为利养。为调伏心。随顺说法。说施有报。说生死法。多诸障碍。说天退没。说有业果。若说法人。有此十法。令闻法者得多功德。利益安乐。乃至涅槃。是听法者。及说法人。随所作愿。各得成就。一切种种布施之中。法施最胜。乃至能令一切众生得涅槃乐。 复次闻法功德。成就深心。信根清净。一向净心。信于三宝。诣听法处。为闻正法。随举一足。皆生梵福。若人供养说法法师。当知是人即为供养现在世尊。其人如是随所供养。所愿成就。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能供养说法师故何以故。以闻法故。心得调伏。以调伏故。能断无知流转之闇。若离闻法。无有一法能调伏心。如闻说法。有四种恩。甚为难报。何等为四。一者母。二者父。三者如来。四者说法法师。若有供养此四种人。得无量福。现在为人之所赞叹。于未来世。能得菩提。何以故。以说法力。令憍慢者得调伏故。令贪著者信布施故。令粗犷者心调柔故。令愚痴者得智慧故。以闻法力。令迷因果者得正信故。以闻法力。令邪见者入正见故。以闻法力。令乐杀生偷盗邪淫业者。得远离故。以此说法调伏因缘。终得涅槃。以此因缘。说法法师。甚为难报。父母之恩。难可得报。以生身故。是故父母不可得报。若令父母住于法中。名少报恩。如来应等正觉。三界最胜。度脱生死。无上大师。此恩难报。唯有一法。能报佛恩。若于佛法。深心得不坏信。是名报恩。以此供养。亦自利益。尔时孔雀王菩萨。说经偈曰。 以说法因缘  得安隐涅槃 能断一切缚  众生之大师 以说寂静法  能断愚痴网 如是胜导师  能示众生道 若法令众生  超度诸有海 此法最殊胜  世法莫能及 若人能供养  此四种福田 斯人得善果  导师如是说 既得具诸根  亦得闻佛法 若行于非法  后悔无所及 处处生爱着  常求于欲乐 恒贪爱妻子  不觉死来至 念念多诸恶  种种过所乱 以心缚众生  将趣三恶道 是恶难调伏  常求天人便 是心不可信  众生之大怨 以善闻善见  无量种修习 以法调伏心  如马得衔勒 如是第一深厚福田。具善功德。应修供养。利益天众。说如是法。及说业道。尊重赞叹说法之师。孔雀王菩萨以愿力故。生彼天中利益诸天。时诸天众既闻法已。心得清净。皆悉一心听其所说。作如是言。此孔雀王所说。相应非不相应。与兜率陀寂静天王所说相应。无异无别。思惟此法。初中后善。第一清净。第一善法。第一安隐。利益安乐一切天人。令得寂灭。 尔时孔雀王闻兜率陀天说是语已。心净欢喜。一切悲心。安忍利益。一切天众。乃至涅槃。复说第六深胜法门。能至涅槃。如是之法。第一安隐。第一最胜。众人所爱。所谓悲心。一切人爱。令人生信。安慰生死怖畏众生。心不安隐令得安隐。于无救者为作救护。若有悲心。是人则去涅槃不远。悲心柔濡。无欺诳心。无粗犷心。能断嗔心。悲润心故。又悲心者。名大庄严。于五道众生。若起悲心。能破嗔恼云何于地狱众生。而起悲心。此诸众生。云何为于自业所诳。由心怨家之所造作。得不可喻种种大苦。铁钩铁杵融铜炽然。恶虫所啖。难度瀑河漂没众生。雕鹫乌鹊之所啄食。入剑树林及灰河中。受种种苦。不可具说。所谓活地狱。黑绳地狱。众合地狱。叫唤地狱。大叫唤地狱。焦热地狱。大焦热地狱。乃至阿鼻地狱。及其隔处大地狱等。一百三十六处。众生堕中。圮裂劈坼。断截烧煮。自心所诳。业网所缚。爱火所烧。无救无归。东西驰走。求哀自免。以求救护。我当何时得度如此大苦恼海。于此众生而起悲心。若种如是悲心种子。则为天王。或作转轮圣王。一切众生之所爱重。悲心之人。爱乐善业。是名观地狱众生受大苦恼而起悲心。则得增长无量梵福。 复次若沙门婆罗门。及余善人。利益众生观诸饿鬼。当起悲心。云何众生。堕饿鬼中。种种饥渴。自烧其身。如烧丛林。四面驰走。互相搪突。炎火焚烧。遍体炽然。无救无归。处处遍走。以求救护。无能救者。此诸众生。何时当离种种苦恼。何时当断饥渴乏苦。是名观饿鬼苦而起悲心。 复次若沙门婆罗门。及余善人。观于畜生而起悲心。饿鬼之中。无量苦恼。互相杀害。畜生三处。所谓空行水行陆行。死法无量。互相残害。互相食啖。此诸众生。何时当脱。是名观畜生苦而起悲心。若有能生如是之念。则生梵天。以悲心念诸众生故。悲念众生。于三恶道大苦恼处。于最大恶业果之地。兴悲心已。复于六欲诸天而起悲心于六欲天。受天之乐。不可譬喻。种种山谷山峰园林。而受快乐。莲华林池。共诸天女。游戏受于百千种乐。既受乐已。业尽还退。生在苦处。受大苦恼。堕于地狱饿鬼畜生。此生死处。戏弄众生。爱锁所缚。东西驰走。迷乱无知。受大苦恼。是名观诸天苦而起悲心。 复次若沙门婆罗门。及以余人。观于人中而起悲心。以种种业。生于人中。受苦乐果。上中下众生。种种作业。种种心性。种种信解。或有贫穷。依恃他人。憎愱妨碍。畏他轻贱。追求作业。以自存活。如是观人世间而起悲心。如是悲心。第一白法。能得涅槃。如是观五道众生五种苦已。而兴悲心。如是之人。得胜安隐。则得涅槃。尔时孔雀王菩萨。说迦迦村陀如来颂曰。 若人心柔软  悲心自庄严 为一切所护  众人所称叹 如是柔软心  诸根常悦预 此正见善人  去涅槃不远 若悲心庄严  则为人中天 若人无悲心  是则常贫穷 若人柔软心  调伏如真金 若悲在心中  此宝无穷尽 若人常精进  恒修行正法 此人心智光  犹如大明灯 若人于昼夜  心常住于法 斯人之悲心  昼夜常不离 其人心清净  利益诸众生 既受安乐已  后得于涅槃 悲心清净施  牟尼所赞叹


易藏|儒藏|道藏|子藏| 史藏|诗藏|集藏| 医藏|艺藏|龙藏(乾隆大藏经)


搜佛说,传承国学传统文化智慧
精选摘录 | 搜索说明 | 返回顶部
联系:
- -

©2019/11/11-四库全书(国际站)
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