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注册 | 登陆 | 退出 - 繁體

21-高祖幸国学统集三教问道是佛师事十八

武德八年岁居协洽。驾幸国学礼陈释奠。堂列三座拟叙三宗。时胜光寺慧乘法师隋炀所珍。道俗敦敬众所乐推。以为导首。于时五都才学三教通人。荣贵宰伯台省咸集。天子下诏曰。老教孔教此土元基。释教后兴宜崇客礼。今可老先次孔末后释宗。当时相顾莫敢酬抗。乘虽登座情虑不安。太宗时为秦王。躬临位席。直视乘面目未曾回。频降中使云。一无所虑。师但广述佛宗先敷帝德。既最末陈唱冠彻前通。乃命宗曰。上天下地其贵在人。荣位缘业必宗佛圣。今将叙大致须具礼仪。并合掌虔跪表师资有。据声告才止。 皇储以下爰逮群僚。各下席胡跪。伫聆清辩乘前开帝德云。 陛下。巍巍堂堂众圣中王。如星中之月。言多不载。次述释宗。后以二难双征两教。先问道云。先生广位道宗高迈宇宙。向释道德云。上卷明道。下卷明德。未知此道更有大此道者。为更无大于道者。 答曰。天上天下唯道至极。最大更无大于道者 难曰。道是至极最大更无大于道者。亦可道是至极之法。更无法于道者。答曰。道是至极之法。更无法于道者 难曰。老经自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何意自违本宗。乃云更无法于道者。若道是至极之法。遂更有法于道者。何意道法最大。不得更有大于道者 答曰。道只是自然。自然即是道。所以更无别法能法于道者 难曰。道法自然。自然即是道。亦得自然还法道不 答曰。道法自然。自然不法道 难曰。道法自然。自然不法道。亦可道法自然。自然不即道 答曰。道法自然。自然即是道。所以不相法 难曰。道法自然。自然即是道。亦可地法于天。天即是地。然地法于天。天不即地。故知道法自然。自然不即道。若自然即是道。天应即是地。 于是仲卿在座周慞神府抽解无地忸赧无答。当时荣贵唱言。道士遭难不通。遂使玄梯广布义网高张。可谓蹑响风飞应机河泻。于时天子回光惊美其辩。舒颜解颐而笑。皇储懿戚左右重臣并同叹重。黄巾之党结舌无报。博士祭酒张侯愕视束体辕门。慧日所以更明。法云于兹还布。寻于座中下诏问乘。道士潘诞奏云。悉达太子不能得佛。六年求道方得成佛。是则道能生佛。佛由道成。道是佛之师父。佛乃道之弟子故。佛经云。求于无上正真之道。又云。体解大道发无上意。外国语云阿耨菩提。晋音之翻云无上大道。若以此验。道大佛小。于事可知。乘答略云。震旦之与天竺。犹环海之比麟洲。聃乃周末始生。佛是周初前出。计其相去二十许王。论年所经三百余载。岂有昭王世佛而退求敬王时道乎。钩虚验实足可知也。仲卿向叙道者。谓太上大道先天地生。郁勃洞虚之中。炜烨玉清之上是佛之师。不言周时之老聃也。且五帝之前未闻有道。三王之季始有聃名。汉景以来方兴道学。穷今计古道者为谁。案七籍九流经国之典。宗师周易五运相生。既辟两仪阴阳是判。故曰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不测之谓神。天地于事可明。阴阳在生有验。此理数然也。不云有道先天地生。道既莫从。何能生佛。故车胤云。在己为德。及物为道。王充殷仲文云。德者得也。道者由也。言得孝在心由之而成者也。王充论衡。立身之谓德。成名之谓道。道德也者为若此矣。卿所言道宁异是乎。若异斯者不足苦词。岂有头戴金冠身被黄褐。鬓垂素发手把玉璋。别号天尊居大罗之上。独名大道治玉京之中。山海之所未详。经史之所不载。大罗同乌有之说。玉京本亡是之谈。言毕下座。乘尔时独据词锋。举朝瞩目。致使异宗无何而退。可谓一席扬扇。足为万代舟航。可尚可师立功立事。是知近假叨幸之力。远庇护念之恩。道藉人弘。惟乘有矣。乘姓刘氏。彭城人也。有陈氏之时早经师训听成实论大涅槃经。声论之美光华江表。及隋降陈国望逸朝廷。炀帝昔在晋蕃南镇淮海。立四道场追征四远。有名释李率来府供。乘以学优见举。召入王庭。言论酬对殊有风采。然其仪相魁岸眉目高朗。貌体时事不在思量。铺词摛藻俊逸终古。自寓内推举。声辩之最无越南朝。良以吴楚之文骚经陈其翘楚典午南据才学涌于波澜。故得游谈玄路天下称焉。乘于斯伍声价尤甚。所以慧日道场义门法将。盱衡而对雒伯。电舌而卷群英。乘于僧位灼灼高出。炀帝初在春坊。因从京邑谈讲。徒侣互显英雄。论难之华道俗同许。及成雒邑召往东都。厚供重赐月望相接。及往西平旦末辽海襄平无不预从戎麾对晤词旨。京师西南建两禅宇。内获舍利拟瘗寺塔终忧所重特诏此行。粤自东都西至京室。威仪福瑞听逸郊闉。及帝往江都留乘洛邑。常事恒业不拥素风。皇泰初元弥崇敬重内置道场晨宵觐接。开明建始郑重相仍。斋讲继轸法轮不绝。及武德四年荡定东夏。入伪诸州例留一寺洛阳旧都僧徒极盛。简取名胜配住同华。两州仍举胜达者五人天策别供。乘以德高众望。又处其员。在京住胜光寺。以胜光寺主僧珍法师即隋炀国师智者顗禅师之弟子也。以行解有声。追住慧日。旧曾同寺同气相求。珍亦 文帝素交。特隆恒准。所以秦国福供并入胜光。乘达帝成弘道无倦。福智二严与时俱积。胜光北院。宝塔高华堂宇绮饰像设严丽。乃至画缋瑰奇冠绝区域。皆乘目准心计巧类神功不可思也。每有盛集必事先驱。涌注若河倾。名貌如摛锦。能使智人倾心清耳。伫聆逸辩不觉晷度形疲。自余昏漠但闻写送轻快莫知筌绪。然为人慈育。以 度为心。言问所流。惟存赞悦不及过。斯亦季代之辩士也。年将八十终于胜光。帝深悼惜。赙赠荣显。


易藏|儒藏|道藏|子藏| 史藏|诗藏|集藏| 医藏|艺藏|龙藏(乾隆大藏经)


搜佛说,传承国学传统文化智慧
精选摘录 | 搜索说明 | 返回顶部
联系:
- -

©2019/11/11-四库全书(国际站)
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